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三姐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修到靈泉寺,二姐修到廣德寺,隻有三姐修得遠,修到南海普陀山。”
這是在川北民間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歌謠。
相傳遠古時代,川北一帶有個興寧國。
國王妙莊王養育了三位公主,分別叫妙書、妙音和妙善,三姐妹在川北的遂寧各自修行。
三妹妙善從小聰明過人,樂善好施,出家後曆經苦修,度人無數。
玉皇大帝將三妹妙善的道場,封在南海普陀山,即為觀音菩薩。
遂寧至今尚存“觀音洞”“觀音井”“觀音柏”和“聖旨牌坊”等觀音修行的聖跡。
宋代真宗皇帝趙桓,曾親賜廣德寺“觀音珠寶印”。
因此在人們心中,川北是觀音菩薩的故裏。
川北的曆代百姓對觀音菩薩非常尊敬,虔誠膜拜,觀音菩薩的故事常常在民間流傳。
卻說石板灘廖家祠堂外的空坪上,兩千多名紅燈教信徒在習武操練,法師正在那裏畫水作法。
今天,廖幺妹身穿月白衣衫,頭戴青色絲巾,腰掛七星鋼劍,先在祠堂內舞了一陣劍,然後縱身跳上祠堂房頂向外觀望。
祠堂外的空坪上,男女青壯年在使槍弄棒,撲打翻滾,追逐拚殺,熱鬧非凡,激起了她的興致。
廖幺妹從房頂施展輕功提縱術,縱身飛跳起來,從操場的上空飄然而下,正好落到法師麵前。
法師大吃一驚,見廖幺妹慈祥清秀的麵容和素雅的裝束,神采奕奕地從天而降,心想這不是觀音菩薩下凡嗎?
法師忙跪下高喊:“觀音菩薩下凡了!觀音菩薩現出真身了!”
紅燈教眾信徒聽到後,立即跪下向廖幺妹磕頭。
法師帶著大家一起膜拜廖幺妹,齊聲道:
“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保佑我們百姓早日脫離苦海,護佑紅燈教反清滅洋,盡快奪取武裝鬥爭的勝利!”
廖幺妹的武藝精深,很受師父曾羅漢的賞識。
大頭領曾羅漢見她秀美中帶有幾分英氣,膽識過人,深受信徒喜愛,便趁機向眾人宣布:
“廖幺妹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今後紅燈教全部歸廖幺妹指揮。”
在曾羅漢的提議和眾人擁戴下,十七歲的廖幺妹做了石板灘紅燈教的大首領,曾羅漢主動退下來做二頭領。
廖幺妹請廖春雷做三頭領,許嫦娥做四頭領。
廖春雷見許嫦娥身邊常用的判官筆,隻能是防身武器,在戰鬥中不帶勁。
他特意去成都“廖剪刀鋪”,打了一把精致的虎頭銅雙鉤,贈送給她,並親自教授其使用方法。
許嫦娥很喜歡這對虎頭雙鉤,廖春雷教她習練朱元璋帳下猛將武殿章所創的行鉤,查鉤,梅花鉤,掉鉤,卷鐮鉤,雪片鉤,十二連鉤等秘傳套路。
許嫦娥武學基礎好,對虎頭雙鉤一學就會,一會就精。
她隱約感覺到,廖大哥對自己處處關心和體貼,心裏特別感激他。
曾羅漢為了提高廖幺妹的威信,對信徒講了一個觀音菩薩給廖幺妹送法器的故事。
一天晚上,廖幺妹剛睡下,看到觀音菩薩從天上飄下來。
廖幺妹忙跪下叩頭,口中念道:
“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保佑我們百姓脫離苦海,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吧。”
觀音菩薩對廖幺妹道:
“清廷腐敗無能,禍害百姓,你就奉玉帝旨意替天行道吧。”
