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九月初,南京,秦淮河畔。


    傍晚的夕陽將秦淮河畔鍍上一層醉人的金紅色,月亮卻已經迫不及待從東方升起,與散發著餘暉的夕陽遙相呼應。


    與其它地方不同,隨著夜幕降臨,秦淮河畔反而變得更加熱鬧,一艘艘裝飾精美的畫舫船逐漸出現在河中,絲竹管弦各類樂器的聲音也逐漸從畫舫船上飄出,小商小販帶著各類貨物與歸鳥逆途,踏著滿地紅葉,步入層林盡染的畫卷,好一個秋意盎然的秦淮暮色!


    出門吃酒的王孫公子和家世顯赫的達官貴人流連秦淮興致盎然,在這熱鬧的俗世,卻總有人顯得格格不入,河畔一處幽靜的涼亭中,一名身穿玄青道袍的長臉青麵男子正席地而坐,雙目微閉似乎沉浸在入定狀態。


    不消說,此人正是南贛巡撫、千門掌門、陽明心學創始人——王守仁。


    王守仁自幼習文、精讀史書,十二歲便立誌要讀書做聖人,當老師告訴他“讀書做官”乃人生第一等事時,他卻回答:“人生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從而走上慢慢修心成聖之路。


    王學(陽明心學)推崇及時覺照,此時王守仁於秦淮河畔入定,必是在內心妄念四起,正在問心格物。


    何為及時覺照?明代官員學者耿定向在撰寫王陽明傳記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能夠很好解釋這個概念:


    一天,一個農夫來找王陽明,他身體年邁,無兒無女,亦無力耕種,所以想把他的地賣給王陽明換點養老錢。


    王陽明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說道“您是一農夫,地乃命根。若賣了它,非死路一條。”於是,贈給老農幾兩銀子,打發走了。


    又過了幾天,王陽明和他的弟子們到山間遊玩,忽見一地水土肥美,便不由出口誇讚。這時一個弟子告訴他,這就是前幾日那老農要賣給他的地


    王陽明一聽,不禁“啊?”了一聲,話音未落,隨即又“啊?!”了一聲。而後立即盤膝打坐,直到太陽落山時,王陽明才長籲一口氣道:“終於把它祛除了,真難啊!”


    弟子都疑惑不解:“老師祛除了什麽?”


    王陽明嚴肅的說出兩個字:“私欲!”


    王陽明的這兩個“啊?”,其實囊括了心學的本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當老農還沒來賣地時,王陽明的心針對“老農賣地”這件事是沒有評判的,正如我們麵對一件還未發生的事情時,本心處於最自然的狀態,我們的心是不可能做出判斷的,所以說“無善無惡心之體”。


    當老農來賣地,王陽明的心念產生:“身為農民把地賣了,不是等死嘛。”於是贈與他幾兩銀子,讓他保住土地,這個念頭是善念。


    後來得知那塊地是老農的時,心念又產生:“我當時應該把老農的地買了。”


    於是有了第一個“啊?”這個念頭是惡念,所以說“有善有惡意之動。”


    隨著惡念產生,良知又閃電般地告訴他,這念頭是惡的,你買了地,老農就活不長了,於是就有了第二個“啊?”對自己的私欲感到愧疚,所以說“知善知惡是良知。”


    良知給出念頭善惡的判斷後,王陽明要做的事就是趕緊祛除惡念,保持善念,於是立即盤膝坐下,克服這個私欲,這也就是格物,所以說“為善去惡是格物。”


    故事很短,但道理很深,被稱為王陽明心學的最高概括,凝結了心學最精華的智慧。


    不怕妄念起,就怕覺照遲。


    人人能知,但能做到知行合一者,寥寥無幾。


    秦淮河畔的涼亭中,盤膝而坐的王守仁似乎妄念難除,雙目微閉但眉宇之間似乎仍有一絲焦慮,可見其內心躁動。


    一個月前,白龍池湖畔,一群神秘人利用地道在神調門與朝廷混戰時忽然出現,奪走神農鼎。


    蠱門掌門滕倪利用這個機會,攜愛子朱欽靈迅速潛入地穴逃生,神調門掌門淩傲霜與千門掌門王守仁隨即也躍入地穴追尋神農鼎與滕倪等人。


    等混戰中的眾人反應過來,一眾高手早已通通消失在地穴之中,隻留下雙方嘍囉在原地麵麵相覷。


    王守仁深入地穴後才發現其內部盤根錯節,有無數岔路,仿佛是一座無比龐大的地下迷宮,絕非短時間能夠挖通,每條岔路還都通向不同方向,出口遍布整座大洪山區,盲目進入後極難追蹤。


