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冥宮,即使是已經獲得劍心的李孤行也沒有完全的把握能帶著朋友們全身而退,所以周羽的建議雖然讓自己的朋友們難以接受,卻是李孤行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他也不想林謝、慕容淵、楊沁三人陪著自己冒險。
畢竟自己已經失去了一個駱大狗,再也不能失去這三個人,哪怕他們三個有丁點的損傷。
但是他清楚這三個人的脾氣,一個比一個倔強。
林謝看似通情達理,更是周羽的外甥得了他的真傳,但他能從永夜城不遠萬裏的來到苗疆幫助自己,並讓周羽妥協,其中所花費的精力乃是不言而喻的。
慕容淵便更不用說了,自身就是一個爺們的性格,早些年便在父親的庇護下闖蕩江湖,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主兒。若不是跟隨自己,跟朋友們情誼逐漸深重,他甚至不會去考慮旁人的意見。
而楊沁這個看似知書達理、柔柔弱弱的女子,自有一股為人處世的原則,且應是他們三個裏麵最頑固也最難纏的一個。
正是因為李孤行知道他們三個的脾性,所以他不敢開口去勸,更何況慕容淵已經同周羽在這件事上杠上了,自己再行勸說,有些不分親疏不說,到時候將慕容淵惹惱了,一不做二不休,來一句“老娘死不死不用你們管”這樣的話,到時候下不來台的可不僅僅是周羽。
他性子倒是越來越像蕭涵了。
李孤行哂笑著,看著周羽,說起了好話。
“前輩,我這些朋友們可不是容易說話的人,咱們還是......從長計議吧。”
周羽道:“我倒不會在乎後輩對我如何,隻是這次乃是切身為你們考慮的,畢竟有人算過。”
“算過???你指的是......”
周羽笑了笑,木棍指向天空,內息吐出。
“老不死,你在天上看的也夠久了,還不下來解釋一番。”.
但聽得天空之中,一朵青雲飄落而下,轉瞬間青雲消散,自雲霧之中走出來了一個人。
李孤行大為驚詫,飛撲上去,像個孩子一樣保住了他。
“師傅,你怎的也來了?”
諸葛玄策道:“自苗疆之後為師放你不下,倒不是一直跟著你,隻是此番前去冥宮凶險莫測,所以......所以......”
李孤行道:“所以您來人家就把周前輩帶來了?帶來勸我的朋友們?”
諸葛玄策看著他的三個朋友們道:“是不錯,隻是他隻關心自己的外甥罷了,你的另兩位朋友他倒是看在自家外甥麵子上順便管管。”
他走近慕容淵,盯著他瞧了瞧,再也沒有那種一代高手的風範,連迫人的氣勢也消失不見,倒像是一個鄰家的老者,更像是李孤行的爹媽,分外的和藹可親。
他對慕容淵道:“小姑娘,咱們也見過了幾次,我清楚你對我徒兒的心思,自然你們女兒家的秘密是不希望我們這些外人戳破的,所以我也不明說了。但是有一點我需要告訴你,至今我徒兒的武功已經遠超你們一截,冥宮之行你們前去隻能是他的累贅。”
“這........”
慕容淵開始思索了起來,對於周羽的角度,他是不能夠理解的,畢竟自己這條命是自己的,他要如何處理,就算是明知是死也無所謂。
畢竟周羽不是他的父親也不是他的弟弟,就算是他的至親之人,也沒有權利對自己的性命指手畫腳。
但站在諸葛玄策的角度,慕容淵不得不多想一些。
他完完全全的在替李孤行考慮,替他這個晚年收的愛徒設身處地的去著想。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做法也會招人厭煩,但慕容淵的心情同諸葛玄策一樣,也是全心全意為李孤行考慮。
他要陪著李孤行也是做著在他觸及不到的地方相助,最差的結果也是陪著
李孤行一同去死。
但若是他的存在會牽絆住李孤行的手腳,這樣的事情他可不想去做,更不能去做。
他看著諸葛玄策的眼神有些變了樣子,甚至帶著某種難以言狀的感激。
但他仍舊不放棄,想要爭取一下,問道:“諸葛前輩,難道我們前去真的會成為老李的累贅嗎?”
