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無題
從光字片開始的影視諸天 作者:混亂不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重口中的助學基金,其實兩口子早就有了想法,隻是苦於當時手上沒有那麽多的可流動資金。
如今錦繡已然步入正軌,王重的天運藥業發展也漸漸趨於平穩,兩口子手上也都有了富餘的資金,這個以“勤工儉學”命名的助學基金才得以成立。
“楊書記為人正直,處事公允,從不偏私,而且還很熱心,又做了這麽多年的書記,有管理方麵的經驗,她要是肯出麵的話,肯定比咱們隨便找個人來管要好的多!”
其實在這一點上,宋運萍多多少少還是有幾分先入為主了,楊書記雖然當過十幾年的大隊書記,可管理大隊跟管理資金完全是兩碼事兒。
不過宋運萍說的也並不是全全無道理,管理經驗方麵,楊書記還是頗為豐富的,隻要有人指點,稍微熟悉上幾天,就能應付助學基金那一攤子事兒了。
畢竟現在助學基金不過草創,手續方麵的問題王重都已經處理妥當了,剩下的無非是基金正式運轉方麵的事情。
而這方麵……
“兒子的事,我去辦就是了,你就別跟著操心了,有這功夫,還是趁早把港島那邊的業務給理清楚吧!”
“我不行的,這事兒幹係太大,我又沒幹過,要是出了岔子……”
“楊書記!”王重也笑著上前,跟楊書記打起了招呼:“吃了沒?”
“還有鎮上那些領導,您跟他們打了多少年交道?”
王重道:“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活兒都顧不上,像藥材還是能夠堅持種的嘛,畢竟種植藥材真正忙碌的時間,一年到頭也就那麽幾陣,完全可以把時間錯開。
自打有了王宛之後,在王重和宋運萍的堅持之下,宋母就不在家裏養長毛兔了,一心隻收拾家務,照顧小外孫女兒。
伴隨著改革開放,國內經濟的複蘇,國家對教育行業也越來越重視,可如今國家的經濟條件到底還有限,而咱們國家地域寬廣,人員稠密,散步各地,縱是國家有心扶持,短時間內也無法顧及到全國各地。
說這話時,王重的表情頗為嚴肅。
不過兔子的話,就養不了那麽多了,但少養一點,養個十來隻的話還是忙的過來的。”
“有事兒?”楊書記一邊用鍘刀熟練的切著青草,一邊問道:“有啥事?”
“額……”楊書記都被王重說的有些懵了,這老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花花轎子有人抬。
王重一臉認真的道:“當然!”
“沒錯!”宋運萍深以為然的點頭道:“確實沒有比楊書記更合適的人選了!”
楊書記幹了十幾年的大隊書記,鎮上的領導,還有周遭其餘大隊的書記、秘書什麽的,她基本上全都認識,而助學基金的發放,除了要考察孩子的學習成績之前,孩子的家境條件也是考察的重點。
“兒子學校的事情不是還沒敲定呢嗎?”
“找我?”楊書記被王重這話說的頓時有些手足無措。
還有十裏八鄉那些對未來抱有美好期待的年輕人們,去了錦繡的旗艦店。
“這麽早?”
如今正是暑假,王遠剛剛結束升學考試,有王重的言傳身教,區區一個小學畢業考試,對王遠這小子自然沒什麽難度,輕而易舉就拿了全校第一。
王重卻不著急,畢竟這麽大的事情,總得給楊書記一點考慮的時間。
“我不行的!”
“你的顧慮不無道理!”王重道:“魚和熊掌本就不可兼得,就看楊書記怎麽選擇了!”
到公家單位辦事兒都是這樣,就是到了現實世界的時間節點,還是有很多人抱怨辦事兒太過繁瑣。
“我跟小萍合計來合計去,唯一合適的人選,就是楊書記您了!我這不是趕緊過來找您了嗎!”
王重這話才剛出口,宋運萍的臉上的神情就僵了一下,眼神多少有那麽幾分不自然,不由自主就歎了口氣:“哪有那麽容易!”
