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後,襄州與燕北連接處的官道上隻有一行車隊,具體地說,隻有一輛馬車,加一匹通體火紅的赤雲駒和幾匹普通的青鬃馬。
慕容府北上的隊伍頗為浩蕩,但人員其實並不算多,主要還是備下的禮物占了許多地方,現如今禮物已經送給了燕北王府,臨行的時候又拒絕了燕北王府的回禮,自是要輕便不少。
馬車裏隻有慕容府長老一個人,這半個月裏,風起也總算知道了他真正的名字。
慕容成章,聽上去頗為博學,但其實他不喜讀書,甚愛武學,而且十分易怒,風起隻和他聊過兩次便失去了繼續聊下去的興趣。
風起眯著眼睛躺在赤雲駒上,肚子上放有一個赤麻布袋,裏麵裝著不少燕北特有的小吃,以便他伸手就能拿到,但自從進入襄州境內之後,風起拿小吃的頻率便愈來愈低了。
他看著四下無人的官道,皺了皺眉。
襄州的知州能力很強,在他的治理下襄州這些年來年年豐收,堪稱民殷財阜,這點從官道的寬度也能看出來,燕北作為北方第一郡,借著武陽的支撐才修葺了十六馬官道,襄州憑借自身的稅收和官府營生,竟然也達到了這個程度。
燕北多風多雲多沙,襄州和燕北雖然相隔甚近,但地形卻完全不一樣。
這裏多山,多壑,多淵。
所以即便此處的官道十分寬敞,但限於地形的因素,看得並不算遠,以風起現在的位置,可視距離不到五百步,但也不應該一個人也看不到。
因為官道本就是用於通行的,如果不是確有這麽大的流通,以愛民著稱的襄州知州,絕不會花費如此之巨的人力物力財力將官道修得如此之廣。
看來四皇子一事,襄州已經知情了。
但襄州並沒有安排人手護送車隊,一路上甚至連個探鍾都沒看到。
不聞不問,就能置身事外?風起默默想著。
如果接下來的數州之地都像這樣的話,那這一路可夠煎熬的,他轉瞬又想到。
然後他又想到了太玄山的山門便在襄州。
一別半月,他突然有些好奇風揚現在在做什麽。
按照他和風揚的推算,入木三分應該在太玄山裏,得到入木三分之後,才可以去想枯木逢春和移花接木。
畢竟後兩者是明麵上的東西,怎麽也好想得多。
正想著此事,他的耳邊突然想起了一陣清脆的鈴聲。
他坐起身來,向聲音的來源看去。
原來是一個江湖道士,這個道士坐在木牛流馬上,左右各有一白色條幅,上麵龍飛鳳舞地寫著兩句話,木牛流馬的頂上還掛著一副橫批。
卜一卦占盡天下,掐兩指算盡人心。
橫批——人間天算。
風起挑了挑眉,不由得認真地看了那個道士兩眼。
此人身穿一襲洗得發白的素色學士服,如果他記得不錯的話,這似乎是稷宮封宮前的最後一版宮學服。發冠以一根腐朽的木簪紮住,額前光潔,從日月角邊垂下兩條極長的發縷,乍一看便是典型的稷宮學子服飾。
既是稷宮學子,風起心中也不由得多了些敬意。
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可兩千年稷宮在魔族三次南下時所展現出來的氣魄和胸懷,足以讓大部分軍隊自慚形穢。
潼關外至今還有斷書崖,望海關上依舊還有觀字碑。
斷書崖沒有書,累累盡是白骨,那些都是書生的白骨。
觀字碑沒有字,所刻全是神魂,那些都是國士的神魂。
所以盡管風起對此人的狂妄嗤之以鼻,但對他身上穿的學士服卻要保有應有的敬意。
不過他知道那些白骨,那些神魂,但不代表每一個人都知道。
慕容成章不知何時已經探出頭來,對道士打出的招牌嗤之以鼻,斥道:“哪來的狂徒!便是掌握天下隱秘的逍遙閣,也不敢說它可以占盡天下,算盡人心!你是何處借來的膽子?竟敢打出如此狂妄的標語?”
