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清廷為什麽要將鐵路收歸國有?為什麽讓外國人來修鐵路?


    前四川總督錫良,通過各自辦法,先後籌集了鐵路股金約一千六百七十萬兩白銀。


    但是他調出四川後,接任川督的趙爾巽對修路並不積極。磨磨蹭蹭搞了兩年,花費三四百萬兩白銀,僅在宜昌附近修建了一條三十餘裏長的窄軌運料鐵路。


    清廷鐵路高官大肆揮霍川漢鐵路集資款,不僅貪汙川漢鐵路的資金,還將從民間募集到的修築鐵路的現款,偷偷拿去上海炒股。


    當時西方國家的汽車需求量大量增加,生產汽車輪胎的橡膠價格猛漲,導致橡膠股票瘋漲。


    上海新成立的橡膠公司多達四十餘家,這些公司的股票發售後,在短短幾個月內就上漲了好幾倍。


    因此,不僅上海的洋人和富商都去瘋搶橡膠股票,甚至一些富家小姐也把首飾賣掉,到處托關係去搶購橡膠股票。


    在一些投機分子的炒作下,橡膠股票仿佛成了讓人一夜暴富的神票。


    鐵路高官當時手中握有巨額的築路現款,他們看到橡膠股票不斷瘋漲,眼睛發紅,心裏發慌。


    懷著僥幸的心理,違規滿倉殺入,用全部現款去搶購橡膠股票。


    可是幾個月後,美國突然收緊閘口,宣布大幅度減少橡膠的進口。


    此消息一出,倫敦和上海的橡膠股票立馬一瀉千裏,橡膠股票頓時變成了一張廢紙,結果造成了鐵路公司五百五十萬兩白銀的巨額虧損。


    為了彌補鐵路款的巨額虧空和增加投資,清廷郵傳部大臣盛懷宣,以出讓川漢鐵路的修築權,以及鐵路幹線兩邊的路政權益為代價,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簽訂了借款合同。


    合同規定撤銷原來民間商辦的川漢鐵路公司,由朝廷統一收回鐵路幹線,交給美、英、法、德四國修築。


    由於四川在籌辦川漢鐵路之初,一些西方國家就千方百計想插手鐵路。


    四川的士紳們為了防止外國勢力掠奪路權,集股章程規定:川漢鐵路完全由中國人集股修建,不招外股,不借外債,非中國人概不準入股。


    當時有一首歌謠唱道:


    來日難,來日難,


    要顧來日莫顧眼前,


    自從光緒二十八年把路辦,


    銀子湊了萬萬千。


    也有官的商的款,


    也有土藥煙燈捐。


    最可憐的莊稼漢,


    一兩糧也出這項錢。


    要辦鐵路因為那一件?


    怕的外國占路權。


    ……


    因此,股東們認為,川漢鐵路是光緒皇帝允許四川人民“商辦”的,現在卻突然收歸國有,這是朝廷出爾反爾。


    借外債讓洋人來修路,賺取國人的錢,這是賣路賣國。


    朝廷既要將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卻又不退還股民的血汗錢,這是謀財害命。


    當清廷向洋人借款修路的“四國借款合同”寄到成都後,就像在裝滿炸藥的鐵桶內投入了一把火。四川各界民眾被炸開了鍋,震驚後是奮起反抗。


    全川股東紛紛跑到各地衙門公所去請願和抗議,堅決反對借債修路,要求朝廷毀約和收回“上諭”。


    四川省谘議局的蒲殿俊和羅綸代表廣大股東,寫成《請願書》,馬上去總督府見“護理總督”王人文,表達廣大股東的訴求和願望,要求清朝政府還四川人民一個公道。


    各位看官,谘議局是一個什麽機構?


    原來在清朝末年,朝廷迫於國內外的政治形勢,模仿西方立憲製,在各省建立審議機構——谘議局,其議員和議長由民意代表選舉產生。


    因此,谘議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具有西方議會的性質。


    蒲殿俊和羅綸是什麽來頭?


