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鬆田大學,有不少老教師教是本科學曆,這也是曆史原因造成的。高學曆的人不太願意來大學工作。因為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大學老師的工資太低了。很多人接受不了這麽低的工資,寧願去企業、去做公務員,這些單位工資都比大學高。所以留下來當老師人,有很多是比較老實本份人,或者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力沒那麽強的人。


    高校的收入,主要靠財政的撥款。教師工資,主要來自財政統發和學校績效兩塊。學校的績效工資和學校的創收有關,主要是來自於科研管理費的提成、校辦產業、以及社會捐贈等。


    我剛參加工作時,第一個工資才二千多元,當時真的讓我大失所望。碩士研究生畢業,在省重點大學工作,名聲上很好聽,可是工資收入實在不堪入目。剛工作那會,我一度對我選擇的這份工作懊悔不已。當時我有個老鄉在電腦城賣it產品,他手下的業務員多半是高中畢業,不少月入過萬。我有個堂妹高中畢業在深圳美容院做文員,工資也是二千多,他們美容院的美容師基本都月收入過萬。我還有個表弟高中沒畢業,在東莞電子廠上班,他們加班多的一點的時候月收也超過三千。我有個高中同學劉娜,高中畢業後在義烏那邊做文具進出口貿易,有一年來廣州參加廣交會,她請我去她住宿的酒店吃飯,酒店的單間價格就八百一晚。她說她前幾年就在義烏買了別墅,開的是奔馳車。她下一步的計劃就準備帶著員工一些致富,給每位員工都買奔馳車,打造一個奔馳車隊。她的這席話,讓我相當震驚,一個是高中畢業,一個碩士畢業,人家三個晚上的住宿費就抵上你一個月的工資了,這人與人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難道高學曆就應該對應著低收入嗎?讀書無用論,難道是真的?


    我開始尋找工資低的原因。工資主要由崗位工資和工作績效有關。我第一年是助教,又沒有任何行政職務,崗位工資才一千多。工作績效方麵,我的教學工作量非常少,科研又沒有,所以加起來也很少。大學不像高職和高中那樣,老師幾乎天天要上課,光課時費一個月就有幾千。一般來說,大學老師通常一周上2-3次課,這樣下來,課時費能高到哪裏去呢。


    我當初選擇來大學工作。一是圖安逸輕鬆,不像生產單位那樣天天忙碌。二是喜歡大學的氣氛,覺得和學生們在一起相對單純。對於收入也沒有很關注,覺得工資雖然低。如何找機會去做點橫向項目,應該能夠賺到錢。而且高校是事業單位,有編製,這樣的單位很難進。事業單位有很多福利政策是一般企業沒有的。鬆田大學前幾年搞集資建房,幾萬塊錢就可以買一套房子呢,這一下子就比外麵少花了幾十萬呢。可能我們這批人來得晚沒趕上這個政策,僅僅享受了公租房的待遇,租金到是不高,幾百塊錢,比外麵租房便宜不少,可是公租房是沒有產權的,而且不能一直住下去,沒有租金會逐年上漲,漲到和市場價差不多時,你自動就會出去外麵租房了。


    由於收入過低,大學老師在外麵搞副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廣東人把做副業也叫作“炒更”。“炒”即操作,炒作,“更”是時間的一種計量單位,這裏的“更”是指的業餘時間。“炒更”簡單說來,就是利用晚上時間或其他業餘時間除本職工作外再兼營一份職業。


    比較體麵一點,做橫向項目,也叫社會服務。項目經費進學校的賬,學校拿科研管理費的提成,學校也非常鼓勵和支持這種。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機會去做社會服務。比如說土木工程的,去做結構設計。建築學的去設計房子,平麵設計的可以去做方案設計。學計算機的可以去外麵開發係統。反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不那麽體麵的呢,如果私自在外麵做培訓,做兼職等。有的學校管得不嚴,隻要不影響校內教學,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有的學校甚至是反對的。據說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當年就是因為在外麵代課而被北大開除的,後來幹脆辭職自己辦了新東方學校。


    甚至有的去做直銷了,這已經完全和任教的專業八杆子打不著了。


    我認識一個做行政的老師,覺得學校的工資太低了,就開始兼職賣保險,嚐到了甜頭,幹脆把大學的工作給辭掉了,全職做賣保險。我也認識一個學電子專業的老師,被人介紹去賣安利產品,後來為了全職做安利,也狠心地把大學老師的工作辭掉了。


    相比當大學老師這二三千塊的工資,校外的世界實在太有吸引力了。


    有不少同事常常調侃說,當大學老師是副業,主業都在外麵呢。說來也有一定道理,我認識常年在外麵做項目的老師說,我從來不看單位發的那點工資的,還不夠養車的呢。


    可我永遠說不出這樣的話來,我天天在看著單位發的這點工資,盼望著這工資什麽時候能漲起來。可這樣的盼望幾乎又是絕望,我能改變財政部門的決策嗎?


    按學校的安排,我一周隻有二到三次上課,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呆在家裏無所事事。想做科研,沒有平台,沒人指導,自己天分又有限,出不來成果。想做社會服務,我一個人從西京跑來廣州工作,認識人很少,社會資源基本上沒有。


    那時候學校周邊的房子才六千多一平米,而我一個月工資才三千左右,扣掉房租和生活費,我這樣存錢存到什麽時候,才能買得起那六千多一平米的房子呢??


    這麽多的業餘時間,我該去搞點什麽副業呢,我開始思索。做專業,我不認識人,自己技術也不過硬。做生意,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人帶。去做直銷做保險,這些沒有門檻的生意倒是有人帶,但我又覺得開頭太難,加人我臉皮薄,認識人又少,推銷給同事又怕人家說閑話。做培訓,交通運輸專業是個需求而很窄的小專業,不像外語或者藝術類那樣,到處都有需求。好像每一條路,我都走不通。


    “百無一用是書生”我越來越覺得這句話就是在形容自己,我讀了這麽多年的書,居然沒有一樣可以在這個社會上中生存的技能,這真是何等悲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博士班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hliYS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hliYSS並收藏博士班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