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拜會(二)
順著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行去,路兩邊山石嶙峋,溪水流淌,遠遠望去,山石間瀑布飛馳而下,宛如仙境。
有名跟在大小姐後麵,心想這老太公真會挑地方,可能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滿嘴仁義道德,可以亂管天下事,真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啊。
來到精舍的門前,從門口望進去,木樓草亭鱗次櫛比,簡陋中顯著富貴,說實話真有一些精氣,就是那種讓人高山仰止的精神氣質。
門口站著一個青衣綸巾的年輕人,大小姐小心翼翼的送上拜帖,那人沒多說話,拿著拜帖走了進去,一會消失在蜿蜒的山道上。
不一會出來了一個中年人,大小姐趕忙向那人行禮,有名也跟著行禮一禮。
聽那中年人說:“曾小姐,老太公交代過,請跟我進來。”說完轉身朝裏麵走去。
大小姐趕忙說:“有勞大管家了。”說完跟著向前走去,有名也跟著向前走去。
庭院並不深,沒一會就來到一個大廳裏。大管家說:“知府大人今天來拜訪,老太公一會還要靜修自省,有勞二位在這裏多等一會。”
大小姐欠身行禮說:“大管家客氣了,我們哪敢打擾老太公和知府大人,我們二人就在這裏等著,不著急的。”
大管家看了一下有名,也沒有說話,穿過廳堂朝裏麵走了進去。
等大管家走進去後,有名對大小姐說:“大小姐,這大管家一點都不客氣,把咱們撂在這裏,連碗茶都不給。”
聽到這話,大小姐的臉立馬陰沉起來,對有名說:“不得無禮,這地方不是誰都能來的,我們在這裏等著就是了。”
有名聽到這話,再也沒敢說話。
半個時辰後,隻見兩個人從廳堂前走了出去,朝裏麵看了看,大小姐趕緊起來行了一禮,有名也跟著行一禮,那兩人相互說了兩句話,也沒有回禮,朝外走了出去。
大小姐低聲說:“是知府大人,可能很意外怎麽會有這樣兩人在這裏,我們耐心等著吧。”有名應了聲是,然後坐下來無聊的朝周圍張望。
大概又過了一個多時辰,大管家才出來說老太公要見兩個人,於是二人跟著大管家朝裏麵走去。
穿過廳堂,穿過一片幽靜的叢蕉,來到一個木質的大房屋前,房門開著,遠遠看見穿著單衣的老太公坐在太師椅上,單手掌書,大方桌放著茶盞,邊看書邊捋著胡須,一副老學究樣,有名不知道哪裏冒出的心思,感覺有點可笑。
跟著大管家進屋後,有名跟著大小姐向老太公行禮,老太公微微抬頭,單手示意讓二人在側麵的椅子上坐下,並吩咐管家奉茶。
等下人端上茶後,有名發現茶放在一個小幾的兩側,座位也沒得選了,隻能在大小姐的下手坐下。
半晌之後,隻聽老太公才緩緩說:“福兒,最近家中還好。”
大小姐趕緊說:“回老太公話,家中一切都好,母親身體也算安康。”
老太公笑著說:“那就好,以後你要掌好家裏的事。”
大小姐趕緊應了聲是。
老太公接著說:“今天真知府來這裏,是想讓老夫聯絡城中富商出錢征發勞力疏通晉江河道。近來海水倒灌,晉江河道淤積,大片良田被淹,剛好你今天來拜會,順便知會你一聲,望你早做準備。”
大小姐說:“老太公,這是應有之事,爹爹活著的時候對救濟鄉民的事向來積極,老太公吩咐就是了。”
老太公欣慰的笑了笑,說:“你有這樣的想法,我就放心了。我曾氏子孫,雖然經商,但要始終記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
有名心想,這還沒說幾句話,就開始敲詐了,這老頭真會給知府大人賣人情,你占著這麽的地方講什麽修身養性,遇到事情一句話就讓別人買單,還站在道德的製高點,讓人無法反駁,這裏麵總感覺透露些無恥,想到這裏臉上不免露出一些不屑的笑容,可沒想到的是老太公一直在不經意的觀察他,看他這幅表情,心裏多少有些不爽。
便對有名說:“老夫記著你叫曾有名是吧?”
