第八十八章:多謝先生教誨(三更)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作者:煙雨織輕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冬小麥的推廣,可不僅僅能讓無數百姓得到好處。
這同時也是實實在在的政績和名聲,因此,一幹官員,都十分用心。
而李世民,則是問道:“魏愛卿,哪你知不知道,什麽地區適合種植冬小麥嗎?”
“你可知,冬小麥如何播種才能安全過冬嗎?”
“並且,因為地域、環境、土壤、氣候的不同,種植時間和種植的方式,都要有相應的變動。”
“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可能會導致冬小麥種植失敗。到時候,會極大的打擊官府和百姓的信心,到時候,又該要如何處置呢?”
“啊……這……”
向來都是魏征懟李世民,而這一次,魏征反過來被李世民懟的無言以對。
半晌之後,魏征才說道:“陛下,各地都有農政官,他們自然會進行研究。”
李世民不由冷笑著問道:“各地的農政官,真的懂農耕嗎?”
農政官不知農事,算是個並不好笑的笑話。
農政官的作用是什麽呢?
主要職責就是勸農和水利。
春天了,到時間了,農政官組織人手,到各村敲鑼打鼓。
到春耕時間了,大家快去耕地鴨!
這就是完全的形式主義。
莫非農政官不來勸耕,老百姓就不耕地了不成?
而這些農政官懂農業嗎?
他們知道大概的春種秋收的季節就不錯了,指望他們,百姓非得活活餓死不可。
這段時間,李世民受到蘇長生極大的影響,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科舉製固然是公平公正,但是選拔出來的人才,讓他們去做官,他們就真的能做得好嗎?
他們讀過的那些聖賢書,在實際做官中,又起到了什麽作用呢?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可是,大唐的官員之中,又有幾人懂的農事的呢?
而李世民的話,讓魏征再次沉默起來。
農政官不通農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農政官隻需要勸農興修水利就足夠了,為什麽非要懂農事呢?
這難道不是自然而然,天經地義的問題嗎?
但是,被李世民提出這個問題之後,他們卻是陷入了反思之中。
各地的農政官都不懂的農事。
而冬小麥的推廣,又會因為地域、土壤、氣候等原因,有不同的播種時間或者是播種方式。
各地的農政官,真的能夠帶領當地的百姓,成功推廣冬小麥的種植嗎?
萬一要是推廣失敗了呢?
那麽冬小麥的推廣,會不會受阻?
這時候,蜀王李恪卻是站出來說道:“父皇,兒臣跟著蘇先生,也曾學了幾日農學。”
“至於冬小麥的種植,兒臣也略知一二,兒臣願意擔任此次推廣冬小麥的責任。”
原來,這一日武城村學生放假,他們三人,今日並沒有去武城村上學。
而是被李世民叫來,準備考核他們一番。
恰好碰到推廣冬小麥一事,李恪便站了出來。
他跟隨蘇長生求學,雖然沒幾日時間。
但是李恪早已經料到,朝廷必然會推廣冬小麥。
因此最近一段時間,李恪一直在向蘇長生請教冬小麥的種植問題。
其實,除了在東北極冷之地外,全部絕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冬小麥。
並且冬小麥的播種,也沒有太多技巧可言。
隻不過,各地的播種時間和收割時間,還是有一點小小的不同的。
至於中間施肥澆水灌溉等等,也還是有點技巧的。
但是倒是很容易掌握就是了。
李世民看著李恪,不由問道:“恪兒,你懂的各地冬小麥的種植和推廣?”
李恪不由回到:“父皇,兒臣向蘇先生專門請教過這個問題。”
“對於各地冬小麥種植推廣,兒臣略有一點心得。”
聽到這裏,李世民大為滿意,不由欣慰地說道:“不錯,不錯,難得你有心了。”
“嗯,朕想了一下,為了推廣冬小麥,朝廷可以暫時設置一個農業部。”
“而李恪,可以暫任農業部尚書一職。”
“等冬小麥推廣完畢,再撤銷農業部。”
轟!
