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長宜趕緊把齊祥叫了過來,說道:“問問他幹嘛來了?”
齊祥一愣,隨即明白了怎麽回事,就迎著李勇走了過去,小龐也跟了過去。
彭長宜進到門裏,他站在裏麵門口處,掏出電話給趙豐打,趙豐接通後,彭長宜直接說道:“你們那個李勇到賓館幹嘛來了?”
趙豐一愣,說道:“他真去了?”
“什麽意思?什麽他真去了?”彭長宜警覺起來。
趙豐又愣了一下,說道:“好吧,我給他打電話。”
彭長宜一聽,似乎他的話裏有話,就說道:“你到底什麽意思?”
趙豐說:“下來再跟您解釋,我先給他打電話。”說著,就掛了電話。
彭長宜莫名其妙,就盯著外麵看。就見齊祥和小龐擋住李勇的麵前,跟他說著什麽。李勇心思沒有在眼前這兩個人的身上,他不時地往裏張望,怎奈齊祥和小龐擋著他,他一時半會過不來。這時,似乎是李勇的電話響了,他掏出就接通了電話。
彭長宜聽不清他在說什麽,不過卻看到他轉過身走了,後來又回頭跟齊祥和小龐揮了揮手,然後就急急忙忙地走下賓館門前的台階,走出了賓館大門口。
齊祥和小龐一直看著李勇出去後,才回過頭,進來後,彭長宜問:
“他幹嘛來了?”
齊祥說:“我們沒問,就跟他打哈湊趣來著,還說如果沒什麽要緊的事,最好別進去,裏麵都是便衣。”
彭長宜點點頭,說道:“看來,還真要增加一些警戒,千萬別在這個當口出現什麽不好的事情。”
齊祥明白彭長宜的意思,就說道:“那我去安排?”
“嗯,去吧,跟康斌書記溝通一下。”
齊祥轉身就走了。
小龐就跟彭長宜匯報了早上去殯儀館送徐德強母親的事。彭長宜這才想起,自己竟顧著領郤允才去吃驢肉燒餅的事了,把這件事忘了,好在頭天傍晚的時候去了徐德強家,不然又是遺憾。他囑咐小龐說:“這幾天多往他家去兩趟,看有什麽需要咱們幫忙的。”
小龐說:“我代表您問過他們了,他們說眼下沒有什麽困難,以後如果有過不去的坎兒,一定來找您。縣長,這家人真的很可憐。”
“嗯,我已經讓齊主任去安排了,另外你也可以去探探他家屬的意思,看她喜歡什麽樣的工作崗位。”
“嗯,等忙過這兩天我就去。”
彭長宜又說:“羿楠昨天提供的消息很及時,她做得不錯。”
小龐說:“我沒有見到她,好像她跟著老年攝影協會的人在桃花穀搞創作。”
彭長宜還要說什麽,趙豐打進了電話,說道:“彭縣長,李勇回來了,在路上,您放心吧,我保證看牢他。”
彭長宜說道:“你最好看牢他,這兩天別讓他出門。給他多安排一些工作,最好連黑帶白地讓他幹。”
“您放心,我有辦法。”
不用多想,李勇是來賓館找郤允才告狀或者是伸冤來了。
剛掛了趙豐的電話,又有電話打了進來,是丁一。彭長宜立刻就感到有一種很特別的溫情從心底漫出,如和煦的春風一樣拂過他煩躁的內心,盡管他把對丁一的感情早已深埋,但是畢竟曾經有過,所以偶爾還會有那麽一點特別之處的。他便拿著電話走到外邊,接通了電話,說道:“什麽事?”
丁一笑了,說道:“科長,接到你們的邀請了。謝謝,我想去,但是我不知道怎麽去?”
