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溫暖的夜,籠罩在北京的上空。
景山頂上的亭子在燈光照射下,好像幾顆璀璨的寶石,與深沉夜空中那一彎明亮的月牙兒遙相呼應。
天上隻有稀疏的幾顆星星,月牙兒斜斜地掛在空中,似乎想向這片古老的土地訴說自己的孤獨。
方自歸站在餐廳外的露台上陪幾個老外抽煙,給老外介紹說:“我們住的地方呢,是老北京。這一片是北京的cbd,那幾棟寫字樓裏有很多金融機構和國際大公司入駐,這邊應該算新北京。”
“看起來很現代化。”一個老外說。
“也很漂亮。”另一個老外說。
不遠處的三環路上,一座立交橋在燈光照射下像一朵金色的蓮花,向四麵八方張開自己的花瓣。立交橋的周圍,幾座摩天大樓一層一層、一點一點的繁密燈光像無數的小星星,與星辰寥寥的夜空形成了鮮明對比。東方的天邊,一層深紫色的雲在黑暗中若隱若現。
汽車輪胎摩擦瀝青路麵的聲音,一陣一陣傳來。樓下種著一排棕櫚樹的長條水池子裏,一股股噴泉被水下燈照得五顏六色,“汩汩”地往外冒著水。
夜。繁華。
奧洛夫推開門,對抽煙的這一小群人喊道:“嘿,分享要開始了,都進來吧朋友們。”
這是一家在四星級酒店裏的美式西餐廳,這一晚被多卡集團包場了。晚餐結束後,餐廳被收拾布置了一下,就在餐廳裏進行北京集中課的最後一次嘉賓分享。
最後的分享嘉賓陣容相當強大,一下子來了三位,都是正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歐美人士。一位是美國某財經雜誌記者,美國人雷爾夫先生;一位是瑞典某律師事務所律師,瑞典人胡爾達小姐;還有一位是美國某投資銀行基金經理,瑞典人塞謬先生。
奧洛夫按照美國總統所強調的美國人優先的原則,宣布了分享晚會的開始,“女士們先生們,首先,我們請雷爾夫先生開始分享。”
奧洛夫並沒有介紹三位分享嘉賓,因為這幾位客人和大家一起共進了晚餐,前麵已經介紹過了。三位嘉賓坐在排成一排的三個高腳凳上,對麵前坐在餐椅上的多卡集團的一群員工們居高臨下。
坐在三人中間的雷爾夫喝了一口咖啡,再把咖啡杯放回身邊的高腳桌上,轉動了一下身體,開始說:“各位朋友,你們來到中國,降落在嶄新的首都機場,沿著平整的高速公路進入北京市區,在現代化的酒店裏上課,現在喝著濃香的用巴西咖啡豆煮的黑咖啡,這感覺不賴,是嗎?”
“是的,”人群裏傳出一個聲音,“就是黑咖啡不像你說的那麽濃香,也許咖啡豆是中國產的。”
人群中發出一陣小聲的哄笑,雷爾夫微微一笑,接著說:“可是這種不賴的感覺是一種錯覺。你們來北京隻有幾天,而我已經在這裏居住了三年,我將告訴你們一個真實的中國。”
方自歸的眉頭皺了起來,心想,什麽叫不賴的感覺是錯覺?
“雖然中國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裏建造一個現代化的機場,修幾條現代化的公路,可中國社會離現代化還非常遙遠。表麵上,今天的中國經濟繁榮,但這個假象不可能把中國即將麵臨的危機一直掩蓋下去。一旦經濟高速增長走到盡頭,日子變得不好過,中國的中產階層不可能接受這樣一個……”
聽著聽著,方自歸“謔”一下站起身,把周圍的幾個人嚇了一跳。
最後的分享,要給方自歸最後的震撼,像名畫《最後的晚餐》畫中人物的憤怒、懷疑、驚訝、剖白種種神態帶給人們的震撼一樣,讓方自歸憤怒、懷疑、驚訝、剖白。
方自歸感覺到一陣強烈的尿意襲來,不知是因為晚餐喝多了水,還是因為受到了雷爾夫那些話的刺激。方自歸虎著臉說了聲“excuseme”,向門口走去。【譯:對不起。】
長長的走廊裏,方自歸大踏步向前走,迎麵遇到了正走來的麗貝卡。麗貝卡正要找奧洛夫商量幾件關於後勤的事。
方自歸看到麗貝卡,停下腳步,抬起胳膊用手指著餐廳的方向吼道:“他媽的又來了!又一個老外在那裏大放厥詞,說中國什麽什麽都不行,就他們美國行?!這是在北京!北京!他懂個雞毛中國啊?輪得到他在這兒指手畫腳,胡說八道嗎?!操!”
