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 作者:紫色之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寧軍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湟州和廓州,還有積石軍河西之地。
湟州自不必說,廓州甚至還不如湟州,隻有八百兵守城,大軍一到,廓州知州直接下令打開城門,一步三搖地出城投降。
這和對抗西夏不同,明知道守不住,也要浴血奮戰,誓與城池共存亡。
眼下卻是他們老趙家自己的事,廓州知州才沒興趣打,雙方兵力懸殊,打又打不過,反正聖旨上也沒說秦王造反,隻道有罪令各州捉拿,拿不住就投好了,總不能讓西軍兒郎自相殘殺。
東京,皇城延福宮。
“什麽?”道君皇帝在禦案後猛地站起身形,瞪大雙眼看向前方的何栗,何栗年歲並不大,是秦檜那一屆的科舉狀元,秦檜是榜眼。
他的升遷速度甚至比秦檜還要快,短暫地任了兩年京官後,便一路直上,知遂寧府,知泰州,知鳳翔府,如今以不到四十的年紀任同知樞密院事,是樞密院中僅次於童貫的二把手。
童貫離京北征遼國,樞密院還有國內的軍事,都是何栗經營,他此刻一頭汗水,禮道:“官家,熙河路黃河以西,皆為秦王占去,如今秦王已是據河而守。”
“孽障,真是孽障啊!”道君皇帝揮袖將案上器物全部打翻,罵道:“朕欲收複後山舊地,幽燕故土,建不世功勳,這孽障便來給朕搗亂,趁火打劫,居心叵測,他想幹什麽?朕看他是真的造反了!”
何栗道:“官家,即便秦王真的反了,此刻也隻能忍著,不好大張旗鼓,昭告天下啊。”
道君皇帝氣衝衝道:“如何不好昭告?朕要讓全天下人都知曉,這個孽障大逆不道,狼子野心,以往皆是虛偽遮掩,如今原形畢露,欲竊社稷神器,人人皆可討之!”
聽見狼子野心四個字,何栗嘴角抽了抽,看來官家這是真給氣胡塗了,連這種話都能說出來。
“官家,此事萬萬不可!”何栗急忙勸阻:“官家,如今大軍北上伐遼,正是緊張之時,朝堂上下,國內百姓,都憂心惴惴須得安撫,前方將士也要心無旁騖殺敵,倘若傳出秦王造反的消息,怕是立刻便會掀起軒然大波,民心不穩,而軍心……更是唯恐動搖啊!”
“這……”道君皇帝聞言立刻打了個冷噤,他又如何不知此中道理,之前聖旨上未及言說,一方麵是礙於自家的麵皮,被兒子造反太丟人,另一方麵就是擔心影響北上伐遼的戰事。
“這孽障果真會選時機!”道君皇帝氣得用力拍打身前桌案:“他這是早就算計好了,早就算計好了!”
“官家……”何栗彎腰道:“微臣以為,若是之前倒還待商議,可此刻征遼大軍已經踏入析津府,當以收複燕雲為主,隻要秦王暫時……暫時不帶兵踏過黃河,那就姑且觀其動向,待西軍回來再說。”
“可這孽障若喪心病狂,踏過黃河呢?”道君皇帝大聲喊了起來,嚇得門口的張迪急忙關閉了殿門。
“秦王若真的踏過黃河,襲擊熙河路另外一半,那就確定趁火打劫無疑了,官家當即刻調遣南方各路地方禁軍,圍剿熙河,到時再昭告天下,數秦王十大罪過,斥他不顧大局,禍亂社稷,意欲阻擋朝廷收複神州故土,當舉國共剿之,想來到時黎民百姓定然同仇敵愾,萬夫所指,秦王自不長遠矣!”
道君皇帝聞言臉色陰晴不定:“為何不召西軍回來?”
“官家,西軍不可召,倘若北方戰事吃緊,一但召回,哪怕隻是部分,也恐前功盡棄,而真的拿下十六州,更須重兵駐守,否則,否則……金國覬覦,暗動歪念,於我大宋不利啊!”
道君皇帝皺眉道:“京畿禁軍也不能動嗎?”
