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後,那些老人們陸陸續續住進了政府新蓋的樓房,榆樹旁邊這一座,就是其中的一幢。
那座被平毀的寺廟,代表了這個地區曆史的寺廟要在原地恢複已是不可能了。於是,便往後造到了可以俯瞰這個體育場和這座高原新城的向陽山坡上。
站在馬爾康總有城郊農民的拖拉機和各個部門的小汽車來來往往的大街上,抬頭就可以看見那個新建的寺廟。看見那個寺廟的金色的頂冠。
太陽開始下沉的時候,我突然順著山路往山上爬去。
太陽下沉的時候,山的陰影便從河的對岸慢慢移過來,一點點遮蔽了街道與樓房。最後,金黃的太陽光離開了所有的街道與樓群,照在山坡上了。我始終走在移動的陽光前麵。
當我站在寺廟麵前的時候,太陽已經拉在身後很遠的地方。
寺廟的大門緊閉著,經幡被風吹動著,顯出一種寂寞的調子。我並不想進入這個寺院。一個新建的寺院,因為沒有了曆史的沉澱,不會給我們特別的觸法。如果說,過去的馬爾康寺是一種必須的存在的話,那麽,眼前這座簇新的寺廟,就隻是一種象征。我來到這裏,是想能對過去的時代有所懷想,但是,眼前的這樣一個建築卻怎麽也不能給我帶來這種感覺。突然想起一個在文工團吹瑣呐的若巴。他是我的忘年朋友,而且從同一個鄉的山野裏來到山腳下的新城裏生活了很多年。如今我離開了,他卻永遠在這個山城裏停留下來。
解放前,他是一個廟裏的小喇嘛。等到20年前脫離了鄉村生活來到這座小城的時候,常常看到他穿著演出服在舞台的聚光燈下獨奏嗩呐。樂隊演奏時,他又吹起了銀光閃閃的長笛。記不得是怎麽認識的了。
也記不得是不是問過他吹這麽好一口嗩呐是不是與早年的寺廟生活有關。
清楚記得的是,這座寺廟建成後,也就是每天的這個時候,會看見他疲憊地笑著從山上下來,問幹什麽去了。最初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說是廟裏請他去塑大殿裏的泥胎金妝的菩薩。問他什麽時候學的雕塑,他說,少年時代在廟裏當和尚的時候。
我也沒有問過他是不是在寺廟裏的時候學的嗩呐。
他還囑咐過,讓我上山去看看他塑的佛像與繪製的壁畫,於是,這會兒我倒真想進去看看這位鄉兄的手藝,但是,那彩繪的大門上卻掛著一把碩大的銅鎖。風吹過來,掛在簷前的布簾的滾邊便一路翻卷過去,並且一路發出劈劈啪啪的寂寞聲響。
當然,更多的時候,他不是總在吹奏嗩呐與長笛,也不是在廟裏雕塑菩薩或繪製壁畫,而是在這個小城裏各幢機關的建築城進出,為文工團申請經費。因為他同時擔任著這個已過了黃金時期的文工團的生計與基本的運轉。於是,他的暴躁脾氣就顯現出來了。
有一次,在成都的阿壩賓館,我看到他與文工團的另一位團長。說是,去木裏給一個寺院的菩薩造像去了。木裏是四川另一個民族自治州裏的一個藏族自治縣,非常靠近如今被人稱為女兒國的川滇交界處的瀘沽湖。我笑說他的手藝傳到了很遠的地方。
這位從前的少年喇嘛,今天的文工團長說:呸,就為掙一點錢,自己得一點,交給團裏一點。
於是,我便無話可說了。
我便想起眼下這個城裏的好些這樣的朋友,每個人都在默默工作,每個人都心懷著某種理想,但是,這個城市的去向卻與這麽些人的努力毫無不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相反。於是,我選擇了離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隨意地做出這種選擇。
