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禁城。
昏迷中的正德夢見自己在誅心地獄受日日受那萬劍穿心之苦,隻覺痛不欲生又難以逃離,就在意誌即將崩潰時,見一蛇身人首,長發散披,渾身迸發著五彩神光的仙人從天而降。
仙人對正德說到:“汝殺念太重,命中本該有此一劫,但幸得吾門人救治,方得逃離這誅心地獄,望汝返回陽世後積福行善,好自為之。”
說罷,五彩神光更盛,將正德包圍其中,正德隻覺眼前一亮,而後慢慢恢複知覺。
從昏迷中緩緩醒來的正德發現自己身處熟悉的寢宮內,遂知方才是南柯一夢。
在龍榻旁邊日夜守護的丘聚一看正德醒了,忙上前服侍。
正德從床上坐起來後,輕聲問道:“張永的傷勢怎麽樣了?”
丘聚忙答道:“回皇上,多虧王巡撫出手救治,張公公傷勢已無大礙,現在正在偏殿養傷。”
正德點點頭又問道:“朕昏迷多久了?”
丘聚又答道:“今日已是昏迷第八日,老奴日夜守在皇上身邊,這就將皇上醒來的好消息通知其它人,讓他們來給皇上請安。”
正德聽後又是點點頭不再說話,連日來的昏迷讓其頭腦昏昏沉沉,趁眾人趕來問安之前捋一捋腦中思路。
聽聞正德蘇醒,本就守在附近庭院的眾人立刻衝了進來。
正德在小太監的伺候下此時已經換上龍袍坐在軟椅上接受眾人的問安,看著腳下跪著的近臣和內侍,正德覺得腦中又有些昏沉。
跪在地上的眾人相互交換一個神色後,便集體叩拜請求皇上降罪,看著正德不解的表情,魏國公徐鵬舉將正德昏迷後形勢如何險急,王守仁又是如何窮極心力救治正德,以及施用伏羲九針激活透支正德生命潛力的事情一一道來。
王守仁在心中暗暗感激,畢竟事關皇帝陽壽,自己稟報實在難以開口。在場的眾人,也隻有魏國公徐鵬舉最適合稟報此事。
這徐鵬舉乃是明朝開國名將、中山武寧王徐達的七世孫,其家族可謂是世受皇恩,與皇室的關係非同一般。祖父徐俌曆仕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為官五十年,以極孝著稱,為人廉慎謙謹,寬厚有度。曾兩次出任南京守備,掌中軍都督府事,深受士民愛戴,獲得三朝皇帝信任。
因父親早亡,徐鵬舉直接襲承祖父徐俌的爵位,成為新一任魏國公,這份殊榮自然是一般人難以比擬,也因此敢於向正德直述此事。
正德聽徐鵬舉匯報完此事來龍去脈,忽然又想起夢中那蛇身人首的仙人,莫非是傳說中的天皇大帝伏羲?
罷了,正德在心中感慨:既然時日無多,上天讓我再回陽世,朕必定終結當今混亂局麵,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如此再回幽冥之下也可免受那萬劍誅心之苦。
至於那閻羅小兒說朕好勇鬥武,導致民生凋敝?哼!純屬井底之蛙,一個小小的汴梁府尹又怎會懂得朕的宏圖誌向?大明這艘巨艦航行到此時看似無堅不摧,實則破洞百出。朕北定邊患,南平倭寇,親征叛亂,遣使出海,剿滅建文餘孽......為的就是安邦定國,給後世留下一個繁榮強盛的大明。
兵者,凶器也。既動刀兵,難免會有傷亡,為了千千萬黎民百姓的長久安定與大明的萬世基業,這點傷亡又算得了什麽?隻要能剪除這些禍患,即使罪責加褚於朕一人身上,朕也定當竭心盡力,萬死不悔。
見正德出神,眾人皆以為皇上怒極,竟被氣到說不出話,趕忙磕頭請罪。這時正德才回過神來,赦免眾人此罪,並命眾人嚴守此事,絕不可走漏一絲消息,否則誅滅九族。
眾人當然明白此事幹係重大,若是被內閣的楊廷和與那班朝臣知道此事,必定會逼正德早立儲君,到時朝廷的局勢將變得更加詭異,所以皆以全家性命擔保絕不走漏半點風聲,正德這才作罷,接著詢問近日軍情。
等眾人將近日情況匯報完後,正德細細一品,問道:“王大人,如若找不到那名彩裙女子,朕還有多少時間?”
