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能傳承千年而不斷絕的家族,唯有孔氏與張氏,即孔子與張道陵的家族。


    南張北孔,一道一儒,百世而存。


    孔子乃儒家創始人,由於曆朝統治者都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所以孔子被奉為“聖人”,孔子後裔也得到重用,孔氏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顯赫的家族,曆任孔氏族長皆賜爵位“衍聖公”,位極人臣。


    張道陵相傳為漢代奇士張良的後人,可謂有先天慧根,創立道教,與儒、佛三分天下。據道教典籍記載,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張道陵於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曆代天師華居此地,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


    曆朝曆代,張天師皆為護國天師,受到各朝君王的青睞與封賞,有明一朝,地位甚至幾度淩駕於孔家之上,一時殊榮無兩。


    有道是:亂世菩提不問事,老君背劍救蒼生。


    麵對巨蛟興風作浪,張天師舍命一戰,耗盡最後一絲元力召出金色的九霄神雷後,再也抵擋不住倦意,一頭栽倒在湖麵。


    神雷攜摧山滅海之威能向巨蛟劈來,祭在半空中的血色內丹爆發出一陣濃厚的紅芒,在半空中化作一條張牙舞爪的血蛟向金色神雷衝去。


    僅一個照麵,血蛟便被震散,金色神雷攜餘威向血色內丹撞去。


    金黃與赤紅的光芒剛一接觸,空間都為之一顫,而後天空中爆發出巨大的撞擊聲,撞擊的餘波如同末日風暴般瞬間將方圓數十裏內的草木都摧毀殆盡,山穀內遍布飛禽走獸的殘肢與焦枯草木,一派修羅地獄般的慘烈景象。


    躲在巨石後的法相隻覺一瞬間世界都安靜下來,而後耳邊響起低沉的隆隆聲,再後鼓膜部傳來尖銳的刺痛感,一股巨大的力量從風暴中心傳來,似乎要將自己撕碎,好在二人麵前的巨石擋住大部分的衝擊力,加上二人修為遠超常人,才在這場風暴中堪堪幸存下來。


    朱欽靈與法相對視一眼,眼中都充滿餘悸,這種恐怖的力量,實非凡人所應掌握。


    剛剛還是俊秀和尚與翩翩少年的兩人,此刻卻灰頭土臉、衣衫襤褸,兩行鮮血順著耳根流出,身上布滿大大小小的擦傷十幾處,應該是被爆炸中的亂石所擊。


    二人稍稍檢查一下身體,發覺除皮外傷與內髒有些震痛外,其它並無大礙,這才放下心來。


    烏雲此時已經散去,明亮的月光照在死寂的山穀中,遍地充滿亂石枯枝與禽獸屍體。朱欽靈與法相來到剛剛的湖邊,發現此處被炸出一個極深的地縫,湖水都灌入地縫形成一條山穀水澗。在水澗旁邊的荒地上躺著一個身穿破爛道袍的人,看模樣正是剛剛那位施法道人。


    朱欽靈上前探查一番,發現那麵八卦金鏡正靜靜護在道人胸前,這廝除了衣衫破爛外,居然連一絲外傷都沒有,昏迷乃因精力枯竭所致,調養一下並無大礙。


    二人又圍繞山穀轉了一圈,並未發現巨蛟身影,隻在剛剛的湖心位置發現一顆泥丸般的醜陋珠子,朱欽靈撿起這顆珠子心中暗想:難道巨蛟已被金色神雷轟成灰渣?這顆珠子摸起來非金非木非石,不知道是什麽材質,難道是剛剛那顆內丹?但如果巨蛟都被轟成渣,這顆內丹應該先被轟碎才對。


    怪,怪,怪,朱欽靈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卻又無可奈何隻能作罷。


    法相環視山穀內慘烈的景象,雙手合十頌了一聲佛號後說道:“靈龍小兄弟,咱們當下應先帶這道人離開此地,萬一巨蛟沒死,憑你我修為在它嘴下難撐過三個回合。”


    朱欽靈也正有此意,於是便將這泥丸般的珠子揣入懷中,與法相一起將昏迷中的道人背在身上匆匆離開山穀。


    南京城,君子當。


    當鋪後方是一座精致典雅的院落,院落正房的大廳內此時正坐著兩人品茶。


    主座上正是光頭白胡須的九爺,客座上正是青麵道袍的王守仁。


    二人敘話已久,閑拉些許家常後,九爺清了清嗓子說:“伯安呐,你來找我有什麽事就直說吧,聽我這老頭子說了半天陳年往事,想必也不耐了吧。”


    王守仁放下手中茶盞說道:“晚輩不敢,聆聽九叔教誨讓晚輩受益匪淺,隻是,晚輩今日前來還真有一個不情之請,請九叔見諒。”