彭長宜笑了,說道:“你跟市長他們來,林岩他們都有可能來,再說了,你們溫局長也有可能來。”
彭長宜之所以還給了丁一和溫慶軒的請柬,是因為他上次回家,找到了溫慶軒,請溫慶軒吃飯,同時,把三源電視台拍攝的一些素材給了他,希望亢州電視台能宣傳一下三源的桃花節,提供在亢州的知名度,因為,亢州有著眾多的中省地直單位,幾家大央企在亢州都有基地和分部,駐紮著十多萬的職工和家屬,而且亢州和三源的距離也就是三四小時的路程,完全可以自駕一日或者是兩日遊。溫慶軒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丁一,丁一根據素材和需要,給他們做了一個五分鍾的宣傳片,免費在亢州電視台播送。片子播出後,反響非常好,電視台辦公室和總編室的電話快被打爆了。
丁一說道:“溫局長可能不去,我問他了。”
“他不來還有市長林岩他們,你搭他們車。”
“嗯,科長,我其實是有事找你,你說話方便嗎?”
彭長宜說:“方便,你說。”
丁一說:“剛才李立找我,讓我幫忙給他請市長。”
“哦?幹嘛?”
“他沒說,我估計是不是為了當局長的事。”
“當局長?”
“是啊,前幾天組織部來考察班子,有小道消息說溫局可能要回宣傳部當部長,所以他就找我了。”
這個情況彭長宜知道,早就傳聞溫慶軒要回宣傳部,事實上,他也一直在活動,於是就說道:“你怎麽說的?”
丁一說道:“我能怎麽說,我說你又不是不認識市長,幹嘛不自己請。”
彭長宜問道:“他怎麽說?”
“他說他不好意思,當年市長幫了他的忙,他才從政府出來到的廣電局,那時候說請市長,最後也沒請成,就有些難為情了,讓我代請。”
彭長宜知道,李立的確給丁一出了一個難題,請不請都不落好,就說道:“你不要管他,你想,你怎麽管,都不好。”
丁一嘟囔著說:“我也是這麽想的呀,可是……”
彭長宜幹脆地說:“你直接不理,他在找你的時候,你就說你考慮了,還是讓他親自去跟市長表達誠意的好,您請不合適,就照我這樣說,記住,多一句話都不要說,說不定他想套你的話呢。”
“哦,行,我明白了。好了,你忙吧,我掛了。”說著,就掛了電話。
彭長宜本想還想說什麽,沒想到她這麽幹脆地就掛了電話,也可能她的辦公室去人了。。
他很為李立這種行為不齒。不用說,一定是李立聽到了有關丁一和江帆的閑話,而且也相信那些話是事實,不然他不會找丁一去請市長了,很明顯,你李立和丁一的關係也沒到那個份上,憑什麽讓丁一去給你請市長?顯然他這樣做,就是心術不正,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為丁一和江帆考慮。丁一不跟江帆說吧,屬於駁了領導的麵子,跟江帆說吧,讓江帆為難。
他感覺這個李立太精明了,都精明得寫在了腦門上,哪有這麽辦事的?無論那些謠言是否屬實,都不該這樣做,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就可想而知,這個人精明的是多麽的好笑。
下午,彭長宜正在召集有關桃花節最後一個調度會,這時,他又接到了鄔友福的電話,鄔友福說道:“長宜,你在哪兒?”
“鄔書記,我們在開有關桃花節的調度會,在政府會議室,您有事嗎?”
“哦,是這樣,郤老失蹤了。”鄔友福說道。
彭長宜一聽,緊張地說道:“失蹤,什麽時候的事?”
“剛才,因為他有下午睡覺的習慣,所以我過來的就晚了,我過來後,才知道他不知去了哪裏。張明秀開始還以為是跟我在一起呢。”
彭長宜想了想,估計他惦記石鐵匠的事,就說道:“明白了,我去找找。”
鄔友福說:“你那個司機在嗎?”