何栗道:“官家,原本京畿禁軍就有部分駐紮河北,隨後鄆王還要掛帥帶著精銳前往遼地,剩餘的必須留下拱衛京師,萬萬不可動!”
道君皇帝瞅了瞅他:“那就這麽眼睜睜看老二占了半個熙河?”
何栗道:“隻是半個熙河的話眼下還無大礙,那河西之地除了西寧隻有湟州還算繁華,廓州原本就是軍州,甚不如中原縣城,秦王若是止步於此,估計是想倚黃河割據而治,官家隻須等待燕雲平定,回頭慢慢計較就是。”
道君皇帝哼道:“慢慢計較,慢慢計較,他都造反了,朕哪裏有心思和他慢慢計較。”
何栗謹慎道:“官家,臣猜測,秦王未必會打過黃河這邊。”
“愛卿何來此言?”道君皇帝疑惑道。
“秦王若是真打算一路向東,過黃河,下秦鳳,那麽此刻應該已經打起反旗,檄發天下了,可據臣所知,並無此類事情發生。”
“你不了解這孽障。”道君皇帝淡淡地道:“這孽障最擅玩一些瞞天過海,順手牽羊的花招手段,不舉反旗發反文不過是想混淆行徑,給外界假象,好蒙混奪取城池土地,朕現在就給熙州通判下道聖旨,暗示他一下,別被這孽障給騙了,也叮囑他密切注意河西動靜,一但這孽障有渡過黃河的企圖,立刻急報過來。”
“是,官家英明!”何栗忙道。
湟州,知州衙門。
趙檉坐在椅上眯眼觀看跪地兩人,一個是辛叔獻,一個是湟州知州於文術。
於文術低著頭,一言不發,他沒什麽好說的,此刻就算再傻,他也知道姚平仲肯定暗中投靠趙檉了,不然哪裏會一刀一槍不動,就帶著軍隊跑出城去,尤其臨走時把那東城城門都給損毀了,跑過了黃河後又一艘船都沒有送回來。
姚平仲既然投靠了,那姚古便不好說,倘若姚古也投靠了趙檉,那這西北可就要出大事了。
於文術低頭心中琢磨,旁邊辛叔獻卻高昂著腦袋:“秦王殿下占西寧,奪湟州,莫非真要掘我大宋根基,起兵謀反?”
趙檉冷笑道:“還用本王掘嗎?本王再不出手,這熙河都快變成你辛家的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秦王此乃汙蔑之言!”辛叔獻立刻急惱道:“老夫一生戎馬,上忠君主,下愛黎民,從未做過半點越軌之事,秦王若是看老夫不順眼,殺了便是,卻萬萬不能玷汙老夫一生清名!”
“清名?”趙檉瞅著他搖了搖頭,他沒什麽好說的,人都是在變的,屠龍者終為龍的例子自古以來不勝枚舉,辛叔獻也不例外,甚至來說辛叔獻都有些不太夠資格,畢竟官職不夠高,權勢不夠大,隻拘於熙河一地。
趙檉倒沒打算殺他,雖然不拉攏辛家,可辛家兄弟眼下在遼國帶兵,若是他這邊殺了辛氏滿門,那頭辛家兄弟在戰場上鬧起來,會對征遼戰事不利,他此刻雖然反出了朝堂,但在燕雲之事上,自然還是要站在大宋這邊,雖然大宋未必能奪回十六州,甚或守住。
趙檉微微歎口氣,衝旁邊揮了揮手,立刻過來人將兩個押了下去。
然後他喚來眾將開會,又去城頭瞭望,仔細交待一番後,於第二日返回了西寧州。
隨即他便開始整肅兵馬,訓練新軍,派出隊伍於黃河岸邊布下嚴密防禦,接著議起了進攻西夏的事宜。
西寧知州府的牌子此刻已經撤掉,換上了大元帥司的名字,趙檉自領大元帥職,將裏麵原本的知州大堂改成了議事廳。
這時廳裏麵有十幾個人,隴右都護府都護副都護,三個軍司的主官副官,下麵各軍的軍長副軍長。
趙檉指著牆上一幅軍圖道:“都仔細瞧瞧,各抒一下見解,有什麽主意的都拿出探討。”
眾人一起上前觀看,有之前便了解西夏情況的,也有隻聞其名,卻知之泛泛的,但都認真地向圖上瞅去。
