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畿,幕府城堡。
足利義稙惱怒的揮動手中的大典太劍,卻揮不盡心中的怒火。
昨日在管領府被細川高國羞辱,令自己顏麵掃地,將軍的尊嚴盡失,卻隻能咽下這口惡氣。
細川高國如今擺明已經與足利義晴結盟,自己處在劣勢地位,稍有疏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因此隻能按捺不動,靜觀時局出現轉機。
田山尚順見足利義稙受此大辱依然不敢主動出擊,不由十分慍怒,憤懣的說道:“將軍大人,若是我們再一味忍讓,顯得如此懦弱,就會失去所有大名的支持!”
足利義稙停下手中揮舞的利劍,接過吉朗遞過的毛巾擦了把汗說到:“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現在處於弱勢,必須積蓄力量,找準敵人的死穴發出致命一擊,否則一旦等對方緩過力氣就是我們的死期!因此不可輕舉妄動,你明白嗎,尚順?”
田山尚順聽足利義稙此言心中稍微平複,知道將軍並不是懼怕對方,但還是不解的問道:“那對方的死穴到底在何處?”
足利義稙將大典太劍插入劍鞘,眯著眼睛看著窗外透進的日光,緩緩說道:“細川高國雖然可惡,但他並不是我們最大的威脅;天皇雖然地位尊貴,卻並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影響;至於那位朱大人,雖然城府深得可怕,又詭計多端,但畢竟是個外邦人,在東瀛也動搖不了我們的根基;真正的威脅,是那個孩子——足利義晴!”
田山尚順聽完足利義稙這番話也醒悟過來:足利義晴看似勢力微弱,威脅最小,但他作為前任將軍之子,直接影響到足利義稙作為將軍的正統地位,因此將軍心中最忌憚的正是這個沉默寡言的孩子。
吉朗此時也若有所思的說道:“隻要除去足利義晴,無論京畿內如何騷亂,都無人能動搖將軍您的地位,朱訓楨也不得不依靠將軍的影響力來操控各地大名,如此我們才能轉危為安。”
足利義稙讚許的點了點頭:“你們兩個終於學會用腦袋思考問題了,隻要除去足利義晴,隨時可以聯合各方力量打壓細川高國,和所有膽敢以下犯上的大名!”
吉朗此時眉頭又皺到一起,低聲說道:“足利義晴身邊有赤鬆義村等人的守護,如今又與細川高國等人結盟,強攻我們並無勝算,隻能暗殺,但是……”
吉朗說道此處語塞,足利義稙與田山尚順都知其意,義晴身邊有“劍聖”之稱的塚原卜傳守衛,即便派出最精銳的刺客,也難以成功。
就在足利義稙也陷入無奈的沉默時,田山尚順忽然陰沉一笑:“說到暗殺,我倒是有個合適的人選!”
京畿某處府邸內。
細川澄元狠狠地將手中的禦告拍在案上,眼中怒火迸發。
一旁的三好之長見澄元如此震怒,忙拿起案上的禦告仔細查看,這才明白澄元為何如此動怒。
原來,禦告是皇室聯合幕府共同發出,大致意思是鑒於應仁之亂以來“下克上”的風氣愈加嚴重,影響了日本統治穩定,遂告天下大名要嚴守尊卑等級,不得以下犯上,違令者將受到皇室和幕府的聯軍圍剿。
同時各地大名要將自己的嫡子送到京畿仁和寺來學習,待到繼承家主之位時再由皇室和幕府簽發委任信印護送回去,由此才能名正言順的繼承家督之位,否則天皇和幕府都不予以承認。
連三好之長此時都看出,後柏原天皇和足利義稙此舉是想將重新掌控各地獨立的大名,成為日本真正的主人。且不說聯軍剿滅以下犯上的大名,單是讓各地大名把嫡子繼承人送來仁和寺學習這一點就別有用心。
仁和寺是日本真言宗禦室派總寺,公元886年,由光孝天皇下令開始建造,於公元888年完成,並以當時的年號命名,因有許多皇子皇女於此寺落發出家,因此仁和寺又被稱為“禦室禦所”。
應仁之亂時,仁和寺曾毀於大火,後皇室又在原址上重建了一處簡陋的院落,仍取名“仁和寺”,但此時的仁和寺等於是皇室控製的一處密宅。
所謂的各地大名將嫡子送到仁和寺學習,等於是送到皇室作為人質,隻要你敢忤逆犯上,你的繼承人就可能會被殺掉,隻有老老實實聽皇室和幕府的話,嫡子才能帶著皇室和幕府的任命回到守護國繼承大名之位,繼續臣服在天皇和幕府的控製之下。
因此,當細川澄元看到這條禦告時怎能不怒火中燒?
