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手持狼牙棒,率船隊加緊追擊。
罱幫船隊向南且戰且退,一直退到蘆葦蕩邊停下來,又與官兵混戰一陣後,才退進蘆葦蕩。
官兵正待要追,陸顏忙叫住李魁,建議不要進蘆葦蕩,恐遭遇埋伏。
這時,一隻小船劃過來,船首坐一個白麵書生,手中折扇輕搖,穿著打扮,頗具諸葛孔明風範。
大家定睛一看,原來是朱智涵。
他把折扇收攏,高喊:
“李魁、陸顏,狗賊聽著,我就是你們要抓的朝廷要犯智涵道士。
我的師父千山頭無為道長就在後麵,專等你們來決一死戰。”
說完,左右開弓,幾把飛蝗石打過去,官船上三十個軍士被打的頭破血流。
李魁大怒,急令放箭。
朱智涵手中龍蛇劍舞起劍花,隻見一團白光閃動,箭杆全被打落到水中。
幾個船員忙用掩體擋在小船的後麵,將小船調轉頭,急速向蘆葦蕩中劃去。
李魁怒不可遏,罵一聲:
“欺人太甚!”
仗著自己武功高強,官兵裝備精良,命令戰船全速追上去,務必捉住朝廷要犯,重重有賞。
罱幫船隊又衝過來攔住官兵,且戰且退,一步步引導官兵深入蘆葦蕩中。
突然,漁船消失得無影無蹤,李魁大驚失色。
陸顏對李魁道:“情況好像不對,恐怕真有埋伏。”
李魁急令官兵奮力向前,迅速衝出蘆葦蕩。
這時河汊裏鳥銃齊鳴,火箭紛飛。
早已再此埋伏的槍幫,將各條河汊堵住,並布置了掩體,專候官兵到來。
李魁見前麵河汊被堵,命令官兵立即後撤,戰船後隊變為前隊,企圖退出蘆葦蕩。
突然,三十幾條漁船衝過來,滿載幹枯蘆葦和油料等引火材料,堵住了官船的退路。
數百支火箭射過去,滿載燃料的漁船和官船被火箭點燃。
這時,湖上吹來一陣大風,風助火勢,蘆葦蕩迅速燃起熊熊大火。
原來,網幫和船幫兄弟按照朱智涵的布置,預先埋伏在蘆葦蕩中。
漁船藏好幹枯蘆葦、火油和火藥等燃料,在箭身上淋上油。
待官兵進入蘆葦蕩後,火箭齊射,官船和蘆葦蕩迅速燃燒起來,在湖風助力下,越燒越旺。
官船著火後,官兵身上被火點燃,紛紛跳到湖裏逃生。
四大幫的弟兄拿起鳥銃和弓弩,射向落水的士兵。
官兵哭爹喊娘慘叫,被燒死和殺死不計其數,死屍浮滿湖麵,湖水被血水染的通紅。
在混亂中,陸顏身上著了火,急忙跳進水中,被吳阿三的魚叉亂捅慘死。
李魁大腿中箭落到水裏,在軍士奮勇救起,雖然僥幸逃得性命,可是頭發和胡須被燒焦,半邊臉被燒傷。
部分殘兵輪流背著主將,尋到十幾隻未燒壞的官船,帶著一百多名官兵逃出火海,向水寨退去。
朱幫主見官兵主將李魁逃走,馬上帶領網幫的弟兄追擊。後麵劉幫主帶著三十幾條貨船緊追在後。
李魁剛退進水寨大門,還未來得及關寨門,後麵貨船滿載燃料,跟著衝了進去。
網幫和船幫兄弟放出火箭,一起射向官兵水寨。
霎時間,水寨燃起衝天大火,直燒的官兵哭爹嬌娘,死傷無數。
在大火中,十幾個官兵抬起主將李魁,衝出水寨後門,找到一隻小船,慌忙從運河裏逃走了。
微山湖四大幫主,因采納朱智涵的計策,火燒清兵戰船大獲全勝。
清軍逃走後,朱有財指揮大家打掃戰場,從湖中撈起官兵死屍掩埋了。
從水寨中搜出清軍沒來得及帶走的軍餉,其中黃金五百六十斤,紋銀六千兩。
繳獲的所有財產全部集中到微山島上,朱有財叫人從本幫大寨中取出早先奪得的餉銀,放到繳獲的財物一起,與劉幫主、李幫主和吳幫主平分戰利品。
朱幫主從自己所得的金銀中,取出金條六根,紋銀三百兩贈送給朱智涵。
劉幫主、李幫主和吳幫主也照樣拿出金銀來贈給朱智涵,朱智涵推辭不受。
朱幫主急道:
“賢侄為我們戰勝官兵,保衛微山湖出了大力,這是我們大家的一點心意。
再說了,你去南方也需要盤纏。你如果不領情,就是看不起我們。”
朱智涵推辭不過,隻好從每位幫主手中收下金條兩根,紋銀三十兩。
第二天,朱智涵告辭眾人,準備離開微山湖南下,李叫花趕來送行。
朱幫主帶領劉、李和吳幫主一起,將朱智涵送到西岸運河口碼頭。
卻說李魁逃回濟南府後,帶著十幾個殘兵去見袁世敦大人。
說是大軍誤中了玄真觀道士智涵設的埋伏,官軍船隊遭遇火攻,副將陸顏被射死。
袁世敦見官兵全軍覆滅,氣得捶胸跺腳,一劍將李魁刺死。