彭長宜說道:“我看看去。”
彭長宜就拿著電話走出了會議室,他站在樓道上喊了一聲:“老顧——”
老顧聽到喊聲後,就在下麵答應了一聲。
彭長宜這才對著電話說:“在。”
鄔友福說:“哦,那就說明他也沒跟你的司機出去,矮,你開會吧,我去找找。”
這時,齊祥和小龐從會議室出來,說道:“發生什麽事了?”
彭長宜說:“別聲張,郤老不知去哪兒了?這樣,你們繼續,按照咱們提前商議的那樣,把所有分工細化到人,現在不是再研究什麽問題的時候了,是說話落地砸坑的時候,責任到人。你們再好好議議,還有兩天桃花節就開幕,沒有時間開會了,我去找找郤老去。”
齊祥就點點頭,說道:“丟不了,說不定到哪兒訪貧問苦去了。”
彭長宜聽出齊祥對這個老革命有些調侃,他沒有接他的話茬,就下了樓。
上了車後,彭長宜跟老顧說:“郤老不見了,你說他去哪兒了?”
老顧笑了,說道:“肯定去了石鐵匠鋪。”
彭長宜笑了,說:“這麽肯定?”
老顧說:“十有八九,因為從早上的談話中,我聽出他好像有隱情,也可能不希望我們知道,所以有可能就自己偷偷去找大李了。”
果然老顧猜對了,郤允才的確是來鐵匠鋪找大李來了。
他下午睡醒後,就悄悄地起床,因為張明秀由葛兆國陪同,去鄉下探親戚去了,他來不及換衣服,拿起外套和褲子,就將睡衣睡褲套在裏麵,開開門後見左右沒人,就悄悄地從旁邊的樓梯下來,到了街上,打了一輛三輪車,來到石鐵匠鋪時,居然沒有錢給人家,他就給這個人寫了一個電話號碼,說道:“你晚上到三源賓館來要錢,我給你。”
那個車夫一看他這個年紀,也不像是成心賴賬的人,就說道:“算了,就當我為您服務了。”說著,就走了。
郤允才心說,還是老區人們樸實,同樣的事在北京也發生過,他沒有錢,人家出租司機就不讓他下車,後來還是張明秀坐車來給他送的的費。
他整了整了衣服,就來到了石鐵匠鋪,進門後,就圍著大李師傅打量。由於大李師傅是背對著門口的,雙手握著火鉗,師兄倆正在聚精會神地幹著活,誰也沒理他,直到那塊鐵涼了,大李握著火鉗,剛要把鐵塊放到火裏,二李看了郤允才一眼,跟大李說道:“他來了。”
大李回過頭,看了郤允才一眼,沒有理他,繼續幹著活。
郤允才就轉到大李的對麵,仔細的看著大李,但是大李根本就不給他一個正臉,郤允才看了半天,走到大李跟前,扒拉了他一下。
沒想到大李沒好氣地說道:“看什麽看?”說著,就把那塊冷卻了鐵塊扔到了一邊。
坐在馬紮上,就要抽煙。
郤允才有些激動,他看見大李的腿有點拐,就興奮地說道:“你是石頭?”
大李沒有理他,就從土台上取下眼袋,就要抽煙。郤允才又湊到大李身邊,說道:“沒錯,你就是石頭!我記得你,你還認識我嗎?”
大李點著了煙後,瞟了他一眼,目光裏充滿了鄙視和不屑。
二李有些不解地看著他們。
大李又是一陣咳嗽,二李剛要過來,大李就把煙袋從嘴裏拿出,在地上使勁地磕打了兩聲,然後纏巴纏巴就扔在了土台上,站了起來,跟二李說:“我先回家了。”
二李看了看窗台上的一個小鬧鍾,有些不解,上午師兄從集上回來後,他就把早上有人來的經過跟他說了一遍,沒想到師兄陰沉著臉,不說話,幹活也是氣衝衝的。心想,這個幹淨的老頭,莫非認識師兄?跟師兄有什麽恩怨?