有名站起身行禮說;“回老太公,在下正是曾有名,不曾想老太公還記著小人,小人確實受寵若驚。”
老太公說:“你這一會在下一會小人的,前言不搭後語,看你剛才有些不屑的表情,是否對我剛才的話有些看法。”
“在下不敢,隻是在下認為這樣解決河道淤塞的事情有些不智,每年都讓商賈出錢,這些人雖然嘴上不說,但誰又願意把錢白白拿出來,另外這樣做也是治標不是本啊。”
大小姐趕緊想有名使了一個臉色,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老太公想了想,說:“你認為我說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對嗎,那你說說怎樣才能治本啊?”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沒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是天下至理。可像老太公和範公這樣的道德楷模,天下有幾人,不是每個人都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商賈本來是末道,曆來都被人輕視,這些人難免有抵觸情緒,現在拿道德說事,就像一個人遭了別人的白眼還要他們笑臉相向,有幾個人能做的到。更何況這些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給他們邊講道德邊讓他們掏錢是不是有點難啊。”
老太公聽完後哈哈一笑,說“道理是這樣的道理,那你說該怎麽解決這個事情。”
有名一聽,這不把自己套進去了,便說:“在下以為這個事情本來是就沒法解決,造福鄉裏是每個人應有的職責,不過應該多給他們一些地位,多一些的社會歸屬感,可能會好些。”
“哦,歸屬感,什麽是歸屬感。”
“就是對這個社會的認同,隻有認為在這個社會有自己應有的位置,他們掏錢才會幹脆一些。”
“社會重在教化,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自古以來,天下之民,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上有朝廷,下有官府,士紳約束鄉裏,教化才能行的通,你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不過今天就不追究你了,這個問題先放下,不過你說的也不無道理,那你接著說說那個治本的事情。”
“在下以為每年為了疏通河道,大量征發勞力確實勞民傷財。可以在河海交界處修建一個堤壩,派人看守,一方麵可以擋住海潮,不至於海水倒灌把海裏的泥沙衝積到河道中;另一方麵,通過定期放水,可以把河中的泥沙衝到海裏。這樣可以減少官府的支出,也不至於勞民傷財,河岸附近的良田也不至於經常被水淹沒,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在下以前好像在什麽地方見過這種堤壩,就是想不起來了。”
老太公坐在那裏捋著胡須想了想,說:“此法可行,回頭我派人知會真知府,讓他找一些工匠合計一下,如果這個事情可行,真是一件造福鄉民的善事,你功不可沒。可你一個十幾歲的小兒,怎麽會見過這樣的堤壩,老夫真的很好奇。”
“老太公,在下是話趕話說到這裏,以前的事情確實都忘記了。在下聽說老太公每天都化時間自省,我們就不敢打擾老太公了,我們是不是”有名想著趕緊結束這番對話,溜之大吉最好,這樣說下去不知道啥時候就把這個老太公得罪了。
隻聽上首的老太公笑著說:“無妨,無妨,那你在說說這個自省的事,老夫對你這些離經叛道的說法很感興趣。”
“那老太公,在下就說了,你老可不能怪罪我。”有名心想,得趕緊把路鋪好,另外亂七八糟的說一通,說不定真能把這老頭唬住,對以後應該會有好處。
於是說:“自省是為了修身,通過每天的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聖人之道,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所以自省非常重要。但在下以為,自省不僅僅是根據聖人的言行刻板的去做,可以去格物致知,但也能致良知,知行合一。”
老太公聽到這裏,臉色有些古怪,說:“如何格物致知,何又為致良知、知行合一?”
