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後的老道士,李元早有所察覺,隻是令他沒想到,這老道士竟是這麽一副模樣。


    “見過道長!”李元拱拱手,向老道士微微行了一禮,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老道士帶著一臉和善,李元總不能冷眼以待。


    況且李元沒有察覺到任何敵意,對於長者,該有的尊敬,還是必須要有的。


    “施主不必多禮!”老道士含笑擺了擺手,隨即問道:“老道適才聽施主詢問關於我那師弟的消息,不知可有要事?”


    “不瞞道長,那妙緣上人助紂為虐,與那作惡一方的江湖幫派共圖謀,已被我斃於掌下。


    與其爭鬥的過程中,我發現其並非世俗中人,故來此探尋一番,看看能否找到些線索。”


    李元沒有隱瞞,直接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此行的目的,一並道了出來。


    小道士聽到妙緣上人死於李元手中,頓時嚇得麵容蒼白,看著李元的目光,隱隱帶著恐懼之色。


    而老道士聽到妙緣上人身死,表情稍微凝固片刻,又很快恢複了正常。


    “唉!不瞞施主,我那師弟年輕時,曾無意中得到一卷世俗外的功法。其視若珍寶,日夜苦練,後來,總算有所成就。


    但他亦因此變得盲目自大,更是將這道觀,硬生生改成了他的名字。老道曾多次勸阻,奈何其自視甚高,根本聽不進去,有今日之果,皆因他日之音。奈何,奈何啊!”


    老道士哀歎連連,向李元講訴著妙緣上人的過去。


    “道長可知,這神秘功法,現在在何處?”李元對老道士口中,妙緣上人得到的那卷功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施主有所不知,我那師弟視其若珍寶,一直都將其帶在身上。說起來,我那師弟還算有一絲良知,曾將其分享於我等,但,奈何我等修煉之後,並無一絲效果,我那師弟既死於施主手中,莫非施主沒有發現此物嗎?”老道士解釋一番後,反問道。


    “這……確實未曾發現。”李元仔細回想當時摸屍的細節,確實沒有發現類似功法書籍的物品。


    “這可就奇怪了?”老道士也有些想不通,要知道,那神秘功法,自家師弟數十年來,都一直是貼身收藏的。


    “那道長可知何處有其他塵外之人蹤跡?”李元沒在糾結功法之事,而是問起關於修真者的線索。


    功法之事,妙緣上人已死,誰知道他藏到哪兒去了呢?糾結下去,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


    “其他塵外之人?”


    老道士聞言,眼裏露出沉吟之色,李元並未打擾,而是耐心等待著。


    片刻後,老道士想了什麽,於是開口說道:“我那師弟修煉有成後,時常外出,回來時,多次向老道提及一個叫落霞穀的地方。施主不妨四處打探一番!”


    “落霞穀?”


    李元回想昨日購買的地圖,其中似乎並沒有名為落霞穀地方。


    “看來還需如老道士所言,前去打探一番。”


    李元暗自琢磨著,修真者隱藏於世俗之外,絕非輕易可尋,但無論如何,此行總算是有所收獲。


    此後,李元又詳細詢問一番老道士,奈何並未得出任何有用的信息,最終,他有禮的告辭一聲,便離開了妙緣觀。


    “師父,師叔他真的死了嗎?”李元走後,小道士不再感到害怕,他帶著遲疑與些許難過之色,向老道士問道。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妙緣上人雖自視甚高,但對觀裏的兩人還是不錯的,否則他也不會分享自己獲得的神秘功法。


    老道士聞聲,眼裏露出一絲悲痛之色,但終究,還是化作一聲無力長歎。


    李元按照原路返回,很快便走下了西陵山。


    此行雖獲得落霞穀這一線索,但老道士言語不詳,連落霞穀在哪一個方向,都毫無所知。


    所以李元想要找到落霞穀,恐怕還要花費很大的功夫。


    但不管如何,他不可能就此放棄。


    大魏皇室背後,亦隱藏有修真者,可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李元並不打算通過這一途徑,探尋修真者的隱秘。


    現在的他雖自認有些實力,但這遠遠不足以讓他橫行。


    且不說京師遠在數萬裏之外,能掌控一國的修真者勢力,肯定不同凡響,李元若直接尋上門去,結果恐難以預料。


    ……


    西陵山附近,到處都是深山密林,偶爾會有凡人村莊,或依山而建,或隱藏在密林之中。


    李元花了近一日的功夫,將附近的村莊,幾乎打聽了個遍,卻始終無人聽說過落霞穀。


    “若落霞穀在流雲縣境內,那麽流雲縣中縣誌中,定有相關記載,與其像個無頭蒼蠅亂撞,不如去流雲縣探尋一番。”


