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作者:煙雨織輕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長生瞪了席君買一眼,懶得搭理這貨。
接下來,益州開始厲兵秣馬,準備直接進攻吐穀渾。
益州兵馬其實是不少的。
這裏有席君買帶過來的三百死亡軍團,死亡軍團可以說是特種作戰部門。
別看人少,隻有區區三百人,但是這些人,都不畏死亡。
關鍵時刻能發揮的作用,甚至勝過三千兵馬。
而蜀王李恪在來到益州之後,也開始招兵買馬,不過人數並不多,隻有一萬人。
益州當然能夠養的起更多的軍隊。
但是李恪的身份,隻是益州大都督。
嚴格來說,他招募一萬士兵,就已經逾矩了。
隻不過蜀王身份尊崇,隻要做的不是太過分,別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但是如果蜀王膽敢招募三五萬兵馬的話,一定會有官員彈劾他。
因此,一萬兵馬在益州來說,已經是極限了。
但是蘇長生去了一趟扶桑郡之後,從哪裏又帶來了四萬兵馬,這四萬兵馬再加上大唐的一萬兵馬,就是五萬兵馬。
五萬兵馬襲擊吐穀渾,簡直是太給吐穀渾麵子了。
吐穀渾整個國家能不能湊出十萬兵馬都是未知數。
而吐穀渾的兩員大將帶走了六萬大軍襲擊涼州。
他們國內剩下的兵馬,絕對不會超過四萬人。
並且吐穀渾軍隊的戰鬥力,不是蘇長生小看他們,蘇長生是壓根就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裏。
後世反叛,能被席君買率領一百二十騎兵就能鎮壓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而進攻吐穀渾的話,他們不但距離吐穀渾極近。
並且這一次他們並不需要準備太多的兵糧,最多準備半個月的兵糧就足夠了。
吐穀渾是遊牧民族,他們放牧了大量的馬牛羊,進了吐穀渾境內,不愁沒有軍糧。
至於牧草,吐穀渾境內遍地都是。
而如果他們要前往涼州的話,不但要跋涉一千多裏路不說,光是軍糧,至少也要準備三個月的。
並且還有被禦史彈劾的危險。
所以,直接進攻吐穀渾,才是益州的最佳選擇。
益州開始準備軍糧,動員大軍。
出戰之前,一定要動員士兵,免得士兵有畏戰的心理。
但是益州的軍隊,還需要動員嗎?
一聽到他們即將攻打吐穀渾,要打仗了,一個個興奮的嗷嗷叫。
李恪招募的一萬士兵,自然不用說了。
跟著蜀王固然前程遠大,但是沒有戰爭,上不了戰場,他們就沒有軍功。
沒有軍功,就沒辦法建功立業,隻能白白混吃等死。
這可不是這些士兵想要的,他們渴望登上戰場,渴望建功立業。
而至於哪死亡扶桑士兵,哪就更是如此了。
他們不遠萬裏來到大唐為的是什麽啊?
為的就是要成為唐人,能夠在大唐本土紮下根來,以後他們子孫後代,都將能夠成為真正的唐人。
當初蘇先生告訴他們,他們隻需要服役五年,就能夠在大唐紮根下來。
而他們來到益州之後,不由驚歎益州之繁華。
而益州,並不是大唐最富庶的城市。
甚至可以說,益州都排不上號。
大唐如此富庶,如果五年時間內,他們沒有絲毫建樹的話。
那麽即便能夠留在大唐,又能留到什麽地方呢?
怕是連留在益州也是奢望吧?
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的子孫後代,他們也願意拚搏一把。
所以,他們同樣的渴望戰爭。
他們不但渴望上戰場,還渴望在戰場上能夠打出他們的威風,能夠打出他們的風采。
因為在平時的訓練中,他們能夠感覺到,大唐士兵,根本就瞧不起他們。
大唐士兵的單兵素質,的確比他們強悍,這是先天自然條件,這是他們沒辦法改變的。
他們最難容忍的,是那種骨子裏的蔑視。
似乎他們是亡國之人,唐人絕對他們一定是軟蛋。
這種蔑視,讓這群扶桑軍人,十分憤慨,他們渴望能夠在戰場上證明自己。
所以,當席君買對麾下士兵進行動員的時候發現。
這些士兵如此高昂的氣勢,還需要動員嗎?
根本就不需要了啊!
