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日落西山,晚霞染紅了西方的天空,李長謙坐在屋簷上,看著天空中的美景出神,街道上的馬車多了起來,應該都是準備趕在宵禁前出城門。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李長謙念叨著這句詩想起了前世,那是一個霓虹閃爍的都市,沒有香木馬車,沒有龍銜寶蓋。隻有忙碌上下班的人群,潮流不息,為了生存奔波。
李長謙好久沒有像現在這樣能完全放下緊繃的神經,好好欣賞景色了,在毒梟窩,他睡覺都不敢太深,生怕做夢說出些什麽暴露身份。
人生下來天生就是帶著使命的,完成自我的使命,那身死也就無憾了。前世成為一名緝毒警,使命便是為人民服務,禁毒消毒。使命還未完成,就暴露了身份,遺憾而死。轉世在大許,本以為可以平凡的過日子,被老道又給帶入了維護世界和平的隊伍。
“這就是我的使命吧,前世沒完成,輪回還是要繼續。”看著美景,想著前世,他有了些許的困意。
“大哥!大哥!”一聲呼叫聲從李府門口傳來,李民顧還沒踏進李府,嘴上就開始叫喊著大哥。
嬸嬸聽到兒子的聲音,打開房門迎了上來。
“二郎,你果真回來了!”嬸嬸驚喜的迎上前去,拉著兒子的手,上下打量:“還好,沒瘦,怎麽回來了,是身上銀兩不夠了嗎?”
“娘,銀兩還是夠的,這次回來是因為太子詩會。”李民顧左顧右盼,還是沒有發現大哥的身影,開口問道:“娘,看見大哥了嗎,他在府中嗎?”
嬸嬸開心的笑臉瞬間凝固,擺出一副生氣的模樣,酸溜溜的說道:“整天大哥大哥的,這還沒進院門,就聽到你喊大哥的聲音,我這個當娘的還沒那臭小子親嘛。”
李民顧嘿嘿一笑:“娘這說的哪裏的話,我找大哥有事,你老是跟大哥過不去。你以後……”
“平衍,我在這呢!”李長謙晉升攻城境之後,聽力比以前好太多,站在屋簷上聽著堂弟與嬸嬸的對話,並未打擾,可當聽到李民顧馬上要與嬸嬸說兩人之間的矛盾時,趕緊出聲製止。
李民顧聽到大哥的聲音,對著嬸嬸說:“娘,我先找大哥問詢一些事情,等到晚些我在與你說話。”然後不聽嬸嬸的回答,轉身朝著李長謙的方向跑去了。
“大哥,你在屋頂作甚?”
“賞景。”
“行,我也上去陪大哥。”
“旁邊有梯子。”
李長謙上屋頂是不需要梯子的,但是為了防止暴露身份,所以搬來了梯子放在旁邊。李民顧順著梯子爬上屋頂,坐在李長謙的旁邊。
“這有啥景色可看的。”
“若是好久沒看,你也會想念的吧。”李長謙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看向李民顧問道:“找我何事?”
“詩啊,大哥,客棧的那首詩。”李民顧一邊念叨著詩,一邊誇讚:“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妙啊,太妙了,老師都做不出這等絕詩。”
“不是我寫的!”
正在品味詩詞的李民顧聲音戛然而止,僵硬的扭過脖子看向李長謙問道:“你說什麽?這首詩不是大哥所作,那是誰所作?”
“是一個名叫王貞白的校書郎所作。”
“校書郎?那是什麽?”李民顧撓了撓頭,像是聽到了什麽陌生的詞匯。
李長謙突然反應過來,大許是沒有校書郎一職的,圖書管理與典籍的編撰都是由翰林院負責。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李長謙拍拍堂弟的肩膀說道。
“吃飯啦!”一聲開心悅耳的叫聲朝著房屋上的兩人喊到,起雲一身紫衣站在院中,手裏拿著一根雞腿,顯得甚是開心。
李民顧盯著俊美的少女,向李長謙問道:“這位是在客棧裏陪在大哥身邊的女子?”
“這都能看出來?”