這張圖是趙檉親自手繪的,和普通的軍圖不同,更加詳細易懂。
如今西夏共擁十六州四府,都城是興慶府,另外三府則是宣化府、西平府和西涼府。
但西夏的州與大宋不同,沿邊的州都叫做軍司,尤其是和大宋涇原、環慶、鄜延交匯的地方,軍司密集,重兵把守。
而熙河這邊,隻有一處卓囉和南軍司,前方還有一座蓋朱城,下方則就是柔狼山了。
至於隴右兩千裏地界相對的西夏軍司,都距離較遠,畢竟這邊的交界處極其難走,砂石山漠,不好用兵,一但跨入對方區域,想要回去可就難了。
而西夏的軍製也與大宋不同,李元昊稱帝後,分西夏全境為左右廂,五方防區,就是五大軍團,設有統軍司、經略司,統兵體製大體分為三層,第一層為樞密院,第二層為經略司、統軍司和殿前司,第三層乃是監軍司。
監軍司共十二處,類似大宋的軍路,各監軍司由都統軍、副統軍、監軍使、及下設之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侍禁官等分掌駐軍事務。
西夏建國最初兵力大概十五萬左右,如今號稱三十萬,按照大宋樞密院的情報來看,真正的精兵也就八萬多,剩下的都是常駐軍,或者老弱病殘。
而其中最精銳者當屬興慶府的禁衛兩萬五千人,屬於中部軍團,這部分兵馬包括六班直宿衛和三千鐵鷂子,還有拱衛興慶府南麵的靈州和翔慶監軍司,拱衛興慶府北麵的右廂和朝順監軍司。
而這個中部軍團的主帥,都統軍、鎮衙頭,就是西夏皇帝李乾順的庶弟晉王李察哥。
李察哥這個人,雄毅多權略,有謀通軍事,可開三石弓,可使上百斤馬槊,洞射重甲,馬上取敵首級,不在話下。
而且這個人曾助吐蕃諸部反宋,改製鐵鷂子行軍方法,在統安城大敗過宋軍,時論名將之首的熙帥劉法,就是死於這一戰之下,也可以說是死於李察哥的手下。
此戰成就了李察哥的赫赫威名,號稱西夏軍神,即便回鶻和遼等地,也都耳聞。
這時趙檉道:“宋金滅遼,天祚帝肯定會向李乾順求援,不過西夏向來背信棄義,兩麵三刀,絕不可能出兵前往援遼,但是……”
眾人此刻轉頭傾聽,趙檉接著道:“但是依照李乾順的德性,倒大有可能趁此機會前來偷襲大宋!”
眾人聞言皆倒吸了一口涼氣,柳隨雲道:“王爺說的有理,宋夏世仇,雖然近幾年消停了些,但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李乾順又怎會放過。”
盧俊義納悶道:“如今宋金聯盟,難道李乾順不怕滅完遼後,再去攻夏嗎?”
趙檉搖頭笑了笑,柳隨雲也笑了起來,盧俊義愈發不解,道:“這等政事屬下不懂,王爺還是莫要打啞迷了。”
趙檉點了點頭,目光落在呂將身上,呂將此時似在思索什麽,渾然沒有發覺趙檉看來。
“呂副軍長!”趙檉道。
“啊,王爺……”呂將從思索中醒轉,急忙道。
“你說說看,西夏怕宋金聯盟攻夏嗎?”
“這個……”呂將皺眉道:“大抵是不怕吧,金國人少,即便滅了遼,都很難全部占據,否則也不會答應大宋結盟了,自家直接取了遼國全土多好,西夏若是能看明白這點,怕是便不會畏懼,因為金國不可能答應大宋前去攻夏。”
趙檉點了點頭,看向眾人:“就是如此,滅遼之後,那龐大的疆土草原,金國都無法短時間消化,哪裏有心思去打西夏這等山原之地,至於大宋……打完遼後多是疲軍,以往都勝敗難料,如今疲軍,那李乾順自然也不怕了。”
他說完後站了起來,走到地圖前,手指在代表著西北五路的線條標誌上輕輕劃過:“若你們是李乾順,一但準備偷襲大宋,那選哪一路好呢?”
