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一零七門口鬧哄哄的一群人,方自歸經過一零五門口,看見一零五的門大開著,獸的那個老鄉手裏拿著一張紙,側身躺在他的床上一動不動。
方自歸還記得,大二時這山東大漢還和自己打過拳擊,可此時的他雖然睜著眼睛,卻像死人一樣麵無表情地躺在那裏,眼睛就像失了焦的鏡頭,世界似乎隻剩下透明的虛影。方自歸站在門口看了他一會兒,他沒有任何反應。
方自歸後來才知道,這哥們是一零五宿舍裏第一個離校的,這天是他最後一次躺在自己的床上。
到了七月,附近幾個宿舍的同學每晚都看見這山東哥們醉醺醺地回宿舍,每晚都吐一池子,就吐在走廊裏的洗漱池裏。一天一池,簡稱天池,其規律性可以與日出媲美,直到這位山東哥們這一天離了校,天池奇觀才終於結束了。
丁丁說,畢業好像分娩,不然那位堅持一天一池的哥們怎麽那麽痛苦。其實,這哥們的表現雖然確實誇張了一些,但畢業來臨前那種莫名的惆悵和留戀,卻在畢業生中比較普遍。丁丁的比喻至少在某一點上是貼切的,就是畢業和分娩一樣,完事了,都要麵對一個未知的新世界。
國寶夢見自己某個清晨一覺醒來,一零一室空空蕩蕩,隻剩下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做完這個夢第二天,國寶的惆悵達到了頂峰,下午打籃球的時候,瘋狂地投籃和瘋狂地不讓別人投籃,結果把另外一個打籃球的人惹毛了。
那人把手裏的籃球往地下一砸,籃球反彈了老高,然後瞪著國寶說:“你是想打架嗎?”
老夏給同學們留言簿上寫的留言最認真,從字數上能看得出來,從思想的廣度和深度上也能看得出來。同學們的留言簿上,通常都是彼此道珍重或者祝福的話,老夏卻根據每個同學的特殊情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引申。老夏就把那天和國寶在上海圖書館研究中國戰爭史的統計表,貼在了方自歸的留言簿上。這表格與老夏給方自歸“好男兒誌在四方”的留言,既不對立,也不統一,既不矛盾,也不一致,既不是辯證關係,也沒有邏輯關係,隻能用混沌理論來解釋。
狗子就在宿舍的北窗下麵,點了個小火堆燒信。因為狗子有個本事,就是能把中學高年級、同年級、低年級的校友串起來,所以宿舍裏狗子的信最多,後來電十八班信箱鑰匙歸狗子管也就是這個原因。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狗子畢業時攢了四百多封信,把他床下的一個大紙箱子都放滿了。可是快離校了,也不知道狗子出於哪種考慮,決定燒掉紙箱裏所有的信。燒信燒到下半場的時候,狗子潸然淚下。
方自歸給廖總寫了一封長達五頁的信,向廖總表達敬意和歉意,告訴他自己畢業後將去蘇州,萬分遺憾地無法為元哲電器效力了。而方自歸收到了呂鴻一封很短的信,呂鴻在信上說,他本來想去深圳闖一闖的,可他女友不願意離開蘭州,他就留在蘭州了。呂鴻在信裏的最後一句話很簡單——告訴我你的消息。
方自歸知道呂鴻想知道什麽消息,便回信告訴他,自己沒能留在上海,但愛情並沒有結束,自己為了將愛情進行下去決定去蘇州。
古代是“嫁夫隨夫”,而從呂鴻和方自歸畢業後的走向上看,在改革開放年代,“娶婦隨婦”的現象越來越多了。
方自歸到體院找三閨蜜道別,隻碰到餘青和潘珍,沒碰到王紅兵。餘青告訴方自歸,王紅兵和他女友正式分手那天,王紅兵一手摟著餘青,一手摟著潘珍,竟然哭得像孩子一樣。
應輝到工大來踢告別賽就要意氣風發得多,這就是沒有女朋友的一個好處。除了沒有女朋友說分手——這一保持良好心態的有利因素以外,應輝的意氣風發也和他找工作非常順利有關。頂著同濟的招牌,應輝第一次參加招聘會就被成都一家設計院錄取了。就業路上春風得意的應輝,很難體會方自歸在夏日炎炎中飽經風霜的那種感覺。應輝還告訴方自歸,同濟建築學院的學生都不用出去找工作,因為用人單位的需求量對比畢業生的供應量是18:1,去同濟搶人的用人單位必須拿出十八般武藝才可能搶到一個畢業生。方自歸用經濟學分析了一下,覺得這種現象,一定跟中國現在到處都是建築工地的現象有關。
羅布在告別賽上的表現不同於應輝的風發、方自歸的悲壯,而是一種低迷和迷茫,就像他寒假裏在招聘會上的表現一樣。畢竟羅布畢業於一所毛爺爺不招手的普通大學,學的又是普通的機械專業,羅布最後帶著低迷和迷茫,去了成都一家普通的國營機械廠。
但是送羅布上火車的時候,羅布還是很豪邁地對方自歸說:“後會有期!一定要到成都來找我!”