接著從身上拿出一個裝滿甘露水的淨瓶,一根楊柳枝,遞給廖幺妹,然後飄然而去。
廖幺妹醒來後,摸了摸枕頭邊,果然有淨瓶和楊柳枝,她將其視為隨身珍寶。
後來有人告訴許嫦娥,是曾羅漢悄悄弄了這些法器,派人放到廖幺妹的身邊。
此後,曾羅漢轉入幕後指揮,幫廖幺妹出謀劃策,通過她對紅燈教成員發號施令。
廖幺妹在石板灘一帶設棚傳教,借宣傳佛法,鼓吹反清、滅洋、興漢的思想,號召民眾唯有起來造反,才能脫離苦海。
廖幺妹武藝高超,能說會道,心地善良,很快在百姓心中建立起較高的威信,紅燈教信徒把她當成心目中的觀音菩薩膜拜。
“廖幺妹”的名號很快在川北、川西和川東家喻戶曉。
信奉觀音菩薩的教徒、農民,都說廖幺妹是“觀音轉世”。
他們從四麵八方趕到石板灘,前來拜謁“活觀音”,並參加“廖幺妹”領導的紅燈教。
在石板灘鎮紅燈教的總棚,廖幺妹命人豎起“七星五虎團”紅色旗幟,廣泛聯絡川北、川東和川中的紅燈教武裝。
有一些小股的紅燈教武裝,幹脆帶著武器人馬前來合夥。
紅燈教“七星五虎團”紅色旗幟,已成為川北人心所向的反清興漢大旗。
幾個月時間內,廖幺妹領導的紅燈軍迅速發展,隊伍日益壯大起來。
其勢力範圍延伸到了附近的新都、漢州、金堂和中江等縣,信徒已經擴充到一萬多人。
廖幺妹將起義軍隊伍分布在石板灘、甄子場、西河場、隆興場、廖家場等東山五大場鎮。
許嫦娥見廖幺妹做了觀音,很是興奮。
她常和觀音妹妹一起練功,互相交流練攻心得和體會。
後來,許嫦娥還把王母娘娘教她的“王母神功”,慷慨傳給廖幺妹。
許嫦娥在廖春雷的精心指導下,功夫得到迅速提高。
她手中的一對虎頭雙鉤,舞起來瀟灑飄逸,如行雲流水,疾如閃電,勢如猛虎,銳不可擋。
話說光緒二十八年六月下旬的一天夜晚,石板灘鎮的川主廟前,點起了幾百個火把。
戲台上掛起紅燈籠,戲台前麵紅色“七星五虎團”旗幟迎風飄揚。
廟門上貼起一幅對聯:
打鐵打鋼打江山都是鐵羅漢
救苦救難救黎民爭效觀世音
橫幅是:“反清滅洋”。
今天,以廖幺妹為首的紅燈軍,在這裏舉行起義誓師大會。
法師先在台上念咒作法,曾羅漢、廖春雷等首領先表演刀槍不入絕技。
紅燈教其他首領化名為孫悟空、羅漢、神仙等,上台表演了神功。
最後法師領著眾信徒齊齊跪下,請觀音菩薩現真身。
這時,廖幺妹一身觀音菩薩裝束,從川主廟外飄然飛進來,輕輕落在戲台上。
她手持柳枝淨瓶,盤腿坐在早已安放好的蓮花寶座上。
廖幺妹在寶座上侃侃而談,從佛法教義開始談起,繼而向信徒慷慨陳詞,曆數清廷和洋人犯下的樁樁罪行。
她號召信徒揭竿起義,打富濟貧,抗糧抗捐,武裝對付官府,為勞苦大眾伸冤報仇。
台下群情激憤,曾羅漢帶頭高呼口號:“殺洋人、殺貪官、為勞苦大眾伸冤報仇!”
曾羅漢命令將“牲口”抓上來,大家一看,原來是石板灘的保正溫玉成。
他平時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百姓恨透了這個“瘟保正”。
曾羅漢一刀將“瘟保正”的頭砍下來,血祭“七星五虎團”旗幟,然後廖幺妹將血旗授予曾羅漢。
廖幺妹授血旗後,曾羅漢和大家一起喝起了雞血酒,他對大眾高聲喊道:
“今後我們兄弟姐妹,跟著‘廖幺妹’反清滅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絕不反悔!”
大家跟著喊:“跟著‘廖幺妹’反清滅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絕不反悔!”