師兄沒有搭理屋裏的人,拐著腿就走了出去,到了外麵推起自行車騎上就走了。
“石頭……”郤允才衝他招了下手,吐出了這兩個字,眼巴巴地看著大李走了。
二李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看著郤允才。郤允才尷尬地紅了臉,他說道:“你師兄住哪兒?”
二李斷定眼前這個老頭和師兄認識,就說道:“他住老宅子。”
“老宅子?”
“就是師傅留下的老宅子。”
郤允才一聽,顧不上跟二李再見,磨叨了一聲“老宅子”,就走出門,順著大李離去的方向追了出去。
老人跌跌撞撞地跟了過去,這裏全是向上的坡路,這條路是他曾經熟悉的路,隻是路兩邊多了許多依坡而建的民房,他一路氣喘,來到了這條街道最後麵的幾排民房,走進了當年那個小胡同,好在三源的變化不大,他來到老城區那條狹窄的街道,遠遠就看見了那顆老槐樹,沒錯,就是這個地方!
老人有些激動,用手摸了摸胸口,向著老槐樹走去。
全是上坡的路,他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又接著往上走,他不知道大李上坡是怎麽騎車的,也許,這會自行車在大李的手裏就會變成拐棍吧?
不用特別辨認,他就來到老槐樹下的那個院落。當年那個磚木結構的門樓,如今已經換成了紅色的大鐵門,隻不過大鐵門的紅漆早已脫離,露出了鏽跡斑斑的鐵皮。
老人走近了虛掩著的大鐵門,敲了敲,沒人理他,他就推門進去了。
還是那個熟悉的大院,還是那熟悉的三間北房和兩間東西配房。院裏的老槐樹下,是一個大的操作台,三個廢棄的大鐵爐。日月穿梭,時光荏苒,這些爐子顯然是經過幾次修繕,一直沒有停止過使用,是近些年才被荒廢掉了,顯然,這打鐵的聲音是擾民的。
郤允才走了過去,撫摸著這些鐵爐,當年,他為了發動群眾,冒充學徒,來到了石鐵匠鋪,給石師傅當了一名打雜的,這個院子裏,整天響著叮叮當當的打鐵的聲音,就像是一曲交響樂。那個時候,這裏是城外,院後的北牆,有一個便門,順著便門走出去,是兩個男女單獨的茅廁,還有一小片開闊地,開闊地上是青紗帳,過了這片青紗帳,就是荒草叢生的山坡,翻過這座山坡,就是深山老林了。
現在,在這房子的後麵,沒有了青紗帳,多了幾排民房。
郤允才穩了穩心神,就邁上了兩層青條石的台階,推開了房門,就見昏暗的正屋地下,大李雙腿跪地,低著頭,肩膀顫抖著,似乎在哭泣。
在看一個褪了色的老式八仙桌的條案上,供奉著一個老人的遺像,遺像的旁邊,是一張全家福的合影。
郤允才認出了,這個就是當年自己的救命恩人!沒錯,就是石師傅。隻是,他不是被子彈打中跌下懸崖了嗎?怎麽還活到了七十多歲?難道當年他沒死?
他顫巍巍地走到八仙桌前,剛想伸手去摸遺像,就聽大李抽泣著說道:“不許你碰他!”
郤允才嚇得手一哆嗦,就縮了回來,他說:“石頭,這是怎麽回事?當年師傅不是中彈跌下懸崖了嗎?”
大李從地上起來,走到臉盆架旁,洗了洗臉,然後坐在八仙桌的另一側,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冷冷地問道:“你當年離開時是怎麽說的?”
郤允才尷尬的再次紅了臉,嘴唇哆嗦著說道:“我……從那以後,我就到別的地方去了,解放前夕,從這裏路過過,但是有紀律,所以就沒有進城來……”他輕聲地說道,明顯的底氣不足。
“你知不知道,打鐵的人,說話吐口吐沫,都能成個釘子,你當年許下的願,卻不來實現,師傅走時都記恨著你!”大李恨恨地說道。
齊祥一愣,隨即明白了怎麽回事,就迎著李勇走了過去,小龐也跟了過去。
彭長宜進到門裏,他站在裏麵門口處,掏出電話給趙豐打,趙豐接通後,彭長宜直接說道:“你們那個李勇到賓館幹嘛來了?”