有名接著說道:“無非是自省的途徑不同,格物致知就是從聖人的人倫、聖言、世故裏去尋找儒家的微言大義,但是對於一些水平略低的人而言,這樣的做法不僅可能找不到微言大義,甚至求而不得誤入歧途;所謂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自己內心中知道多少大義就做到多少,所知所行不分前後,最終的目的就是做到大義,這樣教化的功效就能體現出來。老太公,在下這些話有些唐突,讓老太公見笑了。”
老太公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有名,猶豫了一下說:“你前麵的話有些洛學的味道,後麵的話老夫卻是未曾聽聞過,不過殊途同歸,也是至理,未曾想到這番話能從你這個黃口小兒口中說出,老夫確實有些難以置信。”
然後對大小姐說:“福兒,你聽這些實屬無聊,你到外麵的院中轉轉,我有話要和曾有名說說,有意思。”
大小姐看看有名,然後起身向老太公告辭,滿腹心思的走出了大廳。
順著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行去,路兩邊山石嶙峋,溪水流淌,遠遠望去,山石間瀑布飛馳而下,宛如仙境。
有名跟在大小姐後麵,心想這老太公真會挑地方,可能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滿嘴仁義道德,可以亂管天下事,真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啊。
來到精舍的門前,從門口望進去,木樓草亭鱗次櫛比,簡陋中顯著富貴,說實話真有一些精氣,就是那種讓人高山仰止的精神氣質。
門口站著一個青衣綸巾的年輕人,大小姐小心翼翼的送上拜帖,那人沒多說話,拿著拜帖走了進去,一會消失在蜿蜒的山道上。
不一會出來了一個中年人,大小姐趕忙向那人行禮,有名也跟著行禮一禮。
聽那中年人說:“曾小姐,老太公交代過,請跟我進來。”說完轉身朝裏麵走去。
大小姐趕忙說:“有勞大管家了。”說完跟著向前走去,有名也跟著向前走去。
庭院並不深,沒一會就來到一個大廳裏。大管家說:“知府大人今天來拜訪,老太公一會還要靜修自省,有勞二位在這裏多等一會。”
大小姐欠身行禮說:“大管家客氣了,我們哪敢打擾老太公和知府大人,我們二人就在這裏等著,不著急的。”
大管家看了一下有名,也沒有說話,穿過廳堂朝裏麵走了進去。
等大管家走進去後,有名對大小姐說:“大小姐,這大管家一點都不客氣,把咱們撂在這裏,連碗茶都不給。”
聽到這話,大小姐的臉立馬陰沉起來,對有名說:“不得無禮,這地方不是誰都能來的,我們在這裏等著就是了。”
有名聽到這話,再也沒敢說話。
半個時辰後,隻見兩個人從廳堂前走了出去,朝裏麵看了看,大小姐趕緊起來行了一禮,有名也跟著行一禮,那兩人相互說了兩句話,也沒有回禮,朝外走了出去。
大小姐低聲說:“是知府大人,可能很意外怎麽會有這樣兩人在這裏,我們耐心等著吧。”有名應了聲是,然後坐下來無聊的朝周圍張望。
大概又過了一個多時辰,大管家才出來說老太公要見兩個人,於是二人跟著大管家朝裏麵走去。
穿過廳堂,穿過一片幽靜的叢蕉,來到一個木質的大房屋前,房門開著,遠遠看見穿著單衣的老太公坐在太師椅上,單手掌書,大方桌放著茶盞,邊看書邊捋著胡須,一副老學究樣,有名不知道哪裏冒出的心思,感覺有點可笑。
跟著大管家進屋後,有名跟著大小姐向老太公行禮,老太公微微抬頭,單手示意讓二人在側麵的椅子上坐下,並吩咐管家奉茶。
等下人端上茶後,有名發現茶放在一個小幾的兩側,座位也沒得選了,隻能在大小姐的下手坐下。
半晌之後,隻聽老太公才緩緩說:“福兒,最近家中還好。”
大小姐趕緊說:“回老太公話,家中一切都好,母親身體也算安康。”
老太公笑著說:“那就好,以後你要掌好家裏的事。”
大小姐趕緊應了聲是。
老太公接著說:“今天真知府來這裏,是想讓老夫聯絡城中富商出錢征發勞力疏通晉江河道。近來海水倒灌,晉江河道淤積,大片良田被淹,剛好你今天來拜會,順便知會你一聲,望你早做準備。”
大小姐說:“老太公,這是應有之事,爹爹活著的時候對救濟鄉民的事向來積極,老太公吩咐就是了。”
老太公欣慰的笑了笑,說:“你有這樣的想法,我就放心了。我曾氏子孫,雖然經商,但要始終記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
有名心想,這還沒說幾句話,就開始敲詐了,這老頭真會給知府大人賣人情,你占著這麽的地方講什麽修身養性,遇到事情一句話就讓別人買單,還站在道德的製高點,讓人無法反駁,這裏麵總感覺透露些無恥,想到這裏臉上不免露出一些不屑的笑容,可沒想到的是老太公一直在不經意的觀察他,看他這幅表情,心裏多少有些不爽。
便對有名說:“老夫記著你叫曾有名是吧?”