誓師大會後,廖幺妹安排在川主廟內外擺起宴席,大家喝酒吃肉,狂歡了一整夜。
紅燈教在石板灘迅速發展,華陽縣令龔子滿驚恐萬分,坐臥不安。
他令守備林昌盛帶領一千餘名清兵,去石板灘端掉紅燈教老窩。
廖幺妹得到探子報告後,令廖春雷和許嫦娥帶兩千紅燈軍,提前去要道埋伏迎敵。
守備林昌盛騎白馬,手握狼牙槊,耀武揚威地帶領清兵,走到石板灘附近的五裏牌。
稍事休息後,準備向紅燈教的老巢石板灘發起進攻。
突然,五裏牌周圍殺聲震天,提前埋伏在這裏的兩千紅燈軍,從山上殺出來,將清兵圍住。
林昌盛大驚,立即組織突圍,他騎馬衝在最前麵。
廖春雷拈弓搭箭,拉滿弓,嗖!一箭發出去,將林昌盛騎的白馬射倒,林昌盛被摔下馬。
許嫦娥見了林昌盛,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揮舞虎頭雙鉤直取林昌盛。
林昌盛用狼牙槊連劈帶撩,要取許嫦娥的性命。
許嫦娥舞動手中的雙鉤,鉤隨身轉,身隨鉤走。
一會兒“雙龍出水”,一會兒“二龍探爪”,林昌盛應接不暇,身上多處受傷。
林昌盛畢竟久經戰陣,在與許嫦娥周旋中尋找反擊機會。
他悄悄從身上取出鐵粒子,在許嫦娥“摟鉤”時,突然向許嫦娥打去。
許嫦娥未及提防,鐵粒子正中她手臂,一把銅鉤掉落到地上。
在危急時刻,廖春雷急衝上來,拚命護住許嫦娥。
廖春雷挺起蛤蟆槍疾刺林昌盛,林昌盛用狼牙槊挑開大槍,使出“橫掃千軍”招式迎戰廖春雷。
廖春雷巧妙避過狼牙槊的進攻,上一步挨近身,一招“靈貓撲鼠”將林昌盛刺倒。
眾清兵一擁而上,將林昌盛搶走,扶上一匹黑馬,飛快向華陽縣城逃去。
這是在川北民間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歌謠。
相傳遠古時代,川北一帶有個興寧國。
國王妙莊王養育了三位公主,分別叫妙書、妙音和妙善,三姐妹在川北的遂寧各自修行。
三妹妙善從小聰明過人,樂善好施,出家後曆經苦修,度人無數。
玉皇大帝將三妹妙善的道場,封在南海普陀山,即為觀音菩薩。
遂寧至今尚存“觀音洞”“觀音井”“觀音柏”和“聖旨牌坊”等觀音修行的聖跡。
宋代真宗皇帝趙桓,曾親賜廣德寺“觀音珠寶印”。
因此在人們心中,川北是觀音菩薩的故裏。
川北的曆代百姓對觀音菩薩非常尊敬,虔誠膜拜,觀音菩薩的故事常常在民間流傳。
卻說石板灘廖家祠堂外的空坪上,兩千多名紅燈教信徒在習武操練,法師正在那裏畫水作法。
今天,廖幺妹身穿月白衣衫,頭戴青色絲巾,腰掛七星鋼劍,先在祠堂內舞了一陣劍,然後縱身跳上祠堂房頂向外觀望。
祠堂外的空坪上,男女青壯年在使槍弄棒,撲打翻滾,追逐拚殺,熱鬧非凡,激起了她的興致。
廖幺妹從房頂施展輕功提縱術,縱身飛跳起來,從操場的上空飄然而下,正好落到法師麵前。
法師大吃一驚,見廖幺妹慈祥清秀的麵容和素雅的裝束,神采奕奕地從天而降,心想這不是觀音菩薩下凡嗎?
法師忙跪下高喊:“觀音菩薩下凡了!觀音菩薩現出真身了!”
紅燈教眾信徒聽到後,立即跪下向廖幺妹磕頭。
法師帶著大家一起膜拜廖幺妹,齊聲道:
“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保佑我們百姓早日脫離苦海,護佑紅燈教反清滅洋,盡快奪取武裝鬥爭的勝利!”