諸葛玄策摸了摸他的頭,一臉寵溺,就像看著自己兒媳婦那般瞧著慕容淵。
“我掐指算過了,我徒兒自己去的話,乃是小吉的卦象,可若你們陪同去,乃是個空亡,“天地人”三宮都是空亡。你也知道,這空亡乃是下下簽,萬不能為之。”
他偏頭看了看楊沁,道:“楊姑娘有媒妁之言,雖然這媒是你死去的爺爺做的,但李孤行是我徒兒,今後你們之間的事還需我做主。”
楊沁素來懂禮,李孤行孑然一身,父母全無,更沒有什麽親屬,在這個世界上,也隻有諸葛玄策能作為他的長輩。
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諸葛玄策如師如父,他的話語自然勝過一切。
對於這樣的人,楊沁就算有再多的堅持,也不能忽視諸葛玄策的話語,當即對他盈盈一禮,“還請諸葛前輩明示。”
諸葛玄策道:“看來姑娘是個明白人,那我就不兜圈子了。我定不會坑害我徒兒的,也沒有哪個師傅不會為自己徒兒著想,所以我來這裏,來勸你放棄同我徒兒一同前往冥宮的想法。畢竟你沒有武功,智謀也是平平,作為妻子是個賢內助,但作為一同闖蕩江湖的夥伴,你還差了許多。”
這句話中既有褒也有貶,且貶的意味居多。
但諸葛玄策所說的話句句在理,切入要害,容不了楊沁半分反駁,更何況,他那句“賢內助”令他心中不怒反喜,更有一種說不出口的幻想在心中悄然而生。
想到今後同李孤行結成夫婦,想到今後相夫教子的日子,楊沁麵上便浮現出一股紅暈。
諸葛玄策見他這般反應,明白了過來,心知他也不會再想陪著李孤行一同去了。
至於林謝,這個有著佛門六神通的能人,諸葛玄策卻不知說什麽好。
畢竟以林謝現在的能耐,雖不能完全將自己的心思看破,但基本的思路和想法還是能看得出來的。
對於他這樣的人,勸說自家徒兒的朋友們,定然帶有許多私心。
若是再勸說林謝的時候被他看出私心,進而被林謝戳破,那自己身為“三絕頂”的老臉可就掛不住了。
不過,好在這裏有一個林謝的至親之人。
諸葛玄策瞧了瞧周羽,言道:“老瞎子,你的外甥還是你來勸吧。”
周羽其實並不老,起碼年紀上要比諸葛玄策和白蕭真人小很多,若不是他瞎了,在過個不到十年,修為定然超過諸葛玄策和白蕭真人。
到時候他便是這個世界上一人之下的存在。
但偏偏他的眼睛瞎了,縱有絕代天資,也達不到那樣的成就了。
這本是他的傷心事,就算換做一個普通人,被人喚作“老瞎子”情緒也絕對好不到哪裏去。
但周羽聽後,不僅不惱,反而淡淡的笑了著罵了句“諸葛老狐狸”,足以見得在這些時日之內,兩人已經有了一種特別好的關係。
周羽走到林謝身前,道:“你是我外甥也是我徒兒,我對你愧對良多,更聯合諸葛老狐狸將你騙到永夜城來。這些都是我的私心,所以當你要從永夜城去苗疆的時候,我並沒有攔的那般堅決,但這一次,你可要聽舅舅的話,千萬不能去了。”
林謝啞然,“蕩心魄”施展完全,配合“他心通”的神通,將周羽的內心看了八成。
他已經明白為何周羽會這般勸他,更知道他的用心良苦。
天下間論及陰陽測算之術,除了那個手段接近鬼神的“泥菩薩”就剩這
個“三絕頂”之一的諸葛玄策了。
他既算到此次陪著李孤行會給他引來天大的麻煩,那便一定是凶多吉少。
他又看了看李孤行,讀出了他的想法。
他心中萬不想自己的朋友有危險,隻是顧忌著朋友們的性格,這才忍著話未曾說出口。
既然如此,林謝便不再堅持,鬆口道:“那我們便隨著舅舅。”
周羽喜出望外,諸葛玄策更是不可思議,連李孤行都有些詫異,看向林謝。
“林大師,這不像你啊。”
林謝道:“有些事,並不是我想如何便能如何的,既然去了隻能幫倒忙,那我為何還要一意孤行的?”
