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道長見壯士槍法精妙,非常興奮,這正是四川老家的張門蛤蟆神槍功夫!


    他脫口讚道:“蛤蟆神槍,名不虛傳!”


    忙問:“壯士認識張玉麟嗎?”


    壯士答道:“在下正是蛤蟆神槍張玉麟的徒弟,名叫廖春雷。”


    廖春雷答完話,挺起大槍在西門橫衝直闖,猶如翻江倒海一般,負隅頑抗的西方劍俠,都成了他槍下之鬼。


    這時,智涵和劉自強領軍殺過來,與無為道長會合後,一起向北門衝去。


    滕德勝已從北門衝進了租界,兩股義軍南北夾擊,租界內剩餘的聯軍急忙從東門退出,慌忙逃回到大沽聯軍駐地。


    眾軍士衝進租界後,拆除內部電線,砸毀電杆和通訊設施,最後放火燒掉教堂、妓院和大煙館。


    就在這時,探哨傳來了好消息。


    張德成奪回了火車站,聽到無為道長巧施水牛陣,殺退了租界內的聯軍,準備來慰勞攻打租界的將士。


    那天,滕德勝陪同張德成,來看望無為道長等將士。


    智涵一眼就認出,這個張德成正是自己的救命大恩人。


    智涵趕緊上去雙膝跪下,向張德成行叩拜大禮。


    張德成忙將他扶起來,同時感謝他和無為道長救助之恩。


    無為道長很掛牽張德成離開老君廟後的情況,張德成簡要作了介紹。


    他逃離老君廟後,在朋友家治好了傷。


    然後拉起義和團武裝,反抗西方侵略軍的進攻,在天津打了幾個勝仗。


    接著,張德成又表揚了無為道長等人,驅水牛陣,把聯軍趕出租界的功勞。


    站在旁邊的李叫花有些好奇,問智涵:“張大帥什麽時候救過你的命啊?”


    智涵笑笑道:“記得十四年前,他在山東泰安的山坡上,救了一個差點被活埋的小叫花子?”


    李叫花打趣道:“原來你我是同行,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哈哈哈……”


    閑話少敘。


    卻說天津保衛戰,中國軍隊取得初步勝利後,清廷沒有抓住有利戰機,乘勝將侵略軍趕出國門。


    反而命令軍機大臣榮祿,派人到外國使館商議停戰,幻想用割地賠款換來和解。


    同時下令清軍和義和團大軍,停止進攻聯軍。


    可是,聯軍卻利用這個機會,暗中調兵遣將,做好攻城準備。


    他們趁中國軍隊防守鬆懈,偷偷從大沽增兵又進入了租界。


    在小小的天津租界內,暗藏的聯軍達到兩萬多人。


    聯軍見攻城時機成熟,日軍主動充當起反攻先鋒。


    他們全部穿上中國老百姓的服裝,裝扮成一支義和團軍隊。


    找到幾個漢奸帶路,趁中國軍隊不備,悄悄來到天津南門城牆邊。


    日軍先用炸藥爆開南城一角,又用炮火轟塌了多處城牆,首先攻入天津城內。


    聯軍突然發起攻擊,那些幻想和解的清軍措手不及,率先撤出了天津城。


    聯軍大隊人馬隨後衝進城,在鼓樓上架設機槍,向城內百姓瘋狂掃射。


    數萬百姓慘遭殺害,天津城內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一些洋人瘋狂洗劫造幣廠、衙門官府、珠寶店,火燒民房,奸殺擄掠,無惡不作。


    麵對當前的險惡局勢,張德成命令“坎字團”,堅守在天津城西南廣仁堂一帶,與侵略軍展開巷戰。


    雙方激戰一天一夜,“坎字團”傷亡慘重,張德成的大腿被洋槍打穿了一個洞,被迫從西門撤出天津,退至楊柳青一帶休整。


    且說無為道長在休整期間,想起使大槍的壯士廖春雷,便請他來喝茶聊天。


    有道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無為道長離開家鄉,在外麵櫛風沐雨幾十年,心裏一直掛念著四川老家。