李世民說完之後,滿朝文武,臉上頓時露出古怪之色。
朝廷才剛剛成立教育部,馬上陛下又要成立一個農業部。
而農政,本來歸屬於戶部。
現在成立一個農業部,就是再一次從戶部奪權。
至於陛下所說的,等冬小麥推廣完畢之後,撤銷農業部。
眾人也就聽聽而已。
推廣冬小麥,可不是三年五年之內就能完成的。
等冬小麥推廣完之後,農業部還會被徹底取消嗎?
而這位蜀王殿下,一躍之下,居然成為新成立的農業部尚書。
看起來,陛下對蜀王,十分器重啊。
就連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臉上都有了別樣心思。
李恪成為農業部尚書,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絲絲的威脅。
……
退朝之後,李恪獨自來到武城村,再次向蘇長生請教冬小麥的種植問題。
李恪沒有透露自己皇子的身份,不過卻是承認,他願意配合朝廷,進行冬小麥的推廣。
蘇長生見李恪以世家公子的身份,居然願意做這種事情,也是十分欣慰。
他不由對李恪說道:“冬小麥的種植和推廣,其實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難。”
“第一,可以讓各地官府,在各個州郡之中,挑選一個地區進行實驗。”
“通過不斷的嚐試,找出最佳的種植季節,一旦成功,就可以在州郡之中全麵推廣。”
“然後,冬小麥的種植呢,基本上以長城為界限。”
“長城以南,適用於冬小麥種植。長城以北,天氣過於寒冷,就不適用於冬小麥了,還是以春小麥為主。”
“還有就是用水的問題,分為播種後到拔節前,拔節到抽穗期,抽穗到成熟期。”
“這幾個期間的用水量,各不相同。”
“這些知識,我都書寫下來,你可以拿去作為參考。”
“還有,記住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切都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踐出真知!切記,切記!”
聽完蘇長生的教誨,李恪恭恭敬敬地向蘇長生施禮道:“學生,多謝先生教誨。”
這同時也是實實在在的政績和名聲,因此,一幹官員,都十分用心。
而李世民,則是問道:“魏愛卿,哪你知不知道,什麽地區適合種植冬小麥嗎?”
“你可知,冬小麥如何播種才能安全過冬嗎?”
“並且,因為地域、環境、土壤、氣候的不同,種植時間和種植的方式,都要有相應的變動。”
“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可能會導致冬小麥種植失敗。到時候,會極大的打擊官府和百姓的信心,到時候,又該要如何處置呢?”
“啊……這……”
向來都是魏征懟李世民,而這一次,魏征反過來被李世民懟的無言以對。
半晌之後,魏征才說道:“陛下,各地都有農政官,他們自然會進行研究。”
李世民不由冷笑著問道:“各地的農政官,真的懂農耕嗎?”
農政官不知農事,算是個並不好笑的笑話。
農政官的作用是什麽呢?
主要職責就是勸農和水利。
春天了,到時間了,農政官組織人手,到各村敲鑼打鼓。
到春耕時間了,大家快去耕地鴨!
這就是完全的形式主義。
莫非農政官不來勸耕,老百姓就不耕地了不成?
而這些農政官懂農業嗎?
他們知道大概的春種秋收的季節就不錯了,指望他們,百姓非得活活餓死不可。
這段時間,李世民受到蘇長生極大的影響,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科舉製固然是公平公正,但是選拔出來的人才,讓他們去做官,他們就真的能做得好嗎?
他們讀過的那些聖賢書,在實際做官中,又起到了什麽作用呢?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可是,大唐的官員之中,又有幾人懂的農事的呢?
而李世民的話,讓魏征再次沉默起來。
農政官不通農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農政官隻需要勸農興修水利就足夠了,為什麽非要懂農事呢?
這難道不是自然而然,天經地義的問題嗎?