天皇和幕府竟敢如此猖獗,背後定是那名神秘的朱大人在暗中支持!
三好之長此時靜靜地站在旁邊,一句勸說的都沒有,以他對細川澄元的了解,這道禦告必定會逼得澄元做出反擊。
果然,細川澄元又沉默了片刻,忽然猛地將頭一抬,對三好之長說到:“召集所有人馬,立即前往管領府!”
三好之長聞言一愣,但轉念一想後重重地“嗨”了一聲,轉身出去傳達指令。
細川澄元雖然性格暴躁,但絕非有勇無謀之輩,既然天皇和幕府敢大肆發布禦告,定是已經做好萬全準備,此時做出頭鳥抗命隻會被二人合力消滅,給所有大名來個殺一儆百。
因此,細川澄元當務之急是奪走細川高國的管領之位,隻要成為幕府管領,那就能倚兵自重架空將軍,成為幕府的代表。
屆時自己非但逃過一劫,還可以反客為主,享受這道禦告的好處,和天皇一起成為整個日本的主人!
京畿,天皇居所。
知仁親王跪坐在後柏原天皇身側小心翼翼的問道:“父皇,我們如此大張旗鼓地發布禦告,萬一引起各地大名聯合反叛該如何是好?”
後柏原天皇斜著眼睛看了一眼知仁親王,歎了口氣無奈道:“虧你還是下任天皇之位繼承人!膽色上別說你五弟,連你四弟都不如!”
見知仁親王一臉委屈,後柏原天皇歎了口氣道:“如今是我們皇室千載難逢的良機,有那個朱大人暗中相助,再聯合支持幕府的那些大名,有極大的概率統一日本,再次恢複平安時代皇室掌握實權的盛況!”
知仁親王說道:“隻要幕府還在,皇室就始終會受到製約,兒臣擔心即便真的統一全國,也會變成鐮倉時期幕府獨大的局麵。”
後柏原天皇狡黠的一笑,問道:“你可知為何禦告是以皇室和幕府的名義發出,而不是由我和足利義稙的名義發出?”
知仁親王一愣,不知父皇為何會這麽問。
後柏原天皇見兒子如此愚鈍,又氣又無奈,隻好說道:“皇室乃萬世一係,永遠牢不可破,但幕府卻會因這張禦告產生一場爭奪將軍之位的大亂!屆時足利義稙與足利義晴必將大打出手,無論哪方勝出都會被大大削弱。”
說到此處後柏原天皇眼中凶光一閃,完全沒了往日那般懦弱的神色:“而那時,就是我們出麵收拾殘局的最佳時機!隻要我們暫時穩住那個朱大人,等他一離開日本,整個日本都會被牢牢地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至於幕府,到時隻能淪為皇室的附庸,若是不高興,隨時可以找個借口將其徹底消除!”
知仁親王聽完父皇的計劃,驚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平日膽小懦弱的父皇竟有如此雄心壯誌,自己對父皇似乎也突然變得極其陌生。
京畿,玉湯泉。
“大人,這道禦告一發,勢必會引起京畿騷亂,屆時我們應該傾向哪一方?”紫瑤對朱訓楨此舉略微有些不解,若是與義晴聯合,為何要在此時幫助幕府征討“下克上”的大名,若是聯合義稙,昨日在細川高國的壽宴上又怎會任由義稙受辱?
朱訓楨淡淡一笑,答道:“我們自然是傾向強者的一方。”
見紫瑤仍有些不解,朱訓楨再次解釋道:“這道禦告必然會引起各地強勢大名的抵抗,因此京畿內的力量必須得到整合,隻有強者才配與強者聯合。”
紫瑤何其聰慧,瞬間就明白了朱訓楨的意圖,說道:“所以我們隻需靜觀其變,讓京畿內的各方勢力經過角逐後,弱者出局,強者自然會拚盡全力實現這道禦告的意圖,成為日本最有權勢的人。”
朱訓楨點了點頭,又補充道:“這道禦告不僅會引起各地大名的反抗,更會激化天皇和幕府之間的矛盾,無論足利義晴與足利義稙哪方勝出,幕府必定要與皇室展開奪權的鬥爭,這樣才有利於我們從暗中操控日本局勢,讓這些東夷乖乖聽話。”
紫瑤點點頭,眼前的這個男人計謀與兵法都異常可怕,心思又縝密如籠,成為他的敵人絕對會是一場噩夢,可惜這份雄才大略卻隻能屈身流浪,若是他來做大明天子,明朝必定會恢複洪武盛世,讓殘元不敢南下牧馬,萬國使節來朝歸化。
足利義稙惱怒的揮動手中的大典太劍,卻揮不盡心中的怒火。
昨日在管領府被細川高國羞辱,令自己顏麵掃地,將軍的尊嚴盡失,卻隻能咽下這口惡氣。
細川高國如今擺明已經與足利義晴結盟,自己處在劣勢地位,稍有疏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因此隻能按捺不動,靜觀時局出現轉機。
田山尚順見足利義稙受此大辱依然不敢主動出擊,不由十分慍怒,憤懣的說道:“將軍大人,若是我們再一味忍讓,顯得如此懦弱,就會失去所有大名的支持!”