廖幺妹的武藝精深,很受師父曾羅漢的賞識。
大頭領曾羅漢見她秀美中帶有幾分英氣,膽識過人,深受信徒喜愛,便趁機向眾人宣布:
“廖幺妹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今後紅燈教全部歸廖幺妹指揮。”
在曾羅漢的提議和眾人擁戴下,十七歲的廖幺妹做了石板灘紅燈教的大首領,曾羅漢主動退下來做二頭領。
廖幺妹請廖春雷做三頭領,許嫦娥做四頭領。
廖春雷見許嫦娥身邊常用的判官筆,隻能是防身武器,在戰鬥中不帶勁。
他特意去成都“廖剪刀鋪”,打了一把精致的虎頭銅雙鉤,贈送給她,並親自教授其使用方法。
許嫦娥很喜歡這對虎頭雙鉤,廖春雷教她習練朱元璋帳下猛將武殿章所創的行鉤,查鉤,梅花鉤,掉鉤,卷鐮鉤,雪片鉤,十二連鉤等秘傳套路。
許嫦娥武學基礎好,對虎頭雙鉤一學就會,一會就精。
她隱約感覺到,廖大哥對自己處處關心和體貼,心裏特別感激他。
曾羅漢為了提高廖幺妹的威信,對信徒講了一個觀音菩薩給廖幺妹送法器的故事。
一天晚上,廖幺妹剛睡下,看到觀音菩薩從天上飄下來。
廖幺妹忙跪下叩頭,口中念道:
“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保佑我們百姓脫離苦海,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吧。”
觀音菩薩對廖幺妹道:
“清廷腐敗無能,禍害百姓,你就奉玉帝旨意替天行道吧。”
接著從身上拿出一個裝滿甘露水的淨瓶,一根楊柳枝,遞給廖幺妹,然後飄然而去。
廖幺妹醒來後,摸了摸枕頭邊,果然有淨瓶和楊柳枝,她將其視為隨身珍寶。
後來有人告訴許嫦娥,是曾羅漢悄悄弄了這些法器,派人放到廖幺妹的身邊。
此後,曾羅漢轉入幕後指揮,幫廖幺妹出謀劃策,通過她對紅燈教成員發號施令。
廖幺妹在石板灘一帶設棚傳教,借宣傳佛法,鼓吹反清、滅洋、興漢的思想,號召民眾唯有起來造反,才能脫離苦海。
廖幺妹武藝高超,能說會道,心地善良,很快在百姓心中建立起較高的威信,紅燈教信徒把她當成心目中的觀音菩薩膜拜。
“廖幺妹”的名號很快在川北、川西和川東家喻戶曉。
信奉觀音菩薩的教徒、農民,都說廖幺妹是“觀音轉世”。
他們從四麵八方趕到石板灘,前來拜謁“活觀音”,並參加“廖幺妹”領導的紅燈教。
在石板灘鎮紅燈教的總棚,廖幺妹命人豎起“七星五虎團”紅色旗幟,廣泛聯絡川北、川東和川中的紅燈教武裝。
有一些小股的紅燈教武裝,幹脆帶著武器人馬前來合夥。
紅燈教“七星五虎團”紅色旗幟,已成為川北人心所向的反清興漢大旗。
幾個月時間內,廖幺妹領導的紅燈軍迅速發展,隊伍日益壯大起來。
其勢力範圍延伸到了附近的新都、漢州、金堂和中江等縣,信徒已經擴充到一萬多人。
廖幺妹將起義軍隊伍分布在石板灘、甄子場、西河場、隆興場、廖家場等東山五大場鎮。
許嫦娥見廖幺妹做了觀音,很是興奮。
她常和觀音妹妹一起練功,互相交流練攻心得和體會。
後來,許嫦娥還把王母娘娘教她的“王母神功”,慷慨傳給廖幺妹。
許嫦娥在廖春雷的精心指導下,功夫得到迅速提高。
她手中的一對虎頭雙鉤,舞起來瀟灑飄逸,如行雲流水,疾如閃電,勢如猛虎,銳不可擋。
話說光緒二十八年六月下旬的一天夜晚,石板灘鎮的川主廟前,點起了幾百個火把。
戲台上掛起紅燈籠,戲台前麵紅色“七星五虎團”旗幟迎風飄揚。
