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沒有合眼,不是因為害怕,熒光屏上的一條線,十幾個小時裏一點點往前蠕動,極其單調的運動,我卻無法不看它,疲憊中總是本能一樣睜開眼瞼,一次漫長的抵抗,一次次掀起的沉重,幾乎是一場毅力的較量。我的睡眠被這根線條穿越!
一個電視畫麵,正表示我走過的位置,它在直接虛擬我的行動。我看著自己,看著一個行動,因為被虛擬而呈現出真實的處境。睡意沉沉,我離開了地麵,卻開始真切感覺到地球,急速打開的想象之紛紜把我的腦子弄得疲憊不堪。
嵌在座椅靠背上的熒光屏,有一個地球影像,從泰國飛往南非的航班在地球上畫出了一條線,深藍之上的淺藍色線條,由全球定位儀精準畫出,這正是我在地球上走出的路線。心中一個意念在不斷提示,這個線端是我。它不隻是我的象征和比喻,甚至它就是事實本身。
當一個大洋濃縮在一方熒光屏內,穿越印度洋的速度因此而變得不再真實。我既在飛機呼嘯而過的速度裏,也在線條比蝸牛還要緩慢的延伸中。在印度洋上的飛行此時此刻反倒顯得像是虛構,真實的印度洋呢?盡管就在我的腳下,我卻隻能想象。我隻能感覺自己的想象與印度洋逼近!
四周寂靜無聲,飛機的引擎發出均勻的聲響。我不知道是因為恐懼還是飛越巨大無比的印度洋的刺激,我想象自己在萬米高空穿過雲層之上的空間,想象大海揚波,那是令人絕望的沒有止境的波濤,印度洋無邊無際的海平麵像天空一樣開闊。巨大的不知名的動物正在飛機下的深海中暢遊,我不知道它的存在,它也不知道我的存在,幽藍的天空,有眾多的星星閃耀,隻有一點微光劃過,如同流星,那就是海洋動物眼中的我。
一切發生的正在發生,在我卻隻有想象。
躺在臥室的床上,這樣的想象也是可以發生的,但我不會感到恐懼,不會感到自己的生命如此渺小!線條無聲描述著的是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個事實。我就在這個線頭上,但我卻在線條之外注視著這個線頭。我看著我自己從一個虛擬的影像中飛過,我看見此刻自己與地球的關係,但真實的我卻排除在外,自己成了自己的旁觀者,像四維電影院的觀眾,座位還可配合以真實的抖動。
地球一直在緩慢自轉,但我感覺不了它的轉動,麵對如此偉大的存在,人的存在實在太渺小了。要說明事實真相,人類需要描述的圖像,更需要想象。巨大的真實常常隻能在想象中呈現。
幾天後,站在兩大海洋印度洋與大西洋交匯的地方,一個冷流,一個暖流,對於呈現在我麵前的印度洋和大西洋,我仍然離不開想象。要把這水天一色與別處同樣的水天一色區分,人的眼睛是辦不到的。我的視力相對於海洋,我的短暫生存相對於亙古的地理,不過如蜉蝣一般速生速死。在烏雲滾滾、風吹雨斜的天空下,我爬到好望角的最高處,五百年前,葡萄牙人的船隊從這裏駛過,去尋找東方的大陸。地理大發現從這個海角出現了重大轉機——東西方終於在海洋上連接起來了。冷流與暖流交匯形成的風暴,把船隊打上了好望角的海岸。這個最初被稱作風暴角的地方,一次改變世界的偉大航程,如同一個海浪消失,沙灘上並無半點蹤跡可尋。與別處海灘不同的是,它枯藤一樣纏繞的海草在石頭的灘塗上腐爛,密集的蟲蟻快速地鑽來爬去。煙波浩瀚處,一座暗礁,在視野裏激起雪浪花,一圈一圈生了又滅。
曆史於是也隻能虛擬:澳門博物館的一隻船模,就是那些繞過好望角的船。那片玻璃櫃內橘黃的燈光,像探入時光深處。它與這片海域聯係起來了。那條首次踏上中華帝國陸地的船隻正是從眼前的海麵駛過!中國是它的目的地。澳門同樣是個伸進大海的半島,四百多年,東西方文明在這個彈丸之地交融,直到鴉片戰爭炮聲響起,震醒國人,一個不尋常的半島才被人記起,刮目相看。