太陽慢慢地沉在山梁後麵去了。我坐在一道黃土坎上,眼望著這個體積還在日益膨脹的山城,真還看出了些宏偉的意思。不要以為宏偉隻與高大雄奇相關,在這樣一個俯瞰的視界裏,麵積上的鋪展也能造成同樣的感覺。
我坐在那裏,夜慢慢降臨了。
於是,下麵那宏偉鋪展的建築裏,縱橫的街道上,燈火便輝耀起來了。夜色省略去了城裏那些不太美麗的細節,隻剩下滿城五彩的燈光,明明滅滅。於是,這個山城就真正成了名符其實的燈火明亮的地方了。
而背後的寺廟卻慢慢陷入了黑暗,隻有頂上的琉璃瓦,在星光輝耀下,有一抹幽然的光芒在流淌。
在寺院下方的山坡上,有兩個需要建在高處的建築,一個是氣象站。氣象站的白色建築,在朦朧的燈光中有一種特別的美感。這個地方預報著山下小城的天氣,對於小城的大多數居民來說,天氣不是有著自在的規律,由氣象站預報出來,而是氣象站在決定明天下不下雨,吹不吹風。當氣象站接連預報了幾個晴天之後,人們會罵,他媽的,該下點雨了。當氣象站預報了連續的兩個陰天,我也罵過,這狗屁氣象站也該出點太陽了。
高原上的人們很難忍受連續兩個以上的陰天,他們總是喜歡豔陽高照的爽朗天氣。這是天氣培養出來的一種習慣。
氣象站下麵一個平台上,挺拔的白楊樹中間,是一座頂上有著一盞紅燈的高高的鐵塔,鐵塔下麵是幾個巨大的碟形天線。這是電視台的衛星地麵站。山下的小城每一家每一戶開著的電視機的信號都來自這個巨大的發射塔。據在電視台工作的朋友講,在這山上搞轉播的人可以看到一些不能轉播的外國節目,他們對我發出過邀請,但我終於沒有去過。今天,我想順路進去看看,但那些朋友也都不在這個城裏了。
於是,我走在了下山的路上,山下滿城燈火,我腳下的山路卻隱入了黑暗。好在,我是走慣山路的,也曾經是走慣山裏的夜路的,所以,腳下還算是穩當,隻不過速度稍稍慢了一點。這城裏的滿眼燈火,其實也與我相關。這當然不是說我曾在這燈火中讀書、寫作,也曾在燈火中與朋友閑談,與家人圍坐在冬天溫暖的爐火前。
看到這滿眼的燈火,我又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十多歲的後,作為一個拖拉機手在一個水電站建築工地上的兩年生活。現在,就是這座攔斷了梭磨河建起的水電站成了這座城市的主要電力來源。那時,在從馬爾康出發順梭磨河往下十五公裏的鬆崗,滴水成冰的冬天,數千人在溯風呼嘯的河道裏修築攔河的水泥大壩。那些最寒冷的夜半,重載的拖拉機引擎被燒得滾燙,坐在敞篷駕駛座上的人,卻像塊冰那麽涼。於是,我落下了一身嚴重的風濕病也就勢在必然。經過多年的治療,我已經不必每年春天再進醫院了。但是沒有醫生能治好我右手那蹊蹺的抖顫。
抖顫到什麽程度呢,當我端起相機的時候,一切都在眼前晃動模糊了。於是,這本書裏的圖片也是由我的朋友們提供,而不是我試圖照下來,最終卻模糊不清的那些圖片。
今天,當我看著山下的大片美麗燈火時,我第一次意識到,這當中閃爍著的,也有我青春時代的理想的光華。當時在那個電站工地上,有我們十個從當地農民工裏選拔出來的拖拉機手。其中一個最為忠厚的英波洛村的阿太,和拖拉機一起從公路上摔下了十多米高的河岸。記得那時我已經離開了工地,考進了馬爾康師範學校。
那是一個黃昏,全校學生站在冬天寒風刺骨的操場上聽患了麵癱的黨委書記講話。那時的學生,對於特別冗長的講話總是懷著一種憤怒的心情。
天正在暗下來,校長的麵影與聲音都開始模糊不清了。這時,我的一位因為出身總顯得有些玩世不恭的女同學說,嘿,鬆崗電站工地的拖拉機手死了,原來是你們一起的吧?
我不知道她為什麽會關心這種事情,脫口便問道:“誰?”