方自歸大喊:“我爸媽還在淄中,我一定會去成都的!”
特別熱鬧過後,有時會感到格外寂靜。電十八班吃散夥飯這天,方自歸拉著莞爾的手穿過教學樓一條空空蕩蕩的走廊,就在寂靜中聽到了自己腳步的回聲。
剛開始的時候,電十八班的散夥飯吃得還算氣氛熱烈和歡快,誰知道吃到後來哭成一片。
李向紅和喬雁書兩個大男人竟然抱頭痛哭。李向紅不顧自己一米九的身高,像小孩一樣邊哭邊大聲嚎著:“好朋友啊,好朋友多保重啊,嗚嗚嗚。”
然後喬雁書還火上澆油地喊:“兄弟,別忘了咱們一起啃過同一根火腿腸!”
方自歸以為,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散夥飯上沒有留下一滴眼淚。於是這頓飯,方自歸化悲痛為酒量,到最後吃得爛醉如泥。
吃散夥飯之前,方自歸就對莞爾說,畢業了,自己要敬每位同班同學至少半杯啤酒,但絕不去敬班主任申蓉的。方自歸說到做到,結果就喝過頭了。方自歸敬的最後一個同學是女生鞠雪,敬到鞠雪時,鞠雪正用手裏的餐巾紙給獸擦眼淚,方自歸就端著酒杯,搖搖晃晃地站在邊上等著。等鞠雪得空了,方自歸與鞠雪碰杯,把一杯啤酒喝幹,轉身便癱倒在地。
方自歸第二天上午在宿舍裏醒來,發現宿舍裏空空蕩蕩,後來才知道許多同學吃完散夥飯後,又去小操場鬧了一宿。而方自歸已經完全想不起來,自己是怎麽從飯店回到宿舍的。方自歸後來在畢業十周年同學聚會上,才知道是哪幾個哥們把自己從飯店一路架回到宿舍的床上。
宿舍裏第一撥離校的是狗子和丁丁,除了一零一的室友們,上海同學董剛和胡曄也加入了送站的隊伍。
大學頭幾年,上海同學和外地同學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沒什麽來往。誰知最後一個學期,雙方友誼的花朵突然開始盛開。這種現象,跟最後一學期畢業設計的設計有關。
首先九大金剛被平均分配到九個課題組裏,增加了雙方文化交流的機會。教授們也擔心,如果一個課題組裏都是上海同學,該畢業設計被搞砸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另外,這學期不上課,創造了大量上海同學和外地同學在寢室裏的牌桌上混戰的機會,於是雙方友誼就得以加深了。董剛等幾個上海同學,後來就和畢業留滬的國寶、阿遠一起,把外地同學一批批送到火車站,一個個塞進綠皮火車。
和絕大多數同學離校前的惆悵不同,方自歸卻恨不得早點兒離校,在即將離校前產生了一種興奮,想早些投身於外麵那據說更精彩的世界中。可是方自歸偏偏是比較晚才離校的,因為公司要方自歸晚些來報到,公司給應屆生租的宿舍也都還沒到位。
但是方自歸離校的這一天終究來了。這一天,方自歸和莞爾最後一次坐在小花園的夢花亭裏,莞爾拉著方自歸的手,裙子角拖在了地上,說了很多話。
“到了工作崗位上,做事情要主動、積極,不要怕吃苦,一定要聽領導的話。”莞爾一條一條,向方自歸娓娓道來,“不懂的事情,多問,虛心向同事學習……”
這場入職教育,給方自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絕對比徳弗勒蘇州公司給第一批新員工做的豪華版入職教育印象還深。
方自歸和莞爾拖著行李走出校門時,看到有幾個同學在門口的校名前留影。方自歸站在校門外,轉身看了看校門內的校園,再看了看留影的那幾個人,對莞爾說:“從此,我再也不踏進這個門,永遠不踏進這個門!”
