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陛下息怒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作者:煙雨織輕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被李世民一陣暴風驟雨般的訓斥,崔欣嘴裏暗自發苦。
不是說好了大家一起彈劾的嗎?
我站出來了,你們為什麽沒有跟上呢?
崔欣自然是知道,單憑自己一個人,肯定是沒辦法蜀王如何的。
這一次,他們也是夥同了許多官員一起彈劾蜀王。
勢必要將蜀王拉下馬來。
但是不料,他才剛剛站出頭來,就遭到了一番暴風驟雨般的訓斥。
崔欣連忙辯解道:“陛下,崔浩乃是出自博陵崔氏,臣出自清河崔氏,我們並非是本家。”
“陛下,臣所說的證據不足,並非說崔浩貪墨是假的。”
“隻是蜀王隻是抄家抄出了這麽多的物資,但是他根本就沒有審問這些物資的來源。”
“沒有審明這些錢物究竟是從哪裏貪墨來的,都有誰給他送的禮。”
“在案情完全沒有查清楚的情況下,便當眾斬殺崔浩,與理不符。臣彈劾的,正是這一點。”
聽到這裏,李世民不由冷笑道:“賑災之前,朕為何要給他那塊如朕親臨的令牌呢?”
“怕的就是會出現這種情況。”
“賑災,一定不能出亂子。他哪裏有時間將案情全部審理的清清楚楚?”
“崔浩貪墨是不爭的事實,而當眾斬首示眾,能夠讓災民安心,能夠迅速穩定局麵。”
“亂局用重典,朕認為蜀王做的很好。”
此時,另外一個禦史站出來說道:“陛下,官場,是個有規矩有法紀的地方。”
“如果有法紀而不遵守,以後再有人不守法紀,該怎麽處置呢?”
“如果處置,這就不公平。如果不處置,哪法紀,就成了擺設,成為空談。”
“長此以往,會導致法紀崩壞的啊,陛下。”
“這個口子,玩不可開,臣建議召回蜀王,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審核。”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到最後,朝堂之上,竟然有大半的文官,都在彈劾蜀王。
這不由讓李世民在心裏暗自發狠。
這些家夥,大多數都是五姓七望派係的官員。
還有一些,是太子和魏王派係的官員。
蜀王一心要為朝廷,為百姓,為大唐做事。
但是這些家夥,心裏卻隻有黨爭。
真的是讓朕太失望了啊!
既然你們如此荒唐,哪也休怪朕無情了。
李世民不由說道:“既然大家都覺得要查一查,哪就查一查好了。”
聽到這裏,下麵的群臣,都不動聲色地交換了一個眼神。
臉上都是露出勝利的微笑。
即便是皇帝又如何呢?
隻要我們聯合起來,就算你是皇帝,也難以保的下你的皇子。
然後就聽李世民說道:“你們說的沒錯,要講究證據。”
“上一次,四品以上的官員,查的不盡不實。”
“這一次,就讓蜀王不要再管賑災事務了,就讓他查一查四品以上的官員吧。”
“那就先從各部查起好了。”
“接下來,各部回去之後,將這幾年的帳薄準備一下,等蜀王回來之後,進行查賬。”
“你們不是說要證據嗎?”
“哪崔浩三年貪墨八百萬,這都不算證據,這都有這麽多人保。”
“哪足以證明,這朝堂之上,有很多貪官在保他。”
“這大唐,是從根子上爛了啊!”
“既然要查,就索性從根子上去查好了。”
“朕也想看一看,朕的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貪官,有多少好官!”
“朕的朝堂,會不會和哪高陵縣一樣,根本就找不出幾個身家幹幹淨淨清清白白的好官。”
李世民一番話,將幾乎所有文官,都嚇了個半死。
作為官員,迎來送往,各種應酬,都是常態。
你不可能一點都不和人交往。
隻要查,沒事都能查出點事來。
當然了,絕大多數官員,多多少少都是有點事的。
不要以為貞觀之初政治清明,就沒有貪官。
其實貪官無論再那個時代,都是少不了的。
這一查,一準查出事情來不可。
一幫大佬氣的直瞪眼。
你說你們沒事逼迫陛下幹錘子啊?