議事廳內片刻沉默,接著楊誌微微發顫的聲音響起:“不會……不會是熙河吧?”
“我看也像熙河啊!”張憲亦道。
“肯定是熙河!”向來沉默寡言的徐寧開口。
“就是熙河了!”杜壆道:“別的地方都距離遼地和大宋京畿較近,隻有熙河最遠,一但熙河被襲,那麽西軍想要回援都得許久,倘若我是李乾順,肯定首選熙河攻擊。”
趙檉笑著看了眼柳隨雲,柳隨雲也笑起來,衝眾人道:“諸位所言沒錯,就是熙河!”
他話音一了,眾人都議論紛紛起來,呂將走到地圖前上下瞅了幾息,大驚道:“蘭州,蘭州是距離西夏邊境最近的州城,而且蘭州向來商貿繁榮,西夏若來,肯定會就近偷襲蘭州!”
“不錯,別的州城都距離邊境較遠,奔波前來,難掩行跡,已經談不上偷襲也失去先機了,何況孤軍深入,也不符合西夏慣來的戰法!”趙檉點頭。
“王爺,是蘭州嗎?”這時魯達抓了一把頦下卷須道:“蘭州在黃河對岸,不受咱們管製啊。”
“咱們又不守蘭州,蘭州由熙河那邊護著,魯將軍不必急切。”柳隨雲笑道。
“就是,哥哥急得什麽,黃河那邊咱們暫時也不過去。”史進亦道。
趙檉這時再次站起,走去呂將邊上,伸手往蘭州對麵一點,緩緩地道:“西夏若渡黃河偷襲蘭州,必然會調遣卓囉和南軍司的兵馬,那麽咱們就……”
他的手指順勢向上一滑,在西夏卓囉和南軍司處停下:“咱們就去偷襲軍司前麵的蓋朱城!”
(本章完)
湟州自不必說,廓州甚至還不如湟州,隻有八百兵守城,大軍一到,廓州知州直接下令打開城門,一步三搖地出城投降。
這和對抗西夏不同,明知道守不住,也要浴血奮戰,誓與城池共存亡。
眼下卻是他們老趙家自己的事,廓州知州才沒興趣打,雙方兵力懸殊,打又打不過,反正聖旨上也沒說秦王造反,隻道有罪令各州捉拿,拿不住就投好了,總不能讓西軍兒郎自相殘殺。
東京,皇城延福宮。
“什麽?”道君皇帝在禦案後猛地站起身形,瞪大雙眼看向前方的何栗,何栗年歲並不大,是秦檜那一屆的科舉狀元,秦檜是榜眼。
他的升遷速度甚至比秦檜還要快,短暫地任了兩年京官後,便一路直上,知遂寧府,知泰州,知鳳翔府,如今以不到四十的年紀任同知樞密院事,是樞密院中僅次於童貫的二把手。
童貫離京北征遼國,樞密院還有國內的軍事,都是何栗經營,他此刻一頭汗水,禮道:“官家,熙河路黃河以西,皆為秦王占去,如今秦王已是據河而守。”
“孽障,真是孽障啊!”道君皇帝揮袖將案上器物全部打翻,罵道:“朕欲收複後山舊地,幽燕故土,建不世功勳,這孽障便來給朕搗亂,趁火打劫,居心叵測,他想幹什麽?朕看他是真的造反了!”
何栗道:“官家,即便秦王真的反了,此刻也隻能忍著,不好大張旗鼓,昭告天下啊。”
道君皇帝氣衝衝道:“如何不好昭告?朕要讓全天下人都知曉,這個孽障大逆不道,狼子野心,以往皆是虛偽遮掩,如今原形畢露,欲竊社稷神器,人人皆可討之!”