“好兄弟,多謝體諒。”
當夜,周羽和諸葛玄策同李孤行等人傳授武功心得。
林謝也好,慕容淵也罷,都是天資卓越之人,根骨更是奇佳。
林謝並沒融匯自身武功,畢竟那“佛門六神通”便不弱於世界上任何一種武功,更是沒有上限的武學。
周羽教導他“龍鱗寶典”,僅僅是讓他借助修煉“龍鱗寶典”增加他領悟佛門“六神通”的便利從而使他不至於墮入魔道。
聽諸葛玄策和周羽兩人武學心得的交流,令他從不同的角度領悟更多,更多了一些提升。
而慕容淵也從他們的談話中將自身所學各種武功更加融匯,武學的理解也突飛猛進。
就是李孤行,他已走入了旁的道路,不同於天下武學的道路,或許隻有“逍遙劍宮”和“冥宮”這樣的地方才能令他更進一步。
所以諸葛玄策和周羽的經驗,對林謝和慕容淵極有幫助,然而對於李孤行卻收效甚微。
不過,白日裏,李孤行同周羽較量,已經逼迫他用出了全力,更讓自己體會到了“無歸”的妙處,心中不禁澎湃了起來,且在腦海之中孕育出了第五劍的雛形。
那“無歸”本身的妙用便是修正出招時的偏差。
這一點乃是任何武林高手都想做到的,多少極富天資之人可用自身的天賦在短時間內學會高深的武功,然這些人卻很少能將這門武功練的精純。
其原因便是這些武功的招式和內力相輔相成,譬如內力灌注的時機不對,則威力大減,發揮不出殺敵的效果。
他們需要經年累月的練功,讓招式和內力相互融合,達到最完美的狀態。
然而,有“無歸”在手,便不用這般費力,這也是為何李孤行手拿“無歸”之後能有如此厲害,若是換做一柄普通長劍,則沒有這般實力。
他也不想林謝、慕容淵、楊沁三人陪著自己冒險。
畢竟自己已經失去了一個駱大狗,再也不能失去這三個人,哪怕他們三個有丁點的損傷。
但是他清楚這三個人的脾氣,一個比一個倔強。
林謝看似通情達理,更是周羽的外甥得了他的真傳,但他能從永夜城不遠萬裏的來到苗疆幫助自己,並讓周羽妥協,其中所花費的精力乃是不言而喻的。
慕容淵便更不用說了,自身就是一個爺們的性格,早些年便在父親的庇護下闖蕩江湖,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主兒。若不是跟隨自己,跟朋友們情誼逐漸深重,他甚至不會去考慮旁人的意見。
而楊沁這個看似知書達理、柔柔弱弱的女子,自有一股為人處世的原則,且應是他們三個裏麵最頑固也最難纏的一個。
正是因為李孤行知道他們三個的脾性,所以他不敢開口去勸,更何況慕容淵已經同周羽在這件事上杠上了,自己再行勸說,有些不分親疏不說,到時候將慕容淵惹惱了,一不做二不休,來一句“老娘死不死不用你們管”這樣的話,到時候下不來台的可不僅僅是周羽。
他性子倒是越來越像蕭涵了。
李孤行哂笑著,看著周羽,說起了好話。
“前輩,我這些朋友們可不是容易說話的人,咱們還是......從長計議吧。”
周羽道:“我倒不會在乎後輩對我如何,隻是這次乃是切身為你們考慮的,畢竟有人算過。”
“算過???你指的是......”
周羽笑了笑,木棍指向天空,內息吐出。
“老不死,你在天上看的也夠久了,還不下來解釋一番。”.
但聽得天空之中,一朵青雲飄落而下,轉瞬間青雲消散,自雲霧之中走出來了一個人。
李孤行大為驚詫,飛撲上去,像個孩子一樣保住了他。
“師傅,你怎的也來了?”