熒屏上的大海,它的藍一點點驅逐著綠,那是南亞次大陸,直到藍占據了整個熒屏,綠色陸地再也飄浮不回了,這颶風生成並肆虐的大海,這葡萄牙人航行數月也看不見陸地的大海,在這時卻成了一個虛擬的世界。
地球的圖像是冷色調的,藍色和綠色從西麵旋轉過來,但它們很快就被灰暗的陰影吞沒。黑夜像個流浪漢,在地球上飄蕩,它烏雲一樣覆蓋過非洲大陸,蔓延到大西洋上空。它緩慢,但堅定不移。誰也無法阻擋,像一種淹沒。發光的藍色線條閃動著湖藍色的光,像一把刀,試圖切開這個冷色調的球體,它已經由東北向西南橫斜地切過來了。我像一個固執的兒童,要在一個球麵上刻下一道劃痕。
我緊握遙控器,不停地按著放大鍵,那個被迅速拉近的線頭現出了一架飛機。它是我乘坐的大型波音客機。海洋變得更加深藍,像真正的大海一樣,出現了小島。島是真實的小島,方位準確,形狀無誤。但世界充斥虛擬。我看到飛機座椅上的人,幽暗燈光裏,全都進入夢鄉,黑暗的影子凝固不動,時間停滯,生活似乎在經曆一次次死機,隻有飄在外麵的鼾聲不受約束地一陣陣冒出,像一個虛擬的世界有了真實的配音。
望望窗外漆黑的夜空,覺得那條線在這漆黑的夜空畫動,正如電視熒屏上畫動的,在它被我無限放大的某個時刻,也許它們會重合到一起,虛擬與真實從此沒有邊界。
高速度,程式化,或者封閉、隔絕,真實的經曆也不再真切,這是現代社會的新征象。行動已經交給了機器,肉體從沒這樣顯得多餘虛擬與真實的生活早已混淆。
引擎聲、偶爾遇到氣流飛機產生的抖動,讓我從巨大的虛擬中找到身體,一個無法擺脫夢幻的身體。
真實到底有沒有或者怎樣發生了?當熒光屏上黑夜的邊線移到了線頭之上,我開始盯著眩窗後的黑暗,我要看著白晝追上飛機,看我怎樣從夜色退到白天,怎樣從虛擬抵達現實。巨大的被虛擬的世界它的黑暗與光明飄移的界線如期呈現——窗後一條光線劃開了漆黑的夜空,從下方的朱紅到上麵的靛藍,七彩色譜豔麗飽滿,像眼睛一樣緩緩睜開,光芒如神秘的魔法,讓頭上的沉沉黑暗冰一樣消融,大地變成暗影的深淵——夜色粉塵一樣沉落下去。七彩之光越來越耀人眼目——白晝的確已經追上了飛機,黑暗已經前逃,比飛機更快,熒光屏上的機身已被陽光照得雪白。腳下黑沉沉的不再是海洋,而是非洲的大陸。
從一個朦朧早晨的降落開始,非洲大陸,像一個不真實的事件在我麵前發生。非洲南部讚比亞、津巴布韋、南非,從城市到稀樹草原,再到海濱,我在它的大地上麵行走,像風一樣刮過。匆匆十日,一輛封閉大巴,在不停地飛奔。
荒涼的大地,黑人的村莊像流浪的吉普賽人,泥土與茅草築成的草寮消失了,紅綠藍的塑料板、纖維板拚湊的平屋,像兒童遊戲臨時搭建的積木,像城市遺棄的垃圾。光禿的樹枝與枯黃的草地上,偶爾一現,一個部落與一個部落間相距遙遠。有黑人高舉雙手,在一輛小麵包邊點燃一叢枯草,他們發出歡呼,一片火苗就讓他們感覺快樂。
小麵包是黑人的交通工具,車上是不會有白人的。大片大片的荒原是黑人與動物的世界,白人隻屬於城市。而城市,私人小麵包裏也隻有黑人,大街上沒有公交車,小麵包是專為黑人準備的,白人有自己的私家車。
我想把車開進稀樹草原上的村子,當地人害怕遭到圍觀勸我放棄,就像一百多年前白人深入非洲陸地害怕進村一樣,恐懼仍在膚色之間充盈。一個小村外,兩個黑人坐在地上,興奮地站起來,朝我們大聲喊話。我隻看到張合的鮮紅的大嘴唇,急切揮舞的雙臂,一瞬間他們從近退遠,化為黑影。
一天晚上,從南非開普頓機場出來,高速公路上,大巴車窗映出了我的麵龐,我看到了自己黑色的眼睛、暗紅色的嘴唇,也看到了黑壓壓的房屋,它們延綿幾十裏,沒有燈光,或者說偶爾昏暗的燈光,無法照見夜晚的黑;沒有聲息,或者說沒有可以發出聲響的東西,默片一樣。我又找到了觀看熒光屏的感覺,眼前的一切突然遭到了虛擬——在我內心裏,它變得遙遠而不真切。一個人出現在麵前而不覺得真實,這世界變成了一個符號的世界!
