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量產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作者:煙雨織輕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打出來的許多口井,其實暫時根本就用不上。
不過對蘇長生來說,先把井打出來,後期他自然不會一直盯在這裏。
把井全部打出來,以後即便是整個鹽礦全部開發,都不需要再打井了。
因此,盡管鹽井已經足夠用,但是蘇長生一直都在規劃鹽井的位置,命人繼續進行打井。
這些日子,開始源源不斷的熬製出鹽來。
玄武縣令,從各地購買鐵鍋,迅速送到鹽礦這邊。
然後組織人手,開始熬鹽。
從一開始一天之能熬製幾十斤,到十日之後,已經能夠熬製出上三四千斤來。
並且隨著鐵鍋的增多,隨著熬製的工人越來越多。
各人之間配合也越來越熟練和默契,每天能夠熬製出來的鹽,也是越來越多。
其實哪怕隻是現在這個速度,供應一個益州,也越多綽綽有餘。
這個時代的人做飯,放鹽都不敢多放。
一斤鹽,足夠一百個人用一天的了。
三四千斤鹽,就能夠三四十萬個人吃一天。
而益州的總人口,差不多也就這麽多。
現在,李恪才真正鬆下一口氣來。
接下來,李恪開始按照地區,進行分配鹽。
積攢了這幾日時間,也有上萬斤鹽了。
至少能夠保證每家一斤鹽的量。
蜀王李恪,其實能力是極強的。
這兩年在益州也不是白呆,益州上上下下,但凡不聽話或者是貪贓枉法的官吏,全部都被他撤換了一遍。
剩下的,都是有能力的,心懷百姓的官吏。
將鹽分發下去,接下來,李恪便不怕各地方會出什麽岔子。
益州缺鹽的情況,一下子得以扭轉。
百姓的恐慌情緒,自然全都平複了下來。
剛開始的時候,百姓得知益州已經自己製出鹽來了,雖然每家限購一斤。
但是一斤的數量,其實已經夠他們吃一些日子了。
相信等他們吃完,到時候也不會再缺鹽了。
而當百姓買到鹽的時候,發現鹽居然是白的,他們的內心,也是不安的。
這鹽的顏色咋不對呢?
雖然蜀王殿下和蘇先生都十分厲害,但是他們不一定色色都會啊。
這鹽,則是這色呢?怕不是熬製的不好吧?說不定,裏麵會有雜質。
但是當他們做完菜之後,他們才吃驚地發現,這個鹽,好鹹!
是的,他們以前用的鹽,雜質挺多的,鹽的含量並沒有那麽高。
所以他們在做菜的時候,使用量會大一些。
而現在,他們按照以往的經驗來放鹽,而這個鹽比他們以前用的鹽要鹹。
這一下子,可不就把菜給做鹹了嗎?
並且他們很快便發現,這個鹽不但鹹,並且好吃。
以前他們做出來的菜,總有股澀澀的味道。
當然了,他們從小吃到大,已經吃習慣了,平時都嚐不出來了。
但是凡事就怕對比啊。
用現在的鹽做出來的菜,比以前好吃了。
直到此時,他們才後知後覺地察覺到。
似乎,並不是現在他們買到的鹽色不對,好像是他們以前用的鹽色不對。
並不是現在買到的鹽雜質多,似乎是他們以前用的鹽雜質多啊。
也就是說,殿下和蘇先生帶人製出的鹽,質量比他們以前吃的好的多。
更關鍵的是,價格十分低廉。
是的,平時他們買一斤鹽,足足要十文錢。
這個價格,放在後世,絕對是天價鹽。
在這個時代,這個價格也不算便宜了。
當然了,這個時代鹽的成本也高。
海邊的鹽場可能還稍微好一些。
像是鹽井,粉碎岩石,或者是打井,向外提取鹵水,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光是這些額外的人工,就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當然了,對世家來說,他們的利潤很高就是了。
但是殿下賣給他們的價格是多少呢?
隻有區區兩文錢。
這個價格,才是他們平時買到鹽的價格的五分之一啊,實在是太便宜了。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便是這個價格,仍然是暴利。
鹽的成本——哪裏有多少成本?
