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榮華在滎經縣城休整三天後,決定留下少量清軍守縣城,主力部隊趁夜幕掩護,突破同誌軍的重圍,衝出滎經縣城。


    他派人去雅州送信,令雅州城內的清軍出城配合,接應邊軍進入雅州城。


    傅榮華令建南巡防軍協統馬到成作開路先鋒,率先衝出東門。


    然後向北進軍,掩護傅榮華和王廷荃率主力部隊出北門,寧遠新編陸軍標統葉靈泉斷後。


    傍晚,傅榮華一聲令下,滎經縣城東門響起激烈的槍炮聲,馬到成率先鋒部隊衝出東門。


    負責東門攻防指揮的杜誌民,早已令青城九俠在東門外的陣地上,布成“諸葛九宮八卦陣”嚴陣以待。


    馬到成率部隊在陣前左衝右突,根本無法破陣,被死死堵住出不了東門。


    在東門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傅榮華和王廷荃率領主力部隊衝出北門。


    北門是羅梓舟親自把守的主力陣地,早已布置了重兵防止清軍出城。


    王廷荃在前麵開路,傅榮華帶主力部隊跟隨在後麵。


    羅梓舟見到王廷荃時,氣得兩眼發紅,準備衝上去親手宰了這個可恥的叛徒。


    突然,身後一個蓬頭垢麵的瘋子,搶先一步衝上去,攔住王廷荃廝殺。


    羅梓舟一看,正是智涵子的徒弟周和尚。


    隻見周和尚手持七星龍泉劍,步行八卦,劍走輕靈。一邊揮劍廝殺,一邊變換出各種鬼臉。


    嚇得王廷荃膽戰心驚,一不小心,被周和尚的龍泉劍刺進了心窩。


    葉靈泉最後衝出城,妙音帶領道姑和仙俠們,用奇門異術擋住他的去路。


    葉靈泉挺起開山斧上來開路,妙音揮舞虎頭雙鉤衝上去攔截。


    葉靈泉見是一個道姑攔路,並沒把她放在心上,隻顧著大砍大劈。


    妙音沉著應戰,手中虎頭雙鉤接連使出十二連鉤,葉靈泉應接不暇。


    妙音突然口中吐出一股烈火,噴到葉靈泉臉上,引燃了他的絡腮胡子。


    葉靈泉急忙用手滅火時,妙音趁機摟鉤舞劍,一招“雙龍出水”,要了葉靈泉的性命。


    傅榮華與羅梓舟殺得難分難解,見王廷荃和葉靈泉都已先後戰死,心中悲傷,便無心戀戰,結果被羅梓舟的峨眉劍刺中右腹。


    傅榮華急用三叉戟反刺羅梓舟,羅梓舟揮劍格擋,傅榮華趁機溜走,急帶主力部隊逃回滎經縣城。


    這時,東路清兵早已退回到縣城,馬到成被青城九俠打傷,全身血肉模糊。


    傅榮華下令緊閉城門,醫治傷員,待休整後再想辦法出城。


    列位看官,且容在下暫時放下滎經攻防戰不表。


    因成都已危在旦夕,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趙爾豐被圍在孤城中的情況。


    成都的四大城門及郊外,被同誌軍圍困,糧食蔬菜都供應不上,清軍槍彈武器也得不到補充,幾乎到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趙爾豐坐在總督府裏,眼巴巴地盼望傅榮華來馳援成都。


    當他聽說傅榮華已越過大相嶺險關,占領了滎經縣城的消息後,興奮了好幾天。


    趙爾豐發揮想象,傅榮華占領滎經縣城後,很快就會到達雅州。大軍從雅州出來是一馬平川,可以直驅成都外圍。


    隻要傅榮華的大軍趕到成都,城內外的清軍裏應外合,完全可以打敗圍城的同誌軍。


    可是過了幾天,聽說傅榮華被堵在滎經縣城裏出不來時,趙爾豐像咽了氣的皮球,癱軟在總督寶座上。


    趙爾豐決定,將還留在成都的陸軍中學堂和陸軍小學堂的學生,全部編成學生軍,發放槍支彈藥,作為一支護城的生力軍,派往城門增援。


    趙爾豐又令城外的親信魏楚帆,召集各地的巡防軍,同時收編潰散的清軍殘部,組建起東路衛戍部隊,任命魏楚帆擔任衛戍司令。


    魏楚帆將剛組建的衛戍部隊開到成都附近,以便策應總督衝出省城。


    現在城外還有傅榮華、端方和武威帶領的三路救兵,正在趕往成都的路上。


    雖然沿途都有同誌軍的阻擊,但是他們隨時都有可能突破防線,到達成都的外圍。


    因此,圍城的同誌軍一致認為,在趙爾豐的救兵趕到之前,必須想辦法,盡快攻破城門,活捉總督趙爾豐。


    且說廖春雷打聽到親友夏之時率新軍步兵一隊,隨魏楚帆的東路衛戍部隊進駐龍泉驛。


    他知道夏之時在日本留學期間,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回四川後,總督趙爾巽懷疑他是革命黨人,便不予重用,僅委任他在新軍十七鎮裏當了個小小的步兵排長。


