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鎮,神鬼峰。
雲霧繚繞的山腰上,劉家村裏還剩了二十來戶人。
這些年,太平了許多,很多村民都搬下山去了,房屋也都空置了起來。
村東頭一座有些年月的四合院裏,有個虎頭虎腦的少年,正在書房中奮筆疾書。
少年名叫劉知一,今天,是他七歲的生辰,但他已經在書房裏待了一下午了。
書案上除了筆墨紙硯,還放著一本極厚的書,封皮雖然泛黃,但很有質感,上麵寫著“劉氏祖訓”四個金字。
書房外,有個婦人的聲音響起,“我們一年就來這麽幾天,還耽擱他了嗎?學那東西有什麽了不得的!”緊跟著的,是一個男人的聲音,“大姐,知一就快寫完了,再等一會兒就好了!”而書房裏,劉知一頭也沒抬一下,專心之至。
“砰”的一聲,書房的門被重重地推開了,走進來一個四十來歲的婦人,身形消瘦,一臉怨毒。
婦人叫陳明安,是劉知一的姨母。
看著默不作聲,快步走來的陳明安,劉知一停下筆,略感不安。
眼看陳明安一手搭在了書案上,劉知一趕緊將《劉氏祖訓》拿在手中,隨後,書案便被陳明安一把掀翻,筆墨紙硯摔了一地。
劉知一將《劉氏祖訓》緊緊地抱在懷裏,問道:“姨母,您做什麽?”
陳明安伸手抓住劉知一的手臂,往外拖拽,罵罵咧咧道:“天天看那勞什子,有什麽用?看老娘一把火給你燒了。”
劉知一手臂被抓得有些痛,卻仍然緊緊抱住懷裏的書,朝著書房門口那個身材修長的中年男人喊道:“爹!”
男人名叫劉繼道,此時愁眉苦臉地擋在那,無奈地懇求道:“大姐!別這樣,嚇著孩子!”
陳明安放開劉知一,斜眼道:“我們陳家的孩子,都這麽嬌弱了嗎?學了一整年狗屁祖訓,就這麽點事兒就嚇到了?”
劉繼道以手扶額,說道:“你講講道理好嗎?”
“謔喲,我沒文化,講不來道理!我隻知道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逼著劉知一去做,我沒見過這麽當爹的!”
“不是我爹逼我的。”劉知一辯解道,“我自己是願意的!”
陳明安罵道:“屁都不懂,你知道什麽叫願意?背書背書,兩千多年了,要有人做得到,也輪不到你了。做人要務實,看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別整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我肯定能做到!我自己都明白這些方法了,我知道我能做到的!”劉知一滿臉通紅,這話幾乎是喊出來的。
陳明安氣得不行,一巴掌扇了過去,罵道:“你要是能做到,我陳都不姓了!”轉過頭,看著劉繼道,又罵道:“我真是瞎了眼,才同意老四嫁給你!”
劉知一挨了這一巴掌,眼中含淚,卻硬是強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捂著臉的手也放了下去,依照著《劉氏祖訓》中所講的辦法,感受著心裏憤怒和委屈的情緒。
那感覺,仿佛心裏有一頭惡狼在朝著自己張牙舞爪地咆哮,而劉知一卻隻是看著這匹惡狼,一直看著,直到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才對它說了一句:“我一定會做到的!”