黑人棚戶區,簡陋的纖維板搭建的棚子,從荒漠湧來,密密麻麻,像城市的垃圾場,沒有電器,沒有像樣的家具,破爛的衣服掛在草地鐵絲上,如拾荒者。甚至麵包也緊缺……這是現代化城市開普頓冗長的前奏?我看到,我感受,一個人的感官、情緒、良知被隔離的狀態,如何讓活的現場失去了真實的感受。速度、節奏、畫麵的切換,讓人麻木。像電視進入生活,生活也進入了電視——隻有視覺,沒有感覺。
我是一顆子彈,兩邊是如鐵一樣的黑,沿著高速公路的槍膛,射入城市:閃亮牆壁的高樓,室內奢華的設施,燈火通明的街道,穿梭的高檔轎車……仿佛另一個星球的景象。這裏是白人的天堂。是一個虛擬的遊戲軟件的天堂。
一種對比,像換上了另一個頻道,一條公路串聯起來的、一個國家包含起來的、一個黑夜籠罩起來的——對比,不能如期產生罪惡感,我像熟視無睹的南非人。
五百年的風暴角,最初東西航線的補給站,開普頓開始成為航船停泊的港灣,西方人大批來此種植蔬菜,黑人成為雇工,一座城市慢慢建立。從黑人被白人統治,再到黑人當家作主,所謂文明的世界可曾改變?
去海豹島的一天,先晴後陰,桌山罩著厚厚一片雲。穿過山腳海濱別墅區,在遊船碼頭,一個布爾人自言自語,他走過那些旅遊工藝品地攤,旁若無人,有時狂笑,有時麵部呈憤慨狀,海風把他敞開的紅色襯衫吹得東擺西蕩。他是一個瘋子,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中?
他向我靠近,我看到了他隱蔽得很好的一根線,他有一個耳機。是這根線救了他,我與他一樣都想象到了另一個人,一個被手機虛擬的人。於是,他所有的行動都變得符合邏輯了,那條線是一條現代科技的邏輯線,他又變回了正常人。
第一次看到手機的魔力如精神致幻劑,看到它所象征的一個真實又虛擬的世界!人不能再被時空所限定,我們隨時可以丟開身邊的人去與手機交談,可以隨時進入遙遠的世界!一個虛擬的世界出現並伴隨,一個與想象形影不離的生活已然展現。我們關注手機的動靜,我們隨時準備著與手機包含的廣闊世界發生即時的聯係。與此類似,我們回家,圍繞客廳中央的電視,讓電視來告訴我們生活,告訴一個虛擬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我們為此流淚,為此狂喜。或者,坐在電腦前,進入網絡,那裏是一個不受空間製約的世界,世界扁平了,沒有了遠與近,生活也真正進入了虛擬時代。
而麵對真實的非洲,我像是換了另一個座位,對著大玻璃,一天又一天,浮光掠影。我不明白細部的、緩慢的生存,甚至不了解它的苦難與不平。我看到一切事物的外表。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像一根線條在上麵遊走。帶著我行走的是南非最具實力的旅業集團,超豪華的安排,赤貧之上失去的真實感,讓心一絲一縷釋出不安。
對於非洲的苦難,黑人的苦難,我是否要付出感情?憂慮與憤怒是否應如期奔湧?它們是真的憂慮與憤怒嗎?用漢語表達的憂鬱對於一座大陸是否不如風吹草動更有意義?
