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人帶頭,剩下幾位老者紛紛也有樣學樣,開口介紹著自己。
何寰宇一聽,謔,好家夥。
一個個居然都是聲名斐然桃李滿天下的大學教授,而他們還有另一個身份——考古界的大拿。
沒錯,正是之前“祖師爺”姚忠所說的一百個專家都不如他的那些專家。
這些人,來找自己會有什麽事?
何寰宇有些奇怪地看著這些年逾花甲的老教授。自己又沒有下墓,根本沒可能偷拿文物好吧。
“嗬嗬,小何同學不必緊張。”其中一個滿頭銀發的女教授和藹的開口道,“我們是從收到了消息從全國各地趕過來考古的。本來就沒有個集合地點,隻是聽說這次的事件比較特殊。大夥這才商議著在這集合順便看看你。”
何寰宇記得這個女教授,她剛才自我介紹時就說了她姓霍,是江大曆史學院的副院長。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何寰宇一看到她就想起“三叔”寫的《盜墓筆記》裏的霍仙姑。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來自北大文博學院的李伯謙教授感慨了句,饒有興致地問著何寰宇,“之前聽小何同學你說你今年高一,有想好學文學理了嗎?”
“學文。”何寰宇不假思索,理由嘛自然是懶得刷題。
至於背材料這對何寰宇來講其實並不算什麽太大的難度。
雖然他不至於像《武林外傳》的呂秀才呂輕侯一樣“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
但是背誦記憶對於何寰宇來說一直是他引以為傲的一個強項。
“唔,學文好學文好。”何寰宇的回答頓時惹得病房裏年齡加起來超過五百的幾個白發教授老懷大慰。
畢竟他們都是考古學家,自然都是文史類。
“唉,可惜我要上學,不然還想跟你們一起去古墓裏看看……”何寰宇有些惋惜地說,“一直聽說考古在曆史研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在尋回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那些已然丟失的記憶……”
“這個簡單。”江大曆史學院的副院長霍教授開口道,“我們本來就是要記錄發掘全過程的,你給我留個聯係方式,回頭我給你寄一份就好了。真要你一個小娃娃跟我們一起下墓也不太好,下麵寒氣重,你一個娃娃身子骨還沒長成,別受了影響。”
“啊,這會不會太麻煩您了?”何寰宇有些受寵若驚,“這真是太感謝了。”
“該說感謝的是我們。”接話的是北大文博學院的李伯謙教授,“是我們得感謝你免於讓一個前秦時期的古墓慘遭盜墓分子的毒手……”
說著李伯謙教授看了眼神色間似有些不耐的安欣,又低頭看了眼手表說,“好啦,時間不早了。人也到齊了,少年娃子也看過了,我們幾個老家夥就別留在這裏耽誤人家警察工作惹人討厭了,該出發了。”
在江大曆史學院的副院長霍教授與何寰宇互留了聯係方式之後,一眾來自天南地北的八個考古學家魚貫出了病房,將空間留給了安欣和何寰宇。
那幾個考古隊的老教授走了,此時已經是雙溪縣公安分局代理副局長的安欣看著何寰宇卻犯了難。
因為何寰宇並未成年,按照程序來講,沒有監護人到場是不能單獨給未成年人做筆錄的。
別的時候或許還可以不拿程序當回事,可眼下的漢東省是絕對不行的。
要知道他之所以被拉出來當台麵,原因就是因為k242列車失竊案的“周公子”事件。
