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太子之位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作者:煙雨織輕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泰被貶,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是此前群臣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他們原本以為,李佑造反,太子被廢。
蜀王李恪,自言此生不在踏入長安城一步。
那麽剩下的繼承人,唯有李泰了。
李泰妥妥的就是新太子啊。
甚至這幾天,有不少官員,都跑去蜀王府去燒熱炕。
但是令百官萬萬沒想到的是,曆史民非但沒有立李泰為太子,反而將他貶謫成為東萊郡王。
東萊郡,其實是個好地方,好吧,在後世是個好地方。
但是在當時,還是比較偏遠的地區,位於膠東半島。
在後世煙台、威海一帶。
這地方吃海鮮,哪真是方便的很。
但是對李泰來說,哪可真是一個十分糟糕的地方。
對群臣來說,這也是一件令人十分驚愕的大事了。
陛下為什麽沒有立李泰為太子呢?
那麽陛下究竟想要立誰為太子呢?
此時,李世民正在召見長孫無忌。
李世民向長孫無忌詢問道:“輔機,我想立李恪為太子,你以為如何?”
聽到這裏,長孫無忌的臉頰,不可抑製地抽搐了幾下。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李世民在貶謫李泰之後,也曾向長孫無忌詢問過這個問題。
但是當時長孫無忌沉默不說,最終李世民還是沒敢立李恪為太子。
因為如果李恪得不到關隴集團的支持的話,他一定是坐不穩皇位的。
但是在這個平行空間中,卻又是有所不同。
因為在這個平行空間中,李恪雖然背後沒有世家的支持。
但是他本身的力量就十分強大。
現在李恪的力量,幾乎已經可以和大唐一個國家抗衡了。
要知道,原本一個吐蕃國,就能和大唐掰掰腕子了。
而現在呢?
李恪可是擁有以前的吐蕃、吐穀渾,外加益州這三個地盤的。
現在立李恪為太子,李恪完全可以坐得穩。
所以長孫無忌也不敢沉默不說。
因為在這個平行世界,李世民可絕對不會受他威脅。
長孫無忌敢如此的話,李世民就敢當他是默認。
但是長孫無忌是絕對不願意讓李恪成為太子的。
畢竟,他妹妹是皇後。
他自己有三個親外甥,自己三個親外甥,哪怕他和不親近,但是畢竟有血緣關係。
血濃於水的親情,這個是擺脫不掉的。
而李恪的生母,則是楊妃。
並且長孫無忌對李恪可算不得好,甚至還有小小的打壓。
無論處於哪一方麵考慮,一旦李恪登基為帝的話,絕對沒有他們長孫家族的好果子吃。
至於他長孫無忌,怕是更沒什麽好下場。
處於這種考慮,長孫無忌怎麽甘心讓李恪來繼承皇位呢?
長孫無忌不由說道:“陛下,曆來太子之位,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現在皇後留下的嫡子,還有李治,哪便立李治為太子,怎麽能立庶子呢?”
李世民不由說道:“李泰倒是比李治更有資格,然而他陰狠毒辣,善於偽裝,又怎麽樣呢?”
“李治一來還小,二來性格太過軟弱,將皇位交給他,並非國家之福啊。”
長孫無忌卻是說道:“陛下,但是嫡長子繼承製度,乃是千百年來的正統。”
“如果陛下破壞了這個製度的話,會讓禮教崩壞啊。”
聽到這裏,李世民忍不住說道:“必要再說了,朕便不是嫡長子。”
“如果說禮教崩壞的話,那麽從朕這裏,就已經崩壞了。”
聽到這裏,長孫無忌心裏一沉,不敢再說。
第二日,李世民直接下旨,封蜀王李恪為太子。
原本,李世民以為,會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
但是最終結果卻是沒有。
當然了,並不是沒有人反對,而是不是所有人都反對。
反對的人還是有的,並且還不在少數。
但是李世民冷眼旁觀,發現反對的人,除了長孫無忌派係的,便是五姓七望派係的人。
長孫無忌會反對,是在李世民預料之中的,這說明不了什麽。
五姓七望派係的官員會反對,這恰恰更加堅定了李世民要立李恪為太子的決心。
五姓七望派係的官員,為什麽會反對立李恪為太子呢?
