鎣華寺的和尚被逼急了,將寺廟改名為普照寺,希望用個響亮的寺名來壓過對方。


    雪山寺的僧人認為,普照寺與雪山寺的名字相克。因為在太陽普照之下,雪山焉能不融化?


    於是急忙更換寺牌,將雪山寺更名為“烏雲堂”,意在用“烏雲”來遮擋陽光的“普照”。


    普照寺的僧人見了,趕緊把寺牌取下來,在寺名前麵加一座山,換成了“青峰山普照寺”,意在用高高的“青峰”來阻斷對方的“烏雲”。


    雪山寺曆代僧人都喜好練武,掌門的承傳方式很特別。不像其他寺廟那樣傳承袈裟衣缽,而是像江湖幫會一樣傳承信物——“嘯雲劍”。


    “嘯雲劍”不足兩尺,劍鞘和劍柄鑲有七顆寶石,為雪山寺鎮廟之寶。方丈須據有“嘯雲劍”,才能成為雪山寺之主。


    可是“嘯雲劍”被盜走後,雪山寺方丈自責退位,發誓不尋到寶劍絕不回來,從此杳無音信。


    雪山寺也從此衰落下來,一蹶不振,最後被普照寺兼並了。


    據說,後來普照寺的和尚,在雪山寺周圍又挖出了一窖金銀。方丈用挖出來的金銀買地建廟,最終擴建成了現在的規模。


    渡邊分析,狡兔有三窟,大西國的財寶絕不可能全部集中藏匿於雪山寺。和尚從地窖中挖掘出來的財寶,可能隻是張獻忠旱藏財寶的一部分。


    渡邊想起了“四川一群羊,二水口內藏。”那首童謠。心想,四川有一群羊,而不是一隻羊。童謠暗示張獻忠藏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有多處地方。


    他進一步分析都江堰周圍的水係,從大雪山上融化下來的岷江水,通過都江古堰的“魚嘴”一分為二,到下遊又合而為一。


    如果把都江堰看成是“二水口”,那“一群羊”就藏在青城山裏麵。


    渡邊決定,帶考古隊到青峰山下的村民家裏住下來,然後到青城山和岷江流域去詳細考察,徹底弄清普照寺之謎,以便找到張獻忠的旱藏財寶。


    渡邊在張老漢家住了幾天,慢慢和主人家混熟了,渡邊請張老漢喝酒,順便向其打聽普照寺之謎。


    張老漢乘著酒興,向渡邊講了一個在青城山一帶流傳的民間傳說,那是青峰山下一坨鵝卵石的神奇故事。


    據傳,張獻忠曾派人將財寶埋到了,財神趙公明羽化之地——青城山神仙洞,並在“殺人穀”將藏寶人員盡數殺死滅口。


    後來財神菩薩趙公明顯靈,將神仙洞門關閉並上了鎖。順手把鑰匙丟進了岷江,鑰匙馬上化成了一坨鵝卵石。


    誰若想進入神仙洞裏取寶,需要用鵝卵石做鑰匙,並口念咒語,才能打開神仙洞的門。


    過了若幹年,青峰山下的田壩裏,有一坨從岷江河灘上掏出來的大鵝卵石,隨便丟在地上,沒人把它當回事。


    老鄉耙田時常常用來壓耙,隨用隨拿,不用就丟棄在路邊,誰也不覺得這個石頭有何特別。


    有一天,村民李老三正在耙田,一個外地人站在田坎上,望著那坨鵝卵石出神。


    李老三問道:“老鄉,你看啥子嘛?”


    外地人問道:“哥子,你那塊壓耙的鵝卵石賣不賣?”


    李老三覺得奇怪,這人是不是發癲了?竟然要買那坨毫不起眼的鵝卵石?


    便隨口答道:“隻要哥子肯出好價錢,啷個不賣呢?”外地人忙從身上摸出三個銀元遞給他。


    李老三收了錢,心裏卻犯了嘀咕,莫非這塊貌不驚人的石頭是啥寶貝?


    他想要探聽明白,就把外地人請到家裏吃飯,設法用酒將他灌醉。外地人酒後講胡話,竟吐出了真言。


    原來這坨鵝卵石是打開普照寺山下“神仙洞”的鑰匙,他還隨口講出了打開洞門的咒語。


    李老三趁外地人酒醉未醒時,抱起鵝卵石跑到普照寺旁邊,邊走邊念咒語,當走到“神仙洞”山崖邊時,崖壁上山洞的門突然打開了。


    李老三爬進神仙洞,裏麵全是黃燦燦的金子。滿洞金光燦爛,照得他睜不開眼睛。


    洞裏有個白發老翁見他進來了,隨手取出兩塊金子給他,打發他出去買地種田,好好過日子。


    誰知李老三貪心,他趁白發老翁不注意,偷偷將全身衣袋中都裝滿了金子,方才跑出洞去。


    可是剛出了洞門,隻聽得身後“咣鐺”一聲響,神仙洞關閉了,李老三身上的金子全部變成了石頭。


    李老三急得反複念咒語,可是神仙洞再也不開了。李老三又氣又恨,怪自己貪心不足,惹怒了神仙,把金子變成了石頭。


    最後李老三氣瘋了,用石頭將自己的頭打破,死在普照寺山門外。


    渡邊聽完這個故事,認為這個神仙洞,可能就是張獻忠的藏寶洞。由此更加堅信,張獻忠在青城山有多處藏金庫。


    他要一個叫龜田的隊員馬上回日本,采購一些先進的金屬探測器,弄到青城山下來,準備大幹一場。


    卻說李叫花從錦江上遊找到下遊,也沒有發現渡邊等人的蹤跡,心中焦急不安,便返回成都探聽消息。


    那天,李叫花在成都西門外閑逛,看見一個矮胖的日本人,手提一個精致的大皮箱子,叫了輛馬車向西疾馳而去。


    他猛然想起,曾在嶽州洞庭湖邊見過這個日本人。心想莫非他就是渡邊的考古隊員?那個大箱子裏一定裝了什麽探寶的儀器!