這時期整個漢東省上下都是用著放大鏡在看著“政法係統”,這個時候“頂風作案”不按程序行事,那真的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那個,小何同學對吧,你家人呢?”安欣神色複雜地看著眼前這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斟酌了一會用詞問道,“因為你是10.6古墓盜掘案的見證人,我們需要詢問你幾個相關問題配合調查。鑒於你還未滿十八歲,所以需要你的監護人到場,你能通知到他們嗎?”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何寰宇算是安欣“仕途”上的“貴人”。
畢竟人家前腳先是“攪渾”了漢東政法係統的水,讓漢東省急需一麵“金字招牌”挽回形象,後腳又給自己送了一個“不世之功”——把作案十多年影響極其惡劣的“姚忠團夥”一網打盡。
這才讓自己的未來“仕途”變得如同康莊大道一般光明平坦。
想想平時自己作為一個副科幹警兢兢業業了那麽多年,居然一遭升遷是因為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甚至還因此進入了省部級要員的視野。
真的是人生命運無常。
“哦,好的,我這就給我爸打電話讓他來一趟,但是他不在洪城,今天時間也不早了,不一定能今天趕到。”何寰宇點點頭解釋道,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
“那明天也行,你看明天什麽時候方便?”安欣想了想,決定今晚就在洪城過一夜,順便可以去拜訪一下葉記者,這可是漢東省政府的喉舌,可得打好交道。
“明天中午吧,我還想睡個懶覺。”何寰宇想了想,懶懶地回答道。
“那行,我明天中午再過來。”安欣點點頭,想了想,又寫了個電話號碼留給何寰宇道,“這是我的聯係方式,如果你今天晚上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或者之後來了雙溪需要幫助都可以直接聯係我。”
說完,安欣就頭也不回地走出去了。
他還得先去給隔壁病房的許弋做筆錄呢。
……
就在一眾考古大拿離開何寰宇的病房踏上前往袁州雙溪縣的長途客車的時候,遠在雙溪縣水口鄉李家村李洲坳墓葬現場的年輕考古工作人員吳邪正在做著工作記錄。
作為一名年輕的工作人員,性子踏實的吳邪有著記日記的習慣,這不,一得空閑的他這會就斜靠在山包包的巨石上借著夕陽的餘暉正寫著日記。
“2006年10月11日,星期三,晴。今天省文化廳正式下達了允許進行發掘李洲坳墓葬的通知,同時還組織了一大波專家前來考察勘驗,據說還有北大的李伯謙教授。”
吳邪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夕陽,咬了會筆頭,又提筆寫下了日記的最後一句,“居然可以親眼見到這些傳說中的人物了,真是滿懷期待啊。”
何寰宇一聽,謔,好家夥。
一個個居然都是聲名斐然桃李滿天下的大學教授,而他們還有另一個身份——考古界的大拿。
沒錯,正是之前“祖師爺”姚忠所說的一百個專家都不如他的那些專家。
這些人,來找自己會有什麽事?
何寰宇有些奇怪地看著這些年逾花甲的老教授。自己又沒有下墓,根本沒可能偷拿文物好吧。
“嗬嗬,小何同學不必緊張。”其中一個滿頭銀發的女教授和藹的開口道,“我們是從收到了消息從全國各地趕過來考古的。本來就沒有個集合地點,隻是聽說這次的事件比較特殊。大夥這才商議著在這集合順便看看你。”
何寰宇記得這個女教授,她剛才自我介紹時就說了她姓霍,是江大曆史學院的副院長。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何寰宇一看到她就想起“三叔”寫的《盜墓筆記》裏的霍仙姑。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來自北大文博學院的李伯謙教授感慨了句,饒有興致地問著何寰宇,“之前聽小何同學你說你今年高一,有想好學文學理了嗎?”