三日之後,軍糧先行。
五日之後,蘇長生、席君買率領五萬大軍,正式出征。
其實,李恪也想去的。
李恪文武雙全,但是他更喜歡在戰場上馳騁縱橫的那種感覺。
但是作為大都督,他必須要坐鎮益州,不能隨便離開。
這讓李恪十分不甘心,但又無可奈何。
而蘇長生,本來準備給李恪留下五千兵馬,以防益州出現變故。
但是被李恪段然拒絕了。
李恪自己還有一百親兵。
在益州自己的地盤,如果還能出什麽變故,對他來說,哪可真是天大的笑話。
見李恪堅持,蘇長生也沒有勉強。
於是,蘇長生帶領大軍開拔。
李恪親自為他們斟酒送行。
益州和吐穀渾並沒有直接接壤,而是要穿過幾個郡縣才能進入吐穀渾。
這一路上,大唐百姓看到益州大都督,蜀王李恪派兵出征吐穀渾,所有人都歡欣鼓舞,夾道歡迎。
原本內心的不安和忐忑,徹底化為烏有。
原本他們是真的緊張和害怕啊。
吐穀渾對大唐缺乏起碼得敬畏感,他們的思維,大概還停留在隋朝混亂時期。
那時候因為隋朝內亂,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掠奪大唐邊境百姓。
大唐初立的時候,因為境內還不安穩,各地反叛不斷,天災人禍不斷。
朝廷的重點,並沒有放在這裏。
這也導致吐穀渾十分囂張,仍然不斷寇邊。
但是他們並沒有注意到的一點是,大唐的發展其實是很快的,完全超出了他們想象的那種。
這一次,大唐的反擊就來了。
但是這不代表和吐穀渾接壤的疆域的百姓不會害怕。
他們飽受吐穀渾襲擾,現在吐穀渾再次發動戰爭,他們自然是緊張和懼怕的。
而現在,蜀王李恪派兵征討吐穀渾,蘇先生親自帶兵,讓邊境大唐百姓的內心,一下子平複下來。
蜀王李恪再加上蘇先生,這兩人絕對是一對黃金組合啊。
有他們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有他們在,我們又有什麽可害怕的呢?我們還需要害怕嗎?
哪自然,是不需要的。
接下來,益州開始厲兵秣馬,準備直接進攻吐穀渾。
益州兵馬其實是不少的。
這裏有席君買帶過來的三百死亡軍團,死亡軍團可以說是特種作戰部門。
別看人少,隻有區區三百人,但是這些人,都不畏死亡。
關鍵時刻能發揮的作用,甚至勝過三千兵馬。
而蜀王李恪在來到益州之後,也開始招兵買馬,不過人數並不多,隻有一萬人。
益州當然能夠養的起更多的軍隊。
但是李恪的身份,隻是益州大都督。
嚴格來說,他招募一萬士兵,就已經逾矩了。
隻不過蜀王身份尊崇,隻要做的不是太過分,別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但是如果蜀王膽敢招募三五萬兵馬的話,一定會有官員彈劾他。
因此,一萬兵馬在益州來說,已經是極限了。
但是蘇長生去了一趟扶桑郡之後,從哪裏又帶來了四萬兵馬,這四萬兵馬再加上大唐的一萬兵馬,就是五萬兵馬。
五萬兵馬襲擊吐穀渾,簡直是太給吐穀渾麵子了。
吐穀渾整個國家能不能湊出十萬兵馬都是未知數。
而吐穀渾的兩員大將帶走了六萬大軍襲擊涼州。
他們國內剩下的兵馬,絕對不會超過四萬人。
並且吐穀渾軍隊的戰鬥力,不是蘇長生小看他們,蘇長生是壓根就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裏。
後世反叛,能被席君買率領一百二十騎兵就能鎮壓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而進攻吐穀渾的話,他們不但距離吐穀渾極近。
並且這一次他們並不需要準備太多的兵糧,最多準備半個月的兵糧就足夠了。
吐穀渾是遊牧民族,他們放牧了大量的馬牛羊,進了吐穀渾境內,不愁沒有軍糧。
至於牧草,吐穀渾境內遍地都是。
而如果他們要前往涼州的話,不但要跋涉一千多裏路不說,光是軍糧,至少也要準備三個月的。
並且還有被禦史彈劾的危險。
所以,直接進攻吐穀渾,才是益州的最佳選擇。
益州開始準備軍糧,動員大軍。
出戰之前,一定要動員士兵,免得士兵有畏戰的心理。
但是益州的軍隊,還需要動員嗎?