憤怒,在我或許是一種虛擬——想象中生成;我的精神世界,或許也在遭遇全方位的模式化。
一個電視畫麵,正表示我走過的位置,它在直接虛擬我的行動。我看著自己,看著一個行動,因為被虛擬而呈現出真實的處境。睡意沉沉,我離開了地麵,卻開始真切感覺到地球,急速打開的想象之紛紜把我的腦子弄得疲憊不堪。
嵌在座椅靠背上的熒光屏,有一個地球影像,從泰國飛往南非的航班在地球上畫出了一條線,深藍之上的淺藍色線條,由全球定位儀精準畫出,這正是我在地球上走出的路線。心中一個意念在不斷提示,這個線端是我。它不隻是我的象征和比喻,甚至它就是事實本身。
當一個大洋濃縮在一方熒光屏內,穿越印度洋的速度因此而變得不再真實。我既在飛機呼嘯而過的速度裏,也在線條比蝸牛還要緩慢的延伸中。在印度洋上的飛行此時此刻反倒顯得像是虛構,真實的印度洋呢?盡管就在我的腳下,我卻隻能想象。我隻能感覺自己的想象與印度洋逼近!
四周寂靜無聲,飛機的引擎發出均勻的聲響。我不知道是因為恐懼還是飛越巨大無比的印度洋的刺激,我想象自己在萬米高空穿過雲層之上的空間,想象大海揚波,那是令人絕望的沒有止境的波濤,印度洋無邊無際的海平麵像天空一樣開闊。巨大的不知名的動物正在飛機下的深海中暢遊,我不知道它的存在,它也不知道我的存在,幽藍的天空,有眾多的星星閃耀,隻有一點微光劃過,如同流星,那就是海洋動物眼中的我。
一切發生的正在發生,在我卻隻有想象。
躺在臥室的床上,這樣的想象也是可以發生的,但我不會感到恐懼,不會感到自己的生命如此渺小!線條無聲描述著的是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個事實。我就在這個線頭上,但我卻在線條之外注視著這個線頭。我看著我自己從一個虛擬的影像中飛過,我看見此刻自己與地球的關係,但真實的我卻排除在外,自己成了自己的旁觀者,像四維電影院的觀眾,座位還可配合以真實的抖動。
地球一直在緩慢自轉,但我感覺不了它的轉動,麵對如此偉大的存在,人的存在實在太渺小了。要說明事實真相,人類需要描述的圖像,更需要想象。巨大的真實常常隻能在想象中呈現。
幾天後,站在兩大海洋印度洋與大西洋交匯的地方,一個冷流,一個暖流,對於呈現在我麵前的印度洋和大西洋,我仍然離不開想象。要把這水天一色與別處同樣的水天一色區分,人的眼睛是辦不到的。我的視力相對於海洋,我的短暫生存相對於亙古的地理,不過如蜉蝣一般速生速死。在烏雲滾滾、風吹雨斜的天空下,我爬到好望角的最高處,五百年前,葡萄牙人的船隊從這裏駛過,去尋找東方的大陸。地理大發現從這個海角出現了重大轉機——東西方終於在海洋上連接起來了。冷流與暖流交匯形成的風暴,把船隊打上了好望角的海岸。這個最初被稱作風暴角的地方,一次改變世界的偉大航程,如同一個海浪消失,沙灘上並無半點蹤跡可尋。與別處海灘不同的是,它枯藤一樣纏繞的海草在石頭的灘塗上腐爛,密集的蟲蟻快速地鑽來爬去。煙波浩瀚處,一座暗礁,在視野裏激起雪浪花,一圈一圈生了又滅。
曆史於是也隻能虛擬:澳門博物館的一隻船模,就是那些繞過好望角的船。那片玻璃櫃內橘黃的燈光,像探入時光深處。它與這片海域聯係起來了。那條首次踏上中華帝國陸地的船隻正是從眼前的海麵駛過!中國是它的目的地。澳門同樣是個伸進大海的半島,四百多年,東西方文明在這個彈丸之地交融,直到鴉片戰爭炮聲響起,震醒國人,一個不尋常的半島才被人記起,刮目相看。
熒屏上的大海,它的藍一點點驅逐著綠,那是南亞次大陸,直到藍占據了整個熒屏,綠色陸地再也飄浮不回了,這颶風生成並肆虐的大海,這葡萄牙人航行數月也看不見陸地的大海,在這時卻成了一個虛擬的世界。