她笑了,說:“我怎麽會知道那個拖拉機手的名字。”原來,隨同摔死的還有一位她的同學,沒有考上學校而被招了工的知青。據說,有領導想要電站工地上有幾個女拖拉機手,於是,原來與我一起吃了滿肚子柴油煙,受了兩個冬天河邊風寒的夥計們,就有了各自的女徒弟。
後來,我聽到準確的消息,那個把性命丟在了河灘之上的人是阿太。偏偏是我們這十個人當中手藝最好,個性又最為沉穩的阿太。說實話,我把可能死於非命的所有人挨個排了一遍,也沒有想到會是他。最要命的是,他摔死的地方,對岸就是他家那已經有些年頭的石頭寨子。從石頭寨子的樓上,他的妻子與子女,每天都可以看到他肝腦塗地的那片礫石累累的河灘。
又過了些年,聽說,我們其中的一個斯達爾甲的,在工地所在地的寨子上當了上門女婿,又過了些年,聽說他死了,原因是酒。我想起來,原來在一起的時候,大家就不怎麽喜歡他。原因很簡單,他喝醉了酒,就把想當老大的想法全部暴露出來了。
聽到阿太的死訊時,我落了淚。
而在馬爾康車站旁的露天茶館裏,有人把後一個死訊告訴我時,我隻是歎息了一聲,然後低頭喝茶,仰麵看天。
馬爾康的天在大部分時間,都非常的藍。隻是這種情境之下,很飽滿的藍色卻讓我給看得非常空洞了。
這時,在下山的路上,看著這滿城的燈火,我想起了這兩個故人,想起了青春時代的勞動來了。
我想,如果用數字的方式來看,這滿城的燈火裏也有我的一份貢獻,還有我的夥計們的貢獻,於是,我停下腳步,朝著那些最明亮的燈光數過去:一盞、兩盞、三盞……是的,這座城市不僅與那株樹有關,還與我自己的記憶與勞作相關。
以後,每當有人說馬爾康在藏語裏的意思就是燈火旺盛的地方的時候,我都會感到,這所有的光芒中,有著我青春時代的汗水的光芒,夢想的光芒。
於是,我決定去看看鬆崗,看看那座電站。
那座被平毀的寺廟,代表了這個地區曆史的寺廟要在原地恢複已是不可能了。於是,便往後造到了可以俯瞰這個體育場和這座高原新城的向陽山坡上。
站在馬爾康總有城郊農民的拖拉機和各個部門的小汽車來來往往的大街上,抬頭就可以看見那個新建的寺廟。看見那個寺廟的金色的頂冠。
太陽開始下沉的時候,我突然順著山路往山上爬去。
太陽下沉的時候,山的陰影便從河的對岸慢慢移過來,一點點遮蔽了街道與樓房。最後,金黃的太陽光離開了所有的街道與樓群,照在山坡上了。我始終走在移動的陽光前麵。
當我站在寺廟麵前的時候,太陽已經拉在身後很遠的地方。
寺廟的大門緊閉著,經幡被風吹動著,顯出一種寂寞的調子。我並不想進入這個寺院。一個新建的寺院,因為沒有了曆史的沉澱,不會給我們特別的觸法。如果說,過去的馬爾康寺是一種必須的存在的話,那麽,眼前這座簇新的寺廟,就隻是一種象征。我來到這裏,是想能對過去的時代有所懷想,但是,眼前的這樣一個建築卻怎麽也不能給我帶來這種感覺。突然想起一個在文工團吹瑣呐的若巴。他是我的忘年朋友,而且從同一個鄉的山野裏來到山腳下的新城裏生活了很多年。如今我離開了,他卻永遠在這個山城裏停留下來。
解放前,他是一個廟裏的小喇嘛。等到20年前脫離了鄉村生活來到這座小城的時候,常常看到他穿著演出服在舞台的聚光燈下獨奏嗩呐。樂隊演奏時,他又吹起了銀光閃閃的長笛。記不得是怎麽認識的了。
也記不得是不是問過他吹這麽好一口嗩呐是不是與早年的寺廟生活有關。
清楚記得的是,這座寺廟建成後,也就是每天的這個時候,會看見他疲憊地笑著從山上下來,問幹什麽去了。最初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說是廟裏請他去塑大殿裏的泥胎金妝的菩薩。問他什麽時候學的雕塑,他說,少年時代在廟裏當和尚的時候。