官府向運河沿線發出通緝令,懸賞重金,務必捉拿朝廷要犯智涵道士。
同時派出北派武林第一高手武威將軍,專門去執行追殺令。
朱智涵從碼頭搭乘客船,沿運河經徐州,過淮安,一路向南航行。
他想起師父的臨終囑咐:
“天下之術,皆為我用。”
心想這次到南方,一定要遍訪名師異人,拜師學藝,集百家之長,方能提高武藝和武功境界。
“煙花三月下揚州”正逢其時,朱智涵坐在船頭,欲將運河兩岸美景盡收眼底。
客船不一日到達江南重鎮揚州,朱智涵久慕揚州美名。
船到碼頭後,興衝衝地上岸。
穿過客運碼頭,在靠近城牆邊的廣陵客棧住下來。
揚州曆史悠久,古稱廣陵、江都。
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水運交通十分發達。
曆來商賈雲集,文化璀璨,自古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
揚州地理位置優越,既是商業重鎮,又是敵我雙方必爭的戰略要地。
朱智涵對揚州的曆史文化很感興趣,在客店稍休息一陣後,迫不及待地出門觀景探古。
他興致勃勃地登上揚州城牆,遠眺滾滾江流,心潮澎湃,發生在揚州的許多曆史大事湧上心頭。
突然一陣嘰嘰喳喳的聲音,打斷了朱智涵的思緒。
他轉頭一看,一個教書先生模樣的老者,帶了六七個兒童正朝自己走過來。
教書先生登上城牆,邊走邊給學童講解揚州的曆史文化故事,朱智涵急忙靠近細聽。
教書先生指著城牆外麵,不緊不慢地介紹道,揚州人民既有抵抗外敵侵略的光榮曆史,也有被侵略者屠城的血海深仇。
在宋朝靖康之變後,金兵攻進揚州城大肆搶掠,縱火焚燒摘星樓,殺死數萬難民。
名將韓世忠曾率領揚州和鎮江一帶的民眾,英勇抗擊金兵,將金兀術的十萬大軍圍困在黃天蕩。
教書先生手指一段修補過的城牆說道:
在清順治二年,豫親王多鐸帶領十幾萬清兵包圍了揚州城,用炮火將這段城牆轟開了一個缺口。
清兵殺進城後,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這就是著名的“揚州十日”。
“先生,‘揚州十日’是什麽意思?給我們講講吧。”
教書先生繼續說道,當時揚州城屬於南明,守衛揚州城的明軍僅有萬餘人。
清軍豫親王多鐸派人去勸降,遭到明軍督師史可法的嚴詞拒絕。
清軍攻打揚州城時,史可法領導城內軍民殊死抵抗,揚州百姓也踴躍參戰。
青壯年加入明軍隊伍禦敵,老弱者幫助搶修防禦工事,連婦女老小都出動搜集磚石、石灰,趕製刀槍弓箭等武器參戰。
可是雙方實力懸殊太大,清軍最後用紅衣大炮轟塌了這段城牆。
揚州城被攻破後,市民或同清兵巷戰而死,或自殺身亡。
豫親王多鐸以百姓不聽招降,參與抵抗清軍為由下令屠城。
於是,清軍對揚州城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十天大屠殺,此劫揚州死難約七八十萬人口。
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著有《揚州十日記》,詳細記載了清軍這次屠殺揚州人民的事件,故史稱“揚州十日”。
朱智涵聽到這裏悲憤不已,心裏像在滴血。
他實在聽不下去了,便走下城牆,到碼頭邊去閑逛,想散一散心。
罱幫船隊向南且戰且退,一直退到蘆葦蕩邊停下來,又與官兵混戰一陣後,才退進蘆葦蕩。
官兵正待要追,陸顏忙叫住李魁,建議不要進蘆葦蕩,恐遭遇埋伏。
這時,一隻小船劃過來,船首坐一個白麵書生,手中折扇輕搖,穿著打扮,頗具諸葛孔明風範。
大家定睛一看,原來是朱智涵。
他把折扇收攏,高喊:
“李魁、陸顏,狗賊聽著,我就是你們要抓的朝廷要犯智涵道士。
我的師父千山頭無為道長就在後麵,專等你們來決一死戰。”
說完,左右開弓,幾把飛蝗石打過去,官船上三十個軍士被打的頭破血流。
李魁大怒,急令放箭。
朱智涵手中龍蛇劍舞起劍花,隻見一團白光閃動,箭杆全被打落到水中。
幾個船員忙用掩體擋在小船的後麵,將小船調轉頭,急速向蘆葦蕩中劃去。
李魁怒不可遏,罵一聲:
“欺人太甚!”