打井壓水井都是蘇長生直接免費資助的。
壓出水來之後,成本隻是一些木材和一些人工費用。
鹽是消耗品,兩文一斤的價格,絕對能讓人賺到盆滿缽滿。
當然了,這個價格,也隻有益州百姓能夠買的到了。
畢竟,這個鹽礦都出自益州,當地人買鹽,怎麽會不便宜一些呢?
李恪決定,益州本地人,以後都可以以兩文錢一斤的價格買鹽。
不過每戶一年限購二十斤鹽。
二十斤鹽,一家人一年絕對吃不了的。
既滿足了他們需要吃鹽的需求,又避免了他們大量買鹽向外販賣。
而玄武縣有這麽大的鹽礦,自然是要向外繼續供應的。
向外供應的價格,就不可能還是這個價格了。
這個價格,隻能當作是出廠價。
至於後續賣多少,就需要加上他們的運費成本費還有他們的利潤了。
當然了,至少不會達到十文錢一斤的價格就是了。
……
目前來說,這件事情收益最大的,自然還是玄武縣。
現在,隨著鹽礦的規模越來越大,每日投入的人口也是越來越多。
現在整個大唐都在缺鹽啊。
到時候,這些鹽自然是要向外出售的。
這也導致,整個鹽礦上,需要用到大量的人手。
現在,差不多整個玄武縣,不能說所有人都到了礦上。
但是至少每一家都有一人在裏麵做工。
一個人一天就是五文錢,一月下來就是一百五十文錢。
這對百姓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更不要說,等以後鹽礦徹底站穩腳跟之後,一個鹽礦,會給他們帶來龐大的人流物流龐大的商機。
不要說將來了,就是現在,整個玄武縣都因為這一個鹽礦被徹底盤活了。
現在不單單是可以在礦上做工。
現在隨著生產的鹽越來越多,他們就需要一個放置鹽的大庫房。
這個庫房需要靠近路邊,等外地的商人來了,可以直接裝車走人。
而這麽大的庫房,就需要建設房子。
同時鹽礦這邊,也需要大量的房子啊。
現在因為趕進度,熬鹽都是露天的。
但是總不能以後都是露天的吧?
下雨了咋辦?刮風了咋辦?
天熱了咋辦?
不過對蘇長生來說,先把井打出來,後期他自然不會一直盯在這裏。
把井全部打出來,以後即便是整個鹽礦全部開發,都不需要再打井了。
因此,盡管鹽井已經足夠用,但是蘇長生一直都在規劃鹽井的位置,命人繼續進行打井。
這些日子,開始源源不斷的熬製出鹽來。
玄武縣令,從各地購買鐵鍋,迅速送到鹽礦這邊。
然後組織人手,開始熬鹽。
從一開始一天之能熬製幾十斤,到十日之後,已經能夠熬製出上三四千斤來。
並且隨著鐵鍋的增多,隨著熬製的工人越來越多。
各人之間配合也越來越熟練和默契,每天能夠熬製出來的鹽,也是越來越多。
其實哪怕隻是現在這個速度,供應一個益州,也越多綽綽有餘。
這個時代的人做飯,放鹽都不敢多放。
一斤鹽,足夠一百個人用一天的了。
三四千斤鹽,就能夠三四十萬個人吃一天。
而益州的總人口,差不多也就這麽多。
現在,李恪才真正鬆下一口氣來。
接下來,李恪開始按照地區,進行分配鹽。
積攢了這幾日時間,也有上萬斤鹽了。
至少能夠保證每家一斤鹽的量。
蜀王李恪,其實能力是極強的。
這兩年在益州也不是白呆,益州上上下下,但凡不聽話或者是貪贓枉法的官吏,全部都被他撤換了一遍。
剩下的,都是有能力的,心懷百姓的官吏。
將鹽分發下去,接下來,李恪便不怕各地方會出什麽岔子。
益州缺鹽的情況,一下子得以扭轉。
百姓的恐慌情緒,自然全都平複了下來。
剛開始的時候,百姓得知益州已經自己製出鹽來了,雖然每家限購一斤。
但是一斤的數量,其實已經夠他們吃一些日子了。
相信等他們吃完,到時候也不會再缺鹽了。
而當百姓買到鹽的時候,發現鹽居然是白的,他們的內心,也是不安的。
這鹽的顏色咋不對呢?