我也沒有問過他是不是在寺廟裏的時候學的嗩呐。
他還囑咐過,讓我上山去看看他塑的佛像與繪製的壁畫,於是,這會兒我倒真想進去看看這位鄉兄的手藝,但是,那彩繪的大門上卻掛著一把碩大的銅鎖。風吹過來,掛在簷前的布簾的滾邊便一路翻卷過去,並且一路發出劈劈啪啪的寂寞聲響。
當然,更多的時候,他不是總在吹奏嗩呐與長笛,也不是在廟裏雕塑菩薩或繪製壁畫,而是在這個小城裏各幢機關的建築城進出,為文工團申請經費。因為他同時擔任著這個已過了黃金時期的文工團的生計與基本的運轉。於是,他的暴躁脾氣就顯現出來了。
有一次,在成都的阿壩賓館,我看到他與文工團的另一位團長。說是,去木裏給一個寺院的菩薩造像去了。木裏是四川另一個民族自治州裏的一個藏族自治縣,非常靠近如今被人稱為女兒國的川滇交界處的瀘沽湖。我笑說他的手藝傳到了很遠的地方。
這位從前的少年喇嘛,今天的文工團長說:呸,就為掙一點錢,自己得一點,交給團裏一點。
於是,我便無話可說了。
我便想起眼下這個城裏的好些這樣的朋友,每個人都在默默工作,每個人都心懷著某種理想,但是,這個城市的去向卻與這麽些人的努力毫無不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相反。於是,我選擇了離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隨意地做出這種選擇。
太陽慢慢地沉在山梁後麵去了。我坐在一道黃土坎上,眼望著這個體積還在日益膨脹的山城,真還看出了些宏偉的意思。不要以為宏偉隻與高大雄奇相關,在這樣一個俯瞰的視界裏,麵積上的鋪展也能造成同樣的感覺。
我坐在那裏,夜慢慢降臨了。
於是,下麵那宏偉鋪展的建築裏,縱橫的街道上,燈火便輝耀起來了。夜色省略去了城裏那些不太美麗的細節,隻剩下滿城五彩的燈光,明明滅滅。於是,這個山城就真正成了名符其實的燈火明亮的地方了。
而背後的寺廟卻慢慢陷入了黑暗,隻有頂上的琉璃瓦,在星光輝耀下,有一抹幽然的光芒在流淌。
在寺院下方的山坡上,有兩個需要建在高處的建築,一個是氣象站。氣象站的白色建築,在朦朧的燈光中有一種特別的美感。這個地方預報著山下小城的天氣,對於小城的大多數居民來說,天氣不是有著自在的規律,由氣象站預報出來,而是氣象站在決定明天下不下雨,吹不吹風。當氣象站接連預報了幾個晴天之後,人們會罵,他媽的,該下點雨了。當氣象站預報了連續的兩個陰天,我也罵過,這狗屁氣象站也該出點太陽了。
高原上的人們很難忍受連續兩個以上的陰天,他們總是喜歡豔陽高照的爽朗天氣。這是天氣培養出來的一種習慣。
氣象站下麵一個平台上,挺拔的白楊樹中間,是一座頂上有著一盞紅燈的高高的鐵塔,鐵塔下麵是幾個巨大的碟形天線。這是電視台的衛星地麵站。山下的小城每一家每一戶開著的電視機的信號都來自這個巨大的發射塔。據在電視台工作的朋友講,在這山上搞轉播的人可以看到一些不能轉播的外國節目,他們對我發出過邀請,但我終於沒有去過。今天,我想順路進去看看,但那些朋友也都不在這個城裏了。
於是,我走在了下山的路上,山下滿城燈火,我腳下的山路卻隱入了黑暗。好在,我是走慣山路的,也曾經是走慣山裏的夜路的,所以,腳下還算是穩當,隻不過速度稍稍慢了一點。這城裏的滿眼燈火,其實也與我相關。這當然不是說我曾在這燈火中讀書、寫作,也曾在燈火中與朋友閑談,與家人圍坐在冬天溫暖的爐火前。