地球的圖像是冷色調的,藍色和綠色從西麵旋轉過來,但它們很快就被灰暗的陰影吞沒。黑夜像個流浪漢,在地球上飄蕩,它烏雲一樣覆蓋過非洲大陸,蔓延到大西洋上空。它緩慢,但堅定不移。誰也無法阻擋,像一種淹沒。發光的藍色線條閃動著湖藍色的光,像一把刀,試圖切開這個冷色調的球體,它已經由東北向西南橫斜地切過來了。我像一個固執的兒童,要在一個球麵上刻下一道劃痕。
我緊握遙控器,不停地按著放大鍵,那個被迅速拉近的線頭現出了一架飛機。它是我乘坐的大型波音客機。海洋變得更加深藍,像真正的大海一樣,出現了小島。島是真實的小島,方位準確,形狀無誤。但世界充斥虛擬。我看到飛機座椅上的人,幽暗燈光裏,全都進入夢鄉,黑暗的影子凝固不動,時間停滯,生活似乎在經曆一次次死機,隻有飄在外麵的鼾聲不受約束地一陣陣冒出,像一個虛擬的世界有了真實的配音。
望望窗外漆黑的夜空,覺得那條線在這漆黑的夜空畫動,正如電視熒屏上畫動的,在它被我無限放大的某個時刻,也許它們會重合到一起,虛擬與真實從此沒有邊界。
高速度,程式化,或者封閉、隔絕,真實的經曆也不再真切,這是現代社會的新征象。行動已經交給了機器,肉體從沒這樣顯得多餘虛擬與真實的生活早已混淆。
引擎聲、偶爾遇到氣流飛機產生的抖動,讓我從巨大的虛擬中找到身體,一個無法擺脫夢幻的身體。
真實到底有沒有或者怎樣發生了?當熒光屏上黑夜的邊線移到了線頭之上,我開始盯著眩窗後的黑暗,我要看著白晝追上飛機,看我怎樣從夜色退到白天,怎樣從虛擬抵達現實。巨大的被虛擬的世界它的黑暗與光明飄移的界線如期呈現——窗後一條光線劃開了漆黑的夜空,從下方的朱紅到上麵的靛藍,七彩色譜豔麗飽滿,像眼睛一樣緩緩睜開,光芒如神秘的魔法,讓頭上的沉沉黑暗冰一樣消融,大地變成暗影的深淵——夜色粉塵一樣沉落下去。七彩之光越來越耀人眼目——白晝的確已經追上了飛機,黑暗已經前逃,比飛機更快,熒光屏上的機身已被陽光照得雪白。腳下黑沉沉的不再是海洋,而是非洲的大陸。
從一個朦朧早晨的降落開始,非洲大陸,像一個不真實的事件在我麵前發生。非洲南部讚比亞、津巴布韋、南非,從城市到稀樹草原,再到海濱,我在它的大地上麵行走,像風一樣刮過。匆匆十日,一輛封閉大巴,在不停地飛奔。
荒涼的大地,黑人的村莊像流浪的吉普賽人,泥土與茅草築成的草寮消失了,紅綠藍的塑料板、纖維板拚湊的平屋,像兒童遊戲臨時搭建的積木,像城市遺棄的垃圾。光禿的樹枝與枯黃的草地上,偶爾一現,一個部落與一個部落間相距遙遠。有黑人高舉雙手,在一輛小麵包邊點燃一叢枯草,他們發出歡呼,一片火苗就讓他們感覺快樂。
小麵包是黑人的交通工具,車上是不會有白人的。大片大片的荒原是黑人與動物的世界,白人隻屬於城市。而城市,私人小麵包裏也隻有黑人,大街上沒有公交車,小麵包是專為黑人準備的,白人有自己的私家車。
我想把車開進稀樹草原上的村子,當地人害怕遭到圍觀勸我放棄,就像一百多年前白人深入非洲陸地害怕進村一樣,恐懼仍在膚色之間充盈。一個小村外,兩個黑人坐在地上,興奮地站起來,朝我們大聲喊話。我隻看到張合的鮮紅的大嘴唇,急切揮舞的雙臂,一瞬間他們從近退遠,化為黑影。
一天晚上,從南非開普頓機場出來,高速公路上,大巴車窗映出了我的麵龐,我看到了自己黑色的眼睛、暗紅色的嘴唇,也看到了黑壓壓的房屋,它們延綿幾十裏,沒有燈光,或者說偶爾昏暗的燈光,無法照見夜晚的黑;沒有聲息,或者說沒有可以發出聲響的東西,默片一樣。我又找到了觀看熒光屏的感覺,眼前的一切突然遭到了虛擬——在我內心裏,它變得遙遠而不真切。一個人出現在麵前而不覺得真實,這世界變成了一個符號的世界!