仗著自己武功高強,官兵裝備精良,命令戰船全速追上去,務必捉住朝廷要犯,重重有賞。
罱幫船隊又衝過來攔住官兵,且戰且退,一步步引導官兵深入蘆葦蕩中。
突然,漁船消失得無影無蹤,李魁大驚失色。
陸顏對李魁道:“情況好像不對,恐怕真有埋伏。”
李魁急令官兵奮力向前,迅速衝出蘆葦蕩。
這時河汊裏鳥銃齊鳴,火箭紛飛。
早已再此埋伏的槍幫,將各條河汊堵住,並布置了掩體,專候官兵到來。
李魁見前麵河汊被堵,命令官兵立即後撤,戰船後隊變為前隊,企圖退出蘆葦蕩。
突然,三十幾條漁船衝過來,滿載幹枯蘆葦和油料等引火材料,堵住了官船的退路。
數百支火箭射過去,滿載燃料的漁船和官船被火箭點燃。
這時,湖上吹來一陣大風,風助火勢,蘆葦蕩迅速燃起熊熊大火。
原來,網幫和船幫兄弟按照朱智涵的布置,預先埋伏在蘆葦蕩中。
漁船藏好幹枯蘆葦、火油和火藥等燃料,在箭身上淋上油。
待官兵進入蘆葦蕩後,火箭齊射,官船和蘆葦蕩迅速燃燒起來,在湖風助力下,越燒越旺。
官船著火後,官兵身上被火點燃,紛紛跳到湖裏逃生。
四大幫的弟兄拿起鳥銃和弓弩,射向落水的士兵。
官兵哭爹喊娘慘叫,被燒死和殺死不計其數,死屍浮滿湖麵,湖水被血水染的通紅。
在混亂中,陸顏身上著了火,急忙跳進水中,被吳阿三的魚叉亂捅慘死。
李魁大腿中箭落到水裏,在軍士奮勇救起,雖然僥幸逃得性命,可是頭發和胡須被燒焦,半邊臉被燒傷。
部分殘兵輪流背著主將,尋到十幾隻未燒壞的官船,帶著一百多名官兵逃出火海,向水寨退去。
朱幫主見官兵主將李魁逃走,馬上帶領網幫的弟兄追擊。後麵劉幫主帶著三十幾條貨船緊追在後。
李魁剛退進水寨大門,還未來得及關寨門,後麵貨船滿載燃料,跟著衝了進去。
網幫和船幫兄弟放出火箭,一起射向官兵水寨。
霎時間,水寨燃起衝天大火,直燒的官兵哭爹嬌娘,死傷無數。
在大火中,十幾個官兵抬起主將李魁,衝出水寨後門,找到一隻小船,慌忙從運河裏逃走了。
微山湖四大幫主,因采納朱智涵的計策,火燒清兵戰船大獲全勝。
清軍逃走後,朱有財指揮大家打掃戰場,從湖中撈起官兵死屍掩埋了。
從水寨中搜出清軍沒來得及帶走的軍餉,其中黃金五百六十斤,紋銀六千兩。
繳獲的所有財產全部集中到微山島上,朱有財叫人從本幫大寨中取出早先奪得的餉銀,放到繳獲的財物一起,與劉幫主、李幫主和吳幫主平分戰利品。
朱幫主從自己所得的金銀中,取出金條六根,紋銀三百兩贈送給朱智涵。
劉幫主、李幫主和吳幫主也照樣拿出金銀來贈給朱智涵,朱智涵推辭不受。
朱幫主急道:
“賢侄為我們戰勝官兵,保衛微山湖出了大力,這是我們大家的一點心意。
再說了,你去南方也需要盤纏。你如果不領情,就是看不起我們。”
朱智涵推辭不過,隻好從每位幫主手中收下金條兩根,紋銀三十兩。
第二天,朱智涵告辭眾人,準備離開微山湖南下,李叫花趕來送行。
朱幫主帶領劉、李和吳幫主一起,將朱智涵送到西岸運河口碼頭。
卻說李魁逃回濟南府後,帶著十幾個殘兵去見袁世敦大人。
說是大軍誤中了玄真觀道士智涵設的埋伏,官軍船隊遭遇火攻,副將陸顏被射死。
袁世敦見官兵全軍覆滅,氣得捶胸跺腳,一劍將李魁刺死。
官府向運河沿線發出通緝令,懸賞重金,務必捉拿朝廷要犯智涵道士。
同時派出北派武林第一高手武威將軍,專門去執行追殺令。