這更說明了,他們十分忌憚李恪。
一旦李恪登基之後,他們五姓七望,必然沒有好日子過。
但是這,也同樣是李世民想看到,並且一直在做的事情啊。
而剩下的官員,竟然都持讚同的態度。
他們認為,蜀王是所有皇子之中,文武雙全,最像陛下,最英明果幹的皇子了。
見有這麽多人支持李恪為太子,李世民也就完全放下心來。
接下來,李世民給李恪下旨,命李恪將三州事務交接完畢之後,就返回長安。
三洲之地,固然重要,同樣也能鍛煉人。
但是既然為太子,就要入駐東宮,要跟著李世民學習治國之策。
經過李佑和原太子造反一事,李世民知覺自己身體大不如前。
現在也是時候開始培養接班人了。
……
青藏州,李恪接到了聖旨。
李恪身邊之人,無不大喜過望。
對他們來說,這簡直就是意外之喜啊。
他們誰都沒想到,他們跟隨的蜀王殿下,居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太子。
而他們作為太子身邊之人,等以後太子真正登基為帝之後,勢必會得到重用。
這如何不讓他們欣喜若狂呢?
然而反觀蜀王李恪,表情依然如故,風輕雲淡,完全未曾放在心上。
眾人都更是欽佩不已。
殿下單是這份泰山崩於頂而麵不改色的氣度,就足夠他們學習一輩子了啊。
不要說是他們,便是蜀王妃,都對自己的丈夫,欽佩不已。
因為李恪被封為太子,便是她,都是按捺不住的喜悅。
沒想到李恪,卻仍然能夠沉得住氣。
接下來,自然是接受眾人的恭喜、吹捧。
晚上,李恪更是宴請了自己身邊之人。
到了宴會結束之後,蜀王李恪和蜀王妃返回府邸,李恪將服侍的丫鬟趕了出去。
屋裏隻剩下李恪和王妃兩人。
李恪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他一邊大笑著,一邊緊緊地抱起王妃轉圈。
王妃一邊小聲尖叫著,一邊緊緊保住李恪,也跟著他大笑。
這是此前群臣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他們原本以為,李佑造反,太子被廢。
蜀王李恪,自言此生不在踏入長安城一步。
那麽剩下的繼承人,唯有李泰了。
李泰妥妥的就是新太子啊。
甚至這幾天,有不少官員,都跑去蜀王府去燒熱炕。
但是令百官萬萬沒想到的是,曆史民非但沒有立李泰為太子,反而將他貶謫成為東萊郡王。
東萊郡,其實是個好地方,好吧,在後世是個好地方。
但是在當時,還是比較偏遠的地區,位於膠東半島。
在後世煙台、威海一帶。
這地方吃海鮮,哪真是方便的很。
但是對李泰來說,哪可真是一個十分糟糕的地方。
對群臣來說,這也是一件令人十分驚愕的大事了。
陛下為什麽沒有立李泰為太子呢?
那麽陛下究竟想要立誰為太子呢?
此時,李世民正在召見長孫無忌。
李世民向長孫無忌詢問道:“輔機,我想立李恪為太子,你以為如何?”
聽到這裏,長孫無忌的臉頰,不可抑製地抽搐了幾下。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李世民在貶謫李泰之後,也曾向長孫無忌詢問過這個問題。
但是當時長孫無忌沉默不說,最終李世民還是沒敢立李恪為太子。
因為如果李恪得不到關隴集團的支持的話,他一定是坐不穩皇位的。
但是在這個平行空間中,卻又是有所不同。
因為在這個平行空間中,李恪雖然背後沒有世家的支持。
但是他本身的力量就十分強大。
現在李恪的力量,幾乎已經可以和大唐一個國家抗衡了。
要知道,原本一個吐蕃國,就能和大唐掰掰腕子了。
而現在呢?