劉繼道見劉知一挨了一巴掌,不哭不鬧,這懂事的樣子,讓他心痛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劉知一在做的,就是劉家兩千多年來,祖祖輩輩都沒有做到過的事情——在九歲之前,用《劉氏祖訓》中記載的方法,將全篇十萬零一字的《劉氏祖訓》,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一旦做到了,就有希望能進入祖蔭秘境,得到先祖的傳承。
《劉氏祖訓》倒不是什麽功法,而是兩千多年前,劉家一位先祖渡劫之前,寫下的處世之道。他用了十萬零一個字,將幾千年來那些“得道之人”說成“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寫了個明明白白。
這位先祖名為劉良元,是仙道第五境——歸一境的大賢。
東國大地自五族之戰過後,近五千年來,仙道能踏入第五境的人屈指可數。而這寥寥數人,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避世苦修,以應對天劫,成則飛升仙界,敗身死道消。
而劉良元眼見世間諸多修士,戾氣滔天,空有移山倒海之力,卻無厚德載物之心,深感痛心。於是自己在仙道步入第五境之後,竟不再修煉,轉而著書。
耗時百年,終於寫成了這部《劉氏祖訓》,又花了七百餘年,傾盡心血自創了一個與之匹配的功法。
避世渡劫之前,劉良元給了劉家世代子孫一個艱難的使命——培養出一個在九歲之前能做到熟背《劉氏祖訓》全篇的孩子。隻有這個孩子,才打得開他留在通玄鼎中的秘境,得到他的傳承,去突破更大的可能。
但《劉氏祖訓》卻像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一般,橫亙在劉家子孫的宿命之中,讓他們在之後的兩千多年裏,陷入了一個可怕的循環。
他們的童年,大多都是在背誦《劉氏祖訓》中度過,也都是慘敗收場,並對這個使命深惡痛絕。
但是,每一代又總有一兩個人,在年華消逝後幡然悔悟,看到《劉氏祖訓》的意義所在,又主動把這個傳承,當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成為子孫眼裏那個煞費苦心但也被深惡痛絕的長者。
兩千多年來,都是這樣的循環,直到劉繼道這一代,卻有了希望。
作為劉家長子的劉繼道,隻十二歲就背完了《劉氏祖訓》。
隨後,劉繼道開始學習《忘情仙訣》,以這部家傳功法為基礎,正式踏入仙道。
十三歲步入仙道第一境——凝氣境。
一年後,步入第二境——丹心境。
又三年,步入第三境——氣海境。
後七年,氣海境修到了第十層,離第四境——化生境隻剩下一步之遙。
劉繼道以二十四歲的年紀達到這個成就,在天武國為數不多的修仙者裏,已算是極為不凡了。
由於劉繼道深切地感受到了《劉氏祖訓》在修行路上帶給自己的幫助,因此反而更強烈地渴望,培養出一個能得到先祖傳承的孩子。
不僅能讓這個孩子有可能領略到五境之上的風光,更重要的是,在三十年後的新世界,一個能站在先祖肩膀上成長起來的孩子,或許能改變人族的境遇。
二十四歲這一年,劉繼道遇到了陳明悅,兩情相悅。
陳明悅是家裏老四,父母生於亂世走得早,婚事便由長姐陳明安做了主。
長姐如母,也因此,劉繼道和陳明悅對陳明安夫婦畢恭畢敬。
六年之後,伴隨著一聲驚世神雷,劉知一出生在晨曦鎮。
也就是在這一年,神鬼峰上,一隻有著千年修為的食淚白眼虎,為突破至妖道第三境——神通境,忍不住對劉家村伸出了虎爪。劉繼道與這隻已成了氣候的妖獸打了兩天兩夜,才以氣海枯竭為代價,斬殺了這隻妖獸。
自那以後,劉繼道實力大減,終年咳嗽不止,突破化生境想來是無望了。