    淩傲霜在地穴內搜尋無果後,隻得悻悻放棄,帶著神調門眾高手迅速撤離此處。此行雖未得到神農鼎,但也不算一無所獲,門內聖女莫小雅獲得鳳血精元,淩傲霜也得以出了心中那口惡氣,沉寂多年的神調門更是憑借此戰重出江湖,對江湖日後的新格局影響深遠。


    朱欽靈與娘親一起在地穴中繞行許久,終於尋得一處通向山洞的出口,誰知剛邁出山洞就見一名身穿藏藍綢衣的小廝已在洞外守候多時。


    那小廝徑直走到滕倪麵前抱拳施禮道:“滕掌門,我家主人有請。”


    滕倪與朱欽靈心中暗驚,這小廝口中主人究竟是何人?為何能提前得知他們從此處出來?難不成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見二人在原地未動,目光中充滿警惕,那小廝笑了笑又說到:“滕掌門無需多慮,等見到我家主人時自有分曉,現在若不離開此處,朝廷的官兵恐怕就要追來。”


    滕倪與朱欽靈相視一看:如今形勢緊急,二人又身負重傷,管他家主人是何方神聖,先去會他一會,總好過落入朝廷之手。


    小廝見二人應允,忙將他們引至旁邊的一駕馬車上,隨後便絕塵而去。


    滕倪與朱欽靈在顛簸的馬車上行駛了近一個時辰,車身終於平穩下來,掀開窗簾一瞧,馬車此時進入一處山腰間的巨宅中。


    待馬車停穩,小廝將二人引入一處裝飾奢華的大廳,而後自行退下,滕倪與朱欽靈也不驚慌,自顧坐在大廳內的檀木靠椅上等著瞧瞧此處主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二人大概等了半盞茶的時間,一位明眸皓齒、體態豐朗,頭頂結發髻的青衣公子從內屏走出,熱情的對滕倪抱拳道:“滕掌門,久仰大名,幸會幸會。”


    滕倪看著眼前從未見過的青衣公子,淡淡的問道:“你是何人?怎知我會從哪條岔路出來?還有,此處是何地?你又為何出手相救?”


    那名青衣公子見滕倪一連串問出一堆問題,不禁莞爾一笑,說到:“滕掌門稍安勿躁,在下乃千門風將,江湖人稱九公子。”


    九公子話音剛落,滕倪秋水劍已架在其頸間,稍有異動變會讓對方屍首分離。


    見滕倪反應如此激烈,九公子不由苦笑一聲,說到:“滕掌門勿驚,在下絕無惡意,此處乃望月山莊,我是奉掌門之命出手救援,防止滕掌門落入朝廷官兵手中,至於你們的行蹤,我自然是難以猜測,隻好在每個出口都派了一名小廝守候,所以才能順利接應到尊駕。”


    滕倪聞言依舊冷聲道:“千門掌門王守仁,正是朝廷大員,落入他手與落入官兵之手又有何分別?無非是便於他向那狗皇帝獨自邀功。”


    九公子正色到:“非也非也,滕掌門此言差矣,王掌門雖有許多不同身份,但所有身份都隻有一個目標,那便是守護萬民,這也是我等願意誓死追隨王掌門的原因,他不僅是我的掌門,更是我的恩師。”


    滕倪淡淡的“哦?”了一聲,九公子繼續說到:“朝廷以為恩師是兵法厲害,能夠以白手聚事大破寧王十萬大軍;江湖中人以為恩師是劍法無雙,能夠與索命門掌門穀黎陽平分秋色;但恩師最為厲害的,實則是他的心法,無論是兵法還是劍法,都乃是心法的外化而已。”


    滕倪冷哼一聲道:“你口中的心法,可是所謂的‘陽明心學’那些之乎者也之類的酸腐文章?”


    九公子嚴肅道:“正是。”


    滕倪不屑反問:“我的劍現在在你頸上,你如何用‘心法’來擊敗我?”


    九公子淡然一笑,說到:“滕掌門武功冠絕天下,但此刻身虛體弱,旁邊這位小兄弟似乎也身中寒毒,若是論武力,望月山莊定可將兩位生擒,滕掌門可知我為何要以禮相待?”


    “為何?”


    “恩師常對我們講知行合一,隻有做到思想與行動的統一,才能合乎‘道’的準則。若是不能讓滕掌門從心中認可恩師的‘道’,即便將你擒到南京,對當今皇上的病症也無濟於事。”九公子說完,輕輕將頸上劍刃移開,而後對滕倪深施一禮。


    滕倪反手將秋水劍插回劍鞘,靜靜的受了對方一禮,而後問道:“什麽是王掌門的‘道’?”


    未等九公子回答,一陣淡然的聲音從廳外傳入:“吾道至簡,萬民歸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圖霸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名墨路狂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名墨路狂徒並收藏皇圖霸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