看到這滿眼的燈火,我又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十多歲的後,作為一個拖拉機手在一個水電站建築工地上的兩年生活。現在,就是這座攔斷了梭磨河建起的水電站成了這座城市的主要電力來源。那時,在從馬爾康出發順梭磨河往下十五公裏的鬆崗,滴水成冰的冬天,數千人在溯風呼嘯的河道裏修築攔河的水泥大壩。那些最寒冷的夜半,重載的拖拉機引擎被燒得滾燙,坐在敞篷駕駛座上的人,卻像塊冰那麽涼。於是,我落下了一身嚴重的風濕病也就勢在必然。經過多年的治療,我已經不必每年春天再進醫院了。但是沒有醫生能治好我右手那蹊蹺的抖顫。
抖顫到什麽程度呢,當我端起相機的時候,一切都在眼前晃動模糊了。於是,這本書裏的圖片也是由我的朋友們提供,而不是我試圖照下來,最終卻模糊不清的那些圖片。
今天,當我看著山下的大片美麗燈火時,我第一次意識到,這當中閃爍著的,也有我青春時代的理想的光華。當時在那個電站工地上,有我們十個從當地農民工裏選拔出來的拖拉機手。其中一個最為忠厚的英波洛村的阿太,和拖拉機一起從公路上摔下了十多米高的河岸。記得那時我已經離開了工地,考進了馬爾康師範學校。
那是一個黃昏,全校學生站在冬天寒風刺骨的操場上聽患了麵癱的黨委書記講話。那時的學生,對於特別冗長的講話總是懷著一種憤怒的心情。
天正在暗下來,校長的麵影與聲音都開始模糊不清了。這時,我的一位因為出身總顯得有些玩世不恭的女同學說,嘿,鬆崗電站工地的拖拉機手死了,原來是你們一起的吧?
我不知道她為什麽會關心這種事情,脫口便問道:“誰?”
她笑了,說:“我怎麽會知道那個拖拉機手的名字。”原來,隨同摔死的還有一位她的同學,沒有考上學校而被招了工的知青。據說,有領導想要電站工地上有幾個女拖拉機手,於是,原來與我一起吃了滿肚子柴油煙,受了兩個冬天河邊風寒的夥計們,就有了各自的女徒弟。
後來,我聽到準確的消息,那個把性命丟在了河灘之上的人是阿太。偏偏是我們這十個人當中手藝最好,個性又最為沉穩的阿太。說實話,我把可能死於非命的所有人挨個排了一遍,也沒有想到會是他。最要命的是,他摔死的地方,對岸就是他家那已經有些年頭的石頭寨子。從石頭寨子的樓上,他的妻子與子女,每天都可以看到他肝腦塗地的那片礫石累累的河灘。
又過了些年,聽說,我們其中的一個斯達爾甲的,在工地所在地的寨子上當了上門女婿,又過了些年,聽說他死了,原因是酒。我想起來,原來在一起的時候,大家就不怎麽喜歡他。原因很簡單,他喝醉了酒,就把想當老大的想法全部暴露出來了。
聽到阿太的死訊時,我落了淚。
而在馬爾康車站旁的露天茶館裏,有人把後一個死訊告訴我時,我隻是歎息了一聲,然後低頭喝茶,仰麵看天。
馬爾康的天在大部分時間,都非常的藍。隻是這種情境之下,很飽滿的藍色卻讓我給看得非常空洞了。
這時,在下山的路上,看著這滿城的燈火,我想起了這兩個故人,想起了青春時代的勞動來了。
我想,如果用數字的方式來看,這滿城的燈火裏也有我的一份貢獻,還有我的夥計們的貢獻,於是,我停下腳步,朝著那些最明亮的燈光數過去:一盞、兩盞、三盞……是的,這座城市不僅與那株樹有關,還與我自己的記憶與勞作相關。
以後,每當有人說馬爾康在藏語裏的意思就是燈火旺盛的地方的時候,我都會感到,這所有的光芒中,有著我青春時代的汗水的光芒,夢想的光芒。
於是,我決定去看看鬆崗,看看那座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