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竄到徐氏身邊的居然是李允熥,幾乎是一步邁進了武英殿,瞬間就扶住了徐氏。
“四嬸?”李允熥低呼一聲,凝神細看,徐氏麵色蒼白,頰無紅暈,“派人傳太醫來,快!”
燕王太妃在武英殿暈倒,這對燕王一脈來說,是個壞到不能再壞的消息……要知道,皇城中,宮牆內,徐氏有著絕對的控製權,而且是名正言順的垂簾聽政,這意味著相當程度的決斷權。
對於李允熥來說,不說徐氏對燕王、趙王的壓製,對徐輝組的製衡,僅僅是這幾個月來的關懷備至,他也絕不希望看到徐氏倒下。
李允熥心裏有著不好的預感……因為雖然不知道具體時間,但他記得徐氏在李棣登基後沒幾年就過世了,之後李棣就再也沒立過皇後。
但對徐輝組來說,會是一個絕好的消息……雖然倒下的是他的嫡親同胞姐姐。
沒了徐氏,就無人壓製燕王、趙王的相爭……徐輝組成功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太醫終於小跑著趕來,在壓抑的氣氛中為徐氏診脈,李允熥的視線如若實質,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三兄,今日相爭,所為何事?”
李允熥選擇詢問的對象是兵部尚書徐增壽。
徐增壽臉上都青了一塊,應該是被徐輝組揍的,他猶豫了下,上前幾步,低聲說:“大軍已入順天府,蒙古西竄,今日議……”
“明白了。”李允熥麵無表情的陸續看著李高煦、李高熾、徐輝組。
燕軍和官軍相互提防,分兩路北上,分別從保定府、河間府入順天府,蒙古軍被驅逐西竄,跑到宣鎮甚至山西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大軍要不要繼續北上西進?
李高煦肯定是不肯讓丘福領軍繼續進軍的,燕軍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的根基所在,而徐輝組自然希望兩股大軍都北上西進,反正死了多少他都不心疼……而且還振振有詞,燕王府在洪武二十六年後就有護衛山西、宣鎮之責。
這一次,徐輝組占了理,而李高煦硬頂著,李高熾在一旁看熱鬧……徐增壽幫了幾句腔被徐輝組揍了,李高煦倒是沒對徐輝組動手,讓成國公朱能給了茹瑺一拳。
之後,徐氏就出來了,百般調和……以她的思維模式,自然是希望進軍山西,收複宣鎮,驅逐蒙古人,但李高煦還是硬頂著。
再之後,就是徐氏暈倒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李高煦氣的。
李允熥站在皇位前,久久的盯著臉色泛白,驚惶不安的李高煦……這個貨雖然是最沒有可能登上皇位的那個,但卻是直接殺傷力最強的那個。
好一會兒後,太醫收回了手。
“如何?”
“啟稟陛下……”太醫說了一大堆高深莫測……反正聽不懂的話後,才說出結論,“藥方稍候送至,燕王太妃需精心休養,不可費神。”
李允熥微微頷首,招手讓常寬過來,帶著幾個宮人、宮女將徐氏抬上軟轎,徑直送去坤寧宮。
徐增壽鬆了口氣,正猶豫著這兩天是不是找個地方躲一躲,大兄今兒這兩拳是一點都沒留手,這時候,卻聽見李允熥揚聲道:“趙王!”
眾人均是一愣,陛下登基至今,隻在武英殿中開過兩三次口,而且都是在燕王太妃徐氏在場的情況下……今日徐氏病倒,陛下要做什麽?
“趙王,你的心思,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允熥聲如洪鍾,“蒙人侵入山西,燒殺擄掠,更盤踞西北重鎮宣鎮,你卻使大軍頓足!”
“若是如此,他日即使朕傳位於你,你坐得穩這個皇位嗎?”
李高煦麵無表情的盯著李允熥,片刻後微微垂頭,躲開了對方的視線。
李允熥的視線落在李高熾的臉上,“身為燕王,撫平北疆,乃你分內之事,為何今日閉口不言?”
這時候李高煦卻插了句,“若是燕王肯北上……”
“閉嘴!”李允熥霍然起身,“誰不知道燕軍兵權均在你手,燕王隻攜王府近侍北上嗎?”
“但你既然繼燕王位,北疆子民皆你子民,不親之愛之,不救其於水火之中,他日登上皇位,難道就能心安理得嗎?”
“即使登上皇位,難道指望他們心向新帝?”
李高熾本就泛白的臉色更是蒼白,遠遠看著的開國公常升忍不住在心裏想,自己這位外甥皇帝,其他的本事沒有,這張嘴倒是犀利……隻是之前為何一點都沒顯露出來?
