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和七年十月末,滄州急報:遼軍強攻棲山望,守軍死傷殆盡,昭武校尉亡;鎮遠大將軍於馳援作戰中右腿中箭,因傷情惡化,不得不截肢保命、元氣重創;忠武將軍主持西北邊境防務,兵馬缺額甚巨,北三鎮告急!
事出突然,朝堂之上,多年來過慣太平日子的官員們,一半因不知所措而一言不發,恨不得就地隱身,以免被聖上點名問對策;另一半也不知所措,卻用胡亂表態掩飾心虛,時不時地還要與意見相左者高聲爭辯,好似此刻嗓門的大小彰顯的是平日裏“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程度。
順和帝看著眼前堪比鬧劇的廷議,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紫宸殿內先帝對他說的話:“喆兒,你是太平之世的帝王,也必會有個太平之世的朝堂。”曾經,他也以為這是種褒獎,如今才知,父皇是在說他和他的朝堂定然是能享太平卻經不住事的。
不過是邊境起了戰事、將領有死傷,遼國大軍還沒過元滄江呢,就亂成這樣了?太子呢?太子在幹什麽?順和帝沒有在太子該站的地方看見他,又往殿上亂得最熱鬧的幾處掃了一眼,發現太子唐彧正在當和事佬勸架……
真有出息!
順和帝強忍著怒氣,著太子同三省六部商議出章程明日再作廷議,便退了朝。
大楚畢竟也是個在亂世中爭出頭的王朝,且立國以來楚遼邊境每隔十年上下必有大戰,因此當大家從震驚中緩了過來,朝臣之中多少有些真本事的人倒也能各司其職。
其後兩日,太和殿廷議有條不紊,大大小小的應對策略、政令一一審定,隻接替鎮遠大將軍統領西北境兵馬戰事的人選仍懸而未決。宣威將軍薛垚本是呼聲最高之人,特別是不少兩朝老臣想到大成二十九年時的情景,更覺薛將軍晉升品級、領兵西北之事十拿九穩,萬料不到聖上在聽到太子提議後竟沉默著不表態。朝臣們摸不準天子心思,隻好搜腸刮肚又將大楚武將姓名排了一遍,可不論身份、資曆、能力,都推不出別的合適人選。
形勢不等人!打仗的事更經不起這“明日複明日”的耽誤!朝臣們隱隱形成默契,戰報抵京都過去三日了,今日殿上必須說服聖上把薛將軍定下來!本著這樣的共識,這一日,大家上朝的步子似走得特別堅定,可剛到太和殿卻立刻傻了眼。
大殿前傲然挺立著的女子身穿郡主大朝服,及待殿門一啟開即當先步入,隻把一道堅毅背影留給了心緒大亂的朝臣們。
曆史似個車軲轆,往前走的每一段,轍印雖不完全相同,卻又總是似曾相識。
順和七年十月三十,大楚亭林郡主上朝,自請領兵西北,並以成家媳的身份,懇求聖上準鎮遠大將軍回京養傷。
順和帝並未在殿上做決定,起先隻是褒獎亭林郡主“忠孝兩全”,卻又在退朝前無故提了句:“朕記得,亭林幼時是在舞陽身邊長大的吧!朕曾聽安平抱怨,說舞陽把好東西都留給了你,獵靈槍若非傳自姚家,恐怕早就不是她的了。你二人近日可還比武?輸贏如何?”
“比,不多,互有輸贏。”
“好!”
順和帝留下個“好”字就離了殿,朝臣們稍稍一琢磨便覺得,從未被提上候選名單的“亭林郡主”似乎才是領兵西北最合適的人。由先輔國大將軍姚謙到先舞陽公主一脈相傳的師承,於戰術謀略上想來該當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她既姓唐,又是成家軍自己人,“人和”優勢無人能及。不出意外,大楚史書上“女子為帥”的故事又得續寫了。
唐恬步出宮門時,就見袁雋翻身下馬,快步向她走來,遂笑著說:“我今日這一身可騎不了馬。”
“那,走兩步?”
“走兩步。”
京中連日落雪,百姓又因聽聞西北邊境戰事不利而心有惶惶,街道上顯得異常空蕩。袁雋和唐恬就這麽並肩走著,一路上仍是不時有人因那一身金黃朝服跪拜行禮。走出好一段距離後,唐恬才輕聲問道:“安平,你說,他會應允嗎?”
“會。”
唐恬駐足,轉頭細看袁雋的側臉,發現這張臉及其上五官實則長得十分圓潤軟糯、不見絲毫犀利棱角,讓人近而觀之很能生出要將她護起來的心思,但回想起近日裏自己見到的人、聽過的話及身邊發生的大小諸事,又覺著實似都與這個矮了自己半個頭的小丫頭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唐恬正微笑打量著,忽見“小丫頭”突然低頭垂眸,輕輕咬著嘴唇,不太確定地問:
“亭林姐姐……可怪我?”