    蒲殿俊,四川廣安人,自幼受傳統文化教育,赴京應試中了進士,被官費選送到日本留學。


    由於蒲殿俊的口才和文筆俱佳,在留日學生中有很強的號召力。


    自從“庚子國變”之後,國人出於對列強的憤恨與恐懼,全國的輿論導向都是呼籲由國人自己來辦鐵路,“不借洋款”成為愛國的標誌。


    再加上官辦鐵路壟斷資源,又容易產生腐敗,因此興起了一股民間商辦鐵路的熱潮。


    蒲殿俊與進步學生組成“川漢鐵路改進會”,從日本上書清廷,揭露“租股”和官辦鐵路公司的弊端,要求四川鐵路實行“商辦”,得到光緒皇帝的允許。


    消息傳到日本,蒲殿俊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他寫道:“偉大之業,三年晦暗膠擾垂破之局,得此臨岩一轉,豈惟本與全體股東之幸,亦吾國路政之一大紀念矣。”


    蒲殿俊旋即由日本回國,與四川親友一起集資,帶頭認購鐵路股款三十餘萬兩。


    蒲殿俊作為立憲派的代表,在四川省谘議局成立大會上,他被選為議長。因此,為民請命是他的職責。


    羅綸,四川西充人,幼時被人稱為神童,十四歲考入成都尊經書院。


    學成後應聘回鄉,任順慶府中學堂國文、曆史教習兼齋務長。


    其父是當地袍哥舵爺,他受父親的影響,積極支持學生參加立憲運動。


    因他曾親率學生及紳、商、工、農各界代表兩千餘人赴督府請願,要求速開國會,而名聲大振。


    後來,羅綸被西充原籍選舉為議員。四川谘議局成立時,羅綸被選為副議長,與議長蒲殿俊一起,領導四川省的立憲運動。


    王人文聽了蒲殿俊等人的訴求後,接受了股民向朝廷遞交的《請願書》。


    他對股民的遭遇表示同情,主張川漢鐵路所存七百多萬兩白銀的現款,應盡快全部退還給川人。


    為了安撫股東,平息民眾的怒火,王人文答應立即向朝廷上奏《請願書》。


    四川“護理總督”王人文在奏章中強調:川漢鐵路關係到本省權利存廢,川人對於鐵路,所受痛苦本深,希翼路成或有取償之望。一聞改歸國有,群情自多疑慮。因此,希望朝廷收回鐵路國有的“上諭”,維持鐵路商辦的原案。


    清廷接到王人文如實反映川民正義要求的奏章後,不僅對其奏請政府收回“上諭”的主張置若罔聞,反而認為王人文軟弱無能,加以嚴厲斥責。


    緊急任命端方為川漢鐵路督辦大臣,負責處理相關事務。


    袁世凱為了討好清廷,親自給端方寫信,敦促他迅速實施鐵路國有政策,鐵腕壓製股東的訴求。


    郵傳部大臣盛懷宣和鐵路大臣端方,共同簽署“歌電”傳給王人文,斷然拒絕了奏章中四川股東代表的所有要求。


    聲稱堅決執行鐵路國有政策,川漢鐵路公司已用之款和現存未用之款概不退回。


    就這樣,清廷不僅剝奪了四川商辦鐵路的權利,甚至連鐵路公司的股金現款也要吞並,因而更加激怒了川漢鐵路的股東。


    由蒲殿俊和羅綸控製的《蜀報》,主編鄧孝可發表文章,以“賣國郵傳部!賣國奴盛懷宣”為題,大罵盛懷宣:


    “既奪我路,又奪我款,又不為我造路……有生物以來無此情,有世界以來無此理,有日月以來無此黑暗,有人類以來無此野蠻。”


    號召群眾馬上行動起來,“堅持鐵路商辦,死中求生。”


    在廣大鐵路股東的強烈要求下,谘議局議長蒲殿俊、副議長羅綸、議員張瀾牽頭,在成都嶽府街川漢鐵路總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蒲殿俊與護理總督的私交不錯,經過蒲殿俊的再三邀請,王人文答應親臨會場聽聽民聲。


    來參會的股東代表兩千四百餘人,各界學生代表及市民數千人聞訊趕來旁聽。


    羅梓舟和廖春雷接到參會通知後,分別帶領川西和川北的哥老會代表,星夜兼程趕去嶽府街參加會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武奇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雷明並收藏玄武奇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