翌日一早,吃過早飯,王重便帶著女兒王宛,騎著自行車,來到楊書記家。
這話題說到這兒,也該打住了,宋運萍順勢就把話題一轉:“聽說你去政府申請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楊書記正好背著滿滿一背簍的青草在後院的兔籠前頭,把背簍裏的青草從背簍裏取出來切碎,伴上特製的兔料,混好了之後扔進兔籠裏的食槽裏。
“楊奶奶!”王重還沒開口,小王宛就率先喊了起來,一邊喊著,一邊滿臉笑容,興高采烈的衝著楊書記跑了過去。
要是做生意,宋運萍還真沒怵過,可廣告這行宋運萍是真的不懂,縱使有王重手把手的教,還是半懂不懂,畢竟廣告這東西看起來沒什麽難度,可真要是自己去做的話,才知道其中的難度。
楊書記一臉忐忑的指著自己,話音剛落,還沒等王重說什麽,就立馬搖著腦袋自我否定道:“不行不行!”
“不過基金要是真辦起來了,事情肯定不少,楊書記的年紀可不小了,現在她家地裏還種著藥材,家裏也養著不少長毛兔,這些可都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活,她能顧得過來嗎?”
“還有縣裏,哪個部門主管哪方麵的業務,你不一樣是門清嗎!”
王重道:“過幾天吧!先把楊書記這事兒搞定了再說。”
“擇校費?”宋運萍道:“要是能夠解決小遠入學的問題,錢不是問題。”
“我能行嗎?”
“這是好事兒啊!”楊書記眼睛一亮,當即就來了興趣,可隨即楊書記又皺起了眉頭:“不過十裏八鄉這麽多娃娃,得花不少錢呢!”
光是一個錦繡服飾,就帶來了多少工作崗位,為多少人解決了工作的問題。為多少個家庭解決了生計的問題。
“逢年過節有禮品?年底還有獎金?那不是跟幹部的待遇一樣了?”楊書記有些詫異。
如今既沒有手機,也沒有網絡,想辦什麽事兒,那必須得親自跑去相關的單位親自去問才行。
“哪有什麽麻煩,都是正常的流程,不過是那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辦這種業務,對流程不熟悉,耽擱了點時間而已。”
“我有你說的這麽好嗎?”王重說的楊書記都有點不敢信,這還是自己嗎!
“您要是沒本事兒,鄉親們為什麽還年年選您當咱們村的書記,不就是因為相信您有能力帶著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不就是大家都信任您嗎!”王重苦口婆心的道。
不過宋運萍一開始是想著讓王重在家呆一陣子,等學校的事情確定了再把兒子送過去。
“而且您道咱們基金會裏工作的話,可是有償的,每個月給您開工資,逢年過節也有禮品發放,年底還有獎金。”
別看宋運萍的錦繡服飾現在做的風生水起,生意不止做到了魔都北平,甚至都做到了港島,做到了國外。
“楊書記當了這麽多年的大隊書記,不光是山背村,咱們鎮周遭幾個村的鄉親,少有她不認識的。”
“是嗎?”楊書記對王重的話自然不會懷疑,畢竟王重可是整個晉陵縣都找不出第二個的大能人,山背大隊,乃至於整個紅衛鎮的的鄉親們能有今天這麽好的日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王重的原因。
“再說了,咱這又不是幹啥壞事兒,咱們村的條件您也知道,現在日子雖然比以前好過了,可還是有不少家庭還是比較困難的,像村尾的楊老幺家,他老娘去年上山揀柴摔斷了腿,他爹癱瘓在床都多少年了,他還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一家九口人,全靠他跟他媳婦兩個人撐著。”
王重道:“學校的事情好說,以小遠的成績,哪個學校不搶著要,就算實在不行,那咱們了不起再交點擇校費!”
“還能怎麽說,照直說唄!”王重道:“明兒我就去找楊書記,看看怎麽說服她出山。”
宋運萍看著王重問道:“你準備怎麽跟楊書記說呢?”