足利義稙停下手中揮舞的利劍,接過吉朗遞過的毛巾擦了把汗說到:“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現在處於弱勢,必須積蓄力量,找準敵人的死穴發出致命一擊,否則一旦等對方緩過力氣就是我們的死期!因此不可輕舉妄動,你明白嗎,尚順?”
田山尚順聽足利義稙此言心中稍微平複,知道將軍並不是懼怕對方,但還是不解的問道:“那對方的死穴到底在何處?”
足利義稙將大典太劍插入劍鞘,眯著眼睛看著窗外透進的日光,緩緩說道:“細川高國雖然可惡,但他並不是我們最大的威脅;天皇雖然地位尊貴,卻並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影響;至於那位朱大人,雖然城府深得可怕,又詭計多端,但畢竟是個外邦人,在東瀛也動搖不了我們的根基;真正的威脅,是那個孩子——足利義晴!”
田山尚順聽完足利義稙這番話也醒悟過來:足利義晴看似勢力微弱,威脅最小,但他作為前任將軍之子,直接影響到足利義稙作為將軍的正統地位,因此將軍心中最忌憚的正是這個沉默寡言的孩子。
吉朗此時也若有所思的說道:“隻要除去足利義晴,無論京畿內如何騷亂,都無人能動搖將軍您的地位,朱訓楨也不得不依靠將軍的影響力來操控各地大名,如此我們才能轉危為安。”
足利義稙讚許的點了點頭:“你們兩個終於學會用腦袋思考問題了,隻要除去足利義晴,隨時可以聯合各方力量打壓細川高國,和所有膽敢以下犯上的大名!”
吉朗此時眉頭又皺到一起,低聲說道:“足利義晴身邊有赤鬆義村等人的守護,如今又與細川高國等人結盟,強攻我們並無勝算,隻能暗殺,但是……”
吉朗說道此處語塞,足利義稙與田山尚順都知其意,義晴身邊有“劍聖”之稱的塚原卜傳守衛,即便派出最精銳的刺客,也難以成功。
就在足利義稙也陷入無奈的沉默時,田山尚順忽然陰沉一笑:“說到暗殺,我倒是有個合適的人選!”
京畿某處府邸內。
細川澄元狠狠地將手中的禦告拍在案上,眼中怒火迸發。
一旁的三好之長見澄元如此震怒,忙拿起案上的禦告仔細查看,這才明白澄元為何如此動怒。
原來,禦告是皇室聯合幕府共同發出,大致意思是鑒於應仁之亂以來“下克上”的風氣愈加嚴重,影響了日本統治穩定,遂告天下大名要嚴守尊卑等級,不得以下犯上,違令者將受到皇室和幕府的聯軍圍剿。
同時各地大名要將自己的嫡子送到京畿仁和寺來學習,待到繼承家主之位時再由皇室和幕府簽發委任信印護送回去,由此才能名正言順的繼承家督之位,否則天皇和幕府都不予以承認。
連三好之長此時都看出,後柏原天皇和足利義稙此舉是想將重新掌控各地獨立的大名,成為日本真正的主人。且不說聯軍剿滅以下犯上的大名,單是讓各地大名把嫡子繼承人送來仁和寺學習這一點就別有用心。
仁和寺是日本真言宗禦室派總寺,公元886年,由光孝天皇下令開始建造,於公元888年完成,並以當時的年號命名,因有許多皇子皇女於此寺落發出家,因此仁和寺又被稱為“禦室禦所”。
應仁之亂時,仁和寺曾毀於大火,後皇室又在原址上重建了一處簡陋的院落,仍取名“仁和寺”,但此時的仁和寺等於是皇室控製的一處密宅。
所謂的各地大名將嫡子送到仁和寺學習,等於是送到皇室作為人質,隻要你敢忤逆犯上,你的繼承人就可能會被殺掉,隻有老老實實聽皇室和幕府的話,嫡子才能帶著皇室和幕府的任命回到守護國繼承大名之位,繼續臣服在天皇和幕府的控製之下。
因此,當細川澄元看到這條禦告時怎能不怒火中燒?