    於是,廖春雷寫一封信,派人送到龍泉驛,聯絡革命黨人夏之時,鼓動他拉東路衛戍部隊裏的新軍起義,川北同誌軍將配合其行動。


    陳長亭派人去附近的北較場,摸進陸軍小學堂找到林梅山,要他發動傾向革命的學生做內應。


    在川北同誌軍進攻北門的時候,設法打開城門,接應起義軍入城。


    林梅山和楊萬裏去聯絡城內的革命黨人和袍哥,準備組織敢死隊,裏應外合攻打城門,為同誌軍進城掃清障礙。


    在省城以外,各地的袍哥和革命黨人組織起義軍,加緊攻打當地的州府和縣城。


    同時布置防禦陣地,堅決阻擊傅榮華、端方和武威的三路救兵趕往成都。


    卻說革命黨人吳玉章,在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奉孫中山之命回四川,負責領導保路運動。


    吳玉章九月回到家鄉榮縣,與同盟會員王天傑、龍鳴劍,召集各場鎮同誌軍五千餘人,在榮縣雙古場發動武裝起義。


    起義軍迅速攻占了榮縣縣城,知縣大人倉皇逃走,革命黨接管了縣衙。


    吳玉章和王天傑等人召開群眾大會,向全國宣布榮縣獨立。


    榮縣在全國率先脫離了清政府的統治,建立起中國第一個獨立的縣級政權——榮縣軍政府。


    四川各州縣紛紛效法,推翻當地政府,獨立的風潮席卷全川。


    榮縣宣布獨立後,清廷驚恐萬分,再次從湖北抽調清軍入川平叛。


    湖北新軍早先被端方帶走了新軍精銳,後來清廷又多次從湖北調兵入川鎮壓保路運動,造成武漢三鎮兵力空虛。


    武昌的革命黨人抓住時機,緊急召開會議,大家認為現在是發動武裝起義的絕好機會。


    於是,立即在武昌成立起義總指揮部,推舉蔣翊武為起義總指揮,孫武為總參謀長。


    四川榮縣獨立半個月後,湖北武昌的新軍工程兵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被革命黨控製的清軍隊伍紛紛起義。


    三天之內,起義軍占領了武昌、漢口和漢陽三鎮,武昌起義獲得成功。


    武昌革命黨人宣布湖北脫離清政府,同時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


    此後,湖南、廣東、陝西等十五個省,受到武昌起義成功的鼓舞,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實行獨立自治。


    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傳到四川,極大地鼓勵了正在浴血奮戰的各路同誌軍。


    著名袍哥大爺曾省齋率領川東同誌軍,連克墊江、大足、渠縣、鄰水、嶽池諸縣。


    起義軍在占領廣安縣城後,曾省齋於當天通電全國,在廣安成立大漢蜀北軍政府,用十八星旗為軍政府旗幟。


    大家推舉曾省齋為都督,實行軍政府自治。


    隨後,駐紮在龍泉驛的夏之時,邀約了六個年輕排長在土地廟旁邊的大樹下喝酒,大家血氣方剛,一起歃血為盟。


    夏之時端起酒杯,對盟兄弟說道:“我們六兄弟即日起,拉衛戍部隊舉行武裝起義,誓死推翻滿清王朝。”


    六個排長結義後,立即拉起自己的隊伍到土地廟外集合。


    有人去報告東路衛戍司令魏楚帆,說幾個排長帶領部隊嘩變。


    魏楚帆立即趕來嚴厲斥責和製止,被夏之時開槍打死。


    夏之時帶領清軍的步兵、工兵、騎兵、輜重兵三百來人,在土地廟誓師宣布起義。


    這時,嗅覺靈敏的趙爾豐派督練官林紹泉,恰好趕到東路衛戍司令部視察。


    他看見部隊騷亂,便跑過去勸阻,被士兵開槍打傷其腿。


    夏之時出麵製止,林紹泉才保住了性命。


    夏之時動員他一起參加起義,林紹泉感覺被脅迫,身不由己,不敢不答應。


    全體起義官兵推選夏之時任總指揮,夏之時認為自己原來隻是個排長,擔心資曆不夠,不便指揮這支部隊。


    他推舉官階比自己高,資曆比自己老的林紹泉為總指揮。


    其實林紹泉並不願意起來革命,由於夏之時的抬舉,他看到了機會,便欣然就任總指揮。


    由於林紹泉原來是趙爾豐的心腹,現在又受了傷,因此實際上起義軍仍然由夏之時指揮。


    朱波瀾聽到東路衛戍部隊幾百人起義的消息後,馬上令龍泉驛新軍中的一個管帶,率領新軍迅速向起義軍追來。


    夏之時設下埋伏,將管帶打死後,其餘新軍戰士反水,加入起義軍隊伍。


    由於當時清軍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成都及其附近,四川東南部的清軍防守相對空虛。


    夏之時決定將起義隊伍開到川南,去攻打鹽務巡防軍,占領富裕的自流井一帶,有了錢就好擴充隊伍。


    於是,夏之時當晚打起火把翻越龍泉山,率領起義軍連夜向資州進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武奇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雷明並收藏玄武奇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