    九爺擺擺手說道:“普天之下,還有什麽事能讓伯安為難?老叟倒真想聽聽。”


    王守仁臉色微正,說道:“這天下之事,沒幾件能逃過九爺您的法眼,更不消說這金陵城內之事。”


    九爺聞言隻是微微一笑,並未否認。


    王守仁見狀接著說:“聖上欲在金陵城內組織萬國選美大賽,如今的金陵城,表麵看似風平浪靜一派繁華景象,實則暗流激湧,各方勢力雲集,稍有不慎便會釀就一場血禍,到時金陵城內數以百萬計的無辜百姓,不知將有多少屈死亡魂。伯安今日前來叨擾九叔,正是希望您能助我一臂之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九爺嗬嗬一笑說道:“伯安呐,既然你把話挑明了,九叔也就不跟你繞彎子,但有一個問題九叔想問問你,是千門掌門需要我孫老九相助,還是朝廷的巡撫大人需要我這個江湖草民相助?”


    九爺此話,王守仁當然明白。如果說作為千門掌門前來求助,他孫老九義不容辭,且不論他與自己師尊多年的生死交情,就單憑他作為外八門中的盜門掌門,麵對同為外八門千門掌門的求助,也理應伸出援助之手。


    但作為朝廷的巡撫來求助,就算他孫老九同意,整個盜門上下也不會同意。洪武朝的那場慘禍,盜門可是首當其衝,連當時的掌門都命喪於此,其慘烈程度形容為血海深仇也毫不為過。且一個為官,一個做賊,天生就是對頭。因此,雖時過百年,但盜門與朝廷至今仍勢同水火。


    王守仁從座位上起身,對九爺施禮說道:“晚輩今日前來,既是千門掌門,也是朝廷巡撫。洪武朝那場慘禍伯安曾聽師尊說過,但伯安此心隻為黎民百姓,絕無半分富貴榮華,實是不忍百姓再受戰火之苦。九叔您在盜門與整個外八門中都德高望重,伯安誠心希望九叔能夠助我,以防事端激變,天下大亂。”


    九爺人老成精,早已聽出王守仁話外之音,麵上說希望自己能夠助其一臂之力,實則是在試探盜門對此事的態度。畢竟盜門人多勢眾,況且在金陵城盤踞多年,根深蒂固。如果與盜門參與此事,那他的勝算將大大降低。同時也是在告誡自己,讓盜門不敢輕舉妄動。


    長歎一口氣後,九爺把腦袋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起來。


    足足過了一盞茶的時間,九爺睜開那雙老眼,神情落寞的說道:“我老了,如今的天下是你們年輕人的事,盜門雖大,但也不願招惹朝廷,自古賊不與官鬥,這事盜門不能參與其中,伯安,九叔的話,你聽明白了嗎。”


    王守仁聞言心中一喜。雖然九爺表麵上拒絕相助,但實際上是對自己表態盜門不參與此事,如此一來,一切皆可按計劃實施,不必擔心盜門從中再插一腳。


    心事已定的王守仁與九爺又寒暄幾句,便起身告辭,九爺不再挽留,命管家將其送出門後,又靠在椅背上幽幽歎了口氣:“龍爭虎鬥,前路莫測呀……”


    南京,紫禁城。


    奢華至極的大殿內,正德衣裝嚴整的坐在案前批閱著一摞摞奏折。


    張公公在案邊不時添墨剪燭。


    寂靜的夜空傳來幾聲金鳴後,張公公彎腰對正德說道:“皇上,已經子時三更了,龍體為重,早些歇息吧。”


    正德放下手中墨筆,伸了一個懶腰說道:“張永呐,朕問你,世人都說做皇帝最快活,可朕卻覺得做皇帝國事繁雜,精力交瘁,你說,什麽人才是真正的快活?”


    張公公笑道:“聖上您乃千年難得之明君,武能安邦文可治國,一心隻為黎民百姓,自然覺得做皇帝辛苦。老奴一直陪在聖上身邊,您不知道的事,老奴也想不出答案。隻是老奴在想,這天底下,真的有人快活嗎?”


    正德微微一笑:“你呀你,就會拍馬屁,真是個奴才!”


    張公公笑的更加燦爛:“老奴說的都是肺腑之言,能做皇上的奴才,這是老奴的榮幸……”


    張公公正要繼續溜須拍馬,房門突然被人敲響。


    正德揮了揮手,張永便高聲問道:“是哪個不長眼的,這麽晚還敢來叨擾聖駕!?”


    門外傳來一個小太監的聲音答道:“錦衣衛指揮使江彬大人前來通報,說是奉聖命外出探查,前來匯報結果。”


    正德一聽是江彬,便對張永點頭示意。


    張永心領神會,高聲念到:“宣錦衣衛指揮使江彬覲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圖霸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名墨路狂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名墨路狂徒並收藏皇圖霸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