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斯人獨憔悴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作者:煙雨織輕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心裏,十分的不爽,有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抱怨。
你隻要說的言辭懇切一些,接下來父皇就很好操作了。
但是你作詩,不是把氣氛都破壞掉了嗎?
你以為你是蘇長生啊?能寫一首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好吧,就算是蘇長生事先已經給你寫了首好詩,但是哪又怎麽樣?
別人一聽就知道這不是你寫的,是蘇長生代筆的。
到時候,適得其反而已。
李恪,你糊塗啊!
但是此時,李世民也不能說不能李恪念詩。
他隻好說道:“你且念來聽聽。”
然後就聽李恪猶如杜鵑啼血般,一字一淚地念道:“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四摘抱蔓歸。”
“父皇,四弟李佑已經沒了,現在又論到太子了。”
“我們兄弟,又夠摘幾次的呢?父皇,父皇!”
這首詩,是武則天的兒子太子李賢所寫。
背景是武則天不斷鏟除可能威脅自己皇位的兒子,太子李賢便上了這首黃台瓜辭。
武則天看了這首詩之後,大為感動,當時便放過了李賢,不過最終,李賢還是被害死。
但是這首詩在文學史上,則是有著不菲的地位。
這首詩,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多麽巧妙的構思。
但是勝在以瓜喻人,情真意切。
群臣聽到這首詩之後,不由都深受感動,眼圈泛紅。
而李世民,更是瞬間帶入情緒,眼淚不可抑止地滾落而下。
他凝噎道:“不殺,不殺了,父皇再也不殺了。”
“諸位愛卿,朕的兒子,已經摘了一個了。難道你們想將朕的所有兒子都摘掉才甘心嗎?”
聽到李世民的話,百官都是在心裏喟然一歎。
你兒子不造反,誰敢說要殺他們啊?
陛下你這是不講道理啊。
但是一首偉大的文學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此。
盡管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在胡攪蠻纏,不講道理。
然而蜀王李恪所上的黃台瓜辭,卻是不知不覺中,打動了所有人的心。
最終,他們決定,放太子一條生路。
長孫無忌當即上前說道:“陛下,可將太子貶為庶民,流放黔州。”
太子造反,最近一段時間,長孫無忌十分低調,幾乎一言不發。
沒辦法,他可是李承乾的親舅舅。
盡管太子和長孫無忌的關係,其實並好。
但是長孫無忌還是要避嫌。
而現在,長孫無忌顧不得避嫌。
因為長孫無忌也看了出來,陛下和蜀王李恪,兩人是有配合的。
陛下並不想讓太子死。
而自己作為文官之首,隻要第一個站出來,先將太子的懲罰確定下來。
那麽這件事情,便也幾乎成為定局了。
長孫無忌奏報之後,無人反對。
對太子的處罰,也最終確定下來。
太子不日便要前往黔州。
而就在此時,蜀王李恪無意太子之位,並且保證,此次述職之後,將一直留守西南,終生不踏入長安一步的消息,也流傳出來。
這番話,當時便隻有李世民、李泰、李恪,還有一個老太監幾個宮女在場。
這個消息,自然不會是老太監和宮女傳出去的。
能傳出這話的人,不用問,自然是李泰做的。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李世民心裏,對李泰越發的不滿起來。
殊不知,此時就連李泰自己都是懵的。
咿?
這個消息到底是誰傳出去的?
本王正琢磨著,到底要如何做,才能隱晦地流傳出去,並且不被人聯想到是本王流傳出去的呢。
現在倒是好了,自己還沒動手呢,沒想到這個消息居然便是流傳出去了。
雖然,不免會有人聯想到這是自己做的。
但是那又如何呢?
現在太子被貶為庶民,李恪也畫地為牢。
自己現在是唯一的候選人了啊,父皇不選自己,又能夠選誰呢?
此時,蘇府之中,李恪臉色複雜,心有不甘地問道:“先生,現在消息已經傳播的盡人皆知了。”
“此次我回到青藏州之後,難道從此真的不在踏入長安一步了嗎?”
蘇長生不由哈哈笑道:“殿下,所謂的誓言,其實不過是一時的失言罷了。殿下又何必當真呢?”