但初為人父的喜悅,衝淡了這一切。
對於劉知一的培養,劉繼道也算是汲取了上百代人的經驗,自問可以給劉知一一個充實又快樂的童年,哪怕陳明悅和她的長姐陳明安,不這麽看。
三歲之前,劉知一整天被劉繼道帶著瘋玩兒,上山趕豬,下河捉魚,摘野果,偷鳥蛋,仗著劉繼道第三境修仙者的實力,劉知一儼然已是神鬼峰上,飛禽走獸眼裏的一個小魔王。
陳明悅看著天天太陽落山才髒兮兮地回來幹飯的爺倆,倒像是帶了兩個兒子,操碎了心。
三歲之後,劉知一開始讀書識字,用的是劉繼道從古希民學府的夫子處尋來的三本蒙學書。零零散散學滿兩個時辰後,不是去山裏玩,就是去城裏逛。
一到城裏,糖人、果脯、冰糖葫蘆、糕點……各類小食,劉繼道對劉知一是有求必應。盡管每次帶著吃的回家,爺倆都免不了被陳明悅一通數落,但這爺倆還是樂此不疲,總是厚著臉皮哄陳明悅也吃。
也就是這一年開始,陳明安和她的丈夫獨孤耀,在每年劉知一生辰的時候,都會放下晨曦鎮客棧的生意,不遠千裏地來看看劉知一,並小住幾天。
六歲時生辰時,劉知一已認得兩千五百字,並立下要做夫子的誌向,正式開始按照劉繼道早已親身驗證過的方法,學習《劉氏祖訓》,每天學習的時間也上升到了四個時辰以上。
那一天,獨孤耀和陳明安便開始對這件事頗有微詞。
劉繼道將《劉氏祖訓》全篇分為了五百組的內容,每組一百到三百字不等。
每一天都教劉知一學習一組新的內容,確保劉知一做到一字不差地默寫出來,才算爺倆完成任務。
而這每一組的內容,還必須在第二、四、七、十四、三十、六十、一百五十、三百天分別完成共計九輪的默寫,按這個規律,學到哪裏,抽前麵任何一天的內容,都剛好是記得的。
會在第五百天時,完成全篇熟記;而在第七百九十九天時,做到永生不忘。
至於徹底理解和靈活運用,那是後話了。
因此,七歲生辰這一天,已經背完了三百六十五組的劉知一,才敢說自己一定會做到!
他不明白為什麽姨母會妄下斷語。
劉繼道告訴他,因為傲慢,是常人難以克服的罪因,會高估自己、輕視他人、會放任自己的控製欲。
劉知一想到《劉氏祖訓》裏說的,分解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他突然覺得,如果自己可以先掌控傲慢,那是不是有可能幫助別人更好地應對這個罪因呢?
或許很難,但,很有意義。
劉知一豁然開朗。
雲霧繚繞的山腰上,劉家村裏還剩了二十來戶人。
這些年,太平了許多,很多村民都搬下山去了,房屋也都空置了起來。
村東頭一座有些年月的四合院裏,有個虎頭虎腦的少年,正在書房中奮筆疾書。
少年名叫劉知一,今天,是他七歲的生辰,但他已經在書房裏待了一下午了。
書案上除了筆墨紙硯,還放著一本極厚的書,封皮雖然泛黃,但很有質感,上麵寫著“劉氏祖訓”四個金字。
書房外,有個婦人的聲音響起,“我們一年就來這麽幾天,還耽擱他了嗎?學那東西有什麽了不得的!”緊跟著的,是一個男人的聲音,“大姐,知一就快寫完了,再等一會兒就好了!”而書房裏,劉知一頭也沒抬一下,專心之至。
“砰”的一聲,書房的門被重重地推開了,走進來一個四十來歲的婦人,身形消瘦,一臉怨毒。
婦人叫陳明安,是劉知一的姨母。
看著默不作聲,快步走來的陳明安,劉知一停下筆,略感不安。
眼看陳明安一手搭在了書案上,劉知一趕緊將《劉氏祖訓》拿在手中,隨後,書案便被陳明安一把掀翻,筆墨紙硯摔了一地。
劉知一將《劉氏祖訓》緊緊地抱在懷裏,問道:“姨母,您做什麽?”
陳明安伸手抓住劉知一的手臂,往外拖拽,罵罵咧咧道:“天天看那勞什子,有什麽用?看老娘一把火給你燒了。”
劉知一手臂被抓得有些痛,卻仍然緊緊抱住懷裏的書,朝著書房門口那個身材修長的中年男人喊道:“爹!”
男人名叫劉繼道,此時愁眉苦臉地擋在那,無奈地懇求道:“大姐!別這樣,嚇著孩子!”