麗貝卡驚訝地看著怒氣衝衝的方自歸,一時間手足無措。
方自歸把胳膊放下來,也不管麗貝卡了,大踏步繼續往前走,拐個彎,“咣”的一腳,踹開了衛生間的門。
衛生間裏正有一個人在小便,突然聽見“咣”的一聲巨響,這人嚇了一哆嗦,亂了方寸也亂了方向,小便都滋到了池外。
麗貝卡目瞪口呆,看著方自歸的背影進了衛生間。
方自歸大踏步走到小便池邊,開始解皮帶。
那個剛把小便重新拉回池內的人看著身邊怒氣衝衝的方自歸,有些驚慌,趕緊提上褲子,轉身就溜。
麗貝卡站在那兒,看見一個男人慌慌張張從衛生間裏逃出來,襯衫一角露在褲子外麵,忍不住想笑。麗貝卡見那人狼狽逃竄,漸行漸遠,自己穩了穩神,轉身向餐廳走去。
方自歸洗手的時候,看倒鏡中自己發紅的臉,便洗完手後再洗了把臉。洗好臉,方自歸用紙巾擦著臉,漸漸冷靜下來。
重新回到會議室時,方自歸看見,胡爾達小姐坐在高腳凳上優雅地翹著二郎腿,塞謬先生坐在高腳凳上歪著腦袋沉思,雷爾夫叉開他的大長腿坐在高腳凳上侃侃而談,奧洛夫和麗貝卡站在人群後邊低聲耳語,學員們側耳傾聽,似乎雷爾夫的故事很吸引人。方自歸靜靜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
雷爾夫繼續說著:“這名官員的回答非常新奇,他說,印度有宗教來控製人民,而中國沒有……”
方自歸舉起了手。
“你有什麽問題嗎?”雷爾夫問。
“奧洛夫,”方自歸沒有搭理雷爾夫,卻對看著自己的奧洛夫說,“我們在第一個模塊裏學了變革管理,第二個模塊裏學了創新管理,所以,我有個新的建議。”
“什麽建議?”
“每次嘉賓分享都是單向的,我們隻能聽。這次,能不能做一個變革和創新,改成雙向互動,用交流或辯論的形式進行分享。因為,我對於雷爾夫先生的很多看法有不同的意見,我想通過交流和辯論,讓同事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而不是讓大家隻能夠聽到一麵之詞。”
奧洛夫露出了猶豫的表情,“本來,今晚的時間就緊張,如果進行辯論的話……”
“嘿!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加拿大人托馬斯大聲說。
托馬斯在培訓開始前幾天就到了北京,方自歸陪他和另外幾個老外逛了故宮爬了長城,看來,托馬斯是記得方自歸的情誼的。
“victor的主意是個好建議!”人群中又傳出來一個聲音。
“對呀,真相越辯越明!”又一個聲音。
“歡迎辯論!”
看到方自歸的建議獲得了很多學員的支持,奧洛夫說:“好吧。但是我們要理性辯論,不要情緒化。victor,你現在想發言嗎?”