李允熥轉頭看向徐輝組,冷笑道:“魏國公所欲,無人不明了,若是燕軍西進北上,全軍覆沒,必然欣喜萬分!”
“陛下此言差矣。”徐輝組嗤笑道:“蒙古盤踞北疆,難道就這麽看著?”
“難道之前,魏國公不是讓淇國公丘福領軍先行,山東布政使鐵選領兵殿後嗎?”李允熥冷冷道:“若是讓鐵選領兵先行,想必今日不至於此。”
“中山郡王生前數度北伐,先入北平,掃清蒙元餘孽,恢複中華,你身為中山郡王長子,沿襲魏國公,何嚐顧忌軍國大事?”
“何嚐顧及北疆子民?”
今日李允熥所說的這些……都是明麵上別人跳不出錯的話,但殿內相當一部分人臉色微有不屑,這番話太過迂腐了。
兩軍北上,看似是軍事,但實際上牽涉到朝中政爭,陛下想以這等話打動雙方,合力驅逐蒙古軍,實在是有點想當然。
但接下來,李允熥揚聲道:“朕數月得燕王太妃講史,漢高組三年滅秦,五年滅楚,實則不過流氓無賴。”
“司馬代魏,楊堅篡位,唐太宗玄武門殺兄殺弟,逼父退位,宋太組陳橋兵變……”
眾人聽得一臉懵逼……在場這些人,對這些,誰都比陛下您熟悉啊。
李允熥頓了頓,加重語氣道:“自古以來,不過後蓋先,不過新代舊,反反複複,僅此而已,正所謂,春秋無義戰。”
“唯獨本朝不同,太組皇帝本淮右布衣,取命元璋,意欲與蒙元同歸於盡,奮起多年,立都金陵,數度北伐,終能掃清蒙元,恢複中華。”
李允熥洪亮的聲音在武英殿內回蕩,“自古得國之正,未出本朝之右者!”
一股肅穆而自豪的氣氛在殿內升騰而起,的確如此,本朝以驅逐蒙元而立國,乃是堂堂正正。
這句話說出口後,原本覺得李允熥迂腐的幾位臣子都是心中一個激靈……都察院做第一把交椅的左都禦史練子寧忍不住抬頭看了眼,陛下如此豪氣,真有太組遺風。
“朕聽燕王太妃提過,唐太宗曾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謂的水,乃是民心。”
“而在本朝,驅逐蒙元,從蒙古鐵騎下救我子民,這就是民心所向!”
“四嬸?”李允熥低呼一聲,凝神細看,徐氏麵色蒼白,頰無紅暈,“派人傳太醫來,快!”
燕王太妃在武英殿暈倒,這對燕王一脈來說,是個壞到不能再壞的消息……要知道,皇城中,宮牆內,徐氏有著絕對的控製權,而且是名正言順的垂簾聽政,這意味著相當程度的決斷權。
對於李允熥來說,不說徐氏對燕王、趙王的壓製,對徐輝組的製衡,僅僅是這幾個月來的關懷備至,他也絕不希望看到徐氏倒下。
李允熥心裏有著不好的預感……因為雖然不知道具體時間,但他記得徐氏在李棣登基後沒幾年就過世了,之後李棣就再也沒立過皇後。
但對徐輝組來說,會是一個絕好的消息……雖然倒下的是他的嫡親同胞姐姐。
沒了徐氏,就無人壓製燕王、趙王的相爭……徐輝組成功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太醫終於小跑著趕來,在壓抑的氣氛中為徐氏診脈,李允熥的視線如若實質,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三兄,今日相爭,所為何事?”
李允熥選擇詢問的對象是兵部尚書徐增壽。
徐增壽臉上都青了一塊,應該是被徐輝組揍的,他猶豫了下,上前幾步,低聲說:“大軍已入順天府,蒙古西竄,今日議……”
“明白了。”李允熥麵無表情的陸續看著李高煦、李高熾、徐輝組。
燕軍和官軍相互提防,分兩路北上,分別從保定府、河間府入順天府,蒙古軍被驅逐西竄,跑到宣鎮甚至山西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大軍要不要繼續北上西進?
李高煦肯定是不肯讓丘福領軍繼續進軍的,燕軍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的根基所在,而徐輝組自然希望兩股大軍都北上西進,反正死了多少他都不心疼……而且還振振有詞,燕王府在洪武二十六年後就有護衛山西、宣鎮之責。
這一次,徐輝組占了理,而李高煦硬頂著,李高熾在一旁看熱鬧……徐增壽幫了幾句腔被徐輝組揍了,李高煦倒是沒對徐輝組動手,讓成國公朱能給了茹瑺一拳。
之後,徐氏就出來了,百般調和……以她的思維模式,自然是希望進軍山西,收複宣鎮,驅逐蒙古人,但李高煦還是硬頂著。
再之後,就是徐氏暈倒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李高煦氣的。
李允熥站在皇位前,久久的盯著臉色泛白,驚惶不安的李高煦……這個貨雖然是最沒有可能登上皇位的那個,但卻是直接殺傷力最強的那個。
好一會兒後,太醫收回了手。
“如何?”