“一身紫衣,很顯眼的。”李民顧解釋道,當時這位少女渾身泥土跟個小乞丐一樣,他看不清臉龐,唯獨記得這身紫衣,沒想到打扮起來竟是如此靚麗。
李長謙連忙催促:“走吧,下去吃飯。”他此刻十分感謝起雲的解圍,差點就露餡了,看樣子還得多多了解這個世界的構成啊。
餐桌上,李伯頤也已經睡醒,穿著一身居家寬鬆的輕衫,看到起雲的時候也是一臉驚訝,在得知她就是李長謙口中的那位朋友後,緩緩的點了點頭。
“今天怎麽這麽早就吃飯了。”李民顧夾著一塊瘦肉塞進口中問道。
嬸嬸看了一眼埋頭吃飯的起雲,說道:“這姑娘嚷嚷著餓了,你大伯午膳也沒吃,加上你今日回府,所以吃飯時間提前了些。”
看著桌子上擺滿了盤子,大大小小十盤菜,李民顧說道:“那也用不著做這麽多菜呀,吃不完也浪費。”
嬸嬸與李長謙對視一眼,默契的都沒有說話,一起搖了搖頭。
李伯頤看著李民顧問道:“平衍,聽說你回來是因為太子舉辦的詩會。”
說起詩會,李民顧瞬間升起了興致,說道:“每年在秋闈的前一個月,太子都會舉辦詩會,詩會持續兩日,第一日是名家文人們的聚會,討論今年新作詩詞,同時也為第二日開個好頭,第二日就是各大學院學子爭相競賽,比拚詩詞。當然兩日中所有人都會在場,第一日文人大家們討論,學子旁聽,第二日就是學子們賽詩,太子和他們點評。”
他聲音頓了頓繼續說道:“以往,文人大家們是不作詩的,導致學子們也都沒有誰願意第一個開頭,學子中有帶頭的之後,大家也都開始瘋狂的作詩比賽,這樣也導致了時間不夠且詩詞水平高低不同。所以從去年開始,太子舉辦的詩會就要求文人大家們開始作詩打頭陣,這樣詩會就有一個標準在那裏,那些感覺自己作詩可以與之一較高下的便可登台作詩,這樣既節約了時間,詩會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李長謙聽完點了點頭,不由的感歎了一聲,太子不愧是太子,想的果然很周到。
太子為何舉辦詩會,不得而知,但是大體能夠猜到一些。一是太子喜愛詩詞,舉辦詩會是為了搜尋好詩,陶冶修身。二是利用詩會進行交流,取得文人大家們的支持,為以後登基稱帝做好人脈關係。第三是尋找下一批的有才之人,招攬到自己麾下,有利於自己的勢力壯大。
李民顧看了大哥一眼,緩緩說道:“大哥所做的詩,明日詩會必定會引起討論,說不定能得太子賞識呢。”
“詩?”嬸嬸停止夾菜的手,疑惑的問道。
“大哥在客棧作了一首絕好的佳作。”李民顧點點頭,稱讚道。
李伯頤也忍不住問了一句:“仔細說說。”
於是李民顧就把昨日在客棧中偶遇李長謙和他所作的勸學惜時詩引起的討論說了一遍。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嬸嬸聽完後,冷不丁的念叨了這句說。
李民顧看向嬸嬸,嬸嬸看向李長謙。
李長謙尷尬的一笑:“這……吃飯吃飯。”
“這也是大哥寫的?”李民顧這次沒有詢問李長謙,而是徑直看向嬸嬸。
在嬸嬸的點頭確認後,李民顧放下碗筷:“我就知道,那首詩就是大哥所作,還說什麽王貞白寫的,還是什麽校書郎,我聽都沒聽過。”
李長謙感覺再解釋下去隻會越來越亂,就厚著臉皮承認下來:“是,這兩首詩確實都是我寫的。”
“怎麽隻有半闕?另外的呢?”李民顧看向嬸嬸,嬸嬸搖頭,他轉而看向李長謙問道:“大哥,剩下的呢?”