唐恬輕笑,語氣鬆快:“我自幼便知道長大了要嫁入武將之家,聽說隻要打起仗來,連家丁、丫鬟都是要抄起棍棒鍋瓢上戰場的。因此,在很小的時候,我便開始跟著侍衛們學拳腳了,但實在學得很不像樣。待四歲入京了以後,得姑姑教導,總算摸著了門道。
起初的鍛體築基,姑姑訓得極嚴,我若做得不好,便要加倍受罰。有一次實在受不住,我便耍賴坐在地上哭,姑姑對我說,若隻是為了將來做成家媳婦,大可不必再吃這份苦,誰也沒說過將軍家的女眷該當會武。可那日後,我還是練了,姑姑也繼續教。
到學兵器招式時,姑姑先教獵靈槍,我始終不得其法,成日哭喪著臉練功,後來姑姑知我喜歡侍衛佩刀形製的窄背長刀,便將‘獵靈十三式’融入刀法,這才事半功倍、突飛猛進起來。待得刀法略有小成,我問姑姑,若再練槍可會一通百通?姑姑叫我自己試,試了,依然艱澀滯礙。
姑姑見我不解,便告訴我:凡事必得自己喜歡,才會堅持,才能做好!”
唐恬一口氣講了這許多,方停了下來,見袁雋正全神貫注地看著自己,被雪白狐裘襯著的小臉上,一雙眼睛幽深沉靜,不知怎的,竟莫名顯得似在委屈撒嬌。唐恬當即笑了起來,雙手搭在袁雋的肩上,說話語聲不高,卻遠比雙手傳遞出的力量更大更堅定:
“安平,放心!我一定能把西北邊境守得穩穩當當!”
“阿姐!”
袁雋覺得眼前淩霜傲雪地綻出一朵濃烈似火的梅,她很想說給亭林姐姐聽,可是開口時鼻音濃重、氣息阻滯,除了喚一聲“阿姐”,再不能說出更多的字。
唐恬鬆開袁雋,背過身,招手示意跟隨其後的車馬上前,說道:“我們就此別過,各自回府吧!穿著這一身再這麽一路招搖回去,還不得被沿街的百姓們罵死,這地上得多涼啊!”
唐恬說著話,卻始終沒再轉回身,直到上了馬車,袁雋也沒能再看見她的正臉,隻聽得車簾後傳出:
“安平,到出征之日,來為我送征吧!”
事出突然,朝堂之上,多年來過慣太平日子的官員們,一半因不知所措而一言不發,恨不得就地隱身,以免被聖上點名問對策;另一半也不知所措,卻用胡亂表態掩飾心虛,時不時地還要與意見相左者高聲爭辯,好似此刻嗓門的大小彰顯的是平日裏“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程度。
順和帝看著眼前堪比鬧劇的廷議,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紫宸殿內先帝對他說的話:“喆兒,你是太平之世的帝王,也必會有個太平之世的朝堂。”曾經,他也以為這是種褒獎,如今才知,父皇是在說他和他的朝堂定然是能享太平卻經不住事的。
不過是邊境起了戰事、將領有死傷,遼國大軍還沒過元滄江呢,就亂成這樣了?太子呢?太子在幹什麽?順和帝沒有在太子該站的地方看見他,又往殿上亂得最熱鬧的幾處掃了一眼,發現太子唐彧正在當和事佬勸架……
真有出息!
順和帝強忍著怒氣,著太子同三省六部商議出章程明日再作廷議,便退了朝。
大楚畢竟也是個在亂世中爭出頭的王朝,且立國以來楚遼邊境每隔十年上下必有大戰,因此當大家從震驚中緩了過來,朝臣之中多少有些真本事的人倒也能各司其職。
其後兩日,太和殿廷議有條不紊,大大小小的應對策略、政令一一審定,隻接替鎮遠大將軍統領西北境兵馬戰事的人選仍懸而未決。宣威將軍薛垚本是呼聲最高之人,特別是不少兩朝老臣想到大成二十九年時的情景,更覺薛將軍晉升品級、領兵西北之事十拿九穩,萬料不到聖上在聽到太子提議後竟沉默著不表態。朝臣們摸不準天子心思,隻好搜腸刮肚又將大楚武將姓名排了一遍,可不論身份、資曆、能力,都推不出別的合適人選。
形勢不等人!打仗的事更經不起這“明日複明日”的耽誤!朝臣們隱隱形成默契,戰報抵京都過去三日了,今日殿上必須說服聖上把薛將軍定下來!本著這樣的共識,這一日,大家上朝的步子似走得特別堅定,可剛到太和殿卻立刻傻了眼。
大殿前傲然挺立著的女子身穿郡主大朝服,及待殿門一啟開即當先步入,隻把一道堅毅背影留給了心緒大亂的朝臣們。
曆史似個車軲轆,往前走的每一段,轍印雖不完全相同,卻又總是似曾相識。
順和七年十月三十,大楚亭林郡主上朝,自請領兵西北,並以成家媳的身份,懇求聖上準鎮遠大將軍回京養傷。
順和帝並未在殿上做決定,起先隻是褒獎亭林郡主“忠孝兩全”,卻又在退朝前無故提了句:“朕記得,亭林幼時是在舞陽身邊長大的吧!朕曾聽安平抱怨,說舞陽把好東西都留給了你,獵靈槍若非傳自姚家,恐怕早就不是她的了。你二人近日可還比武?輸贏如何?”