“是的。”
方自歸可不想雷爾夫舒舒服服大放一通厥詞,然後回自己床上舒舒服服做美國夢去,而自己今晚又不能好好睡覺。方自歸打算,今晚必須當場做個了斷。
“好的,victor,說說你的不同意見。請注意發言盡量言簡意賅。”
方自歸站了起來。
景山頂上的亭子在燈光照射下,好像幾顆璀璨的寶石,與深沉夜空中那一彎明亮的月牙兒遙相呼應。
天上隻有稀疏的幾顆星星,月牙兒斜斜地掛在空中,似乎想向這片古老的土地訴說自己的孤獨。
方自歸站在餐廳外的露台上陪幾個老外抽煙,給老外介紹說:“我們住的地方呢,是老北京。這一片是北京的cbd,那幾棟寫字樓裏有很多金融機構和國際大公司入駐,這邊應該算新北京。”
“看起來很現代化。”一個老外說。
“也很漂亮。”另一個老外說。
不遠處的三環路上,一座立交橋在燈光照射下像一朵金色的蓮花,向四麵八方張開自己的花瓣。立交橋的周圍,幾座摩天大樓一層一層、一點一點的繁密燈光像無數的小星星,與星辰寥寥的夜空形成了鮮明對比。東方的天邊,一層深紫色的雲在黑暗中若隱若現。
汽車輪胎摩擦瀝青路麵的聲音,一陣一陣傳來。樓下種著一排棕櫚樹的長條水池子裏,一股股噴泉被水下燈照得五顏六色,“汩汩”地往外冒著水。
夜。繁華。
奧洛夫推開門,對抽煙的這一小群人喊道:“嘿,分享要開始了,都進來吧朋友們。”
這是一家在四星級酒店裏的美式西餐廳,這一晚被多卡集團包場了。晚餐結束後,餐廳被收拾布置了一下,就在餐廳裏進行北京集中課的最後一次嘉賓分享。
最後的分享嘉賓陣容相當強大,一下子來了三位,都是正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歐美人士。一位是美國某財經雜誌記者,美國人雷爾夫先生;一位是瑞典某律師事務所律師,瑞典人胡爾達小姐;還有一位是美國某投資銀行基金經理,瑞典人塞謬先生。
奧洛夫按照美國總統所強調的美國人優先的原則,宣布了分享晚會的開始,“女士們先生們,首先,我們請雷爾夫先生開始分享。”
奧洛夫並沒有介紹三位分享嘉賓,因為這幾位客人和大家一起共進了晚餐,前麵已經介紹過了。三位嘉賓坐在排成一排的三個高腳凳上,對麵前坐在餐椅上的多卡集團的一群員工們居高臨下。
坐在三人中間的雷爾夫喝了一口咖啡,再把咖啡杯放回身邊的高腳桌上,轉動了一下身體,開始說:“各位朋友,你們來到中國,降落在嶄新的首都機場,沿著平整的高速公路進入北京市區,在現代化的酒店裏上課,現在喝著濃香的用巴西咖啡豆煮的黑咖啡,這感覺不賴,是嗎?”
“是的,”人群裏傳出一個聲音,“就是黑咖啡不像你說的那麽濃香,也許咖啡豆是中國產的。”
人群中發出一陣小聲的哄笑,雷爾夫微微一笑,接著說:“可是這種不賴的感覺是一種錯覺。你們來北京隻有幾天,而我已經在這裏居住了三年,我將告訴你們一個真實的中國。”
方自歸的眉頭皺了起來,心想,什麽叫不賴的感覺是錯覺?
“雖然中國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裏建造一個現代化的機場,修幾條現代化的公路,可中國社會離現代化還非常遙遠。表麵上,今天的中國經濟繁榮,但這個假象不可能把中國即將麵臨的危機一直掩蓋下去。一旦經濟高速增長走到盡頭,日子變得不好過,中國的中產階層不可能接受這樣一個……”
聽著聽著,方自歸“謔”一下站起身,把周圍的幾個人嚇了一跳。
最後的分享,要給方自歸最後的震撼,像名畫《最後的晚餐》畫中人物的憤怒、懷疑、驚訝、剖白種種神態帶給人們的震撼一樣,讓方自歸憤怒、懷疑、驚訝、剖白。
方自歸感覺到一陣強烈的尿意襲來,不知是因為晚餐喝多了水,還是因為受到了雷爾夫那些話的刺激。方自歸虎著臉說了聲“excuseme”,向門口走去。【譯:對不起。】
長長的走廊裏,方自歸大踏步向前走,迎麵遇到了正走來的麗貝卡。麗貝卡正要找奧洛夫商量幾件關於後勤的事。
方自歸看到麗貝卡,停下腳步,抬起胳膊用手指著餐廳的方向吼道:“他媽的又來了!又一個老外在那裏大放厥詞,說中國什麽什麽都不行,就他們美國行?!這是在北京!北京!他懂個雞毛中國啊?輪得到他在這兒指手畫腳,胡說八道嗎?!操!”