有名站起身行禮說;“回老太公,在下正是曾有名,不曾想老太公還記著小人,小人確實受寵若驚。”
老太公說:“你這一會在下一會小人的,前言不搭後語,看你剛才有些不屑的表情,是否對我剛才的話有些看法。”
“在下不敢,隻是在下認為這樣解決河道淤塞的事情有些不智,每年都讓商賈出錢,這些人雖然嘴上不說,但誰又願意把錢白白拿出來,另外這樣做也是治標不是本啊。”
大小姐趕緊想有名使了一個臉色,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老太公想了想,說:“你認為我說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對嗎,那你說說怎樣才能治本啊?”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沒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是天下至理。可像老太公和範公這樣的道德楷模,天下有幾人,不是每個人都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商賈本來是末道,曆來都被人輕視,這些人難免有抵觸情緒,現在拿道德說事,就像一個人遭了別人的白眼還要他們笑臉相向,有幾個人能做的到。更何況這些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給他們邊講道德邊讓他們掏錢是不是有點難啊。”
老太公聽完後哈哈一笑,說“道理是這樣的道理,那你說該怎麽解決這個事情。”
有名一聽,這不把自己套進去了,便說:“在下以為這個事情本來是就沒法解決,造福鄉裏是每個人應有的職責,不過應該多給他們一些地位,多一些的社會歸屬感,可能會好些。”
“哦,歸屬感,什麽是歸屬感。”
“就是對這個社會的認同,隻有認為在這個社會有自己應有的位置,他們掏錢才會幹脆一些。”
“社會重在教化,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自古以來,天下之民,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上有朝廷,下有官府,士紳約束鄉裏,教化才能行的通,你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不過今天就不追究你了,這個問題先放下,不過你說的也不無道理,那你接著說說那個治本的事情。”
“在下以為每年為了疏通河道,大量征發勞力確實勞民傷財。可以在河海交界處修建一個堤壩,派人看守,一方麵可以擋住海潮,不至於海水倒灌把海裏的泥沙衝積到河道中;另一方麵,通過定期放水,可以把河中的泥沙衝到海裏。這樣可以減少官府的支出,也不至於勞民傷財,河岸附近的良田也不至於經常被水淹沒,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在下以前好像在什麽地方見過這種堤壩,就是想不起來了。”
老太公坐在那裏捋著胡須想了想,說:“此法可行,回頭我派人知會真知府,讓他找一些工匠合計一下,如果這個事情可行,真是一件造福鄉民的善事,你功不可沒。可你一個十幾歲的小兒,怎麽會見過這樣的堤壩,老夫真的很好奇。”
“老太公,在下是話趕話說到這裏,以前的事情確實都忘記了。在下聽說老太公每天都化時間自省,我們就不敢打擾老太公了,我們是不是”有名想著趕緊結束這番對話,溜之大吉最好,這樣說下去不知道啥時候就把這個老太公得罪了。
隻聽上首的老太公笑著說:“無妨,無妨,那你在說說這個自省的事,老夫對你這些離經叛道的說法很感興趣。”
“那老太公,在下就說了,你老可不能怪罪我。”有名心想,得趕緊把路鋪好,另外亂七八糟的說一通,說不定真能把這老頭唬住,對以後應該會有好處。
於是說:“自省是為了修身,通過每天的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聖人之道,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所以自省非常重要。但在下以為,自省不僅僅是根據聖人的言行刻板的去做,可以去格物致知,但也能致良知,知行合一。”
老太公聽到這裏,臉色有些古怪,說:“如何格物致知,何又為致良知、知行合一?”
有名接著說道:“無非是自省的途徑不同,格物致知就是從聖人的人倫、聖言、世故裏去尋找儒家的微言大義,但是對於一些水平略低的人而言,這樣的做法不僅可能找不到微言大義,甚至求而不得誤入歧途;所謂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自己內心中知道多少大義就做到多少,所知所行不分前後,最終的目的就是做到大義,這樣教化的功效就能體現出來。老太公,在下這些話有些唐突,讓老太公見笑了。”
老太公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有名,猶豫了一下說:“你前麵的話有些洛學的味道,後麵的話老夫卻是未曾聽聞過,不過殊途同歸,也是至理,未曾想到這番話能從你這個黃口小兒口中說出,老夫確實有些難以置信。”
然後對大小姐說:“福兒,你聽這些實屬無聊,你到外麵的院中轉轉,我有話要和曾有名說說,有意思。”
大小姐看看有名,然後起身向老太公告辭,滿腹心思的走出了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