諸葛玄策道:“自苗疆之後為師放你不下,倒不是一直跟著你,隻是此番前去冥宮凶險莫測,所以......所以......”
李孤行道:“所以您來人家就把周前輩帶來了?帶來勸我的朋友們?”
諸葛玄策看著他的三個朋友們道:“是不錯,隻是他隻關心自己的外甥罷了,你的另兩位朋友他倒是看在自家外甥麵子上順便管管。”
他走近慕容淵,盯著他瞧了瞧,再也沒有那種一代高手的風範,連迫人的氣勢也消失不見,倒像是一個鄰家的老者,更像是李孤行的爹媽,分外的和藹可親。
他對慕容淵道:“小姑娘,咱們也見過了幾次,我清楚你對我徒兒的心思,自然你們女兒家的秘密是不希望我們這些外人戳破的,所以我也不明說了。但是有一點我需要告訴你,至今我徒兒的武功已經遠超你們一截,冥宮之行你們前去隻能是他的累贅。”
“這........”
慕容淵開始思索了起來,對於周羽的角度,他是不能夠理解的,畢竟自己這條命是自己的,他要如何處理,就算是明知是死也無所謂。
畢竟周羽不是他的父親也不是他的弟弟,就算是他的至親之人,也沒有權利對自己的性命指手畫腳。
但站在諸葛玄策的角度,慕容淵不得不多想一些。
他完完全全的在替李孤行考慮,替他這個晚年收的愛徒設身處地的去著想。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做法也會招人厭煩,但慕容淵的心情同諸葛玄策一樣,也是全心全意為李孤行考慮。
他要陪著李孤行也是做著在他觸及不到的地方相助,最差的結果也是陪著
李孤行一同去死。
但若是他的存在會牽絆住李孤行的手腳,這樣的事情他可不想去做,更不能去做。
他看著諸葛玄策的眼神有些變了樣子,甚至帶著某種難以言狀的感激。
但他仍舊不放棄,想要爭取一下,問道:“諸葛前輩,難道我們前去真的會成為老李的累贅嗎?”
諸葛玄策摸了摸他的頭,一臉寵溺,就像看著自己兒媳婦那般瞧著慕容淵。
“我掐指算過了,我徒兒自己去的話,乃是小吉的卦象,可若你們陪同去,乃是個空亡,“天地人”三宮都是空亡。你也知道,這空亡乃是下下簽,萬不能為之。”
他偏頭看了看楊沁,道:“楊姑娘有媒妁之言,雖然這媒是你死去的爺爺做的,但李孤行是我徒兒,今後你們之間的事還需我做主。”
楊沁素來懂禮,李孤行孑然一身,父母全無,更沒有什麽親屬,在這個世界上,也隻有諸葛玄策能作為他的長輩。
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諸葛玄策如師如父,他的話語自然勝過一切。
對於這樣的人,楊沁就算有再多的堅持,也不能忽視諸葛玄策的話語,當即對他盈盈一禮,“還請諸葛前輩明示。”
諸葛玄策道:“看來姑娘是個明白人,那我就不兜圈子了。我定不會坑害我徒兒的,也沒有哪個師傅不會為自己徒兒著想,所以我來這裏,來勸你放棄同我徒兒一同前往冥宮的想法。畢竟你沒有武功,智謀也是平平,作為妻子是個賢內助,但作為一同闖蕩江湖的夥伴,你還差了許多。”
這句話中既有褒也有貶,且貶的意味居多。
但諸葛玄策所說的話句句在理,切入要害,容不了楊沁半分反駁,更何況,他那句“賢內助”令他心中不怒反喜,更有一種說不出口的幻想在心中悄然而生。
想到今後同李孤行結成夫婦,想到今後相夫教子的日子,楊沁麵上便浮現出一股紅暈。
諸葛玄策見他這般反應,明白了過來,心知他也不會再想陪著李孤行一同去了。
至於林謝,這個有著佛門六神通的能人,諸葛玄策卻不知說什麽好。
畢竟以林謝現在的能耐,雖不能完全將自己的心思看破,但基本的思路和想法還是能看得出來的。