聽見狼子野心四個字,何栗嘴角抽了抽,看來官家這是真給氣胡塗了,連這種話都能說出來。
“官家,此事萬萬不可!”何栗急忙勸阻:“官家,如今大軍北上伐遼,正是緊張之時,朝堂上下,國內百姓,都憂心惴惴須得安撫,前方將士也要心無旁騖殺敵,倘若傳出秦王造反的消息,怕是立刻便會掀起軒然大波,民心不穩,而軍心……更是唯恐動搖啊!”
“這……”道君皇帝聞言立刻打了個冷噤,他又如何不知此中道理,之前聖旨上未及言說,一方麵是礙於自家的麵皮,被兒子造反太丟人,另一方麵就是擔心影響北上伐遼的戰事。
“這孽障果真會選時機!”道君皇帝氣得用力拍打身前桌案:“他這是早就算計好了,早就算計好了!”
“官家……”何栗彎腰道:“微臣以為,若是之前倒還待商議,可此刻征遼大軍已經踏入析津府,當以收複燕雲為主,隻要秦王暫時……暫時不帶兵踏過黃河,那就姑且觀其動向,待西軍回來再說。”
“可這孽障若喪心病狂,踏過黃河呢?”道君皇帝大聲喊了起來,嚇得門口的張迪急忙關閉了殿門。
“秦王若真的踏過黃河,襲擊熙河路另外一半,那就確定趁火打劫無疑了,官家當即刻調遣南方各路地方禁軍,圍剿熙河,到時再昭告天下,數秦王十大罪過,斥他不顧大局,禍亂社稷,意欲阻擋朝廷收複神州故土,當舉國共剿之,想來到時黎民百姓定然同仇敵愾,萬夫所指,秦王自不長遠矣!”
道君皇帝聞言臉色陰晴不定:“為何不召西軍回來?”
“官家,西軍不可召,倘若北方戰事吃緊,一但召回,哪怕隻是部分,也恐前功盡棄,而真的拿下十六州,更須重兵駐守,否則,否則……金國覬覦,暗動歪念,於我大宋不利啊!”
道君皇帝皺眉道:“京畿禁軍也不能動嗎?”
何栗道:“官家,原本京畿禁軍就有部分駐紮河北,隨後鄆王還要掛帥帶著精銳前往遼地,剩餘的必須留下拱衛京師,萬萬不可動!”
道君皇帝瞅了瞅他:“那就這麽眼睜睜看老二占了半個熙河?”
何栗道:“隻是半個熙河的話眼下還無大礙,那河西之地除了西寧隻有湟州還算繁華,廓州原本就是軍州,甚不如中原縣城,秦王若是止步於此,估計是想倚黃河割據而治,官家隻須等待燕雲平定,回頭慢慢計較就是。”
道君皇帝哼道:“慢慢計較,慢慢計較,他都造反了,朕哪裏有心思和他慢慢計較。”
何栗謹慎道:“官家,臣猜測,秦王未必會打過黃河這邊。”
“愛卿何來此言?”道君皇帝疑惑道。
“秦王若是真打算一路向東,過黃河,下秦鳳,那麽此刻應該已經打起反旗,檄發天下了,可據臣所知,並無此類事情發生。”
“你不了解這孽障。”道君皇帝淡淡地道:“這孽障最擅玩一些瞞天過海,順手牽羊的花招手段,不舉反旗發反文不過是想混淆行徑,給外界假象,好蒙混奪取城池土地,朕現在就給熙州通判下道聖旨,暗示他一下,別被這孽障給騙了,也叮囑他密切注意河西動靜,一但這孽障有渡過黃河的企圖,立刻急報過來。”
“是,官家英明!”何栗忙道。
湟州,知州衙門。
趙檉坐在椅上眯眼觀看跪地兩人,一個是辛叔獻,一個是湟州知州於文術。
於文術低著頭,一言不發,他沒什麽好說的,此刻就算再傻,他也知道姚平仲肯定暗中投靠趙檉了,不然哪裏會一刀一槍不動,就帶著軍隊跑出城去,尤其臨走時把那東城城門都給損毀了,跑過了黃河後又一艘船都沒有送回來。
姚平仲既然投靠了,那姚古便不好說,倘若姚古也投靠了趙檉,那這西北可就要出大事了。
於文術低頭心中琢磨,旁邊辛叔獻卻高昂著腦袋:“秦王殿下占西寧,奪湟州,莫非真要掘我大宋根基,起兵謀反?”