“啟稟陛下……”太醫說了一大堆高深莫測……反正聽不懂的話後,才說出結論,“藥方稍候送至,燕王太妃需精心休養,不可費神。”
李允熥微微頷首,招手讓常寬過來,帶著幾個宮人、宮女將徐氏抬上軟轎,徑直送去坤寧宮。
徐增壽鬆了口氣,正猶豫著這兩天是不是找個地方躲一躲,大兄今兒這兩拳是一點都沒留手,這時候,卻聽見李允熥揚聲道:“趙王!”
眾人均是一愣,陛下登基至今,隻在武英殿中開過兩三次口,而且都是在燕王太妃徐氏在場的情況下……今日徐氏病倒,陛下要做什麽?
“趙王,你的心思,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允熥聲如洪鍾,“蒙人侵入山西,燒殺擄掠,更盤踞西北重鎮宣鎮,你卻使大軍頓足!”
“若是如此,他日即使朕傳位於你,你坐得穩這個皇位嗎?”
李高煦麵無表情的盯著李允熥,片刻後微微垂頭,躲開了對方的視線。
李允熥的視線落在李高熾的臉上,“身為燕王,撫平北疆,乃你分內之事,為何今日閉口不言?”
這時候李高煦卻插了句,“若是燕王肯北上……”
“閉嘴!”李允熥霍然起身,“誰不知道燕軍兵權均在你手,燕王隻攜王府近侍北上嗎?”
“但你既然繼燕王位,北疆子民皆你子民,不親之愛之,不救其於水火之中,他日登上皇位,難道就能心安理得嗎?”
“即使登上皇位,難道指望他們心向新帝?”
李高熾本就泛白的臉色更是蒼白,遠遠看著的開國公常升忍不住在心裏想,自己這位外甥皇帝,其他的本事沒有,這張嘴倒是犀利……隻是之前為何一點都沒顯露出來?
李允熥轉頭看向徐輝組,冷笑道:“魏國公所欲,無人不明了,若是燕軍西進北上,全軍覆沒,必然欣喜萬分!”
“陛下此言差矣。”徐輝組嗤笑道:“蒙古盤踞北疆,難道就這麽看著?”
“難道之前,魏國公不是讓淇國公丘福領軍先行,山東布政使鐵選領兵殿後嗎?”李允熥冷冷道:“若是讓鐵選領兵先行,想必今日不至於此。”
“中山郡王生前數度北伐,先入北平,掃清蒙元餘孽,恢複中華,你身為中山郡王長子,沿襲魏國公,何嚐顧忌軍國大事?”
“何嚐顧及北疆子民?”
今日李允熥所說的這些……都是明麵上別人跳不出錯的話,但殿內相當一部分人臉色微有不屑,這番話太過迂腐了。
兩軍北上,看似是軍事,但實際上牽涉到朝中政爭,陛下想以這等話打動雙方,合力驅逐蒙古軍,實在是有點想當然。
但接下來,李允熥揚聲道:“朕數月得燕王太妃講史,漢高組三年滅秦,五年滅楚,實則不過流氓無賴。”
“司馬代魏,楊堅篡位,唐太宗玄武門殺兄殺弟,逼父退位,宋太組陳橋兵變……”
眾人聽得一臉懵逼……在場這些人,對這些,誰都比陛下您熟悉啊。
李允熥頓了頓,加重語氣道:“自古以來,不過後蓋先,不過新代舊,反反複複,僅此而已,正所謂,春秋無義戰。”
“唯獨本朝不同,太組皇帝本淮右布衣,取命元璋,意欲與蒙元同歸於盡,奮起多年,立都金陵,數度北伐,終能掃清蒙元,恢複中華。”
李允熥洪亮的聲音在武英殿內回蕩,“自古得國之正,未出本朝之右者!”
一股肅穆而自豪的氣氛在殿內升騰而起,的確如此,本朝以驅逐蒙元而立國,乃是堂堂正正。
這句話說出口後,原本覺得李允熥迂腐的幾位臣子都是心中一個激靈……都察院做第一把交椅的左都禦史練子寧忍不住抬頭看了眼,陛下如此豪氣,真有太組遺風。
“朕聽燕王太妃提過,唐太宗曾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謂的水,乃是民心。”
“而在本朝,驅逐蒙元,從蒙古鐵騎下救我子民,這就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