趙豐一愣,說道:“他真去了?”
“什麽意思?什麽他真去了?”彭長宜警覺起來。
趙豐又愣了一下,說道:“好吧,我給他打電話。”
彭長宜一聽,似乎他的話裏有話,就說道:“你到底什麽意思?”
趙豐說:“下來再跟您解釋,我先給他打電話。”說著,就掛了電話。
彭長宜莫名其妙,就盯著外麵看。就見齊祥和小龐擋住李勇的麵前,跟他說著什麽。李勇心思沒有在眼前這兩個人的身上,他不時地往裏張望,怎奈齊祥和小龐擋著他,他一時半會過不來。這時,似乎是李勇的電話響了,他掏出就接通了電話。
彭長宜聽不清他在說什麽,不過卻看到他轉過身走了,後來又回頭跟齊祥和小龐揮了揮手,然後就急急忙忙地走下賓館門前的台階,走出了賓館大門口。
齊祥和小龐一直看著李勇出去後,才回過頭,進來後,彭長宜問:
“他幹嘛來了?”
齊祥說:“我們沒問,就跟他打哈湊趣來著,還說如果沒什麽要緊的事,最好別進去,裏麵都是便衣。”
彭長宜點點頭,說道:“看來,還真要增加一些警戒,千萬別在這個當口出現什麽不好的事情。”
齊祥明白彭長宜的意思,就說道:“那我去安排?”
“嗯,去吧,跟康斌書記溝通一下。”
齊祥轉身就走了。
小龐就跟彭長宜匯報了早上去殯儀館送徐德強母親的事。彭長宜這才想起,自己竟顧著領郤允才去吃驢肉燒餅的事了,把這件事忘了,好在頭天傍晚的時候去了徐德強家,不然又是遺憾。他囑咐小龐說:“這幾天多往他家去兩趟,看有什麽需要咱們幫忙的。”
小龐說:“我代表您問過他們了,他們說眼下沒有什麽困難,以後如果有過不去的坎兒,一定來找您。縣長,這家人真的很可憐。”
“嗯,我已經讓齊主任去安排了,另外你也可以去探探他家屬的意思,看她喜歡什麽樣的工作崗位。”
“嗯,等忙過這兩天我就去。”
彭長宜又說:“羿楠昨天提供的消息很及時,她做得不錯。”
小龐說:“我沒有見到她,好像她跟著老年攝影協會的人在桃花穀搞創作。”
彭長宜還要說什麽,趙豐打進了電話,說道:“彭縣長,李勇回來了,在路上,您放心吧,我保證看牢他。”
彭長宜說道:“你最好看牢他,這兩天別讓他出門。給他多安排一些工作,最好連黑帶白地讓他幹。”
“您放心,我有辦法。”
不用多想,李勇是來賓館找郤允才告狀或者是伸冤來了。
剛掛了趙豐的電話,又有電話打了進來,是丁一。彭長宜立刻就感到有一種很特別的溫情從心底漫出,如和煦的春風一樣拂過他煩躁的內心,盡管他把對丁一的感情早已深埋,但是畢竟曾經有過,所以偶爾還會有那麽一點特別之處的。他便拿著電話走到外邊,接通了電話,說道:“什麽事?”
丁一笑了,說道:“科長,接到你們的邀請了。謝謝,我想去,但是我不知道怎麽去?”