本來就是你們自己人做事沒處理好首尾,被人家蜀王抓住了。
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你們逼迫陛下幹啥玩意啊?
想到這裏,長孫無忌連忙說道:“陛下,臣以為,這一次賑災,蜀王處理的很好。”
“不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賑災糧食全部運送到受災地。”
“並且沒有引起任何災變,也沒有引發任何疫情。”
“賑災能做到這一步,實在是勞苦功高。”
“而蜀王罷黜的鹹陽縣縣令,他不聽從蜀王號令,理當罷黜。”
“至於高陵縣令,貪墨賑災糧食,這樣的奸賊,必須要就地正法。”
“這一次賑災,蜀王隻有功勞,全無過錯,望陛下明察。”
“望陛下明察!”
“望陛下明察!”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大佬,一起勸李世民收回成命。
杜如晦手術之後,恢複的不錯,現在已經再次回朝,繼續為官。
長孫無忌身上,肯定是不幹淨的。
房玄齡杜如晦這兩人,心裏都直發毛。
他們也不敢說,自己身上一定就幹淨。
他們雖然沒有收太過貴重的禮物,但是尋常的小禮物還是不少的。
一年幾十萬錢還是有的。
其實,就算是彈劾蜀王的禦史,心裏也害怕。
因為他們身上,也不幹淨啊。
整個朝堂之上,唯有魏征傲然挺立。
因為唯有他,才敢說,自己沒有貪汙過一絲一毫。
魏征這個人,本來就不討人喜,是個孤臣。
他就是想貪汙,也沒人敢和他同流合汙。
他就是想收禮,也沒人敢給他送禮。
李世民看著滿朝文臣,心裏不由冷笑。
他不由問道:“崔愛卿,你剛才說,崔浩貪汙之事沒有查清楚,沒有查明白,是誰給他送的禮,他又給誰送的禮!”
“那麽朕就招蜀王回來——蜀王需要避嫌,他不能審查。不過沒關係,還有蘇長生。”
“朕就讓蘇長生來審理,你覺得如何?”
崔浩連忙說道:“陛下,剛才臣是糊塗了。”
“長孫尚書說的對啊,蜀王殿下處理的合情理合法。絕對沒問題。”
不是說好了大家一起彈劾的嗎?
我站出來了,你們為什麽沒有跟上呢?
崔欣自然是知道,單憑自己一個人,肯定是沒辦法蜀王如何的。
這一次,他們也是夥同了許多官員一起彈劾蜀王。
勢必要將蜀王拉下馬來。
但是不料,他才剛剛站出頭來,就遭到了一番暴風驟雨般的訓斥。
崔欣連忙辯解道:“陛下,崔浩乃是出自博陵崔氏,臣出自清河崔氏,我們並非是本家。”
“陛下,臣所說的證據不足,並非說崔浩貪墨是假的。”
“隻是蜀王隻是抄家抄出了這麽多的物資,但是他根本就沒有審問這些物資的來源。”
“沒有審明這些錢物究竟是從哪裏貪墨來的,都有誰給他送的禮。”
“在案情完全沒有查清楚的情況下,便當眾斬殺崔浩,與理不符。臣彈劾的,正是這一點。”
聽到這裏,李世民不由冷笑道:“賑災之前,朕為何要給他那塊如朕親臨的令牌呢?”
“怕的就是會出現這種情況。”
“賑災,一定不能出亂子。他哪裏有時間將案情全部審理的清清楚楚?”
“崔浩貪墨是不爭的事實,而當眾斬首示眾,能夠讓災民安心,能夠迅速穩定局麵。”
“亂局用重典,朕認為蜀王做的很好。”
此時,另外一個禦史站出來說道:“陛下,官場,是個有規矩有法紀的地方。”
“如果有法紀而不遵守,以後再有人不守法紀,該怎麽處置呢?”
“如果處置,這就不公平。如果不處置,哪法紀,就成了擺設,成為空談。”
“長此以往,會導致法紀崩壞的啊,陛下。”
“這個口子,玩不可開,臣建議召回蜀王,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審核。”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到最後,朝堂之上,竟然有大半的文官,都在彈劾蜀王。
這不由讓李世民在心裏暗自發狠。
這些家夥,大多數都是五姓七望派係的官員。
還有一些,是太子和魏王派係的官員。
蜀王一心要為朝廷,為百姓,為大唐做事。
但是這些家夥,心裏卻隻有黨爭。
真的是讓朕太失望了啊!