一聽到他們即將攻打吐穀渾,要打仗了,一個個興奮的嗷嗷叫。
李恪招募的一萬士兵,自然不用說了。
跟著蜀王固然前程遠大,但是沒有戰爭,上不了戰場,他們就沒有軍功。
沒有軍功,就沒辦法建功立業,隻能白白混吃等死。
這可不是這些士兵想要的,他們渴望登上戰場,渴望建功立業。
而至於哪死亡扶桑士兵,哪就更是如此了。
他們不遠萬裏來到大唐為的是什麽啊?
為的就是要成為唐人,能夠在大唐本土紮下根來,以後他們子孫後代,都將能夠成為真正的唐人。
當初蘇先生告訴他們,他們隻需要服役五年,就能夠在大唐紮根下來。
而他們來到益州之後,不由驚歎益州之繁華。
而益州,並不是大唐最富庶的城市。
甚至可以說,益州都排不上號。
大唐如此富庶,如果五年時間內,他們沒有絲毫建樹的話。
那麽即便能夠留在大唐,又能留到什麽地方呢?
怕是連留在益州也是奢望吧?
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的子孫後代,他們也願意拚搏一把。
所以,他們同樣的渴望戰爭。
他們不但渴望上戰場,還渴望在戰場上能夠打出他們的威風,能夠打出他們的風采。
因為在平時的訓練中,他們能夠感覺到,大唐士兵,根本就瞧不起他們。
大唐士兵的單兵素質,的確比他們強悍,這是先天自然條件,這是他們沒辦法改變的。
他們最難容忍的,是那種骨子裏的蔑視。
似乎他們是亡國之人,唐人絕對他們一定是軟蛋。
這種蔑視,讓這群扶桑軍人,十分憤慨,他們渴望能夠在戰場上證明自己。
所以,當席君買對麾下士兵進行動員的時候發現。
這些士兵如此高昂的氣勢,還需要動員嗎?
根本就不需要了啊!
三日之後,軍糧先行。
五日之後,蘇長生、席君買率領五萬大軍,正式出征。
其實,李恪也想去的。
李恪文武雙全,但是他更喜歡在戰場上馳騁縱橫的那種感覺。
但是作為大都督,他必須要坐鎮益州,不能隨便離開。
這讓李恪十分不甘心,但又無可奈何。
而蘇長生,本來準備給李恪留下五千兵馬,以防益州出現變故。
但是被李恪段然拒絕了。
李恪自己還有一百親兵。
在益州自己的地盤,如果還能出什麽變故,對他來說,哪可真是天大的笑話。
見李恪堅持,蘇長生也沒有勉強。
於是,蘇長生帶領大軍開拔。
李恪親自為他們斟酒送行。
益州和吐穀渾並沒有直接接壤,而是要穿過幾個郡縣才能進入吐穀渾。
這一路上,大唐百姓看到益州大都督,蜀王李恪派兵出征吐穀渾,所有人都歡欣鼓舞,夾道歡迎。
原本內心的不安和忐忑,徹底化為烏有。
原本他們是真的緊張和害怕啊。
吐穀渾對大唐缺乏起碼得敬畏感,他們的思維,大概還停留在隋朝混亂時期。
那時候因為隋朝內亂,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掠奪大唐邊境百姓。
大唐初立的時候,因為境內還不安穩,各地反叛不斷,天災人禍不斷。
朝廷的重點,並沒有放在這裏。
這也導致吐穀渾十分囂張,仍然不斷寇邊。
但是他們並沒有注意到的一點是,大唐的發展其實是很快的,完全超出了他們想象的那種。
這一次,大唐的反擊就來了。
但是這不代表和吐穀渾接壤的疆域的百姓不會害怕。
他們飽受吐穀渾襲擾,現在吐穀渾再次發動戰爭,他們自然是緊張和懼怕的。
而現在,蜀王李恪派兵征討吐穀渾,蘇先生親自帶兵,讓邊境大唐百姓的內心,一下子平複下來。
蜀王李恪再加上蘇先生,這兩人絕對是一對黃金組合啊。
有他們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有他們在,我們又有什麽可害怕的呢?我們還需要害怕嗎?
哪自然,是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