麗貝卡驚訝地看著怒氣衝衝的方自歸,一時間手足無措。
方自歸把胳膊放下來,也不管麗貝卡了,大踏步繼續往前走,拐個彎,“咣”的一腳,踹開了衛生間的門。
衛生間裏正有一個人在小便,突然聽見“咣”的一聲巨響,這人嚇了一哆嗦,亂了方寸也亂了方向,小便都滋到了池外。
麗貝卡目瞪口呆,看著方自歸的背影進了衛生間。
方自歸大踏步走到小便池邊,開始解皮帶。
那個剛把小便重新拉回池內的人看著身邊怒氣衝衝的方自歸,有些驚慌,趕緊提上褲子,轉身就溜。
麗貝卡站在那兒,看見一個男人慌慌張張從衛生間裏逃出來,襯衫一角露在褲子外麵,忍不住想笑。麗貝卡見那人狼狽逃竄,漸行漸遠,自己穩了穩神,轉身向餐廳走去。
方自歸洗手的時候,看倒鏡中自己發紅的臉,便洗完手後再洗了把臉。洗好臉,方自歸用紙巾擦著臉,漸漸冷靜下來。
重新回到會議室時,方自歸看見,胡爾達小姐坐在高腳凳上優雅地翹著二郎腿,塞謬先生坐在高腳凳上歪著腦袋沉思,雷爾夫叉開他的大長腿坐在高腳凳上侃侃而談,奧洛夫和麗貝卡站在人群後邊低聲耳語,學員們側耳傾聽,似乎雷爾夫的故事很吸引人。方自歸靜靜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
雷爾夫繼續說著:“這名官員的回答非常新奇,他說,印度有宗教來控製人民,而中國沒有……”
方自歸舉起了手。
“你有什麽問題嗎?”雷爾夫問。
“奧洛夫,”方自歸沒有搭理雷爾夫,卻對看著自己的奧洛夫說,“我們在第一個模塊裏學了變革管理,第二個模塊裏學了創新管理,所以,我有個新的建議。”
“什麽建議?”
“每次嘉賓分享都是單向的,我們隻能聽。這次,能不能做一個變革和創新,改成雙向互動,用交流或辯論的形式進行分享。因為,我對於雷爾夫先生的很多看法有不同的意見,我想通過交流和辯論,讓同事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而不是讓大家隻能夠聽到一麵之詞。”
奧洛夫露出了猶豫的表情,“本來,今晚的時間就緊張,如果進行辯論的話……”
“嘿!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加拿大人托馬斯大聲說。
托馬斯在培訓開始前幾天就到了北京,方自歸陪他和另外幾個老外逛了故宮爬了長城,看來,托馬斯是記得方自歸的情誼的。
“victor的主意是個好建議!”人群中又傳出來一個聲音。
“對呀,真相越辯越明!”又一個聲音。
“歡迎辯論!”
看到方自歸的建議獲得了很多學員的支持,奧洛夫說:“好吧。但是我們要理性辯論,不要情緒化。victor,你現在想發言嗎?”
“是的。”
方自歸可不想雷爾夫舒舒服服大放一通厥詞,然後回自己床上舒舒服服做美國夢去,而自己今晚又不能好好睡覺。方自歸打算,今晚必須當場做個了斷。
“好的,victor,說說你的不同意見。請注意發言盡量言簡意賅。”
方自歸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