她跟王重辛辛苦苦打拚這麽多年,掙了那麽多錢,不就是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質量,為了讓兒女們不用經曆他們經曆過的那些苦難。
王重雖然想請楊書記幫著管理基金,可楊書記要是自己不願意,王重總不能強逼著她去管。
所以王重才會第一時間想到楊書記,畢竟楊書記的人品,也是得到王重和宋運萍兩口子,乃至於十裏八鄉的鄉親們公認的。
宋運萍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麽,而是又把話題一轉,問道:“你打算什麽時候把小遠送到爸媽那兒去?”
“不是!”王重道:“找您有點事兒!”
王重道:“我跟小遠他媽合計著弄個助學基金,幫咱們十裏八鄉那些成績好又上不起學的孩子們提供學費,讓他們能夠完成學業。”
王重道:“這您放心,我跟小萍是什麽人您也知道,這種事情,咱們可不敢拿來開玩笑。”
宋運萍也深以為然的道:“報紙廣播上不都說了嗎,教育才是實現咱們國家偉大複興的關鍵。”
“不過以楊書記的性子,我倒覺得她應該會答應。”
王重解釋道:“楊書記,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改革開放了,經濟越來越好,很多民營企業都吃到了時代的紅利,賺了錢,可不管在什麽時候,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吸引人才,甚至於搶奪人才,開更高的工資,給出更好的待遇,讓工作者能看到更好的前景,現在都是常態了。”
雖然知道王重和宋運萍兩口子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可楊書記還是忍不住提醒道。
紅衛鎮雖然地處江浙地區,可到底隻是個偏遠的鄉鎮,
王重道:“咱們能力有限,咱們知道的人裏頭,對十裏八鄉的情況比較了解,又信得過的人,也就是楊書記了!”
“手續我都已經辦好了,第一筆資金今天就能到賬,現在就缺一個在十裏八鄉人緣好,又了解情況,有過基層工作經驗的。”
“楊奶奶!”王宛興致勃勃的跑到兔籠跟前,雙手抓著兔籠的欄杆,那雙烏黑發亮的大眼睛,好似星辰一般閃爍著的,好奇的打量著籠子裏的長毛兔。
“楊書記,您先聽我說!”楊書記的反應倒是沒有出乎王重的預料,是以王重並不覺得有多驚訝,而是立馬說道:“咱別的不說,就說咱們山背村,家家戶戶的情況,村裏有哪個比你很清楚?
哪家有幾口人,家庭條件是好是差,誰家養了牛,誰家有幾隻雞,幾隻鴨,哪家又舔了幾隻羊,誰能比你清楚?”
“咱們的助學基金才剛剛起步,體量不大,錢也不多,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咱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可不能浪費,必須得花在值得花的孩子身上。”
王宛雖然性子跳脫,跟個男孩似的,可骨子裏到底是個女孩兒,對兔子這種外表既可愛又萌的小動物根本沒什麽抵抗力。
“真要弄?”楊書記還有點不敢相信。
“要我說,這事兒就非你莫屬,除了你,換誰來也不合適。”
“是小宛啊!”一聽是王宛的聲音,楊書記立馬停下手裏的動作,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為了兒子的學業,為了兒子的前程,休說是擇校費了,就算是給學校多捐點錢,宋運萍也不在意。
“還沒呢!先把兔子喂了,喂完再吃。”楊書記笑著答道,又看了一眼兔籠前的小王宛,好奇的問:“今兒是周末嗎?”
楊書記被王重說的都有些臉紅了。
留在老家的鄉親們同樣沒有閑著,隨著王重的天運製藥規模越來越大,對藥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鄉親們種的藥材也越來越多,掙得錢自然也越來越多,家裏的日子過得自然也越來越好。
如今跟著天運製藥種植藥材的鄉親已經超過了千戶,鄉親們每畝地每年的平均收入已經突破了千元大關,別看一畝地隻有一千,但這是平均,有些產量高,品質好的,一年的產出甚至都能接近兩千。
要知道,這會兒可是九十年代,農村的一千塊和城裏的一千塊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如今錦繡已然步入正軌,王重的天運藥業發展也漸漸趨於平穩,兩口子手上也都有了富餘的資金,這個以“勤工儉學”命名的助學基金才得以成立。
“楊書記為人正直,處事公允,從不偏私,而且還很熱心,又做了這麽多年的書記,有管理方麵的經驗,她要是肯出麵的話,肯定比咱們隨便找個人來管要好的多!”