“學文。”何寰宇不假思索,理由嘛自然是懶得刷題。
至於背材料這對何寰宇來講其實並不算什麽太大的難度。
雖然他不至於像《武林外傳》的呂秀才呂輕侯一樣“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
但是背誦記憶對於何寰宇來說一直是他引以為傲的一個強項。
“唔,學文好學文好。”何寰宇的回答頓時惹得病房裏年齡加起來超過五百的幾個白發教授老懷大慰。
畢竟他們都是考古學家,自然都是文史類。
“唉,可惜我要上學,不然還想跟你們一起去古墓裏看看……”何寰宇有些惋惜地說,“一直聽說考古在曆史研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在尋回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那些已然丟失的記憶……”
“這個簡單。”江大曆史學院的副院長霍教授開口道,“我們本來就是要記錄發掘全過程的,你給我留個聯係方式,回頭我給你寄一份就好了。真要你一個小娃娃跟我們一起下墓也不太好,下麵寒氣重,你一個娃娃身子骨還沒長成,別受了影響。”
“啊,這會不會太麻煩您了?”何寰宇有些受寵若驚,“這真是太感謝了。”
“該說感謝的是我們。”接話的是北大文博學院的李伯謙教授,“是我們得感謝你免於讓一個前秦時期的古墓慘遭盜墓分子的毒手……”
說著李伯謙教授看了眼神色間似有些不耐的安欣,又低頭看了眼手表說,“好啦,時間不早了。人也到齊了,少年娃子也看過了,我們幾個老家夥就別留在這裏耽誤人家警察工作惹人討厭了,該出發了。”
在江大曆史學院的副院長霍教授與何寰宇互留了聯係方式之後,一眾來自天南地北的八個考古學家魚貫出了病房,將空間留給了安欣和何寰宇。
那幾個考古隊的老教授走了,此時已經是雙溪縣公安分局代理副局長的安欣看著何寰宇卻犯了難。
因為何寰宇並未成年,按照程序來講,沒有監護人到場是不能單獨給未成年人做筆錄的。
別的時候或許還可以不拿程序當回事,可眼下的漢東省是絕對不行的。
要知道他之所以被拉出來當台麵,原因就是因為k242列車失竊案的“周公子”事件。
這時期整個漢東省上下都是用著放大鏡在看著“政法係統”,這個時候“頂風作案”不按程序行事,那真的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那個,小何同學對吧,你家人呢?”安欣神色複雜地看著眼前這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斟酌了一會用詞問道,“因為你是10.6古墓盜掘案的見證人,我們需要詢問你幾個相關問題配合調查。鑒於你還未滿十八歲,所以需要你的監護人到場,你能通知到他們嗎?”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何寰宇算是安欣“仕途”上的“貴人”。
畢竟人家前腳先是“攪渾”了漢東政法係統的水,讓漢東省急需一麵“金字招牌”挽回形象,後腳又給自己送了一個“不世之功”——把作案十多年影響極其惡劣的“姚忠團夥”一網打盡。
這才讓自己的未來“仕途”變得如同康莊大道一般光明平坦。
想想平時自己作為一個副科幹警兢兢業業了那麽多年,居然一遭升遷是因為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甚至還因此進入了省部級要員的視野。
真的是人生命運無常。
“哦,好的,我這就給我爸打電話讓他來一趟,但是他不在洪城,今天時間也不早了,不一定能今天趕到。”何寰宇點點頭解釋道,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
“那明天也行,你看明天什麽時候方便?”安欣想了想,決定今晚就在洪城過一夜,順便可以去拜訪一下葉記者,這可是漢東省政府的喉舌,可得打好交道。
“明天中午吧,我還想睡個懶覺。”何寰宇想了想,懶懶地回答道。
“那行,我明天中午再過來。”安欣點點頭,想了想,又寫了個電話號碼留給何寰宇道,“這是我的聯係方式,如果你今天晚上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或者之後來了雙溪需要幫助都可以直接聯係我。”
說完,安欣就頭也不回地走出去了。
他還得先去給隔壁病房的許弋做筆錄呢。
……
就在一眾考古大拿離開何寰宇的病房踏上前往袁州雙溪縣的長途客車的時候,遠在雙溪縣水口鄉李家村李洲坳墓葬現場的年輕考古工作人員吳邪正在做著工作記錄。
作為一名年輕的工作人員,性子踏實的吳邪有著記日記的習慣,這不,一得空閑的他這會就斜靠在山包包的巨石上借著夕陽的餘暉正寫著日記。
“2006年10月11日,星期三,晴。今天省文化廳正式下達了允許進行發掘李洲坳墓葬的通知,同時還組織了一大波專家前來考察勘驗,據說還有北大的李伯謙教授。”
吳邪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夕陽,咬了會筆頭,又提筆寫下了日記的最後一句,“居然可以親眼見到這些傳說中的人物了,真是滿懷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