黑人棚戶區,簡陋的纖維板搭建的棚子,從荒漠湧來,密密麻麻,像城市的垃圾場,沒有電器,沒有像樣的家具,破爛的衣服掛在草地鐵絲上,如拾荒者。甚至麵包也緊缺……這是現代化城市開普頓冗長的前奏?我看到,我感受,一個人的感官、情緒、良知被隔離的狀態,如何讓活的現場失去了真實的感受。速度、節奏、畫麵的切換,讓人麻木。像電視進入生活,生活也進入了電視——隻有視覺,沒有感覺。
我是一顆子彈,兩邊是如鐵一樣的黑,沿著高速公路的槍膛,射入城市:閃亮牆壁的高樓,室內奢華的設施,燈火通明的街道,穿梭的高檔轎車……仿佛另一個星球的景象。這裏是白人的天堂。是一個虛擬的遊戲軟件的天堂。
一種對比,像換上了另一個頻道,一條公路串聯起來的、一個國家包含起來的、一個黑夜籠罩起來的——對比,不能如期產生罪惡感,我像熟視無睹的南非人。
五百年的風暴角,最初東西航線的補給站,開普頓開始成為航船停泊的港灣,西方人大批來此種植蔬菜,黑人成為雇工,一座城市慢慢建立。從黑人被白人統治,再到黑人當家作主,所謂文明的世界可曾改變?
去海豹島的一天,先晴後陰,桌山罩著厚厚一片雲。穿過山腳海濱別墅區,在遊船碼頭,一個布爾人自言自語,他走過那些旅遊工藝品地攤,旁若無人,有時狂笑,有時麵部呈憤慨狀,海風把他敞開的紅色襯衫吹得東擺西蕩。他是一個瘋子,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中?
他向我靠近,我看到了他隱蔽得很好的一根線,他有一個耳機。是這根線救了他,我與他一樣都想象到了另一個人,一個被手機虛擬的人。於是,他所有的行動都變得符合邏輯了,那條線是一條現代科技的邏輯線,他又變回了正常人。
第一次看到手機的魔力如精神致幻劑,看到它所象征的一個真實又虛擬的世界!人不能再被時空所限定,我們隨時可以丟開身邊的人去與手機交談,可以隨時進入遙遠的世界!一個虛擬的世界出現並伴隨,一個與想象形影不離的生活已然展現。我們關注手機的動靜,我們隨時準備著與手機包含的廣闊世界發生即時的聯係。與此類似,我們回家,圍繞客廳中央的電視,讓電視來告訴我們生活,告訴一個虛擬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我們為此流淚,為此狂喜。或者,坐在電腦前,進入網絡,那裏是一個不受空間製約的世界,世界扁平了,沒有了遠與近,生活也真正進入了虛擬時代。
而麵對真實的非洲,我像是換了另一個座位,對著大玻璃,一天又一天,浮光掠影。我不明白細部的、緩慢的生存,甚至不了解它的苦難與不平。我看到一切事物的外表。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像一根線條在上麵遊走。帶著我行走的是南非最具實力的旅業集團,超豪華的安排,赤貧之上失去的真實感,讓心一絲一縷釋出不安。
對於非洲的苦難,黑人的苦難,我是否要付出感情?憂慮與憤怒是否應如期奔湧?它們是真的憂慮與憤怒嗎?用漢語表達的憂鬱對於一座大陸是否不如風吹草動更有意義?
憤怒,在我或許是一種虛擬——想象中生成;我的精神世界,或許也在遭遇全方位的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