趙檉冷笑道:“還用本王掘嗎?本王再不出手,這熙河都快變成你辛家的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秦王此乃汙蔑之言!”辛叔獻立刻急惱道:“老夫一生戎馬,上忠君主,下愛黎民,從未做過半點越軌之事,秦王若是看老夫不順眼,殺了便是,卻萬萬不能玷汙老夫一生清名!”
“清名?”趙檉瞅著他搖了搖頭,他沒什麽好說的,人都是在變的,屠龍者終為龍的例子自古以來不勝枚舉,辛叔獻也不例外,甚至來說辛叔獻都有些不太夠資格,畢竟官職不夠高,權勢不夠大,隻拘於熙河一地。
趙檉倒沒打算殺他,雖然不拉攏辛家,可辛家兄弟眼下在遼國帶兵,若是他這邊殺了辛氏滿門,那頭辛家兄弟在戰場上鬧起來,會對征遼戰事不利,他此刻雖然反出了朝堂,但在燕雲之事上,自然還是要站在大宋這邊,雖然大宋未必能奪回十六州,甚或守住。
趙檉微微歎口氣,衝旁邊揮了揮手,立刻過來人將兩個押了下去。
然後他喚來眾將開會,又去城頭瞭望,仔細交待一番後,於第二日返回了西寧州。
隨即他便開始整肅兵馬,訓練新軍,派出隊伍於黃河岸邊布下嚴密防禦,接著議起了進攻西夏的事宜。
西寧知州府的牌子此刻已經撤掉,換上了大元帥司的名字,趙檉自領大元帥職,將裏麵原本的知州大堂改成了議事廳。
這時廳裏麵有十幾個人,隴右都護府都護副都護,三個軍司的主官副官,下麵各軍的軍長副軍長。
趙檉指著牆上一幅軍圖道:“都仔細瞧瞧,各抒一下見解,有什麽主意的都拿出探討。”
眾人一起上前觀看,有之前便了解西夏情況的,也有隻聞其名,卻知之泛泛的,但都認真地向圖上瞅去。
這張圖是趙檉親自手繪的,和普通的軍圖不同,更加詳細易懂。
如今西夏共擁十六州四府,都城是興慶府,另外三府則是宣化府、西平府和西涼府。
但西夏的州與大宋不同,沿邊的州都叫做軍司,尤其是和大宋涇原、環慶、鄜延交匯的地方,軍司密集,重兵把守。
而熙河這邊,隻有一處卓囉和南軍司,前方還有一座蓋朱城,下方則就是柔狼山了。
至於隴右兩千裏地界相對的西夏軍司,都距離較遠,畢竟這邊的交界處極其難走,砂石山漠,不好用兵,一但跨入對方區域,想要回去可就難了。
而西夏的軍製也與大宋不同,李元昊稱帝後,分西夏全境為左右廂,五方防區,就是五大軍團,設有統軍司、經略司,統兵體製大體分為三層,第一層為樞密院,第二層為經略司、統軍司和殿前司,第三層乃是監軍司。
監軍司共十二處,類似大宋的軍路,各監軍司由都統軍、副統軍、監軍使、及下設之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侍禁官等分掌駐軍事務。
西夏建國最初兵力大概十五萬左右,如今號稱三十萬,按照大宋樞密院的情報來看,真正的精兵也就八萬多,剩下的都是常駐軍,或者老弱病殘。
而其中最精銳者當屬興慶府的禁衛兩萬五千人,屬於中部軍團,這部分兵馬包括六班直宿衛和三千鐵鷂子,還有拱衛興慶府南麵的靈州和翔慶監軍司,拱衛興慶府北麵的右廂和朝順監軍司。
而這個中部軍團的主帥,都統軍、鎮衙頭,就是西夏皇帝李乾順的庶弟晉王李察哥。
李察哥這個人,雄毅多權略,有謀通軍事,可開三石弓,可使上百斤馬槊,洞射重甲,馬上取敵首級,不在話下。
而且這個人曾助吐蕃諸部反宋,改製鐵鷂子行軍方法,在統安城大敗過宋軍,時論名將之首的熙帥劉法,就是死於這一戰之下,也可以說是死於李察哥的手下。
此戰成就了李察哥的赫赫威名,號稱西夏軍神,即便回鶻和遼等地,也都耳聞。
這時趙檉道:“宋金滅遼,天祚帝肯定會向李乾順求援,不過西夏向來背信棄義,兩麵三刀,絕不可能出兵前往援遼,但是……”
眾人此刻轉頭傾聽,趙檉接著道:“但是依照李乾順的德性,倒大有可能趁此機會前來偷襲大宋!”
