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個心魔沒有不甘,更沒有什麽糾結,就這樣雲淡風輕的,被“三昧真火”燒成了灰燼。


    並非是這兩個心魔容易對付,隻是這心魔選錯了對象罷了。


    整個江湖之中,包括整個朝堂之上,有幾人會“三昧真火”這樣的手段,又有幾人能具備修行人的術法。


    具備這些的,放眼天下,不過寥寥。


    而這寥寥幾人之中,又有誰敢壯著膽子,前來皇宮大內盜取那“傳世龍骨”?


    對於大明皇室而言,那或許是個至寶,但對於普通人而言,那就是一個死人的骨頭,被打磨的晶瑩剔透的屍骸。


    所以,具備這兩方麵需求的,普天之下,除了李孤行一人以外,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或許命運早就安排好了一切,讓李孤行得到諸葛玄策的青睞,讓他被諸葛玄策收為關門弟子,傳授了“諸葛三十六奇門”,進而才有了“三昧真火”的手段,才具備燒毀這兩個心魔的條件。


    隻能說這樣一切都是命運使然。


    在那兩個心魔化成飛灰的同時,李孤行頭腦感覺到一陣恍惚,好似被誰用鈍物敲擊過一般,頭腦昏脹的同時,又有一股無以複加的惡心感,想要將肚子裏的東西翻江倒海的吐出來。


    隻是他胃裏空空如也,幹嘔了半天也沒吐出什麽,隻是一個勁的嘔吐。


    按理說,他這樣的武功,這樣的修為,普通的嘔吐至多做做樣子,再不濟點幾個穴道之後也會平複。


    可這一次,他足足嘔吐了半個時辰,連口水都沒吐出來,就是這般生生的嘔吐,就算連點周身十幾個大血也不管用。


    半個時辰之後,忽而覺得口中有股腥臭難聞之氣,那味道似乎比夏日裏散落在路邊的垃圾堆更加惡心。


    他不知這是何物,但在感覺到這股惡心氣味的同時,連肚子也難受了起來,整個五髒六腑劇烈翻騰,隨著再一次的嘔吐,好似已將自己的腸子吐了出來。


    定睛觀看,從他口中竟吐出一團黑氣,腥臭難當,尤比鯊魚死海裏的味道更令人惡心。


    那黑氣之上燃燒著星星點點的火焰,逐漸成擴散之勢,不多時便燒上了整個黑氣。


    那黑氣好似掙紮咆哮著,沒過多久便消散不見,隻留著那星點的火焰仍舊在地上燃燒。


    李孤行一眼就看出這火焰乃是“三昧真火”,他又拍了拍自己的臉,一股疼痛侵了上來,令他知曉自己回到了現實。


    “地上的是“三昧真火”,那黑氣就是自己的心魔?”


    他忽而覺得有些莫名其妙,更覺得有些奇怪。


    回想以往,那“陰陽紫金闕”、“引屍蟲”、“金蠶蠱”三個神物,哪一個得來的不是萬般艱難,哪一個不是費勁了自己九牛二虎之力,可這次奪去“傳世龍骨”的劫難,似乎比之以往容易的多。


    他環顧四周,仔細瞧了瞧,確定這裏乃是現實中的佛堂後疑惑更多。


    “我就這般輕易的從兩個心魔手中回來了?”


    他依舊不信,不是他沒有自信,而是出於白蕭真人所提出的幾樣神物的尊重,畢竟如此這般得來神物有些過於輕鬆了。


    在燒掉兩個心魔之後,李孤行心中輕鬆不少,看向那十八尊佛陀雕像也沒了初時那般感覺。


    那十八尊佛陀雕像仍有一種囊括眾生相貌的感覺,但卻比之剛來的時候少了些冷漠感,多了些親切的熟悉感。


    李孤行晃了晃頭,對那十八尊佛像行了佛禮,“多謝眾多佛陀點化,讓我有了直麵心魔的機會。”


    他對那些佛陀的雕像拜了又拜,口中絮絮念叨著:“請恕我無禮之罪。”


    他走到第一尊佛像之前,用雙手觸摸佛像身上每一處角落,企圖尋找到佛像暗處的機擴,找尋“傳世龍骨”。


    他一尊一尊佛像的摸去,初時不絕什


    麽,直到地十八尊偶像搜尋完畢之後,隻覺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徹骨的陰冷。


    這股陰冷之感也專對神魂,所謂“淒神寒骨,悄愴幽邃”與其相比不過爾爾。


    李孤行被凍的不行,卻仍沒知曉那“傳世龍骨”所在。


    他又強撐著找遍佛堂每一處角落,仍舊一無所得,旋即站在十八尊佛像之前怔怔發愣,腦中想著,“莫非那“傳世龍骨”在這些佛像之中?”


    如此一來,他不禁打了個寒顫,“莫非要將這些佛像盡數毀了才能好到“傳世龍骨”的所在?”


    換做以往,這舉動雖是大不敬,但於李孤行而言卻沒甚可怕的,可現在在他見識到了三豐真人之後,在見識到苗疆三族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段之後,他心中對佛陀也好,對鬼神也罷都多了許多的敬畏。


    出去這些敬畏,他又怎敢去毀壞這些佛像?


    可他轉念一想,行百裏者半九十,這“傳世龍骨”就在眼前,哪還有退縮的道理?