王守仁伏地拜了拜說:“伏羲九針隻是激發人體潛能,具體多長時間臣也不敢妄言,但皇上正處盛年,臣斷一年之期定無大礙。”
正德聽後點點頭並未多言,而是繼續問道:“張永,那批反賊順長江逃往何處?”
張永忙答道:“回皇上,那批反賊在東海分為兩部,一部分泰西人南下朝呂宋方向航行,應該是要走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另一部分由此次行刺的主謀朱訓楨帶領,一路向東朝東瀛而去。”
正德細細思索一陣後又問道:“將那群反賊救走的神秘蒙麵人來自何方?”
穀大用搶著回答道:“皇上,老奴的東廠探查到,那些蒙麵人皆屬盜門五行賊王門下。”
正德一聽,雙目微閉,在心中暗道:盜門最後還是卷進來了。
穀大用獻媚的接著說到:“老奴查到此事跟盜門有關後,立刻派人在全城搜捕盜門之人,沒想到盜門掌門和五行賊王及其他重要人物早已逃匿不知所蹤,但東廠經過嚴密的搜捕後,還是抓到一批盜門門徒,現在正在嚴刑逼問。即使他是個啞巴,東廠也一定能讓他開口,等一有消息,老奴第一時間向皇上匯報。”
穀大用一口氣說這麽多廢話,聽得正德勞神費力,居然一句有價值的也沒有,氣的正德險些罵出口,但想到他也確實盡心盡力,還是強忍住怒火問道:“寧王現在逃向何處?”
丘聚這時忙接著答道:“寧王在其部將李wen斌的劫持下逃出杭州城後一路向西,盤踞在景德鎮一帶招兵買馬,現在已聚齊起數萬人成割據之勢。”
正德將所有情況在心中暗暗分析一遍,然後說到:“丘聚、王守仁聽旨!”
丘聚忙磕頭道:“老奴在!”
王守仁也躬身下拜道:“微臣南贛巡撫王守仁謹聽聖訓。”
“朕命你二人率千門、機關門及內廠高手前往湖廣尋那名叫做滕倪的彩裙女子,三個月內必須將她帶到朕的麵前,否則提頭來見!”說完正德頓了頓,又補充道:“你二人務必配合無間,莫要在此時還爭功內耗,一切主張皆以王愛卿為準。”
二人忙說:“微臣(老奴)遵旨!”
正德雖寵溺內臣,卻並不糊塗,知道讓他們倆搭夥辦事,不提前明確好主次位置,定不得消停。這宦官與朝臣之間的矛盾,自古以來就不可調和,正德可不想在這種時候還有人把精力消耗在內鬥上。
丘聚雖有些不滿聽王守仁這個小小的南贛巡撫指揮,但皇命難為。而且那紅衣女子展露出來的驚人實力,恐怕隻有王守仁能夠與之抗衡。再者這次內廠折損了三分之二的力量,讓王守仁的千門去衝鋒陷陣,自己還能保存點實力,何樂而不為?
王守仁也無半分高興,正德此言看似支持自己,但實則將責任都壓到自己肩上,若是丘聚陰奉陽為,自己隻能吃個啞巴虧。
正德可不管二人滿肚子心思,接著又說到:“魏彬聽旨!”
魏彬忙磕頭說到:“奴才在!”