既然你們如此荒唐,哪也休怪朕無情了。
李世民不由說道:“既然大家都覺得要查一查,哪就查一查好了。”
聽到這裏,下麵的群臣,都不動聲色地交換了一個眼神。
臉上都是露出勝利的微笑。
即便是皇帝又如何呢?
隻要我們聯合起來,就算你是皇帝,也難以保的下你的皇子。
然後就聽李世民說道:“你們說的沒錯,要講究證據。”
“上一次,四品以上的官員,查的不盡不實。”
“這一次,就讓蜀王不要再管賑災事務了,就讓他查一查四品以上的官員吧。”
“那就先從各部查起好了。”
“接下來,各部回去之後,將這幾年的帳薄準備一下,等蜀王回來之後,進行查賬。”
“你們不是說要證據嗎?”
“哪崔浩三年貪墨八百萬,這都不算證據,這都有這麽多人保。”
“哪足以證明,這朝堂之上,有很多貪官在保他。”
“這大唐,是從根子上爛了啊!”
“既然要查,就索性從根子上去查好了。”
“朕也想看一看,朕的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貪官,有多少好官!”
“朕的朝堂,會不會和哪高陵縣一樣,根本就找不出幾個身家幹幹淨淨清清白白的好官。”
李世民一番話,將幾乎所有文官,都嚇了個半死。
作為官員,迎來送往,各種應酬,都是常態。
你不可能一點都不和人交往。
隻要查,沒事都能查出點事來。
當然了,絕大多數官員,多多少少都是有點事的。
不要以為貞觀之初政治清明,就沒有貪官。
其實貪官無論再那個時代,都是少不了的。
這一查,一準查出事情來不可。
一幫大佬氣的直瞪眼。
你說你們沒事逼迫陛下幹錘子啊?
本來就是你們自己人做事沒處理好首尾,被人家蜀王抓住了。
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你們逼迫陛下幹啥玩意啊?
想到這裏,長孫無忌連忙說道:“陛下,臣以為,這一次賑災,蜀王處理的很好。”
“不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賑災糧食全部運送到受災地。”
“並且沒有引起任何災變,也沒有引發任何疫情。”
“賑災能做到這一步,實在是勞苦功高。”
“而蜀王罷黜的鹹陽縣縣令,他不聽從蜀王號令,理當罷黜。”
“至於高陵縣令,貪墨賑災糧食,這樣的奸賊,必須要就地正法。”
“這一次賑災,蜀王隻有功勞,全無過錯,望陛下明察。”
“望陛下明察!”
“望陛下明察!”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大佬,一起勸李世民收回成命。
杜如晦手術之後,恢複的不錯,現在已經再次回朝,繼續為官。
長孫無忌身上,肯定是不幹淨的。
房玄齡杜如晦這兩人,心裏都直發毛。
他們也不敢說,自己身上一定就幹淨。
他們雖然沒有收太過貴重的禮物,但是尋常的小禮物還是不少的。
一年幾十萬錢還是有的。
其實,就算是彈劾蜀王的禦史,心裏也害怕。
因為他們身上,也不幹淨啊。
整個朝堂之上,唯有魏征傲然挺立。
因為唯有他,才敢說,自己沒有貪汙過一絲一毫。
魏征這個人,本來就不討人喜,是個孤臣。
他就是想貪汙,也沒人敢和他同流合汙。
他就是想收禮,也沒人敢給他送禮。
李世民看著滿朝文臣,心裏不由冷笑。
他不由問道:“崔愛卿,你剛才說,崔浩貪汙之事沒有查清楚,沒有查明白,是誰給他送的禮,他又給誰送的禮!”
“那麽朕就招蜀王回來——蜀王需要避嫌,他不能審查。不過沒關係,還有蘇長生。”
“朕就讓蘇長生來審理,你覺得如何?”
崔浩連忙說道:“陛下,剛才臣是糊塗了。”
“長孫尚書說的對啊,蜀王殿下處理的合情理合法。絕對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