對於他這樣的人,勸說自家徒兒的朋友們,定然帶有許多私心。
若是再勸說林謝的時候被他看出私心,進而被林謝戳破,那自己身為“三絕頂”的老臉可就掛不住了。
不過,好在這裏有一個林謝的至親之人。
諸葛玄策瞧了瞧周羽,言道:“老瞎子,你的外甥還是你來勸吧。”
周羽其實並不老,起碼年紀上要比諸葛玄策和白蕭真人小很多,若不是他瞎了,在過個不到十年,修為定然超過諸葛玄策和白蕭真人。
到時候他便是這個世界上一人之下的存在。
但偏偏他的眼睛瞎了,縱有絕代天資,也達不到那樣的成就了。
這本是他的傷心事,就算換做一個普通人,被人喚作“老瞎子”情緒也絕對好不到哪裏去。
但周羽聽後,不僅不惱,反而淡淡的笑了著罵了句“諸葛老狐狸”,足以見得在這些時日之內,兩人已經有了一種特別好的關係。
周羽走到林謝身前,道:“你是我外甥也是我徒兒,我對你愧對良多,更聯合諸葛老狐狸將你騙到永夜城來。這些都是我的私心,所以當你要從永夜城去苗疆的時候,我並沒有攔的那般堅決,但這一次,你可要聽舅舅的話,千萬不能去了。”
林謝啞然,“蕩心魄”施展完全,配合“他心通”的神通,將周羽的內心看了八成。
他已經明白為何周羽會這般勸他,更知道他的用心良苦。
天下間論及陰陽測算之術,除了那個手段接近鬼神的“泥菩薩”就剩這
個“三絕頂”之一的諸葛玄策了。
他既算到此次陪著李孤行會給他引來天大的麻煩,那便一定是凶多吉少。
他又看了看李孤行,讀出了他的想法。
他心中萬不想自己的朋友有危險,隻是顧忌著朋友們的性格,這才忍著話未曾說出口。
既然如此,林謝便不再堅持,鬆口道:“那我們便隨著舅舅。”
周羽喜出望外,諸葛玄策更是不可思議,連李孤行都有些詫異,看向林謝。
“林大師,這不像你啊。”
林謝道:“有些事,並不是我想如何便能如何的,既然去了隻能幫倒忙,那我為何還要一意孤行的?”
“好兄弟,多謝體諒。”
當夜,周羽和諸葛玄策同李孤行等人傳授武功心得。
林謝也好,慕容淵也罷,都是天資卓越之人,根骨更是奇佳。
林謝並沒融匯自身武功,畢竟那“佛門六神通”便不弱於世界上任何一種武功,更是沒有上限的武學。
周羽教導他“龍鱗寶典”,僅僅是讓他借助修煉“龍鱗寶典”增加他領悟佛門“六神通”的便利從而使他不至於墮入魔道。
聽諸葛玄策和周羽兩人武學心得的交流,令他從不同的角度領悟更多,更多了一些提升。
而慕容淵也從他們的談話中將自身所學各種武功更加融匯,武學的理解也突飛猛進。
就是李孤行,他已走入了旁的道路,不同於天下武學的道路,或許隻有“逍遙劍宮”和“冥宮”這樣的地方才能令他更進一步。
所以諸葛玄策和周羽的經驗,對林謝和慕容淵極有幫助,然而對於李孤行卻收效甚微。
不過,白日裏,李孤行同周羽較量,已經逼迫他用出了全力,更讓自己體會到了“無歸”的妙處,心中不禁澎湃了起來,且在腦海之中孕育出了第五劍的雛形。
那“無歸”本身的妙用便是修正出招時的偏差。
這一點乃是任何武林高手都想做到的,多少極富天資之人可用自身的天賦在短時間內學會高深的武功,然這些人卻很少能將這門武功練的精純。
其原因便是這些武功的招式和內力相輔相成,譬如內力灌注的時機不對,則威力大減,發揮不出殺敵的效果。
他們需要經年累月的練功,讓招式和內力相互融合,達到最完美的狀態。
然而,有“無歸”在手,便不用這般費力,這也是為何李孤行手拿“無歸”之後能有如此厲害,若是換做一柄普通長劍,則沒有這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