風起皺了皺眉,剛想說些什麽,卻發現道士根本不在意這些話。
他的眼神平靜無波,就像是根本沒有聽到一樣,隻是看著風起。
風起有些好奇,驅馬走上前去,問道:“可否請教先生名諱?”
道士說道:“時代殘黨,如今已風燭殘年,哪來的什麽名諱。”
風起說道:“我觀先生所穿,乃是稷宮最後一代學士服,可否請教先生的學稱?”
道士說道:“觀世七政,你可以叫我七政先生。”
天地人謂之三才,日月五星謂之七政,象征著稷宮最頂尖的智慧。
稷宮五數年來隻有兩位三才,一曰李謹行,二曰竇驍童。
但稷宮的七政雖然不多,但曆代學子總有承名之人,風起也不可能盡數認得。
他作揖一拜,“既是七政之才,為何會如此言論?我所知之,求學問道方知學海無涯。”
觀世七政說道:“學經第三卷五章十六行,禪子口述,披堅執銳方知屍山無頂,求學問道方知學海無涯......我對道藏無比熟悉,世子不必以此考我。”
風起怔了一下,心想自己確實沒有考較的意思,而且若你真是稷宮最後一代學子,至今已快接近百歲,我要考你豈會憑借學經上的東西?
然後他才注意到觀世七政的最後一句話,問道:“先生認得我?”
觀世七政說道:“特意來此等你,自然認得你。”
風起沉默了會兒,說道:“先生可是有事?”
觀世七政說道:“無事便無我。”
風起了然,說道:“既如此,我且與他們說一聲。”
他掉轉馬頭,趕到馬車旁。
慕容成章說道:“稷宮學子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世間了。”
風起說道:“所以我才更想知道他出現在這裏的理由。”
慕容成章皺了皺眉,“看樣子他隻想和你一個人談。”
風起很驚訝慕容成章竟然聽懂了觀世七政的最後一句話,悻悻說道:“原來長老並非不愛讀書。”
“行了,別在這裏吹捧我了,不過聽青雲說的次數多了些,下意識便記住了而已,算不得什麽。”慕容成章擺了擺手,“你去吧,我們在前麵等你。”
......
......
慕容府北上的隊伍頗為浩蕩,但人員其實並不算多,主要還是備下的禮物占了許多地方,現如今禮物已經送給了燕北王府,臨行的時候又拒絕了燕北王府的回禮,自是要輕便不少。
馬車裏隻有慕容府長老一個人,這半個月裏,風起也總算知道了他真正的名字。
慕容成章,聽上去頗為博學,但其實他不喜讀書,甚愛武學,而且十分易怒,風起隻和他聊過兩次便失去了繼續聊下去的興趣。
風起眯著眼睛躺在赤雲駒上,肚子上放有一個赤麻布袋,裏麵裝著不少燕北特有的小吃,以便他伸手就能拿到,但自從進入襄州境內之後,風起拿小吃的頻率便愈來愈低了。
他看著四下無人的官道,皺了皺眉。
襄州的知州能力很強,在他的治理下襄州這些年來年年豐收,堪稱民殷財阜,這點從官道的寬度也能看出來,燕北作為北方第一郡,借著武陽的支撐才修葺了十六馬官道,襄州憑借自身的稅收和官府營生,竟然也達到了這個程度。
燕北多風多雲多沙,襄州和燕北雖然相隔甚近,但地形卻完全不一樣。
這裏多山,多壑,多淵。
所以即便此處的官道十分寬敞,但限於地形的因素,看得並不算遠,以風起現在的位置,可視距離不到五百步,但也不應該一個人也看不到。
因為官道本就是用於通行的,如果不是確有這麽大的流通,以愛民著稱的襄州知州,絕不會花費如此之巨的人力物力財力將官道修得如此之廣。
看來四皇子一事,襄州已經知情了。
但襄州並沒有安排人手護送車隊,一路上甚至連個探鍾都沒看到。
不聞不問,就能置身事外?風起默默想著。
如果接下來的數州之地都像這樣的話,那這一路可夠煎熬的,他轉瞬又想到。
然後他又想到了太玄山的山門便在襄州。
一別半月,他突然有些好奇風揚現在在做什麽。