“朕命你統帥三大營部分精銳及大明水師即日起航前往東瀛,查出逆賊朱訓楨蹤跡及其下步動向及時向朕匯報,如若有機會取其性命,可不惜一切代價先斬後奏!”正德說完眼中殺意一閃。
魏彬忙說:“奴才遵旨,必不辱皇命誓死擊殺反賊,將他人頭帶回給皇上做賀禮!”
正德毫不停歇,接著又說道:“其他眾人聽旨!”
張永、穀大用、江彬、王堂、徐鵬舉等人紛紛伏在地上說到:“臣(奴才)在!”
“穀大用率領東廠挾製南京六扇門,全力搜捕盜門餘孽和參與行刺的武林中人,拒捕者,殺無赦!”
穀大用長拜道“奴才遵旨!”
“魏國公、張永及江彬率禁軍、三大營、騰驤四衛、錦衣衛、西廠隨朕禦駕親征,你三人立即著手整治軍馬,一周後拔營,前往景德鎮剿滅寧王叛亂!
三人同時伏地:“微臣(奴才)遵旨!”
“王堂率羽林軍鎮守南京,朕禦駕親征期間,防止寧王偷襲南京城。”
王堂高聲唱喝到:“老奴定誓死保衛南京城!城在人在,城毀人亡!”
正德將一件件事都安排好後,無力的靠在椅背對眾人說:“丘聚留下,其餘人立即回去準備相關事宜,散了吧。”
眾人知道正德重傷初愈,還需要好好休息,便在地上對正德拜了拜,然後起身告退。穀大用雖妒忌正德把丘聚單獨留下,可此時也不敢叨擾聖意,滿臉失望的隨眾人走出寢宮。
眾人剛出宮不遠,張永就來到王守仁身邊拜道:“前日蒙王大人出手相救,如今皇上又蒙王大人所治,這次湖廣之行還要勞煩王大人盡快找到那名彩裙女子救治皇上,望王大人多勞心費神,張永日後願鞍前馬後,聽憑調遣。”
昏迷中的正德夢見自己在誅心地獄受日日受那萬劍穿心之苦,隻覺痛不欲生又難以逃離,就在意誌即將崩潰時,見一蛇身人首,長發散披,渾身迸發著五彩神光的仙人從天而降。
仙人對正德說到:“汝殺念太重,命中本該有此一劫,但幸得吾門人救治,方得逃離這誅心地獄,望汝返回陽世後積福行善,好自為之。”
說罷,五彩神光更盛,將正德包圍其中,正德隻覺眼前一亮,而後慢慢恢複知覺。
從昏迷中緩緩醒來的正德發現自己身處熟悉的寢宮內,遂知方才是南柯一夢。
在龍榻旁邊日夜守護的丘聚一看正德醒了,忙上前服侍。
正德從床上坐起來後,輕聲問道:“張永的傷勢怎麽樣了?”
丘聚忙答道:“回皇上,多虧王巡撫出手救治,張公公傷勢已無大礙,現在正在偏殿養傷。”
正德點點頭又問道:“朕昏迷多久了?”