    李元站在一處高山的巨石之上,四顧一下,不禁感到些茫然,眼見斜陽已半隱於遠處的山頭,他歎了一聲,把目光轉向流雲縣的方向。


    接著,他雙腳一躍,隻見一道黑影一閃而過,山頭上,除了陣陣秋風低聲呼嘯著,卻已沒有了李元的身影。


    ……


    正當李元在流雲縣苦苦尋覓仙蹤時,清原縣縣衙,來了一位京師貴客。


    此人並非他人,而是受當朝太子之命,到清原縣調查李元的暗衛首領蕭澤。


    縣衙,劉瑾帶著一甘衙役捕頭,以及新任命的主簿、縣丞,隆重迎接了蕭澤的到來。


    劉瑾自接手清原縣這一爛攤子以來,倒也展現出一身所學,將清原縣治理得有模有樣。


    而他很早就有了啟程回京的想法,奈何朝廷對清原縣縣令委任,遲遲不見下來。


    不得已之下,劉瑾隻能繼續就在這裏,等新的縣令到來,便可離開。


    “見過蕭大人。”劉瑾帶著鄒捕頭在內的一甘人,齊齊對蕭澤行拜見之禮。


    “哈哈,劉巡撫不必多禮,此次蕭某前來,除了調查一些事情以外,還帶來了朝廷對劉巡撫的委任。”蕭澤爽朗的笑了一聲,說話間,他從懷裏取出一封文書,遞給了劉瑾。


    劉瑾聞言,心裏不禁有點兒疑惑,按理說他完成巡查的任務後,當回京複命,再聽候監察司的委任。


    卻沒想到,朝廷竟直接把對他的委任文書,遣人送了過來。


    莫非我有新的任務?劉瑾懷著好奇與期待,拆開手裏的文書,仔細看了起來。


    可看到一半,劉瑾如遭雷擊,他手裏拿著文書,呆呆的愣在原地,眼裏露出不可思議之色。


    這一刻,他心裏泛起無盡的苦澀,沒想到等了那麽久的清原縣縣令,竟會是他自己!


    可在這小小清原縣做縣令,就算做得再好,又用什麽用呢?


    “劉巡撫……不,現在應該叫劉縣令了。劉縣令這是怎麽了,莫非是對太子殿下安排,有所不滿?”蕭澤一副懵懂無知的樣子,虛情假意的問道。


    “下官不敢。”劉瑾趕緊屈身一拜,心裏的委屈,不敢再表露分毫。


    同時,他心裏更加疑惑了,從蕭澤話中,不難看出此事始作俑者,乃當今太子,可他好像從未得罪過太子。


    一旁的鄒捕頭等人,聽到劉瑾成了清原縣縣令,不禁麵麵相覷,顯然對此事亦感到十分意外。


    “不敢就好,此次乃太子殿下親自任命,劉縣令可莫要令太子殿下失望啊!”蕭澤意味深長的說道。


    “下官明白,定不負太子殿下厚望!”劉瑾極力掩飾心中的苦楚,拜謝道。


    “那就好,簫某此次前來,除了此事外,還有一事需向劉縣令求證,還望劉縣令莫要隱瞞。”蕭澤裝模作樣點點頭,隨即又說道。


    “大人請問,下官定據實相告。”劉瑾壓下心裏的情緒,保證道。


    “是這樣的,劉縣令送往京師的文書曾言,這清原縣似乎藏龍臥虎。那李元武藝高絕,數息瞬殺百人,此事可否屬實?”蕭澤毫不猶豫問起了李元之事。


    “回大人,此事乃下官親眼所見,做不得假。而且當時在場的人,除了本官以外,還另有其人。”聽到蕭澤乃是為了李元而來,劉瑾也不隱瞞,直接將實情道了出來。


    “是嗎?還有何人在場?”蕭澤淡淡問道。


    “鄒捕頭!”劉瑾並未直接回答蕭澤,而是轉身對鄒捕頭喚了一聲。


    鄒捕頭在聽到蕭澤詢問李元之事時,內心隱隱感到不妙,等到劉瑾喚自己的名字,他才勉強鎮定心神,硬著頭皮簡單回答了一句道:“稟告大人,劉大人所言,確實屬實。”


    蕭澤雖看得出這個鄒捕頭有些緊張,但並未在意,隻是兩人所言既然如此,那此事可就難辦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鄒捕頭之所以緊張,是因為害怕李元,他雖有李元之承諾,但今日若把李元出賣,恐怕會引起李元的不滿,到時候可就不妙了。


    一念及此,鄒捕頭腦子極速轉動,開始思索補救的辦法。


    “這李元究竟是何底細,你可知道?”蕭澤沉吟片刻,決定先詳細了解一番,於是再向劉瑾問道。


    “稟告大人,李元此人,原本是城中……”劉瑾一五一十,將關於李元的一切信息,都告訴了蕭澤。


    鄒捕頭在一旁聽著,不禁腦子發蒙,他實在想不出劉瑾哪裏來的膽量,這一刻,他看向劉瑾的目光,充滿了同情之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映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宿命lii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宿命lii並收藏武映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