雖然蜀王殿下和蘇先生都十分厲害,但是他們不一定色色都會啊。
這鹽,則是這色呢?怕不是熬製的不好吧?說不定,裏麵會有雜質。
但是當他們做完菜之後,他們才吃驚地發現,這個鹽,好鹹!
是的,他們以前用的鹽,雜質挺多的,鹽的含量並沒有那麽高。
所以他們在做菜的時候,使用量會大一些。
而現在,他們按照以往的經驗來放鹽,而這個鹽比他們以前用的鹽要鹹。
這一下子,可不就把菜給做鹹了嗎?
並且他們很快便發現,這個鹽不但鹹,並且好吃。
以前他們做出來的菜,總有股澀澀的味道。
當然了,他們從小吃到大,已經吃習慣了,平時都嚐不出來了。
但是凡事就怕對比啊。
用現在的鹽做出來的菜,比以前好吃了。
直到此時,他們才後知後覺地察覺到。
似乎,並不是現在他們買到的鹽色不對,好像是他們以前用的鹽色不對。
並不是現在買到的鹽雜質多,似乎是他們以前用的鹽雜質多啊。
也就是說,殿下和蘇先生帶人製出的鹽,質量比他們以前吃的好的多。
更關鍵的是,價格十分低廉。
是的,平時他們買一斤鹽,足足要十文錢。
這個價格,放在後世,絕對是天價鹽。
在這個時代,這個價格也不算便宜了。
當然了,這個時代鹽的成本也高。
海邊的鹽場可能還稍微好一些。
像是鹽井,粉碎岩石,或者是打井,向外提取鹵水,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光是這些額外的人工,就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當然了,對世家來說,他們的利潤很高就是了。
但是殿下賣給他們的價格是多少呢?
隻有區區兩文錢。
這個價格,才是他們平時買到鹽的價格的五分之一啊,實在是太便宜了。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便是這個價格,仍然是暴利。
鹽的成本——哪裏有多少成本?
打井壓水井都是蘇長生直接免費資助的。
壓出水來之後,成本隻是一些木材和一些人工費用。
鹽是消耗品,兩文一斤的價格,絕對能讓人賺到盆滿缽滿。
當然了,這個價格,也隻有益州百姓能夠買的到了。
畢竟,這個鹽礦都出自益州,當地人買鹽,怎麽會不便宜一些呢?
李恪決定,益州本地人,以後都可以以兩文錢一斤的價格買鹽。
不過每戶一年限購二十斤鹽。
二十斤鹽,一家人一年絕對吃不了的。
既滿足了他們需要吃鹽的需求,又避免了他們大量買鹽向外販賣。
而玄武縣有這麽大的鹽礦,自然是要向外繼續供應的。
向外供應的價格,就不可能還是這個價格了。
這個價格,隻能當作是出廠價。
至於後續賣多少,就需要加上他們的運費成本費還有他們的利潤了。
當然了,至少不會達到十文錢一斤的價格就是了。
……
目前來說,這件事情收益最大的,自然還是玄武縣。
現在,隨著鹽礦的規模越來越大,每日投入的人口也是越來越多。
現在整個大唐都在缺鹽啊。
到時候,這些鹽自然是要向外出售的。
這也導致,整個鹽礦上,需要用到大量的人手。
現在,差不多整個玄武縣,不能說所有人都到了礦上。
但是至少每一家都有一人在裏麵做工。
一個人一天就是五文錢,一月下來就是一百五十文錢。
這對百姓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更不要說,等以後鹽礦徹底站穩腳跟之後,一個鹽礦,會給他們帶來龐大的人流物流龐大的商機。
不要說將來了,就是現在,整個玄武縣都因為這一個鹽礦被徹底盤活了。
現在不單單是可以在礦上做工。
現在隨著生產的鹽越來越多,他們就需要一個放置鹽的大庫房。
這個庫房需要靠近路邊,等外地的商人來了,可以直接裝車走人。
而這麽大的庫房,就需要建設房子。
同時鹽礦這邊,也需要大量的房子啊。
現在因為趕進度,熬鹽都是露天的。
但是總不能以後都是露天的吧?
下雨了咋辦?刮風了咋辦?
天熱了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