李恪可是擁有以前的吐蕃、吐穀渾,外加益州這三個地盤的。
現在立李恪為太子,李恪完全可以坐得穩。
所以長孫無忌也不敢沉默不說。
因為在這個平行世界,李世民可絕對不會受他威脅。
長孫無忌敢如此的話,李世民就敢當他是默認。
但是長孫無忌是絕對不願意讓李恪成為太子的。
畢竟,他妹妹是皇後。
他自己有三個親外甥,自己三個親外甥,哪怕他和不親近,但是畢竟有血緣關係。
血濃於水的親情,這個是擺脫不掉的。
而李恪的生母,則是楊妃。
並且長孫無忌對李恪可算不得好,甚至還有小小的打壓。
無論處於哪一方麵考慮,一旦李恪登基為帝的話,絕對沒有他們長孫家族的好果子吃。
至於他長孫無忌,怕是更沒什麽好下場。
處於這種考慮,長孫無忌怎麽甘心讓李恪來繼承皇位呢?
長孫無忌不由說道:“陛下,曆來太子之位,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現在皇後留下的嫡子,還有李治,哪便立李治為太子,怎麽能立庶子呢?”
李世民不由說道:“李泰倒是比李治更有資格,然而他陰狠毒辣,善於偽裝,又怎麽樣呢?”
“李治一來還小,二來性格太過軟弱,將皇位交給他,並非國家之福啊。”
長孫無忌卻是說道:“陛下,但是嫡長子繼承製度,乃是千百年來的正統。”
“如果陛下破壞了這個製度的話,會讓禮教崩壞啊。”
聽到這裏,李世民忍不住說道:“必要再說了,朕便不是嫡長子。”
“如果說禮教崩壞的話,那麽從朕這裏,就已經崩壞了。”
聽到這裏,長孫無忌心裏一沉,不敢再說。
第二日,李世民直接下旨,封蜀王李恪為太子。
原本,李世民以為,會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
但是最終結果卻是沒有。
當然了,並不是沒有人反對,而是不是所有人都反對。
反對的人還是有的,並且還不在少數。
但是李世民冷眼旁觀,發現反對的人,除了長孫無忌派係的,便是五姓七望派係的人。
長孫無忌會反對,是在李世民預料之中的,這說明不了什麽。
五姓七望派係的官員會反對,這恰恰更加堅定了李世民要立李恪為太子的決心。
五姓七望派係的官員,為什麽會反對立李恪為太子呢?
這更說明了,他們十分忌憚李恪。
一旦李恪登基之後,他們五姓七望,必然沒有好日子過。
但是這,也同樣是李世民想看到,並且一直在做的事情啊。
而剩下的官員,竟然都持讚同的態度。
他們認為,蜀王是所有皇子之中,文武雙全,最像陛下,最英明果幹的皇子了。
見有這麽多人支持李恪為太子,李世民也就完全放下心來。
接下來,李世民給李恪下旨,命李恪將三州事務交接完畢之後,就返回長安。
三洲之地,固然重要,同樣也能鍛煉人。
但是既然為太子,就要入駐東宮,要跟著李世民學習治國之策。
經過李佑和原太子造反一事,李世民知覺自己身體大不如前。
現在也是時候開始培養接班人了。
……
青藏州,李恪接到了聖旨。
李恪身邊之人,無不大喜過望。
對他們來說,這簡直就是意外之喜啊。
他們誰都沒想到,他們跟隨的蜀王殿下,居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太子。
而他們作為太子身邊之人,等以後太子真正登基為帝之後,勢必會得到重用。
這如何不讓他們欣喜若狂呢?
然而反觀蜀王李恪,表情依然如故,風輕雲淡,完全未曾放在心上。
眾人都更是欽佩不已。
殿下單是這份泰山崩於頂而麵不改色的氣度,就足夠他們學習一輩子了啊。
不要說是他們,便是蜀王妃,都對自己的丈夫,欽佩不已。
因為李恪被封為太子,便是她,都是按捺不住的喜悅。
沒想到李恪,卻仍然能夠沉得住氣。
接下來,自然是接受眾人的恭喜、吹捧。
晚上,李恪更是宴請了自己身邊之人。
到了宴會結束之後,蜀王李恪和蜀王妃返回府邸,李恪將服侍的丫鬟趕了出去。
屋裏隻剩下李恪和王妃兩人。
李恪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他一邊大笑著,一邊緊緊地抱起王妃轉圈。
王妃一邊小聲尖叫著,一邊緊緊保住李恪,也跟著他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