    不用多想了,李叫花也叫了輛馬車,一路向西追趕,一直追到灌縣城下車。


    在縣城裏找了幾條街,沒有見到那個日本人。他向當地人打聽有沒有見過日本考古隊,有人說前幾天在青城山裏見過。


    李叫花聽到日本考古隊進了青城山,心裏咯噔一下。


    心想,渡邊等人莫非聽到了孫可望在青城山藏寶的傳說,專門到青城山去勘察張獻忠的金庫?


    看官,李叫花聽爺爺聊天時說過,先祖李定國在張獻忠部下兼管錢糧,算是張獻忠的財務大臣。


    孫可望在青城山秘密藏寶這件事,肯定沒有瞞過精明的財務大臣李定國。


    李叫花心想,先祖一定知道青城山的藏寶地點。


    可是,怎麽才能從先祖留下的藏寶圖上,破解出藏寶信息呢?他感到很焦急。


    列位看官,張獻忠在西充被暗箭射死後,他的四個義子遵照“老萬歲”的遺囑,將大西軍撤退至雲貴,擁戴南明皇帝,打起了反清複明的大旗。


    可是,大西軍在清軍的圍剿下,大哥孫可望無恥地投降了清軍,最後被清軍射殺。


    李定國、劉文秀等人逃到雲南與緬甸交界的邊境,避過了清軍的追殺,準備再從雲南出兵反攻四川。


    李定國在雲南與吳三桂決戰時,精心製定了全殲清軍的計劃。


    可是叛徒將該計劃提前向吳三桂泄密,結果招致大西軍慘敗。李定國見複國無望,憂憤病死於軍中。


    李叫花曾聽父輩講起過,先祖李定國在世時,曾派他的心腹部將心蓮和尚,專程從雲南去青城山,恢複被孫可望燒毀的普照寺。


    李叫花猜測不透,心蓮和尚奉命去青城山,其目的是去做李定國的內應呢?還是去護寶,或是取寶呢?


    李叫花決定先去普照寺,探尋心蓮和尚的秘密。


    李叫花來到青峰山下,找到普照寺的住持方丈,先介紹自己是李定國的後代,然後出示李定國傳家信物讓方丈看。


    他以關心的口吻,打聽心蓮和尚。方丈見是李定國的後人,便告知了心蓮和尚的大致情況。


    原來,心蓮和尚從雲南回到成都後,先在昭覺寺落下腳。


    他以昭覺寺和尚的身份作掩護,暗中探聽四川清軍的動向,隨時把情報傳給雲南的李定國。


    心蓮和尚在昭覺寺做了一段時間的密探,害怕暴露了真實身份。便決定轉到離成都不遠的漢州,去報恩寺掛單。


    當他到達報恩寺才看到,該寺院剛遭遇了一場大火災,隻剩下遍地的殘磚斷瓦。


    當時正值盛夏,有些口幹舌燥。心蓮和尚走累了,垂頭喪氣地坐在一棵大樹下乘涼,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恍恍惚惚中,心蓮和尚看見一個高顴突骨、碧眼赤須的壯士,牽了一匹紅鬃大馬走過來,拍著他的肩頭說道:


    “心蓮師父,報恩寺遭遇了火災,鎣華祖師已經遷居到青城山,師父何不追隨而去?”


    心蓮和尚趕緊雙手合十,求他幫忙去找鎣華祖師。


    壯士先讓心蓮和尚騎上紅鬃馬,要求他閉上雙眼坐穩。然後自己跳上馬背,坐在心蓮和尚的後麵。


    心蓮和尚隻聽得風聲“呼呼”作響,不多時便到了青城山的青峰山下。


    壯士將心蓮和尚扶下馬,心蓮和尚方才睜開眼睛,發現這裏正是被燒毀的普照寺舊址。在廢墟上有破屋數間,鎣華祖師正盤腿坐在屋中。


    心蓮和尚正欲上前跪拜祖師,忽然一聲炸雷響過,大雨傾盆而下,把心蓮和尚澆醒了。


    心蓮和尚全然不顧大雨傾盆,仍然坐在樹下,努力回憶夢中的情境。


    後來,心蓮和尚按照夢中的指引,尋覓到了青峰山下。在被燒毀的普照寺廢墟上,先將一個廢舊祠堂改建成鎣華廟。


    後來將小廟恢複了普照寺的名稱,心蓮和尚當上了普照寺恢複後的開山祖師。


    心蓮和尚按照李定國給他的青峰山藏寶圖,在普照寺的旁邊,找到了孫可旺埋藏財寶的金庫,並在暗中進行保護。


    李定國要心蓮和尚在必要的時候,取出孫可望埋藏的張獻忠財寶。伺機組織一支起義軍,占據川西山區作為根據地,然後配合雲南的大西軍收複四川。


    心蓮和尚在普照寺裏,天天盼望李定國快點殺回四川來,可是最終卻盼來了大西軍慘敗和李定國病死的消息。


    心蓮和尚萬念俱灰,最後在絕望中死去。


    李叫花心想,心蓮和尚得知李定國病死的消息後,在絕望中他會怎麽處理金庫中的大西王財寶呢?


    李叫花斷定,心蓮和尚奉李定國的命令專程來守護財寶,目的是要用它來資助反清武裝,為大西王張獻忠報仇。


    那麽,心蓮和尚在臨死前,一定會對徒弟有所交代或暗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武奇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雷明並收藏玄武奇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