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武原想親自前去牙城匯報,卻被陳秉文攔住了。賈江也認為,營田司值此危險關鍵時刻,再加上前去靈州城的士兵又無故失蹤,李耀武不能離開營田司。
經此一劫,營田司文武官員及軍民更為團結在李耀武身邊,李耀武權威日高、威信更隆。
營田司軍民開始恢複正常生活,忙於秋收。多了兩千青壯,各堡秋收進度大增。
常備五都則均處於緊急戰備狀態,未再參與秋收。
李耀武令最為精銳的常備左都移駐新五堡,令左都頭孫安定暫歸前營指揮使程飛統一指揮,並勉勵孫安定要繼續抓好隊伍訓練,到前營後要更積極主動作為,爭取也早日解決副營。
……
九月十一日,賈江等人返回營田司,隨同前來的還有呂方勇。
呂方勇在營田司短暫停留,看了看妹妹呂方儀後,便要匆匆趕回去定遠處理細封石平部。李耀武令參軍楊連吉、參事陳秉文、散兵馬使細封仁榮等人率常備前、後兩都隨呂方勇前往定遠。並要陳秉文帶上鹿血酒等土特產帶給定遠軍使李匡賓。
賈江匯報道,一是衙內韓公堅持要徹查士兵失蹤案與浮橋被毀案,前者尚未有消息,後者卻查出負責管理浮橋的都水司副丞與肇事的貨船船主相繼畏罪自殺,相關線索全已中斷。
二是軍府商議遷徙細封石平部南下屯田事宜,鑒於細封部與現營田司合並後軍民將達七千餘戶三萬餘口,已超過鹽州戶口,有人建議將細封部遷徙至回樂縣屯田;有人建議上表朝廷,設立新的州來管理。因細封部青壯均已歸順營田司,且定遠軍強烈要求懲戒細封石平部,發往營田司屯田,以免事故重演。最後,在衙內韓璞的支持下,軍府同意了定遠軍的請求。並召細封石開到軍府任職。
三是軍府按規定將近期派人前來檢查營田司所報的戰功與撫恤情況。
四是賈江爭取的最大成果,在衙內韓璞的支持下,鑒於營田司新增老弱婦幼萬餘口,軍府同意免去了營田司今年秋糧上繳的任務。
……
兩天後,楊連吉、陳秉文等人從定遠歸來,隨同而來的是三千餘戶細封石開部羌人。
營田司各堡頓時人滿為患。
營田司衙門二堂,李耀武主持文武官員議事。
陳秉文提議,因羌人善養馬,當今朝廷又重金購馬,且不分良駑,現營田司軍民已有馬三千餘匹,建議增設牧曹,並於常備右都以南,賀蘭山腳下建馬場飼養戰馬。
黃誌渠提議疏通靈武縣城縣城胡地城以南的唐徠渠,並沿唐徠渠在胡地城以南立三堡。
唐徠渠與漢延渠均係靈州平原上南北走向的主要灌溉渠道,均從青銅峽附近引水。隻不過漢延渠在東靠黃河向北流經過靈武縣城、安靜縣城,長二百餘裏。唐徠渠在西靠賀蘭山向北流經懷遠縣城(銀川)、定遠城,建於唐武則天時,長六百餘裏,相當於三個漢延渠的長度。
以上意見,眾人均表示同意。確定靈武縣城以南三營每營托兩堡的軍事製度,並立即將方案上報衙內韓璞。
李耀武提出,鑒於營田司現羌人已稍微超過漢人,營田司收胡屯牧政策已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現重點應轉為抓好內部團結,增加華夏凝聚力,增強軍民的幸福感。羌人本出自華夏,要求禮曹加快儒家推廣、學校普及、胡羌通婚、服裝改革等政策。
議事結束後,李耀武率黃誌渠、陳秉文、細封仁榮及李延忠等親兵前往新三堡。
察看了羌人安置以及各屯村落修築圍牆進度等情況。因原村落布局時為四合院結構,簡單施工後則形成了封閉院落。李耀武強調,軍屯及公家的糧食等重要物資,依然必須要保管在堅固的堡中;發現敵人來襲時,依然要第一時間將軍民轉移至各堡。
返程時,李耀武一行人來到了棉花地。
李耀武看著一百餘畝棉花地裏那些成熟了的棉花都從殼裏脫盈而出,雪白雪白的,就像天上的一朵朵雲。放眼望去,盡是白花花的棉花朵和粗壯有勁的棉花杆,漂亮極了!