朱智涵從碼頭搭乘客船,沿運河經徐州,過淮安,一路向南航行。
他想起師父的臨終囑咐:
“天下之術,皆為我用。”
心想這次到南方,一定要遍訪名師異人,拜師學藝,集百家之長,方能提高武藝和武功境界。
“煙花三月下揚州”正逢其時,朱智涵坐在船頭,欲將運河兩岸美景盡收眼底。
客船不一日到達江南重鎮揚州,朱智涵久慕揚州美名。
船到碼頭後,興衝衝地上岸。
穿過客運碼頭,在靠近城牆邊的廣陵客棧住下來。
揚州曆史悠久,古稱廣陵、江都。
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水運交通十分發達。
曆來商賈雲集,文化璀璨,自古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
揚州地理位置優越,既是商業重鎮,又是敵我雙方必爭的戰略要地。
朱智涵對揚州的曆史文化很感興趣,在客店稍休息一陣後,迫不及待地出門觀景探古。
他興致勃勃地登上揚州城牆,遠眺滾滾江流,心潮澎湃,發生在揚州的許多曆史大事湧上心頭。
突然一陣嘰嘰喳喳的聲音,打斷了朱智涵的思緒。
他轉頭一看,一個教書先生模樣的老者,帶了六七個兒童正朝自己走過來。
教書先生登上城牆,邊走邊給學童講解揚州的曆史文化故事,朱智涵急忙靠近細聽。
教書先生指著城牆外麵,不緊不慢地介紹道,揚州人民既有抵抗外敵侵略的光榮曆史,也有被侵略者屠城的血海深仇。
在宋朝靖康之變後,金兵攻進揚州城大肆搶掠,縱火焚燒摘星樓,殺死數萬難民。
名將韓世忠曾率領揚州和鎮江一帶的民眾,英勇抗擊金兵,將金兀術的十萬大軍圍困在黃天蕩。
教書先生手指一段修補過的城牆說道:
在清順治二年,豫親王多鐸帶領十幾萬清兵包圍了揚州城,用炮火將這段城牆轟開了一個缺口。
清兵殺進城後,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這就是著名的“揚州十日”。
“先生,‘揚州十日’是什麽意思?給我們講講吧。”
教書先生繼續說道,當時揚州城屬於南明,守衛揚州城的明軍僅有萬餘人。
清軍豫親王多鐸派人去勸降,遭到明軍督師史可法的嚴詞拒絕。
清軍攻打揚州城時,史可法領導城內軍民殊死抵抗,揚州百姓也踴躍參戰。
青壯年加入明軍隊伍禦敵,老弱者幫助搶修防禦工事,連婦女老小都出動搜集磚石、石灰,趕製刀槍弓箭等武器參戰。
可是雙方實力懸殊太大,清軍最後用紅衣大炮轟塌了這段城牆。
揚州城被攻破後,市民或同清兵巷戰而死,或自殺身亡。
豫親王多鐸以百姓不聽招降,參與抵抗清軍為由下令屠城。
於是,清軍對揚州城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十天大屠殺,此劫揚州死難約七八十萬人口。
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著有《揚州十日記》,詳細記載了清軍這次屠殺揚州人民的事件,故史稱“揚州十日”。
朱智涵聽到這裏悲憤不已,心裏像在滴血。
他實在聽不下去了,便走下城牆,到碼頭邊去閑逛,想散一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