眾人聞言皆倒吸了一口涼氣,柳隨雲道:“王爺說的有理,宋夏世仇,雖然近幾年消停了些,但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李乾順又怎會放過。”
盧俊義納悶道:“如今宋金聯盟,難道李乾順不怕滅完遼後,再去攻夏嗎?”
趙檉搖頭笑了笑,柳隨雲也笑了起來,盧俊義愈發不解,道:“這等政事屬下不懂,王爺還是莫要打啞迷了。”
趙檉點了點頭,目光落在呂將身上,呂將此時似在思索什麽,渾然沒有發覺趙檉看來。
“呂副軍長!”趙檉道。
“啊,王爺……”呂將從思索中醒轉,急忙道。
“你說說看,西夏怕宋金聯盟攻夏嗎?”
“這個……”呂將皺眉道:“大抵是不怕吧,金國人少,即便滅了遼,都很難全部占據,否則也不會答應大宋結盟了,自家直接取了遼國全土多好,西夏若是能看明白這點,怕是便不會畏懼,因為金國不可能答應大宋前去攻夏。”
趙檉點了點頭,看向眾人:“就是如此,滅遼之後,那龐大的疆土草原,金國都無法短時間消化,哪裏有心思去打西夏這等山原之地,至於大宋……打完遼後多是疲軍,以往都勝敗難料,如今疲軍,那李乾順自然也不怕了。”
他說完後站了起來,走到地圖前,手指在代表著西北五路的線條標誌上輕輕劃過:“若你們是李乾順,一但準備偷襲大宋,那選哪一路好呢?”
議事廳內片刻沉默,接著楊誌微微發顫的聲音響起:“不會……不會是熙河吧?”
“我看也像熙河啊!”張憲亦道。
“肯定是熙河!”向來沉默寡言的徐寧開口。
“就是熙河了!”杜壆道:“別的地方都距離遼地和大宋京畿較近,隻有熙河最遠,一但熙河被襲,那麽西軍想要回援都得許久,倘若我是李乾順,肯定首選熙河攻擊。”
趙檉笑著看了眼柳隨雲,柳隨雲也笑起來,衝眾人道:“諸位所言沒錯,就是熙河!”
他話音一了,眾人都議論紛紛起來,呂將走到地圖前上下瞅了幾息,大驚道:“蘭州,蘭州是距離西夏邊境最近的州城,而且蘭州向來商貿繁榮,西夏若來,肯定會就近偷襲蘭州!”
“不錯,別的州城都距離邊境較遠,奔波前來,難掩行跡,已經談不上偷襲也失去先機了,何況孤軍深入,也不符合西夏慣來的戰法!”趙檉點頭。
“王爺,是蘭州嗎?”這時魯達抓了一把頦下卷須道:“蘭州在黃河對岸,不受咱們管製啊。”
“咱們又不守蘭州,蘭州由熙河那邊護著,魯將軍不必急切。”柳隨雲笑道。
“就是,哥哥急得什麽,黃河那邊咱們暫時也不過去。”史進亦道。
趙檉這時再次站起,走去呂將邊上,伸手往蘭州對麵一點,緩緩地道:“西夏若渡黃河偷襲蘭州,必然會調遣卓囉和南軍司的兵馬,那麽咱們就……”
他的手指順勢向上一滑,在西夏卓囉和南軍司處停下:“咱們就去偷襲軍司前麵的蓋朱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