屋內陷入了一片寂靜,驚訝的李伯頤,置身事外的嬸嬸和一臉求知欲望的堂弟。隻有埋頭苦吃的起雲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一心隻有眼前的燒肉。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李長謙念叨著這句詩想起了前世,那是一個霓虹閃爍的都市,沒有香木馬車,沒有龍銜寶蓋。隻有忙碌上下班的人群,潮流不息,為了生存奔波。
李長謙好久沒有像現在這樣能完全放下緊繃的神經,好好欣賞景色了,在毒梟窩,他睡覺都不敢太深,生怕做夢說出些什麽暴露身份。
人生下來天生就是帶著使命的,完成自我的使命,那身死也就無憾了。前世成為一名緝毒警,使命便是為人民服務,禁毒消毒。使命還未完成,就暴露了身份,遺憾而死。轉世在大許,本以為可以平凡的過日子,被老道又給帶入了維護世界和平的隊伍。
“這就是我的使命吧,前世沒完成,輪回還是要繼續。”看著美景,想著前世,他有了些許的困意。
“大哥!大哥!”一聲呼叫聲從李府門口傳來,李民顧還沒踏進李府,嘴上就開始叫喊著大哥。
嬸嬸聽到兒子的聲音,打開房門迎了上來。
“二郎,你果真回來了!”嬸嬸驚喜的迎上前去,拉著兒子的手,上下打量:“還好,沒瘦,怎麽回來了,是身上銀兩不夠了嗎?”
“娘,銀兩還是夠的,這次回來是因為太子詩會。”李民顧左顧右盼,還是沒有發現大哥的身影,開口問道:“娘,看見大哥了嗎,他在府中嗎?”
嬸嬸開心的笑臉瞬間凝固,擺出一副生氣的模樣,酸溜溜的說道:“整天大哥大哥的,這還沒進院門,就聽到你喊大哥的聲音,我這個當娘的還沒那臭小子親嘛。”
李民顧嘿嘿一笑:“娘這說的哪裏的話,我找大哥有事,你老是跟大哥過不去。你以後……”
“平衍,我在這呢!”李長謙晉升攻城境之後,聽力比以前好太多,站在屋簷上聽著堂弟與嬸嬸的對話,並未打擾,可當聽到李民顧馬上要與嬸嬸說兩人之間的矛盾時,趕緊出聲製止。
李民顧聽到大哥的聲音,對著嬸嬸說:“娘,我先找大哥問詢一些事情,等到晚些我在與你說話。”然後不聽嬸嬸的回答,轉身朝著李長謙的方向跑去了。
“大哥,你在屋頂作甚?”
“賞景。”
“行,我也上去陪大哥。”
“旁邊有梯子。”
李長謙上屋頂是不需要梯子的,但是為了防止暴露身份,所以搬來了梯子放在旁邊。李民顧順著梯子爬上屋頂,坐在李長謙的旁邊。
“這有啥景色可看的。”
“若是好久沒看,你也會想念的吧。”李長謙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看向李民顧問道:“找我何事?”
“詩啊,大哥,客棧的那首詩。”李民顧一邊念叨著詩,一邊誇讚:“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妙啊,太妙了,老師都做不出這等絕詩。”
“不是我寫的!”
正在品味詩詞的李民顧聲音戛然而止,僵硬的扭過脖子看向李長謙問道:“你說什麽?這首詩不是大哥所作,那是誰所作?”
“是一個名叫王貞白的校書郎所作。”
“校書郎?那是什麽?”李民顧撓了撓頭,像是聽到了什麽陌生的詞匯。
李長謙突然反應過來,大許是沒有校書郎一職的,圖書管理與典籍的編撰都是由翰林院負責。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李長謙拍拍堂弟的肩膀說道。
“吃飯啦!”一聲開心悅耳的叫聲朝著房屋上的兩人喊到,起雲一身紫衣站在院中,手裏拿著一根雞腿,顯得甚是開心。
李民顧盯著俊美的少女,向李長謙問道:“這位是在客棧裏陪在大哥身邊的女子?”
“這都能看出來?”