陳明安放開劉知一,斜眼道:“我們陳家的孩子,都這麽嬌弱了嗎?學了一整年狗屁祖訓,就這麽點事兒就嚇到了?”
劉繼道以手扶額,說道:“你講講道理好嗎?”
“謔喲,我沒文化,講不來道理!我隻知道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逼著劉知一去做,我沒見過這麽當爹的!”
“不是我爹逼我的。”劉知一辯解道,“我自己是願意的!”
陳明安罵道:“屁都不懂,你知道什麽叫願意?背書背書,兩千多年了,要有人做得到,也輪不到你了。做人要務實,看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別整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我肯定能做到!我自己都明白這些方法了,我知道我能做到的!”劉知一滿臉通紅,這話幾乎是喊出來的。
陳明安氣得不行,一巴掌扇了過去,罵道:“你要是能做到,我陳都不姓了!”轉過頭,看著劉繼道,又罵道:“我真是瞎了眼,才同意老四嫁給你!”
劉知一挨了這一巴掌,眼中含淚,卻硬是強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捂著臉的手也放了下去,依照著《劉氏祖訓》中所講的辦法,感受著心裏憤怒和委屈的情緒。
那感覺,仿佛心裏有一頭惡狼在朝著自己張牙舞爪地咆哮,而劉知一卻隻是看著這匹惡狼,一直看著,直到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才對它說了一句:“我一定會做到的!”
劉繼道見劉知一挨了一巴掌,不哭不鬧,這懂事的樣子,讓他心痛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劉知一在做的,就是劉家兩千多年來,祖祖輩輩都沒有做到過的事情——在九歲之前,用《劉氏祖訓》中記載的方法,將全篇十萬零一字的《劉氏祖訓》,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一旦做到了,就有希望能進入祖蔭秘境,得到先祖的傳承。
《劉氏祖訓》倒不是什麽功法,而是兩千多年前,劉家一位先祖渡劫之前,寫下的處世之道。他用了十萬零一個字,將幾千年來那些“得道之人”說成“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寫了個明明白白。
這位先祖名為劉良元,是仙道第五境——歸一境的大賢。
東國大地自五族之戰過後,近五千年來,仙道能踏入第五境的人屈指可數。而這寥寥數人,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避世苦修,以應對天劫,成則飛升仙界,敗身死道消。
而劉良元眼見世間諸多修士,戾氣滔天,空有移山倒海之力,卻無厚德載物之心,深感痛心。於是自己在仙道步入第五境之後,竟不再修煉,轉而著書。
耗時百年,終於寫成了這部《劉氏祖訓》,又花了七百餘年,傾盡心血自創了一個與之匹配的功法。
避世渡劫之前,劉良元給了劉家世代子孫一個艱難的使命——培養出一個在九歲之前能做到熟背《劉氏祖訓》全篇的孩子。隻有這個孩子,才打得開他留在通玄鼎中的秘境,得到他的傳承,去突破更大的可能。
但《劉氏祖訓》卻像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一般,橫亙在劉家子孫的宿命之中,讓他們在之後的兩千多年裏,陷入了一個可怕的循環。
他們的童年,大多都是在背誦《劉氏祖訓》中度過,也都是慘敗收場,並對這個使命深惡痛絕。
但是,每一代又總有一兩個人,在年華消逝後幡然悔悟,看到《劉氏祖訓》的意義所在,又主動把這個傳承,當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成為子孫眼裏那個煞費苦心但也被深惡痛絕的長者。