彭長宜笑了,說道:“你跟市長他們來,林岩他們都有可能來,再說了,你們溫局長也有可能來。”
彭長宜之所以還給了丁一和溫慶軒的請柬,是因為他上次回家,找到了溫慶軒,請溫慶軒吃飯,同時,把三源電視台拍攝的一些素材給了他,希望亢州電視台能宣傳一下三源的桃花節,提供在亢州的知名度,因為,亢州有著眾多的中省地直單位,幾家大央企在亢州都有基地和分部,駐紮著十多萬的職工和家屬,而且亢州和三源的距離也就是三四小時的路程,完全可以自駕一日或者是兩日遊。溫慶軒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丁一,丁一根據素材和需要,給他們做了一個五分鍾的宣傳片,免費在亢州電視台播送。片子播出後,反響非常好,電視台辦公室和總編室的電話快被打爆了。
丁一說道:“溫局長可能不去,我問他了。”
“他不來還有市長林岩他們,你搭他們車。”
“嗯,科長,我其實是有事找你,你說話方便嗎?”
彭長宜說:“方便,你說。”
丁一說:“剛才李立找我,讓我幫忙給他請市長。”
“哦?幹嘛?”
“他沒說,我估計是不是為了當局長的事。”
“當局長?”
“是啊,前幾天組織部來考察班子,有小道消息說溫局可能要回宣傳部當部長,所以他就找我了。”
這個情況彭長宜知道,早就傳聞溫慶軒要回宣傳部,事實上,他也一直在活動,於是就說道:“你怎麽說的?”
丁一說道:“我能怎麽說,我說你又不是不認識市長,幹嘛不自己請。”
彭長宜問道:“他怎麽說?”
“他說他不好意思,當年市長幫了他的忙,他才從政府出來到的廣電局,那時候說請市長,最後也沒請成,就有些難為情了,讓我代請。”
彭長宜知道,李立的確給丁一出了一個難題,請不請都不落好,就說道:“你不要管他,你想,你怎麽管,都不好。”
丁一嘟囔著說:“我也是這麽想的呀,可是……”
彭長宜幹脆地說:“你直接不理,他在找你的時候,你就說你考慮了,還是讓他親自去跟市長表達誠意的好,您請不合適,就照我這樣說,記住,多一句話都不要說,說不定他想套你的話呢。”
“哦,行,我明白了。好了,你忙吧,我掛了。”說著,就掛了電話。
彭長宜本想還想說什麽,沒想到她這麽幹脆地就掛了電話,也可能她的辦公室去人了。。
他很為李立這種行為不齒。不用說,一定是李立聽到了有關丁一和江帆的閑話,而且也相信那些話是事實,不然他不會找丁一去請市長了,很明顯,你李立和丁一的關係也沒到那個份上,憑什麽讓丁一去給你請市長?顯然他這樣做,就是心術不正,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為丁一和江帆考慮。丁一不跟江帆說吧,屬於駁了領導的麵子,跟江帆說吧,讓江帆為難。
他感覺這個李立太精明了,都精明得寫在了腦門上,哪有這麽辦事的?無論那些謠言是否屬實,都不該這樣做,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就可想而知,這個人精明的是多麽的好笑。
下午,彭長宜正在召集有關桃花節最後一個調度會,這時,他又接到了鄔友福的電話,鄔友福說道:“長宜,你在哪兒?”
“鄔書記,我們在開有關桃花節的調度會,在政府會議室,您有事嗎?”
“哦,是這樣,郤老失蹤了。”鄔友福說道。
彭長宜一聽,緊張地說道:“失蹤,什麽時候的事?”
“剛才,因為他有下午睡覺的習慣,所以我過來的就晚了,我過來後,才知道他不知去了哪裏。張明秀開始還以為是跟我在一起呢。”
彭長宜想了想,估計他惦記石鐵匠的事,就說道:“明白了,我去找找。”
鄔友福說:“你那個司機在嗎?”