“如果將來陛下一道旨意,立你為太子,難道你還能抗旨不遵不成?”
“是的,殿下的確無意於太子之位。但是如果陛下非要給你呢?”
“長者賜,不敢辭,殿下也沒有辦法不是?”
聽完之後,李恪豁然開朗。
他不由起身向蘇長生作揖道:“多謝先生謀劃,如果不是先生的話,本王非但不能有所斬獲,甚至未必能夠全身而退啊。”
蘇長生扶起李恪,然後說道:“殿下,你我何須說這些呢?”
“過幾天,太子便會離京。到時候,殿下倒是好好為太子送行一番才是。”
李恪點頭說道:“自當如此。”
……
幾天之後,太子離京,無人前來送行。
太子——或者說是前太子,犯的可是謀逆罪。
這個東西是絕對沾染不得了,一旦沾染了,輕則罷官,重則喪命。
眾人躲避唯恐不跌,誰敢前來送行啊。
當然了,李承乾雖然是謀逆罪,雖然已經被變為庶民。
但是畢竟還是曾經的太子,他非但沒有鎖鏈加身,甚至還能坐在馬車上,帶著家人,一並前往黔州。
出城之後,李承乾走下車來,看著長安城城門許久,心裏浮現出無數莫名的情緒。
許久許久之後,李承乾才喟然一歎,然後說道:“走吧!”
而就在此時,確是有一騎從長安城打馬而出,直奔這邊而來。
李承乾抬頭看去,發現來者赫然便是蜀王李恪。
李恪騎馬來到李承乾麵前,翻身從馬上下來,然後說道:“兄長即將離開長安,前往黔州,兄弟特來為你送行。”
李承乾臉上表情極為複雜,他不由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說道:“三弟,我沒想到,舍命為我請求的人,是你。在我離開長安的時候,唯一前來為我送行的人,也隻有你。”
李恪真誠地說道:“兄長,你此去黔州,其實和我封地很近,有什麽困難,你隻管告訴我。”
“這裏有一萬兩的銀票,雖然不多,兄長帶上,到了黔州之後,也好安頓下來。”
你隻要說的言辭懇切一些,接下來父皇就很好操作了。
但是你作詩,不是把氣氛都破壞掉了嗎?
你以為你是蘇長生啊?能寫一首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好吧,就算是蘇長生事先已經給你寫了首好詩,但是哪又怎麽樣?
別人一聽就知道這不是你寫的,是蘇長生代筆的。
到時候,適得其反而已。
李恪,你糊塗啊!
但是此時,李世民也不能說不能李恪念詩。
他隻好說道:“你且念來聽聽。”
然後就聽李恪猶如杜鵑啼血般,一字一淚地念道:“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四摘抱蔓歸。”
“父皇,四弟李佑已經沒了,現在又論到太子了。”
“我們兄弟,又夠摘幾次的呢?父皇,父皇!”
這首詩,是武則天的兒子太子李賢所寫。
背景是武則天不斷鏟除可能威脅自己皇位的兒子,太子李賢便上了這首黃台瓜辭。
武則天看了這首詩之後,大為感動,當時便放過了李賢,不過最終,李賢還是被害死。
但是這首詩在文學史上,則是有著不菲的地位。
這首詩,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多麽巧妙的構思。
但是勝在以瓜喻人,情真意切。
群臣聽到這首詩之後,不由都深受感動,眼圈泛紅。
而李世民,更是瞬間帶入情緒,眼淚不可抑止地滾落而下。
他凝噎道:“不殺,不殺了,父皇再也不殺了。”
“諸位愛卿,朕的兒子,已經摘了一個了。難道你們想將朕的所有兒子都摘掉才甘心嗎?”
聽到李世民的話,百官都是在心裏喟然一歎。
你兒子不造反,誰敢說要殺他們啊?