兩千多年來,都是這樣的循環,直到劉繼道這一代,卻有了希望。
作為劉家長子的劉繼道,隻十二歲就背完了《劉氏祖訓》。
隨後,劉繼道開始學習《忘情仙訣》,以這部家傳功法為基礎,正式踏入仙道。
十三歲步入仙道第一境——凝氣境。
一年後,步入第二境——丹心境。
又三年,步入第三境——氣海境。
後七年,氣海境修到了第十層,離第四境——化生境隻剩下一步之遙。
劉繼道以二十四歲的年紀達到這個成就,在天武國為數不多的修仙者裏,已算是極為不凡了。
由於劉繼道深切地感受到了《劉氏祖訓》在修行路上帶給自己的幫助,因此反而更強烈地渴望,培養出一個能得到先祖傳承的孩子。
不僅能讓這個孩子有可能領略到五境之上的風光,更重要的是,在三十年後的新世界,一個能站在先祖肩膀上成長起來的孩子,或許能改變人族的境遇。
二十四歲這一年,劉繼道遇到了陳明悅,兩情相悅。
陳明悅是家裏老四,父母生於亂世走得早,婚事便由長姐陳明安做了主。
長姐如母,也因此,劉繼道和陳明悅對陳明安夫婦畢恭畢敬。
六年之後,伴隨著一聲驚世神雷,劉知一出生在晨曦鎮。
也就是在這一年,神鬼峰上,一隻有著千年修為的食淚白眼虎,為突破至妖道第三境——神通境,忍不住對劉家村伸出了虎爪。劉繼道與這隻已成了氣候的妖獸打了兩天兩夜,才以氣海枯竭為代價,斬殺了這隻妖獸。
自那以後,劉繼道實力大減,終年咳嗽不止,突破化生境想來是無望了。
但初為人父的喜悅,衝淡了這一切。
對於劉知一的培養,劉繼道也算是汲取了上百代人的經驗,自問可以給劉知一一個充實又快樂的童年,哪怕陳明悅和她的長姐陳明安,不這麽看。
三歲之前,劉知一整天被劉繼道帶著瘋玩兒,上山趕豬,下河捉魚,摘野果,偷鳥蛋,仗著劉繼道第三境修仙者的實力,劉知一儼然已是神鬼峰上,飛禽走獸眼裏的一個小魔王。
陳明悅看著天天太陽落山才髒兮兮地回來幹飯的爺倆,倒像是帶了兩個兒子,操碎了心。
三歲之後,劉知一開始讀書識字,用的是劉繼道從古希民學府的夫子處尋來的三本蒙學書。零零散散學滿兩個時辰後,不是去山裏玩,就是去城裏逛。
一到城裏,糖人、果脯、冰糖葫蘆、糕點……各類小食,劉繼道對劉知一是有求必應。盡管每次帶著吃的回家,爺倆都免不了被陳明悅一通數落,但這爺倆還是樂此不疲,總是厚著臉皮哄陳明悅也吃。
也就是這一年開始,陳明安和她的丈夫獨孤耀,在每年劉知一生辰的時候,都會放下晨曦鎮客棧的生意,不遠千裏地來看看劉知一,並小住幾天。
六歲時生辰時,劉知一已認得兩千五百字,並立下要做夫子的誌向,正式開始按照劉繼道早已親身驗證過的方法,學習《劉氏祖訓》,每天學習的時間也上升到了四個時辰以上。
那一天,獨孤耀和陳明安便開始對這件事頗有微詞。
劉繼道將《劉氏祖訓》全篇分為了五百組的內容,每組一百到三百字不等。
每一天都教劉知一學習一組新的內容,確保劉知一做到一字不差地默寫出來,才算爺倆完成任務。
而這每一組的內容,還必須在第二、四、七、十四、三十、六十、一百五十、三百天分別完成共計九輪的默寫,按這個規律,學到哪裏,抽前麵任何一天的內容,都剛好是記得的。
會在第五百天時,完成全篇熟記;而在第七百九十九天時,做到永生不忘。
至於徹底理解和靈活運用,那是後話了。
因此,七歲生辰這一天,已經背完了三百六十五組的劉知一,才敢說自己一定會做到!
他不明白為什麽姨母會妄下斷語。
劉繼道告訴他,因為傲慢,是常人難以克服的罪因,會高估自己、輕視他人、會放任自己的控製欲。
劉知一想到《劉氏祖訓》裏說的,分解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他突然覺得,如果自己可以先掌控傲慢,那是不是有可能幫助別人更好地應對這個罪因呢?
或許很難,但,很有意義。
劉知一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