丘聚又答道:“今日已是昏迷第八日,老奴日夜守在皇上身邊,這就將皇上醒來的好消息通知其它人,讓他們來給皇上請安。”
正德聽後又是點點頭不再說話,連日來的昏迷讓其頭腦昏昏沉沉,趁眾人趕來問安之前捋一捋腦中思路。
聽聞正德蘇醒,本就守在附近庭院的眾人立刻衝了進來。
正德在小太監的伺候下此時已經換上龍袍坐在軟椅上接受眾人的問安,看著腳下跪著的近臣和內侍,正德覺得腦中又有些昏沉。
跪在地上的眾人相互交換一個神色後,便集體叩拜請求皇上降罪,看著正德不解的表情,魏國公徐鵬舉將正德昏迷後形勢如何險急,王守仁又是如何窮極心力救治正德,以及施用伏羲九針激活透支正德生命潛力的事情一一道來。
王守仁在心中暗暗感激,畢竟事關皇帝陽壽,自己稟報實在難以開口。在場的眾人,也隻有魏國公徐鵬舉最適合稟報此事。
這徐鵬舉乃是明朝開國名將、中山武寧王徐達的七世孫,其家族可謂是世受皇恩,與皇室的關係非同一般。祖父徐俌曆仕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為官五十年,以極孝著稱,為人廉慎謙謹,寬厚有度。曾兩次出任南京守備,掌中軍都督府事,深受士民愛戴,獲得三朝皇帝信任。
因父親早亡,徐鵬舉直接襲承祖父徐俌的爵位,成為新一任魏國公,這份殊榮自然是一般人難以比擬,也因此敢於向正德直述此事。
正德聽徐鵬舉匯報完此事來龍去脈,忽然又想起夢中那蛇身人首的仙人,莫非是傳說中的天皇大帝伏羲?
罷了,正德在心中感慨:既然時日無多,上天讓我再回陽世,朕必定終結當今混亂局麵,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如此再回幽冥之下也可免受那萬劍誅心之苦。
至於那閻羅小兒說朕好勇鬥武,導致民生凋敝?哼!純屬井底之蛙,一個小小的汴梁府尹又怎會懂得朕的宏圖誌向?大明這艘巨艦航行到此時看似無堅不摧,實則破洞百出。朕北定邊患,南平倭寇,親征叛亂,遣使出海,剿滅建文餘孽......為的就是安邦定國,給後世留下一個繁榮強盛的大明。
兵者,凶器也。既動刀兵,難免會有傷亡,為了千千萬黎民百姓的長久安定與大明的萬世基業,這點傷亡又算得了什麽?隻要能剪除這些禍患,即使罪責加褚於朕一人身上,朕也定當竭心盡力,萬死不悔。
見正德出神,眾人皆以為皇上怒極,竟被氣到說不出話,趕忙磕頭請罪。這時正德才回過神來,赦免眾人此罪,並命眾人嚴守此事,絕不可走漏一絲消息,否則誅滅九族。
眾人當然明白此事幹係重大,若是被內閣的楊廷和與那班朝臣知道此事,必定會逼正德早立儲君,到時朝廷的局勢將變得更加詭異,所以皆以全家性命擔保絕不走漏半點風聲,正德這才作罷,接著詢問近日軍情。
等眾人將近日情況匯報完後,正德細細一品,問道:“王大人,如若找不到那名彩裙女子,朕還有多少時間?”
王守仁伏地拜了拜說:“伏羲九針隻是激發人體潛能,具體多長時間臣也不敢妄言,但皇上正處盛年,臣斷一年之期定無大礙。”
正德聽後點點頭並未多言,而是繼續問道:“張永,那批反賊順長江逃往何處?”
張永忙答道:“回皇上,那批反賊在東海分為兩部,一部分泰西人南下朝呂宋方向航行,應該是要走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另一部分由此次行刺的主謀朱訓楨帶領,一路向東朝東瀛而去。”
正德細細思索一陣後又問道:“將那群反賊救走的神秘蒙麵人來自何方?”
穀大用搶著回答道:“皇上,老奴的東廠探查到,那些蒙麵人皆屬盜門五行賊王門下。”
正德一聽,雙目微閉,在心中暗道:盜門最後還是卷進來了。
穀大用獻媚的接著說到:“老奴查到此事跟盜門有關後,立刻派人在全城搜捕盜門之人,沒想到盜門掌門和五行賊王及其他重要人物早已逃匿不知所蹤,但東廠經過嚴密的搜捕後,還是抓到一批盜門門徒,現在正在嚴刑逼問。即使他是個啞巴,東廠也一定能讓他開口,等一有消息,老奴第一時間向皇上匯報。”
穀大用一口氣說這麽多廢話,聽得正德勞神費力,居然一句有價值的也沒有,氣的正德險些罵出口,但想到他也確實盡心盡力,還是強忍住怒火問道:“寧王現在逃向何處?”