家丁楊紅平父子正帶著人在忙著采收棉花,見李耀武如此重視棉花,竟親自到來,急忙走了過來,介紹道:“郎君,棉花吐絮後,我們每隔5天便采摘一次。倘若采摘過早,棉花尚未充分成熟,會影響品質;采摘過晚,棉絮經風吹日曬,也會降低棉花質量。所以,我們在棉花吐絮階段,要適時精收細收。”
李耀武心中最大的理想,便是推廣棉花,衣被天下,使得天下百姓都能豐衣足食,這也是他前來屯田的最大動機。人生,總得要盡自己最大努力,為百姓做最大的貢獻,方才不枉此生。
看著眼前這雪白雪白的棉花,指著眼前的整片棉花地,李耀武點了點頭,情緒激動,雄心壯誌,豪氣萬丈的道:“巡官、先生,我此生最大願望,乃是推廣棉花種植,願天下蒼生,從今往後,有衣穿,有被蓋,三冬不寒,三春有暖。您倆都是我最為信任之人,可一定要助我一臂之力呐”
黃誌渠和陳秉文滿臉震撼李耀武,自是高度重視起這棉花,看了遍地的棉花,都嚴肅的點頭應諾。
陳秉文心想,自己果然是慧眼識英雄。
兩人都是第一次看著棉花,用手摸了摸棉絮,不停的問這問那。
楊紅平父子詳細介紹了棉花的產量,今年畝產籽棉約200斤,皮棉約50斤。皮棉可以織成棉布、做棉襖、做棉被,以及如何才能織成布匹等。
黃誌渠又問:“什麽是籽棉,什麽是皮棉。”
楊紅平解釋道:“籽棉與皮棉的區別就是是否將棉籽脫離。”
黃誌渠又問:“今年這種了多少畝地的棉花?”
楊紅平回答道:“種了百畝多一點。”
黃誌渠又問:“那一畝棉花需多少棉籽?”
楊紅平答道:“12斤左右。”
黃誌渠很快就盤算出來,說道:“押衙,那我們今年能收2萬斤籽棉,5千斤皮棉。來年便能再種1千餘畝棉花,便能保障營田司軍民所需啦。”
李耀武鼓勵了楊紅平父子後,又令黃誌渠安排工曹,招募女工,跟楊紅平父子等學習紡織布匹。
李耀武又道:“黃巡官,我曾聽聞南海崖州黎族有十分先進的紡織棉布的技術,是我們這裏織布效率的好幾倍,您安排工曹去一趟吧,將他們的專業人員與工具帶回我們營田司。確定時間後,我安排親兵護送。”
黃誌渠興奮點頭應諾。
經此一劫,營田司文武官員及軍民更為團結在李耀武身邊,李耀武權威日高、威信更隆。
營田司軍民開始恢複正常生活,忙於秋收。多了兩千青壯,各堡秋收進度大增。
常備五都則均處於緊急戰備狀態,未再參與秋收。
李耀武令最為精銳的常備左都移駐新五堡,令左都頭孫安定暫歸前營指揮使程飛統一指揮,並勉勵孫安定要繼續抓好隊伍訓練,到前營後要更積極主動作為,爭取也早日解決副營。
……
九月十一日,賈江等人返回營田司,隨同前來的還有呂方勇。
呂方勇在營田司短暫停留,看了看妹妹呂方儀後,便要匆匆趕回去定遠處理細封石平部。李耀武令參軍楊連吉、參事陳秉文、散兵馬使細封仁榮等人率常備前、後兩都隨呂方勇前往定遠。並要陳秉文帶上鹿血酒等土特產帶給定遠軍使李匡賓。
賈江匯報道,一是衙內韓公堅持要徹查士兵失蹤案與浮橋被毀案,前者尚未有消息,後者卻查出負責管理浮橋的都水司副丞與肇事的貨船船主相繼畏罪自殺,相關線索全已中斷。
二是軍府商議遷徙細封石平部南下屯田事宜,鑒於細封部與現營田司合並後軍民將達七千餘戶三萬餘口,已超過鹽州戶口,有人建議將細封部遷徙至回樂縣屯田;有人建議上表朝廷,設立新的州來管理。因細封部青壯均已歸順營田司,且定遠軍強烈要求懲戒細封石平部,發往營田司屯田,以免事故重演。最後,在衙內韓璞的支持下,軍府同意了定遠軍的請求。並召細封石開到軍府任職。
三是軍府按規定將近期派人前來檢查營田司所報的戰功與撫恤情況。
四是賈江爭取的最大成果,在衙內韓璞的支持下,鑒於營田司新增老弱婦幼萬餘口,軍府同意免去了營田司今年秋糧上繳的任務。
……
兩天後,楊連吉、陳秉文等人從定遠歸來,隨同而來的是三千餘戶細封石開部羌人。
營田司各堡頓時人滿為患。
營田司衙門二堂,李耀武主持文武官員議事。