其實在這一點上,宋運萍多多少少還是有幾分先入為主了,楊書記雖然當過十幾年的大隊書記,可管理大隊跟管理資金完全是兩碼事兒。
不過宋運萍說的也並不是全全無道理,管理經驗方麵,楊書記還是頗為豐富的,隻要有人指點,稍微熟悉上幾天,就能應付助學基金那一攤子事兒了。
畢竟現在助學基金不過草創,手續方麵的問題王重都已經處理妥當了,剩下的無非是基金正式運轉方麵的事情。
而這方麵……
“兒子的事,我去辦就是了,你就別跟著操心了,有這功夫,還是趁早把港島那邊的業務給理清楚吧!”
“我不行的,這事兒幹係太大,我又沒幹過,要是出了岔子……”
“楊書記!”王重也笑著上前,跟楊書記打起了招呼:“吃了沒?”
“還有鎮上那些領導,您跟他們打了多少年交道?”
王重道:“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活兒都顧不上,像藥材還是能夠堅持種的嘛,畢竟種植藥材真正忙碌的時間,一年到頭也就那麽幾陣,完全可以把時間錯開。
自打有了王宛之後,在王重和宋運萍的堅持之下,宋母就不在家裏養長毛兔了,一心隻收拾家務,照顧小外孫女兒。
伴隨著改革開放,國內經濟的複蘇,國家對教育行業也越來越重視,可如今國家的經濟條件到底還有限,而咱們國家地域寬廣,人員稠密,散步各地,縱是國家有心扶持,短時間內也無法顧及到全國各地。
說這話時,王重的表情頗為嚴肅。
不過兔子的話,就養不了那麽多了,但少養一點,養個十來隻的話還是忙的過來的。”
“有事兒?”楊書記一邊用鍘刀熟練的切著青草,一邊問道:“有啥事?”
“額……”楊書記都被王重說的有些懵了,這老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花花轎子有人抬。
王重一臉認真的道:“當然!”
“沒錯!”宋運萍深以為然的點頭道:“確實沒有比楊書記更合適的人選了!”
楊書記幹了十幾年的大隊書記,鎮上的領導,還有周遭其餘大隊的書記、秘書什麽的,她基本上全都認識,而助學基金的發放,除了要考察孩子的學習成績之前,孩子的家境條件也是考察的重點。
“兒子學校的事情不是還沒敲定呢嗎?”
“找我?”楊書記被王重這話說的頓時有些手足無措。
還有十裏八鄉那些對未來抱有美好期待的年輕人們,去了錦繡的旗艦店。
“這麽早?”
如今正是暑假,王遠剛剛結束升學考試,有王重的言傳身教,區區一個小學畢業考試,對王遠這小子自然沒什麽難度,輕而易舉就拿了全校第一。
王重卻不著急,畢竟這麽大的事情,總得給楊書記一點考慮的時間。
“我不行的!”
“你的顧慮不無道理!”王重道:“魚和熊掌本就不可兼得,就看楊書記怎麽選擇了!”
到公家單位辦事兒都是這樣,就是到了現實世界的時間節點,還是有很多人抱怨辦事兒太過繁瑣。
“我跟小萍合計來合計去,唯一合適的人選,就是楊書記您了!我這不是趕緊過來找您了嗎!”
王重這話才剛出口,宋運萍的臉上的神情就僵了一下,眼神多少有那麽幾分不自然,不由自主就歎了口氣:“哪有那麽容易!”