“比,不多,互有輸贏。”
“好!”
順和帝留下個“好”字就離了殿,朝臣們稍稍一琢磨便覺得,從未被提上候選名單的“亭林郡主”似乎才是領兵西北最合適的人。由先輔國大將軍姚謙到先舞陽公主一脈相傳的師承,於戰術謀略上想來該當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她既姓唐,又是成家軍自己人,“人和”優勢無人能及。不出意外,大楚史書上“女子為帥”的故事又得續寫了。
唐恬步出宮門時,就見袁雋翻身下馬,快步向她走來,遂笑著說:“我今日這一身可騎不了馬。”
“那,走兩步?”
“走兩步。”
京中連日落雪,百姓又因聽聞西北邊境戰事不利而心有惶惶,街道上顯得異常空蕩。袁雋和唐恬就這麽並肩走著,一路上仍是不時有人因那一身金黃朝服跪拜行禮。走出好一段距離後,唐恬才輕聲問道:“安平,你說,他會應允嗎?”
“會。”
唐恬駐足,轉頭細看袁雋的側臉,發現這張臉及其上五官實則長得十分圓潤軟糯、不見絲毫犀利棱角,讓人近而觀之很能生出要將她護起來的心思,但回想起近日裏自己見到的人、聽過的話及身邊發生的大小諸事,又覺著實似都與這個矮了自己半個頭的小丫頭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唐恬正微笑打量著,忽見“小丫頭”突然低頭垂眸,輕輕咬著嘴唇,不太確定地問:
“亭林姐姐……可怪我?”
唐恬輕笑,語氣鬆快:“我自幼便知道長大了要嫁入武將之家,聽說隻要打起仗來,連家丁、丫鬟都是要抄起棍棒鍋瓢上戰場的。因此,在很小的時候,我便開始跟著侍衛們學拳腳了,但實在學得很不像樣。待四歲入京了以後,得姑姑教導,總算摸著了門道。
起初的鍛體築基,姑姑訓得極嚴,我若做得不好,便要加倍受罰。有一次實在受不住,我便耍賴坐在地上哭,姑姑對我說,若隻是為了將來做成家媳婦,大可不必再吃這份苦,誰也沒說過將軍家的女眷該當會武。可那日後,我還是練了,姑姑也繼續教。
到學兵器招式時,姑姑先教獵靈槍,我始終不得其法,成日哭喪著臉練功,後來姑姑知我喜歡侍衛佩刀形製的窄背長刀,便將‘獵靈十三式’融入刀法,這才事半功倍、突飛猛進起來。待得刀法略有小成,我問姑姑,若再練槍可會一通百通?姑姑叫我自己試,試了,依然艱澀滯礙。
姑姑見我不解,便告訴我:凡事必得自己喜歡,才會堅持,才能做好!”
唐恬一口氣講了這許多,方停了下來,見袁雋正全神貫注地看著自己,被雪白狐裘襯著的小臉上,一雙眼睛幽深沉靜,不知怎的,竟莫名顯得似在委屈撒嬌。唐恬當即笑了起來,雙手搭在袁雋的肩上,說話語聲不高,卻遠比雙手傳遞出的力量更大更堅定:
“安平,放心!我一定能把西北邊境守得穩穩當當!”
“阿姐!”
袁雋覺得眼前淩霜傲雪地綻出一朵濃烈似火的梅,她很想說給亭林姐姐聽,可是開口時鼻音濃重、氣息阻滯,除了喚一聲“阿姐”,再不能說出更多的字。
唐恬鬆開袁雋,背過身,招手示意跟隨其後的車馬上前,說道:“我們就此別過,各自回府吧!穿著這一身再這麽一路招搖回去,還不得被沿街的百姓們罵死,這地上得多涼啊!”
唐恬說著話,卻始終沒再轉回身,直到上了馬車,袁雋也沒能再看見她的正臉,隻聽得車簾後傳出:
“安平,到出征之日,來為我送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