    他見到廖春雷,猶如見到了親人一般。


    兩人聊了一陣家常後,道長想起了張玉麟的蛤蟆神槍。


    他曾在玄武觀遠遠望見張玉麟用大槍與人切磋。


    但是不知蛤蟆神槍的來曆,便向廖春雷打聽。


    廖春雷喝了一口茶,慢慢聊起了張玉麟蛤蟆神槍和自己拜師學藝的故事。


    張玉麟是中江玄武觀的四大武林高手之一,從小隨父親學武。


    其父張信春,使一杆青龍戟神出鬼沒,在乾隆年間考中了武舉人,被聘為乾隆禦前侍衛。


    張玉麟不但繼承了青龍戟和青龍掌等張門功夫,


    還以青龍掌為樁架,把戚繼光秘傳的“金槍二十四式”槍術與張家戟術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戈戟術”。


    這種“戈戟術”有三個顯著的特點,其一是以“下平槍”為主;


    其二是化用“單戟六法”為槍法;


    其三是門戶低緊,高不攔,低不拿,當中一點難招架。


    在雙方交戰時,槍勢低平,騰躍突兀,黏敵穩準,疾如蛤蟆掠食,敵人防不勝防,在江湖上傳名為“蛤蟆神槍”。


    張玉麟的“蛤蟆神槍”問世後,名震四川武林,慕名來學神槍的青年才俊擠破張家大門。


    清廷知道張玉麟的“蛤蟆神槍”後,準備聘他進京做禦前侍衛,


    但他不願為皇帝效勞,隱退桑耕,人們難覓其蹤跡,故稱其為“張神仙”。


    有一天上午,一個麵露饑色的農婦送小兒子來到張家,稱小孩名叫廖春雷,


    今年十三歲,其父親病故,她無錢養活一家人,準備把小兒子送到張家做放牛娃。


    張玉麟發了善心,立即將廖春雷收下。


    原來饑餓的廖春雷,在張家每餐能吃飽飯,身體見風就長。


    不到兩年時間,身軀已長得高大敦實。


    他人又踏實勤快,是張家做家務和農耕的一把好手。


    張玉麟每次晨練的時候,廖春雷就悄悄去偷看。


    張玉麟發現後,見他誠實可信,便收廖春雷為徒,親授“蛤蟆神槍”絕技。


    廖春雷對師父所傳的張門武術一練就癡,一癡就精通。


    當西方列強入侵我國北方時,廖春雷毅然入伍,憑一杆“蛤蟆神槍”,神出鬼沒,威震敵膽。


    可是,廖春雷的頂頭上司畏敵如鼠,有幾次還沒見到洋人就先逃跑了。


    廖春雷對上司失去了信心,主動退出軍營,準備去濟南府投軍。


    廖春雷到山東後,見義和團“扶清滅洋”運動風起雲湧,他決定參加義和團,被安排到了坎字團。


    那天他見到洋人大力士刺傷了王二武,便衝上去用“蛤蟆神槍”絕技,將大力士刺死。


    無為道長聽到這裏,讚道:“張門蛤蟆神槍,果真名不虛傳!”


    卻說洋人占領天津城後,首都北京告急,城內軍民人心惶惶。


    張德成將“坎字團”大軍開到天津至北京之間的廊坊一帶,布成阻擊陣地,防止聯軍攻進北京。


    不久,駐天津的二千多洋人組成多國聯軍,以保護北京東交民巷的十一國公使為借口,準備分乘幾列火車進入北京。


    企圖占領首都後,逼迫清廷就範。


    坎字團派出的探子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報告首領張德成。


    張德成令滕德勝帶一萬餘人,立即去切斷廊坊附近的鐵路,阻止洋人乘火車進入首都北京。


    滕德勝率領義和團勇士,來到楊柳村車站附近,預先埋伏在鐵路兩旁的樹林和青紗帳中,準備狙擊聯軍的列車。


    無為道長首先令勇士們撤掉站前的一段鐵軌,毀壞鐵路的路基,使火車不能前行進站。


    同時砍斷電杆上的電線,切斷鐵路通訊,阻止聯軍與北京和天津城的一切聯係。


    當聯軍乘火車到達楊柳村後,發現前麵鐵路和車站被毀,火車不能開進車站。


    聯軍司令叫幾十個洋人下車查看情況,躲在青紗帳裏的義軍,突然箭矢齊射,把下車的洋人全部射死。


    聯軍司令大驚,急忙命令火車後退。可是,火車剛後退,很快就脫軌卡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武奇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雷明並收藏玄武奇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