“一身紫衣,很顯眼的。”李民顧解釋道,當時這位少女渾身泥土跟個小乞丐一樣,他看不清臉龐,唯獨記得這身紫衣,沒想到打扮起來竟是如此靚麗。
李長謙連忙催促:“走吧,下去吃飯。”他此刻十分感謝起雲的解圍,差點就露餡了,看樣子還得多多了解這個世界的構成啊。
餐桌上,李伯頤也已經睡醒,穿著一身居家寬鬆的輕衫,看到起雲的時候也是一臉驚訝,在得知她就是李長謙口中的那位朋友後,緩緩的點了點頭。
“今天怎麽這麽早就吃飯了。”李民顧夾著一塊瘦肉塞進口中問道。
嬸嬸看了一眼埋頭吃飯的起雲,說道:“這姑娘嚷嚷著餓了,你大伯午膳也沒吃,加上你今日回府,所以吃飯時間提前了些。”
看著桌子上擺滿了盤子,大大小小十盤菜,李民顧說道:“那也用不著做這麽多菜呀,吃不完也浪費。”
嬸嬸與李長謙對視一眼,默契的都沒有說話,一起搖了搖頭。
李伯頤看著李民顧問道:“平衍,聽說你回來是因為太子舉辦的詩會。”
說起詩會,李民顧瞬間升起了興致,說道:“每年在秋闈的前一個月,太子都會舉辦詩會,詩會持續兩日,第一日是名家文人們的聚會,討論今年新作詩詞,同時也為第二日開個好頭,第二日就是各大學院學子爭相競賽,比拚詩詞。當然兩日中所有人都會在場,第一日文人大家們討論,學子旁聽,第二日就是學子們賽詩,太子和他們點評。”
他聲音頓了頓繼續說道:“以往,文人大家們是不作詩的,導致學子們也都沒有誰願意第一個開頭,學子中有帶頭的之後,大家也都開始瘋狂的作詩比賽,這樣也導致了時間不夠且詩詞水平高低不同。所以從去年開始,太子舉辦的詩會就要求文人大家們開始作詩打頭陣,這樣詩會就有一個標準在那裏,那些感覺自己作詩可以與之一較高下的便可登台作詩,這樣既節約了時間,詩會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李長謙聽完點了點頭,不由的感歎了一聲,太子不愧是太子,想的果然很周到。
太子為何舉辦詩會,不得而知,但是大體能夠猜到一些。一是太子喜愛詩詞,舉辦詩會是為了搜尋好詩,陶冶修身。二是利用詩會進行交流,取得文人大家們的支持,為以後登基稱帝做好人脈關係。第三是尋找下一批的有才之人,招攬到自己麾下,有利於自己的勢力壯大。
李民顧看了大哥一眼,緩緩說道:“大哥所做的詩,明日詩會必定會引起討論,說不定能得太子賞識呢。”
“詩?”嬸嬸停止夾菜的手,疑惑的問道。
“大哥在客棧作了一首絕好的佳作。”李民顧點點頭,稱讚道。
李伯頤也忍不住問了一句:“仔細說說。”
於是李民顧就把昨日在客棧中偶遇李長謙和他所作的勸學惜時詩引起的討論說了一遍。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嬸嬸聽完後,冷不丁的念叨了這句說。
李民顧看向嬸嬸,嬸嬸看向李長謙。
李長謙尷尬的一笑:“這……吃飯吃飯。”
“這也是大哥寫的?”李民顧這次沒有詢問李長謙,而是徑直看向嬸嬸。
在嬸嬸的點頭確認後,李民顧放下碗筷:“我就知道,那首詩就是大哥所作,還說什麽王貞白寫的,還是什麽校書郎,我聽都沒聽過。”
李長謙感覺再解釋下去隻會越來越亂,就厚著臉皮承認下來:“是,這兩首詩確實都是我寫的。”
“怎麽隻有半闕?另外的呢?”李民顧看向嬸嬸,嬸嬸搖頭,他轉而看向李長謙問道:“大哥,剩下的呢?”
屋內陷入了一片寂靜,驚訝的李伯頤,置身事外的嬸嬸和一臉求知欲望的堂弟。隻有埋頭苦吃的起雲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一心隻有眼前的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