按照他和風揚的推算,入木三分應該在太玄山裏,得到入木三分之後,才可以去想枯木逢春和移花接木。
畢竟後兩者是明麵上的東西,怎麽也好想得多。
正想著此事,他的耳邊突然想起了一陣清脆的鈴聲。
他坐起身來,向聲音的來源看去。
原來是一個江湖道士,這個道士坐在木牛流馬上,左右各有一白色條幅,上麵龍飛鳳舞地寫著兩句話,木牛流馬的頂上還掛著一副橫批。
卜一卦占盡天下,掐兩指算盡人心。
橫批——人間天算。
風起挑了挑眉,不由得認真地看了那個道士兩眼。
此人身穿一襲洗得發白的素色學士服,如果他記得不錯的話,這似乎是稷宮封宮前的最後一版宮學服。發冠以一根腐朽的木簪紮住,額前光潔,從日月角邊垂下兩條極長的發縷,乍一看便是典型的稷宮學子服飾。
既是稷宮學子,風起心中也不由得多了些敬意。
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可兩千年稷宮在魔族三次南下時所展現出來的氣魄和胸懷,足以讓大部分軍隊自慚形穢。
潼關外至今還有斷書崖,望海關上依舊還有觀字碑。
斷書崖沒有書,累累盡是白骨,那些都是書生的白骨。
觀字碑沒有字,所刻全是神魂,那些都是國士的神魂。
所以盡管風起對此人的狂妄嗤之以鼻,但對他身上穿的學士服卻要保有應有的敬意。
不過他知道那些白骨,那些神魂,但不代表每一個人都知道。
慕容成章不知何時已經探出頭來,對道士打出的招牌嗤之以鼻,斥道:“哪來的狂徒!便是掌握天下隱秘的逍遙閣,也不敢說它可以占盡天下,算盡人心!你是何處借來的膽子?竟敢打出如此狂妄的標語?”
風起皺了皺眉,剛想說些什麽,卻發現道士根本不在意這些話。
他的眼神平靜無波,就像是根本沒有聽到一樣,隻是看著風起。
風起有些好奇,驅馬走上前去,問道:“可否請教先生名諱?”
道士說道:“時代殘黨,如今已風燭殘年,哪來的什麽名諱。”
風起說道:“我觀先生所穿,乃是稷宮最後一代學士服,可否請教先生的學稱?”
道士說道:“觀世七政,你可以叫我七政先生。”
天地人謂之三才,日月五星謂之七政,象征著稷宮最頂尖的智慧。
稷宮五數年來隻有兩位三才,一曰李謹行,二曰竇驍童。
但稷宮的七政雖然不多,但曆代學子總有承名之人,風起也不可能盡數認得。
他作揖一拜,“既是七政之才,為何會如此言論?我所知之,求學問道方知學海無涯。”
觀世七政說道:“學經第三卷五章十六行,禪子口述,披堅執銳方知屍山無頂,求學問道方知學海無涯......我對道藏無比熟悉,世子不必以此考我。”
風起怔了一下,心想自己確實沒有考較的意思,而且若你真是稷宮最後一代學子,至今已快接近百歲,我要考你豈會憑借學經上的東西?
然後他才注意到觀世七政的最後一句話,問道:“先生認得我?”
觀世七政說道:“特意來此等你,自然認得你。”
風起沉默了會兒,說道:“先生可是有事?”
觀世七政說道:“無事便無我。”
風起了然,說道:“既如此,我且與他們說一聲。”
他掉轉馬頭,趕到馬車旁。
慕容成章說道:“稷宮學子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世間了。”
風起說道:“所以我才更想知道他出現在這裏的理由。”
慕容成章皺了皺眉,“看樣子他隻想和你一個人談。”
風起很驚訝慕容成章竟然聽懂了觀世七政的最後一句話,悻悻說道:“原來長老並非不愛讀書。”
“行了,別在這裏吹捧我了,不過聽青雲說的次數多了些,下意識便記住了而已,算不得什麽。”慕容成章擺了擺手,“你去吧,我們在前麵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