廟門上貼起一幅對聯:
打鐵打鋼打江山都是鐵羅漢
救苦救難救黎民爭效觀世音
橫幅是:“反清滅洋”。
今天,以廖幺妹為首的紅燈軍,在這裏舉行起義誓師大會。
法師先在台上念咒作法,曾羅漢、廖春雷等首領先表演刀槍不入絕技。
紅燈教其他首領化名為孫悟空、羅漢、神仙等,上台表演了神功。
最後法師領著眾信徒齊齊跪下,請觀音菩薩現真身。
這時,廖幺妹一身觀音菩薩裝束,從川主廟外飄然飛進來,輕輕落在戲台上。
她手持柳枝淨瓶,盤腿坐在早已安放好的蓮花寶座上。
廖幺妹在寶座上侃侃而談,從佛法教義開始談起,繼而向信徒慷慨陳詞,曆數清廷和洋人犯下的樁樁罪行。
她號召信徒揭竿起義,打富濟貧,抗糧抗捐,武裝對付官府,為勞苦大眾伸冤報仇。
台下群情激憤,曾羅漢帶頭高呼口號:“殺洋人、殺貪官、為勞苦大眾伸冤報仇!”
曾羅漢命令將“牲口”抓上來,大家一看,原來是石板灘的保正溫玉成。
他平時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百姓恨透了這個“瘟保正”。
曾羅漢一刀將“瘟保正”的頭砍下來,血祭“七星五虎團”旗幟,然後廖幺妹將血旗授予曾羅漢。
廖幺妹授血旗後,曾羅漢和大家一起喝起了雞血酒,他對大眾高聲喊道:
“今後我們兄弟姐妹,跟著‘廖幺妹’反清滅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絕不反悔!”
大家跟著喊:“跟著‘廖幺妹’反清滅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絕不反悔!”
誓師大會後,廖幺妹安排在川主廟內外擺起宴席,大家喝酒吃肉,狂歡了一整夜。
紅燈教在石板灘迅速發展,華陽縣令龔子滿驚恐萬分,坐臥不安。
他令守備林昌盛帶領一千餘名清兵,去石板灘端掉紅燈教老窩。
廖幺妹得到探子報告後,令廖春雷和許嫦娥帶兩千紅燈軍,提前去要道埋伏迎敵。
守備林昌盛騎白馬,手握狼牙槊,耀武揚威地帶領清兵,走到石板灘附近的五裏牌。
稍事休息後,準備向紅燈教的老巢石板灘發起進攻。
突然,五裏牌周圍殺聲震天,提前埋伏在這裏的兩千紅燈軍,從山上殺出來,將清兵圍住。
林昌盛大驚,立即組織突圍,他騎馬衝在最前麵。
廖春雷拈弓搭箭,拉滿弓,嗖!一箭發出去,將林昌盛騎的白馬射倒,林昌盛被摔下馬。
許嫦娥見了林昌盛,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揮舞虎頭雙鉤直取林昌盛。
林昌盛用狼牙槊連劈帶撩,要取許嫦娥的性命。
許嫦娥舞動手中的雙鉤,鉤隨身轉,身隨鉤走。
一會兒“雙龍出水”,一會兒“二龍探爪”,林昌盛應接不暇,身上多處受傷。
林昌盛畢竟久經戰陣,在與許嫦娥周旋中尋找反擊機會。
他悄悄從身上取出鐵粒子,在許嫦娥“摟鉤”時,突然向許嫦娥打去。
許嫦娥未及提防,鐵粒子正中她手臂,一把銅鉤掉落到地上。
在危急時刻,廖春雷急衝上來,拚命護住許嫦娥。
廖春雷挺起蛤蟆槍疾刺林昌盛,林昌盛用狼牙槊挑開大槍,使出“橫掃千軍”招式迎戰廖春雷。
廖春雷巧妙避過狼牙槊的進攻,上一步挨近身,一招“靈貓撲鼠”將林昌盛刺倒。
眾清兵一擁而上,將林昌盛搶走,扶上一匹黑馬,飛快向華陽縣城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