翌日一早,吃過早飯,王重便帶著女兒王宛,騎著自行車,來到楊書記家。
這話題說到這兒,也該打住了,宋運萍順勢就把話題一轉:“聽說你去政府申請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楊書記正好背著滿滿一背簍的青草在後院的兔籠前頭,把背簍裏的青草從背簍裏取出來切碎,伴上特製的兔料,混好了之後扔進兔籠裏的食槽裏。
“楊奶奶!”王重還沒開口,小王宛就率先喊了起來,一邊喊著,一邊滿臉笑容,興高采烈的衝著楊書記跑了過去。
要是做生意,宋運萍還真沒怵過,可廣告這行宋運萍是真的不懂,縱使有王重手把手的教,還是半懂不懂,畢竟廣告這東西看起來沒什麽難度,可真要是自己去做的話,才知道其中的難度。
楊書記一臉忐忑的指著自己,話音剛落,還沒等王重說什麽,就立馬搖著腦袋自我否定道:“不行不行!”
“不過基金要是真辦起來了,事情肯定不少,楊書記的年紀可不小了,現在她家地裏還種著藥材,家裏也養著不少長毛兔,這些可都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活,她能顧得過來嗎?”
“還有縣裏,哪個部門主管哪方麵的業務,你不一樣是門清嗎!”
王重道:“過幾天吧!先把楊書記這事兒搞定了再說。”
“擇校費?”宋運萍道:“要是能夠解決小遠入學的問題,錢不是問題。”
“我能行嗎?”
“這是好事兒啊!”楊書記眼睛一亮,當即就來了興趣,可隨即楊書記又皺起了眉頭:“不過十裏八鄉這麽多娃娃,得花不少錢呢!”
光是一個錦繡服飾,就帶來了多少工作崗位,為多少人解決了工作的問題。為多少個家庭解決了生計的問題。
“逢年過節有禮品?年底還有獎金?那不是跟幹部的待遇一樣了?”楊書記有些詫異。
如今既沒有手機,也沒有網絡,想辦什麽事兒,那必須得親自跑去相關的單位親自去問才行。
“哪有什麽麻煩,都是正常的流程,不過是那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辦這種業務,對流程不熟悉,耽擱了點時間而已。”
“我有你說的這麽好嗎?”王重說的楊書記都有點不敢信,這還是自己嗎!
“您要是沒本事兒,鄉親們為什麽還年年選您當咱們村的書記,不就是因為相信您有能力帶著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不就是大家都信任您嗎!”王重苦口婆心的道。
不過宋運萍一開始是想著讓王重在家呆一陣子,等學校的事情確定了再把兒子送過去。
“而且您道咱們基金會裏工作的話,可是有償的,每個月給您開工資,逢年過節也有禮品發放,年底還有獎金。”
別看宋運萍的錦繡服飾現在做的風生水起,生意不止做到了魔都北平,甚至都做到了港島,做到了國外。
“楊書記當了這麽多年的大隊書記,不光是山背村,咱們鎮周遭幾個村的鄉親,少有她不認識的。”
“是嗎?”楊書記對王重的話自然不會懷疑,畢竟王重可是整個晉陵縣都找不出第二個的大能人,山背大隊,乃至於整個紅衛鎮的的鄉親們能有今天這麽好的日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王重的原因。
“再說了,咱這又不是幹啥壞事兒,咱們村的條件您也知道,現在日子雖然比以前好過了,可還是有不少家庭還是比較困難的,像村尾的楊老幺家,他老娘去年上山揀柴摔斷了腿,他爹癱瘓在床都多少年了,他還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一家九口人,全靠他跟他媳婦兩個人撐著。”
王重道:“學校的事情好說,以小遠的成績,哪個學校不搶著要,就算實在不行,那咱們了不起再交點擇校費!”
“還能怎麽說,照直說唄!”王重道:“明兒我就去找楊書記,看看怎麽說服她出山。”
宋運萍看著王重問道:“你準備怎麽跟楊書記說呢?”