    就算要犯下罪孽,李孤行也決計不會放棄這得來不易的機會!


    他定了心神,手中劍氣蒸騰而起,一抹無可匹敵的劍勢迸發而出,一劍橫斬,將那一十八尊佛像盡數斬裂。


    隻是,那“傳世龍骨”並沒有如他所想出現在眼前,反而在一劍斬出的一瞬,他產生了一種仿佛與世界割裂的感覺。


    那是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那一瞬間好似很漫長又好似很快,總之有種在“陰陽紫金闕”中被空間轉換的感覺。


    可能不單單是感覺如此,肉眼可見的,空間被他那一劍斬的碎裂,像破碎的玻璃,一片一片的分散開來。


    而那些被他一劍斬成兩截的十八尊佛像,卻在這破碎的世界中重新融合在一起,連他們也被這個世界割裂開來,各自很詭異的活動了幾下,挪動挪動胳膊,晃動晃動身體,徑直站在了李孤行的麵前。


    而他們的神情也從相互各異變得出奇的統一,沒有半點慈悲的相貌,全都變成了那捉妖的鍾馗一般神情。


    從他們怒不可遏的神情之中,李孤行知道自己可能不能安然無恙的脫身了。


    不過,見到這樣的情形,他倒是很開心,足以證明,這“傳世龍骨”同其它幾個寶物一樣,乃是不可多得的東西。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向這樣舉世罕有的重寶,又豈能是隨隨便便得到的。


    要得到這樣的重寶,必須曆經磨難,否則拿到手也不是你的,這便是德不配位。


    所以當李孤行看到這一十八尊佛像這般凶神惡煞的樣子,心中別提有多高興了,遭到什麽樣的磨難與打擊暫且不論,起碼有這樣的難關,證明這“傳世龍骨”乃是貨真價實的東西。


    荊棘與坎坷,總選荊棘多少有點腦子有問題,畢竟隻要腦子沒病的人,誰不想走個捷徑。


    但換個角度考慮,要是這個捷徑乃是歧途,那還不如選擇荊棘走的順暢。


    李孤行抬眼瞧向那已十八尊佛像,再次像他們告罪。


    “我迫不得已罷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你們佛家說的,我毀你們身體乃是為了救人性命,還請原諒!”


    那些佛像不為所動,各自手指捏起法訣,威力已然運出。


    李孤行手中劍氣湧現,趁著他們還沒施展出威力的時候,俯衝而上,一舉將他們全部解決。


    隻可惜,那一十八尊佛像,乃是少林寺的十八銅人陣,便是使“韋陀掌”、“羅漢拳”這等入門的功夫便能對戰當世第一流的高手,而這些佛像所施展的武功,已然超過了悟解大師,由這十八個佛像組成的“銅人陣”,其威力可想而知。


    就在李孤行欺身而近的時候,第一尊佛像以其身體硬抗而上,金身泥胎的佛像竟與劍氣撞出錚鳴之聲,將李孤行震的一個趔趄。


    便在他身體失去平衡的時候,後十


    七個佛像一擁而上,各展手段向李孤行攻來。


    “大慈大悲掌”、“如來神掌”、“伏虎羅漢拳”、“大金剛拳”......等等等等,佛門之中高深武功,盡數施展而出。


    那悟解大師長於“龍爪手”,至高武學不過是一套半生不熟的“大慈大悲掌”,同這佛像施展而出的比起來,卻有一些小巫見大巫了。


    這等威力的陣法,李孤行一人如何能擋?


    他指劍一甩,將那十七個佛像迫退一分。然而,身後的那個被他甩脫而出的佛像複又攻回,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換做過去,李孤行或許難以應對,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已能算得上身經百戰,這樣的攻勢還是有辦法緩解的。


    要麽用決定厲害的招數向前猛攻,搶出一線生機,要麽臨近前後招數即將挨到身上之時,向側麵撤去,讓前後兩個攻勢自相殘殺。


    但這種方法太過於困難,對於時機、威力的把握不能相差分毫,否則性命堪憂。


    所以,李孤行施展出自創的第三招劍法,轉身向後,向那一個佛像攻去。


    一個佛像的威力和十七個佛像的威力相比,要打敗這一個自然容易的多,隻要這一招的威力要大過那個佛像便可。


    然而,那些佛像似乎比他想象中的更具智慧,仿佛在一瞬間看破了李孤行的打算,竟向後撤去,保持著一個極其玄妙的距離,既令李孤行搶攻不成,又能隨時與後麵形成夾擊的勢頭。


    李孤行心中氣了氣,用了一個最笨拙的辦法,打出時間差,前後抵擋!


    隻是這辦法太過消耗體力,用絕強劍招先將後麵的那個佛像迫退拉開空當,在回頭抵擋身後那十七個佛像,保全自己性命。


    當然,這隻能撐的了一時,並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即便如此,也比在這十八尊佛像兩麵夾擊的情況下身首異處的強。


    在抵擋的同時,李孤行腦中思索著許多,譬如方才解決掉自己兩個心魔的事。


    既然,這個世界能夠破碎,而他們在這破碎的世界之中相互搏命,那這個世界同方才所處的世界究竟有什麽樣的聯係?


    那兩個心魔,則是在自己的內心之中,而這十八個佛像,是不是也是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劍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見神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見神樂並收藏大明劍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