天皇和幕府竟敢如此猖獗,背後定是那名神秘的朱大人在暗中支持!
三好之長此時靜靜地站在旁邊,一句勸說的都沒有,以他對細川澄元的了解,這道禦告必定會逼得澄元做出反擊。
果然,細川澄元又沉默了片刻,忽然猛地將頭一抬,對三好之長說到:“召集所有人馬,立即前往管領府!”
三好之長聞言一愣,但轉念一想後重重地“嗨”了一聲,轉身出去傳達指令。
細川澄元雖然性格暴躁,但絕非有勇無謀之輩,既然天皇和幕府敢大肆發布禦告,定是已經做好萬全準備,此時做出頭鳥抗命隻會被二人合力消滅,給所有大名來個殺一儆百。
因此,細川澄元當務之急是奪走細川高國的管領之位,隻要成為幕府管領,那就能倚兵自重架空將軍,成為幕府的代表。
屆時自己非但逃過一劫,還可以反客為主,享受這道禦告的好處,和天皇一起成為整個日本的主人!
京畿,天皇居所。
知仁親王跪坐在後柏原天皇身側小心翼翼的問道:“父皇,我們如此大張旗鼓地發布禦告,萬一引起各地大名聯合反叛該如何是好?”
後柏原天皇斜著眼睛看了一眼知仁親王,歎了口氣無奈道:“虧你還是下任天皇之位繼承人!膽色上別說你五弟,連你四弟都不如!”
見知仁親王一臉委屈,後柏原天皇歎了口氣道:“如今是我們皇室千載難逢的良機,有那個朱大人暗中相助,再聯合支持幕府的那些大名,有極大的概率統一日本,再次恢複平安時代皇室掌握實權的盛況!”
知仁親王說道:“隻要幕府還在,皇室就始終會受到製約,兒臣擔心即便真的統一全國,也會變成鐮倉時期幕府獨大的局麵。”
後柏原天皇狡黠的一笑,問道:“你可知為何禦告是以皇室和幕府的名義發出,而不是由我和足利義稙的名義發出?”
知仁親王一愣,不知父皇為何會這麽問。
後柏原天皇見兒子如此愚鈍,又氣又無奈,隻好說道:“皇室乃萬世一係,永遠牢不可破,但幕府卻會因這張禦告產生一場爭奪將軍之位的大亂!屆時足利義稙與足利義晴必將大打出手,無論哪方勝出都會被大大削弱。”
說到此處後柏原天皇眼中凶光一閃,完全沒了往日那般懦弱的神色:“而那時,就是我們出麵收拾殘局的最佳時機!隻要我們暫時穩住那個朱大人,等他一離開日本,整個日本都會被牢牢地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至於幕府,到時隻能淪為皇室的附庸,若是不高興,隨時可以找個借口將其徹底消除!”
知仁親王聽完父皇的計劃,驚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平日膽小懦弱的父皇竟有如此雄心壯誌,自己對父皇似乎也突然變得極其陌生。
京畿,玉湯泉。
“大人,這道禦告一發,勢必會引起京畿騷亂,屆時我們應該傾向哪一方?”紫瑤對朱訓楨此舉略微有些不解,若是與義晴聯合,為何要在此時幫助幕府征討“下克上”的大名,若是聯合義稙,昨日在細川高國的壽宴上又怎會任由義稙受辱?
朱訓楨淡淡一笑,答道:“我們自然是傾向強者的一方。”
見紫瑤仍有些不解,朱訓楨再次解釋道:“這道禦告必然會引起各地強勢大名的抵抗,因此京畿內的力量必須得到整合,隻有強者才配與強者聯合。”
紫瑤何其聰慧,瞬間就明白了朱訓楨的意圖,說道:“所以我們隻需靜觀其變,讓京畿內的各方勢力經過角逐後,弱者出局,強者自然會拚盡全力實現這道禦告的意圖,成為日本最有權勢的人。”
朱訓楨點了點頭,又補充道:“這道禦告不僅會引起各地大名的反抗,更會激化天皇和幕府之間的矛盾,無論足利義晴與足利義稙哪方勝出,幕府必定要與皇室展開奪權的鬥爭,這樣才有利於我們從暗中操控日本局勢,讓這些東夷乖乖聽話。”
紫瑤點點頭,眼前的這個男人計謀與兵法都異常可怕,心思又縝密如籠,成為他的敵人絕對會是一場噩夢,可惜這份雄才大略卻隻能屈身流浪,若是他來做大明天子,明朝必定會恢複洪武盛世,讓殘元不敢南下牧馬,萬國使節來朝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