方自歸還記得,大二時這山東大漢還和自己打過拳擊,可此時的他雖然睜著眼睛,卻像死人一樣麵無表情地躺在那裏,眼睛就像失了焦的鏡頭,世界似乎隻剩下透明的虛影。方自歸站在門口看了他一會兒,他沒有任何反應。
方自歸後來才知道,這哥們是一零五宿舍裏第一個離校的,這天是他最後一次躺在自己的床上。
到了七月,附近幾個宿舍的同學每晚都看見這山東哥們醉醺醺地回宿舍,每晚都吐一池子,就吐在走廊裏的洗漱池裏。一天一池,簡稱天池,其規律性可以與日出媲美,直到這位山東哥們這一天離了校,天池奇觀才終於結束了。
丁丁說,畢業好像分娩,不然那位堅持一天一池的哥們怎麽那麽痛苦。其實,這哥們的表現雖然確實誇張了一些,但畢業來臨前那種莫名的惆悵和留戀,卻在畢業生中比較普遍。丁丁的比喻至少在某一點上是貼切的,就是畢業和分娩一樣,完事了,都要麵對一個未知的新世界。
國寶夢見自己某個清晨一覺醒來,一零一室空空蕩蕩,隻剩下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做完這個夢第二天,國寶的惆悵達到了頂峰,下午打籃球的時候,瘋狂地投籃和瘋狂地不讓別人投籃,結果把另外一個打籃球的人惹毛了。
那人把手裏的籃球往地下一砸,籃球反彈了老高,然後瞪著國寶說:“你是想打架嗎?”
老夏給同學們留言簿上寫的留言最認真,從字數上能看得出來,從思想的廣度和深度上也能看得出來。同學們的留言簿上,通常都是彼此道珍重或者祝福的話,老夏卻根據每個同學的特殊情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引申。老夏就把那天和國寶在上海圖書館研究中國戰爭史的統計表,貼在了方自歸的留言簿上。這表格與老夏給方自歸“好男兒誌在四方”的留言,既不對立,也不統一,既不矛盾,也不一致,既不是辯證關係,也沒有邏輯關係,隻能用混沌理論來解釋。
狗子就在宿舍的北窗下麵,點了個小火堆燒信。因為狗子有個本事,就是能把中學高年級、同年級、低年級的校友串起來,所以宿舍裏狗子的信最多,後來電十八班信箱鑰匙歸狗子管也就是這個原因。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狗子畢業時攢了四百多封信,把他床下的一個大紙箱子都放滿了。可是快離校了,也不知道狗子出於哪種考慮,決定燒掉紙箱裏所有的信。燒信燒到下半場的時候,狗子潸然淚下。
方自歸給廖總寫了一封長達五頁的信,向廖總表達敬意和歉意,告訴他自己畢業後將去蘇州,萬分遺憾地無法為元哲電器效力了。而方自歸收到了呂鴻一封很短的信,呂鴻在信上說,他本來想去深圳闖一闖的,可他女友不願意離開蘭州,他就留在蘭州了。呂鴻在信裏的最後一句話很簡單——告訴我你的消息。
方自歸知道呂鴻想知道什麽消息,便回信告訴他,自己沒能留在上海,但愛情並沒有結束,自己為了將愛情進行下去決定去蘇州。
古代是“嫁夫隨夫”,而從呂鴻和方自歸畢業後的走向上看,在改革開放年代,“娶婦隨婦”的現象越來越多了。
方自歸到體院找三閨蜜道別,隻碰到餘青和潘珍,沒碰到王紅兵。餘青告訴方自歸,王紅兵和他女友正式分手那天,王紅兵一手摟著餘青,一手摟著潘珍,竟然哭得像孩子一樣。
應輝到工大來踢告別賽就要意氣風發得多,這就是沒有女朋友的一個好處。除了沒有女朋友說分手——這一保持良好心態的有利因素以外,應輝的意氣風發也和他找工作非常順利有關。頂著同濟的招牌,應輝第一次參加招聘會就被成都一家設計院錄取了。就業路上春風得意的應輝,很難體會方自歸在夏日炎炎中飽經風霜的那種感覺。應輝還告訴方自歸,同濟建築學院的學生都不用出去找工作,因為用人單位的需求量對比畢業生的供應量是18:1,去同濟搶人的用人單位必須拿出十八般武藝才可能搶到一個畢業生。方自歸用經濟學分析了一下,覺得這種現象,一定跟中國現在到處都是建築工地的現象有關。
羅布在告別賽上的表現不同於應輝的風發、方自歸的悲壯,而是一種低迷和迷茫,就像他寒假裏在招聘會上的表現一樣。畢竟羅布畢業於一所毛爺爺不招手的普通大學,學的又是普通的機械專業,羅布最後帶著低迷和迷茫,去了成都一家普通的國營機械廠。
但是送羅布上火車的時候,羅布還是很豪邁地對方自歸說:“後會有期!一定要到成都來找我!”