彭長宜說道:“我看看去。”
彭長宜就拿著電話走出了會議室,他站在樓道上喊了一聲:“老顧——”
老顧聽到喊聲後,就在下麵答應了一聲。
彭長宜這才對著電話說:“在。”
鄔友福說:“哦,那就說明他也沒跟你的司機出去,矮,你開會吧,我去找找。”
這時,齊祥和小龐從會議室出來,說道:“發生什麽事了?”
彭長宜說:“別聲張,郤老不知去哪兒了?這樣,你們繼續,按照咱們提前商議的那樣,把所有分工細化到人,現在不是再研究什麽問題的時候了,是說話落地砸坑的時候,責任到人。你們再好好議議,還有兩天桃花節就開幕,沒有時間開會了,我去找找郤老去。”
齊祥就點點頭,說道:“丟不了,說不定到哪兒訪貧問苦去了。”
彭長宜聽出齊祥對這個老革命有些調侃,他沒有接他的話茬,就下了樓。
上了車後,彭長宜跟老顧說:“郤老不見了,你說他去哪兒了?”
老顧笑了,說道:“肯定去了石鐵匠鋪。”
彭長宜笑了,說:“這麽肯定?”
老顧說:“十有八九,因為從早上的談話中,我聽出他好像有隱情,也可能不希望我們知道,所以有可能就自己偷偷去找大李了。”
果然老顧猜對了,郤允才的確是來鐵匠鋪找大李來了。
他下午睡醒後,就悄悄地起床,因為張明秀由葛兆國陪同,去鄉下探親戚去了,他來不及換衣服,拿起外套和褲子,就將睡衣睡褲套在裏麵,開開門後見左右沒人,就悄悄地從旁邊的樓梯下來,到了街上,打了一輛三輪車,來到石鐵匠鋪時,居然沒有錢給人家,他就給這個人寫了一個電話號碼,說道:“你晚上到三源賓館來要錢,我給你。”
那個車夫一看他這個年紀,也不像是成心賴賬的人,就說道:“算了,就當我為您服務了。”說著,就走了。
郤允才心說,還是老區人們樸實,同樣的事在北京也發生過,他沒有錢,人家出租司機就不讓他下車,後來還是張明秀坐車來給他送的的費。
他整了整了衣服,就來到了石鐵匠鋪,進門後,就圍著大李師傅打量。由於大李師傅是背對著門口的,雙手握著火鉗,師兄倆正在聚精會神地幹著活,誰也沒理他,直到那塊鐵涼了,大李握著火鉗,剛要把鐵塊放到火裏,二李看了郤允才一眼,跟大李說道:“他來了。”
大李回過頭,看了郤允才一眼,沒有理他,繼續幹著活。
郤允才就轉到大李的對麵,仔細的看著大李,但是大李根本就不給他一個正臉,郤允才看了半天,走到大李跟前,扒拉了他一下。
沒想到大李沒好氣地說道:“看什麽看?”說著,就把那塊冷卻了鐵塊扔到了一邊。
坐在馬紮上,就要抽煙。
郤允才有些激動,他看見大李的腿有點拐,就興奮地說道:“你是石頭?”
大李沒有理他,就從土台上取下眼袋,就要抽煙。郤允才又湊到大李身邊,說道:“沒錯,你就是石頭!我記得你,你還認識我嗎?”
大李點著了煙後,瞟了他一眼,目光裏充滿了鄙視和不屑。
二李有些不解地看著他們。
大李又是一陣咳嗽,二李剛要過來,大李就把煙袋從嘴裏拿出,在地上使勁地磕打了兩聲,然後纏巴纏巴就扔在了土台上,站了起來,跟二李說:“我先回家了。”
二李看了看窗台上的一個小鬧鍾,有些不解,上午師兄從集上回來後,他就把早上有人來的經過跟他說了一遍,沒想到師兄陰沉著臉,不說話,幹活也是氣衝衝的。心想,這個幹淨的老頭,莫非認識師兄?跟師兄有什麽恩怨?