但是,被李世民提出這個問題之後,他們卻是陷入了反思之中。
各地的農政官都不懂的農事。
而冬小麥的推廣,又會因為地域、土壤、氣候等原因,有不同的播種時間或者是播種方式。
各地的農政官,真的能夠帶領當地的百姓,成功推廣冬小麥的種植嗎?
萬一要是推廣失敗了呢?
那麽冬小麥的推廣,會不會受阻?
這時候,蜀王李恪卻是站出來說道:“父皇,兒臣跟著蘇先生,也曾學了幾日農學。”
“至於冬小麥的種植,兒臣也略知一二,兒臣願意擔任此次推廣冬小麥的責任。”
原來,這一日武城村學生放假,他們三人,今日並沒有去武城村上學。
而是被李世民叫來,準備考核他們一番。
恰好碰到推廣冬小麥一事,李恪便站了出來。
他跟隨蘇長生求學,雖然沒幾日時間。
但是李恪早已經料到,朝廷必然會推廣冬小麥。
因此最近一段時間,李恪一直在向蘇長生請教冬小麥的種植問題。
其實,除了在東北極冷之地外,全部絕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冬小麥。
並且冬小麥的播種,也沒有太多技巧可言。
隻不過,各地的播種時間和收割時間,還是有一點小小的不同的。
至於中間施肥澆水灌溉等等,也還是有點技巧的。
但是倒是很容易掌握就是了。
李世民看著李恪,不由問道:“恪兒,你懂的各地冬小麥的種植和推廣?”
李恪不由回到:“父皇,兒臣向蘇先生專門請教過這個問題。”
“對於各地冬小麥種植推廣,兒臣略有一點心得。”
聽到這裏,李世民大為滿意,不由欣慰地說道:“不錯,不錯,難得你有心了。”
“嗯,朕想了一下,為了推廣冬小麥,朝廷可以暫時設置一個農業部。”
“而李恪,可以暫任農業部尚書一職。”
“等冬小麥推廣完畢,再撤銷農業部。”
轟!
李世民說完之後,滿朝文武,臉上頓時露出古怪之色。
朝廷才剛剛成立教育部,馬上陛下又要成立一個農業部。
而農政,本來歸屬於戶部。
現在成立一個農業部,就是再一次從戶部奪權。
至於陛下所說的,等冬小麥推廣完畢之後,撤銷農業部。
眾人也就聽聽而已。
推廣冬小麥,可不是三年五年之內就能完成的。
等冬小麥推廣完之後,農業部還會被徹底取消嗎?
而這位蜀王殿下,一躍之下,居然成為新成立的農業部尚書。
看起來,陛下對蜀王,十分器重啊。
就連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臉上都有了別樣心思。
李恪成為農業部尚書,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絲絲的威脅。
……
退朝之後,李恪獨自來到武城村,再次向蘇長生請教冬小麥的種植問題。
李恪沒有透露自己皇子的身份,不過卻是承認,他願意配合朝廷,進行冬小麥的推廣。
蘇長生見李恪以世家公子的身份,居然願意做這種事情,也是十分欣慰。
他不由對李恪說道:“冬小麥的種植和推廣,其實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難。”
“第一,可以讓各地官府,在各個州郡之中,挑選一個地區進行實驗。”
“通過不斷的嚐試,找出最佳的種植季節,一旦成功,就可以在州郡之中全麵推廣。”
“然後,冬小麥的種植呢,基本上以長城為界限。”
“長城以南,適用於冬小麥種植。長城以北,天氣過於寒冷,就不適用於冬小麥了,還是以春小麥為主。”
“還有就是用水的問題,分為播種後到拔節前,拔節到抽穗期,抽穗到成熟期。”
“這幾個期間的用水量,各不相同。”
“這些知識,我都書寫下來,你可以拿去作為參考。”
“還有,記住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切都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踐出真知!切記,切記!”
聽完蘇長生的教誨,李恪恭恭敬敬地向蘇長生施禮道:“學生,多謝先生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