丘聚這時忙接著答道:“寧王在其部將李wen斌的劫持下逃出杭州城後一路向西,盤踞在景德鎮一帶招兵買馬,現在已聚齊起數萬人成割據之勢。”
正德將所有情況在心中暗暗分析一遍,然後說到:“丘聚、王守仁聽旨!”
丘聚忙磕頭道:“老奴在!”
王守仁也躬身下拜道:“微臣南贛巡撫王守仁謹聽聖訓。”
“朕命你二人率千門、機關門及內廠高手前往湖廣尋那名叫做滕倪的彩裙女子,三個月內必須將她帶到朕的麵前,否則提頭來見!”說完正德頓了頓,又補充道:“你二人務必配合無間,莫要在此時還爭功內耗,一切主張皆以王愛卿為準。”
二人忙說:“微臣(老奴)遵旨!”
正德雖寵溺內臣,卻並不糊塗,知道讓他們倆搭夥辦事,不提前明確好主次位置,定不得消停。這宦官與朝臣之間的矛盾,自古以來就不可調和,正德可不想在這種時候還有人把精力消耗在內鬥上。
丘聚雖有些不滿聽王守仁這個小小的南贛巡撫指揮,但皇命難為。而且那紅衣女子展露出來的驚人實力,恐怕隻有王守仁能夠與之抗衡。再者這次內廠折損了三分之二的力量,讓王守仁的千門去衝鋒陷陣,自己還能保存點實力,何樂而不為?
王守仁也無半分高興,正德此言看似支持自己,但實則將責任都壓到自己肩上,若是丘聚陰奉陽為,自己隻能吃個啞巴虧。
正德可不管二人滿肚子心思,接著又說到:“魏彬聽旨!”
魏彬忙磕頭說到:“奴才在!”
“朕命你統帥三大營部分精銳及大明水師即日起航前往東瀛,查出逆賊朱訓楨蹤跡及其下步動向及時向朕匯報,如若有機會取其性命,可不惜一切代價先斬後奏!”正德說完眼中殺意一閃。
魏彬忙說:“奴才遵旨,必不辱皇命誓死擊殺反賊,將他人頭帶回給皇上做賀禮!”
正德毫不停歇,接著又說道:“其他眾人聽旨!”
張永、穀大用、江彬、王堂、徐鵬舉等人紛紛伏在地上說到:“臣(奴才)在!”
“穀大用率領東廠挾製南京六扇門,全力搜捕盜門餘孽和參與行刺的武林中人,拒捕者,殺無赦!”
穀大用長拜道“奴才遵旨!”
“魏國公、張永及江彬率禁軍、三大營、騰驤四衛、錦衣衛、西廠隨朕禦駕親征,你三人立即著手整治軍馬,一周後拔營,前往景德鎮剿滅寧王叛亂!
三人同時伏地:“微臣(奴才)遵旨!”
“王堂率羽林軍鎮守南京,朕禦駕親征期間,防止寧王偷襲南京城。”
王堂高聲唱喝到:“老奴定誓死保衛南京城!城在人在,城毀人亡!”
正德將一件件事都安排好後,無力的靠在椅背對眾人說:“丘聚留下,其餘人立即回去準備相關事宜,散了吧。”
眾人知道正德重傷初愈,還需要好好休息,便在地上對正德拜了拜,然後起身告退。穀大用雖妒忌正德把丘聚單獨留下,可此時也不敢叨擾聖意,滿臉失望的隨眾人走出寢宮。
眾人剛出宮不遠,張永就來到王守仁身邊拜道:“前日蒙王大人出手相救,如今皇上又蒙王大人所治,這次湖廣之行還要勞煩王大人盡快找到那名彩裙女子救治皇上,望王大人多勞心費神,張永日後願鞍前馬後,聽憑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