她跟王重辛辛苦苦打拚這麽多年,掙了那麽多錢,不就是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質量,為了讓兒女們不用經曆他們經曆過的那些苦難。
王重雖然想請楊書記幫著管理基金,可楊書記要是自己不願意,王重總不能強逼著她去管。
所以王重才會第一時間想到楊書記,畢竟楊書記的人品,也是得到王重和宋運萍兩口子,乃至於十裏八鄉的鄉親們公認的。
宋運萍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麽,而是又把話題一轉,問道:“你打算什麽時候把小遠送到爸媽那兒去?”
“不是!”王重道:“找您有點事兒!”
王重道:“我跟小遠他媽合計著弄個助學基金,幫咱們十裏八鄉那些成績好又上不起學的孩子們提供學費,讓他們能夠完成學業。”
王重道:“這您放心,我跟小萍是什麽人您也知道,這種事情,咱們可不敢拿來開玩笑。”
宋運萍也深以為然的道:“報紙廣播上不都說了嗎,教育才是實現咱們國家偉大複興的關鍵。”
“不過以楊書記的性子,我倒覺得她應該會答應。”
王重解釋道:“楊書記,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改革開放了,經濟越來越好,很多民營企業都吃到了時代的紅利,賺了錢,可不管在什麽時候,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吸引人才,甚至於搶奪人才,開更高的工資,給出更好的待遇,讓工作者能看到更好的前景,現在都是常態了。”
雖然知道王重和宋運萍兩口子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可楊書記還是忍不住提醒道。
紅衛鎮雖然地處江浙地區,可到底隻是個偏遠的鄉鎮,
王重道:“咱們能力有限,咱們知道的人裏頭,對十裏八鄉的情況比較了解,又信得過的人,也就是楊書記了!”
“手續我都已經辦好了,第一筆資金今天就能到賬,現在就缺一個在十裏八鄉人緣好,又了解情況,有過基層工作經驗的。”
“楊奶奶!”王宛興致勃勃的跑到兔籠跟前,雙手抓著兔籠的欄杆,那雙烏黑發亮的大眼睛,好似星辰一般閃爍著的,好奇的打量著籠子裏的長毛兔。
“楊書記,您先聽我說!”楊書記的反應倒是沒有出乎王重的預料,是以王重並不覺得有多驚訝,而是立馬說道:“咱別的不說,就說咱們山背村,家家戶戶的情況,村裏有哪個比你很清楚?
哪家有幾口人,家庭條件是好是差,誰家養了牛,誰家有幾隻雞,幾隻鴨,哪家又舔了幾隻羊,誰能比你清楚?”
“咱們的助學基金才剛剛起步,體量不大,錢也不多,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咱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可不能浪費,必須得花在值得花的孩子身上。”
王宛雖然性子跳脫,跟個男孩似的,可骨子裏到底是個女孩兒,對兔子這種外表既可愛又萌的小動物根本沒什麽抵抗力。
“真要弄?”楊書記還有點不敢相信。
“要我說,這事兒就非你莫屬,除了你,換誰來也不合適。”
“是小宛啊!”一聽是王宛的聲音,楊書記立馬停下手裏的動作,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為了兒子的學業,為了兒子的前程,休說是擇校費了,就算是給學校多捐點錢,宋運萍也不在意。
“還沒呢!先把兔子喂了,喂完再吃。”楊書記笑著答道,又看了一眼兔籠前的小王宛,好奇的問:“今兒是周末嗎?”
楊書記被王重說的都有些臉紅了。
留在老家的鄉親們同樣沒有閑著,隨著王重的天運製藥規模越來越大,對藥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鄉親們種的藥材也越來越多,掙得錢自然也越來越多,家裏的日子過得自然也越來越好。
如今跟著天運製藥種植藥材的鄉親已經超過了千戶,鄉親們每畝地每年的平均收入已經突破了千元大關,別看一畝地隻有一千,但這是平均,有些產量高,品質好的,一年的產出甚至都能接近兩千。
要知道,這會兒可是九十年代,農村的一千塊和城裏的一千塊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