師兄沒有搭理屋裏的人,拐著腿就走了出去,到了外麵推起自行車騎上就走了。
“石頭……”郤允才衝他招了下手,吐出了這兩個字,眼巴巴地看著大李走了。
二李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看著郤允才。郤允才尷尬地紅了臉,他說道:“你師兄住哪兒?”
二李斷定眼前這個老頭和師兄認識,就說道:“他住老宅子。”
“老宅子?”
“就是師傅留下的老宅子。”
郤允才一聽,顧不上跟二李再見,磨叨了一聲“老宅子”,就走出門,順著大李離去的方向追了出去。
老人跌跌撞撞地跟了過去,這裏全是向上的坡路,這條路是他曾經熟悉的路,隻是路兩邊多了許多依坡而建的民房,他一路氣喘,來到了這條街道最後麵的幾排民房,走進了當年那個小胡同,好在三源的變化不大,他來到老城區那條狹窄的街道,遠遠就看見了那顆老槐樹,沒錯,就是這個地方!
老人有些激動,用手摸了摸胸口,向著老槐樹走去。
全是上坡的路,他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又接著往上走,他不知道大李上坡是怎麽騎車的,也許,這會自行車在大李的手裏就會變成拐棍吧?
不用特別辨認,他就來到老槐樹下的那個院落。當年那個磚木結構的門樓,如今已經換成了紅色的大鐵門,隻不過大鐵門的紅漆早已脫離,露出了鏽跡斑斑的鐵皮。
老人走近了虛掩著的大鐵門,敲了敲,沒人理他,他就推門進去了。
還是那個熟悉的大院,還是那熟悉的三間北房和兩間東西配房。院裏的老槐樹下,是一個大的操作台,三個廢棄的大鐵爐。日月穿梭,時光荏苒,這些爐子顯然是經過幾次修繕,一直沒有停止過使用,是近些年才被荒廢掉了,顯然,這打鐵的聲音是擾民的。
郤允才走了過去,撫摸著這些鐵爐,當年,他為了發動群眾,冒充學徒,來到了石鐵匠鋪,給石師傅當了一名打雜的,這個院子裏,整天響著叮叮當當的打鐵的聲音,就像是一曲交響樂。那個時候,這裏是城外,院後的北牆,有一個便門,順著便門走出去,是兩個男女單獨的茅廁,還有一小片開闊地,開闊地上是青紗帳,過了這片青紗帳,就是荒草叢生的山坡,翻過這座山坡,就是深山老林了。
現在,在這房子的後麵,沒有了青紗帳,多了幾排民房。
郤允才穩了穩心神,就邁上了兩層青條石的台階,推開了房門,就見昏暗的正屋地下,大李雙腿跪地,低著頭,肩膀顫抖著,似乎在哭泣。
在看一個褪了色的老式八仙桌的條案上,供奉著一個老人的遺像,遺像的旁邊,是一張全家福的合影。
郤允才認出了,這個就是當年自己的救命恩人!沒錯,就是石師傅。隻是,他不是被子彈打中跌下懸崖了嗎?怎麽還活到了七十多歲?難道當年他沒死?
他顫巍巍地走到八仙桌前,剛想伸手去摸遺像,就聽大李抽泣著說道:“不許你碰他!”
郤允才嚇得手一哆嗦,就縮了回來,他說:“石頭,這是怎麽回事?當年師傅不是中彈跌下懸崖了嗎?”
大李從地上起來,走到臉盆架旁,洗了洗臉,然後坐在八仙桌的另一側,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冷冷地問道:“你當年離開時是怎麽說的?”
郤允才尷尬的再次紅了臉,嘴唇哆嗦著說道:“我……從那以後,我就到別的地方去了,解放前夕,從這裏路過過,但是有紀律,所以就沒有進城來……”他輕聲地說道,明顯的底氣不足。
“你知不知道,打鐵的人,說話吐口吐沫,都能成個釘子,你當年許下的願,卻不來實現,師傅走時都記恨著你!”大李恨恨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