陛下你這是不講道理啊。
但是一首偉大的文學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此。
盡管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在胡攪蠻纏,不講道理。
然而蜀王李恪所上的黃台瓜辭,卻是不知不覺中,打動了所有人的心。
最終,他們決定,放太子一條生路。
長孫無忌當即上前說道:“陛下,可將太子貶為庶民,流放黔州。”
太子造反,最近一段時間,長孫無忌十分低調,幾乎一言不發。
沒辦法,他可是李承乾的親舅舅。
盡管太子和長孫無忌的關係,其實並好。
但是長孫無忌還是要避嫌。
而現在,長孫無忌顧不得避嫌。
因為長孫無忌也看了出來,陛下和蜀王李恪,兩人是有配合的。
陛下並不想讓太子死。
而自己作為文官之首,隻要第一個站出來,先將太子的懲罰確定下來。
那麽這件事情,便也幾乎成為定局了。
長孫無忌奏報之後,無人反對。
對太子的處罰,也最終確定下來。
太子不日便要前往黔州。
而就在此時,蜀王李恪無意太子之位,並且保證,此次述職之後,將一直留守西南,終生不踏入長安一步的消息,也流傳出來。
這番話,當時便隻有李世民、李泰、李恪,還有一個老太監幾個宮女在場。
這個消息,自然不會是老太監和宮女傳出去的。
能傳出這話的人,不用問,自然是李泰做的。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李世民心裏,對李泰越發的不滿起來。
殊不知,此時就連李泰自己都是懵的。
咿?
這個消息到底是誰傳出去的?
本王正琢磨著,到底要如何做,才能隱晦地流傳出去,並且不被人聯想到是本王流傳出去的呢。
現在倒是好了,自己還沒動手呢,沒想到這個消息居然便是流傳出去了。
雖然,不免會有人聯想到這是自己做的。
但是那又如何呢?
現在太子被貶為庶民,李恪也畫地為牢。
自己現在是唯一的候選人了啊,父皇不選自己,又能夠選誰呢?
此時,蘇府之中,李恪臉色複雜,心有不甘地問道:“先生,現在消息已經傳播的盡人皆知了。”
“此次我回到青藏州之後,難道從此真的不在踏入長安一步了嗎?”
蘇長生不由哈哈笑道:“殿下,所謂的誓言,其實不過是一時的失言罷了。殿下又何必當真呢?”
“如果將來陛下一道旨意,立你為太子,難道你還能抗旨不遵不成?”
“是的,殿下的確無意於太子之位。但是如果陛下非要給你呢?”
“長者賜,不敢辭,殿下也沒有辦法不是?”
聽完之後,李恪豁然開朗。
他不由起身向蘇長生作揖道:“多謝先生謀劃,如果不是先生的話,本王非但不能有所斬獲,甚至未必能夠全身而退啊。”
蘇長生扶起李恪,然後說道:“殿下,你我何須說這些呢?”
“過幾天,太子便會離京。到時候,殿下倒是好好為太子送行一番才是。”
李恪點頭說道:“自當如此。”
……
幾天之後,太子離京,無人前來送行。
太子——或者說是前太子,犯的可是謀逆罪。
這個東西是絕對沾染不得了,一旦沾染了,輕則罷官,重則喪命。
眾人躲避唯恐不跌,誰敢前來送行啊。
當然了,李承乾雖然是謀逆罪,雖然已經被變為庶民。
但是畢竟還是曾經的太子,他非但沒有鎖鏈加身,甚至還能坐在馬車上,帶著家人,一並前往黔州。
出城之後,李承乾走下車來,看著長安城城門許久,心裏浮現出無數莫名的情緒。
許久許久之後,李承乾才喟然一歎,然後說道:“走吧!”
而就在此時,確是有一騎從長安城打馬而出,直奔這邊而來。
李承乾抬頭看去,發現來者赫然便是蜀王李恪。
李恪騎馬來到李承乾麵前,翻身從馬上下來,然後說道:“兄長即將離開長安,前往黔州,兄弟特來為你送行。”
李承乾臉上表情極為複雜,他不由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說道:“三弟,我沒想到,舍命為我請求的人,是你。在我離開長安的時候,唯一前來為我送行的人,也隻有你。”
李恪真誠地說道:“兄長,你此去黔州,其實和我封地很近,有什麽困難,你隻管告訴我。”
“這裏有一萬兩的銀票,雖然不多,兄長帶上,到了黔州之後,也好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