方自歸大喊:“我爸媽還在淄中,我一定會去成都的!”
特別熱鬧過後,有時會感到格外寂靜。電十八班吃散夥飯這天,方自歸拉著莞爾的手穿過教學樓一條空空蕩蕩的走廊,就在寂靜中聽到了自己腳步的回聲。
剛開始的時候,電十八班的散夥飯吃得還算氣氛熱烈和歡快,誰知道吃到後來哭成一片。
李向紅和喬雁書兩個大男人竟然抱頭痛哭。李向紅不顧自己一米九的身高,像小孩一樣邊哭邊大聲嚎著:“好朋友啊,好朋友多保重啊,嗚嗚嗚。”
然後喬雁書還火上澆油地喊:“兄弟,別忘了咱們一起啃過同一根火腿腸!”
方自歸以為,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散夥飯上沒有留下一滴眼淚。於是這頓飯,方自歸化悲痛為酒量,到最後吃得爛醉如泥。
吃散夥飯之前,方自歸就對莞爾說,畢業了,自己要敬每位同班同學至少半杯啤酒,但絕不去敬班主任申蓉的。方自歸說到做到,結果就喝過頭了。方自歸敬的最後一個同學是女生鞠雪,敬到鞠雪時,鞠雪正用手裏的餐巾紙給獸擦眼淚,方自歸就端著酒杯,搖搖晃晃地站在邊上等著。等鞠雪得空了,方自歸與鞠雪碰杯,把一杯啤酒喝幹,轉身便癱倒在地。
方自歸第二天上午在宿舍裏醒來,發現宿舍裏空空蕩蕩,後來才知道許多同學吃完散夥飯後,又去小操場鬧了一宿。而方自歸已經完全想不起來,自己是怎麽從飯店回到宿舍的。方自歸後來在畢業十周年同學聚會上,才知道是哪幾個哥們把自己從飯店一路架回到宿舍的床上。
宿舍裏第一撥離校的是狗子和丁丁,除了一零一的室友們,上海同學董剛和胡曄也加入了送站的隊伍。
大學頭幾年,上海同學和外地同學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沒什麽來往。誰知最後一個學期,雙方友誼的花朵突然開始盛開。這種現象,跟最後一學期畢業設計的設計有關。
首先九大金剛被平均分配到九個課題組裏,增加了雙方文化交流的機會。教授們也擔心,如果一個課題組裏都是上海同學,該畢業設計被搞砸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另外,這學期不上課,創造了大量上海同學和外地同學在寢室裏的牌桌上混戰的機會,於是雙方友誼就得以加深了。董剛等幾個上海同學,後來就和畢業留滬的國寶、阿遠一起,把外地同學一批批送到火車站,一個個塞進綠皮火車。
和絕大多數同學離校前的惆悵不同,方自歸卻恨不得早點兒離校,在即將離校前產生了一種興奮,想早些投身於外麵那據說更精彩的世界中。可是方自歸偏偏是比較晚才離校的,因為公司要方自歸晚些來報到,公司給應屆生租的宿舍也都還沒到位。
但是方自歸離校的這一天終究來了。這一天,方自歸和莞爾最後一次坐在小花園的夢花亭裏,莞爾拉著方自歸的手,裙子角拖在了地上,說了很多話。
“到了工作崗位上,做事情要主動、積極,不要怕吃苦,一定要聽領導的話。”莞爾一條一條,向方自歸娓娓道來,“不懂的事情,多問,虛心向同事學習……”
這場入職教育,給方自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絕對比徳弗勒蘇州公司給第一批新員工做的豪華版入職教育印象還深。
方自歸和莞爾拖著行李走出校門時,看到有幾個同學在門口的校名前留影。方自歸站在校門外,轉身看了看校門內的校園,再看了看留影的那幾個人,對莞爾說:“從此,我再也不踏進這個門,永遠不踏進這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