陳秉文提議,因羌人善養馬,當今朝廷又重金購馬,且不分良駑,現營田司軍民已有馬三千餘匹,建議增設牧曹,並於常備右都以南,賀蘭山腳下建馬場飼養戰馬。
黃誌渠提議疏通靈武縣城縣城胡地城以南的唐徠渠,並沿唐徠渠在胡地城以南立三堡。
唐徠渠與漢延渠均係靈州平原上南北走向的主要灌溉渠道,均從青銅峽附近引水。隻不過漢延渠在東靠黃河向北流經過靈武縣城、安靜縣城,長二百餘裏。唐徠渠在西靠賀蘭山向北流經懷遠縣城(銀川)、定遠城,建於唐武則天時,長六百餘裏,相當於三個漢延渠的長度。
以上意見,眾人均表示同意。確定靈武縣城以南三營每營托兩堡的軍事製度,並立即將方案上報衙內韓璞。
李耀武提出,鑒於營田司現羌人已稍微超過漢人,營田司收胡屯牧政策已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現重點應轉為抓好內部團結,增加華夏凝聚力,增強軍民的幸福感。羌人本出自華夏,要求禮曹加快儒家推廣、學校普及、胡羌通婚、服裝改革等政策。
議事結束後,李耀武率黃誌渠、陳秉文、細封仁榮及李延忠等親兵前往新三堡。
察看了羌人安置以及各屯村落修築圍牆進度等情況。因原村落布局時為四合院結構,簡單施工後則形成了封閉院落。李耀武強調,軍屯及公家的糧食等重要物資,依然必須要保管在堅固的堡中;發現敵人來襲時,依然要第一時間將軍民轉移至各堡。
返程時,李耀武一行人來到了棉花地。
李耀武看著一百餘畝棉花地裏那些成熟了的棉花都從殼裏脫盈而出,雪白雪白的,就像天上的一朵朵雲。放眼望去,盡是白花花的棉花朵和粗壯有勁的棉花杆,漂亮極了!
家丁楊紅平父子正帶著人在忙著采收棉花,見李耀武如此重視棉花,竟親自到來,急忙走了過來,介紹道:“郎君,棉花吐絮後,我們每隔5天便采摘一次。倘若采摘過早,棉花尚未充分成熟,會影響品質;采摘過晚,棉絮經風吹日曬,也會降低棉花質量。所以,我們在棉花吐絮階段,要適時精收細收。”
李耀武心中最大的理想,便是推廣棉花,衣被天下,使得天下百姓都能豐衣足食,這也是他前來屯田的最大動機。人生,總得要盡自己最大努力,為百姓做最大的貢獻,方才不枉此生。
看著眼前這雪白雪白的棉花,指著眼前的整片棉花地,李耀武點了點頭,情緒激動,雄心壯誌,豪氣萬丈的道:“巡官、先生,我此生最大願望,乃是推廣棉花種植,願天下蒼生,從今往後,有衣穿,有被蓋,三冬不寒,三春有暖。您倆都是我最為信任之人,可一定要助我一臂之力呐”
黃誌渠和陳秉文滿臉震撼李耀武,自是高度重視起這棉花,看了遍地的棉花,都嚴肅的點頭應諾。
陳秉文心想,自己果然是慧眼識英雄。
兩人都是第一次看著棉花,用手摸了摸棉絮,不停的問這問那。
楊紅平父子詳細介紹了棉花的產量,今年畝產籽棉約200斤,皮棉約50斤。皮棉可以織成棉布、做棉襖、做棉被,以及如何才能織成布匹等。
黃誌渠又問:“什麽是籽棉,什麽是皮棉。”
楊紅平解釋道:“籽棉與皮棉的區別就是是否將棉籽脫離。”
黃誌渠又問:“今年這種了多少畝地的棉花?”
楊紅平回答道:“種了百畝多一點。”
黃誌渠又問:“那一畝棉花需多少棉籽?”
楊紅平答道:“12斤左右。”
黃誌渠很快就盤算出來,說道:“押衙,那我們今年能收2萬斤籽棉,5千斤皮棉。來年便能再種1千餘畝棉花,便能保障營田司軍民所需啦。”
李耀武鼓勵了楊紅平父子後,又令黃誌渠安排工曹,招募女工,跟楊紅平父子等學習紡織布匹。
李耀武又道:“黃巡官,我曾聽聞南海崖州黎族有十分先進的紡織棉布的技術,是我們這裏織布效率的好幾倍,您安排工曹去一趟吧,將他們的專業人員與工具帶回我們營田司。確定時間後,我安排親兵護送。”
黃誌渠興奮點頭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