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辰在圍獵場被杖刑八十,強忍不住,最終昏厥了過去。施刑的甲士知道他是林淵的公子,恐傷其性命不好交代,於是便拿了擔架,將他送回林府。
林淵看著眾甲士將人抬進府裏,臉色凝重,心疼如針紮,卻一言不發。待人散去後,將自己南征北戰中常備在身邊的一些止血化瘀的療傷良藥拿出來,替易辰敷上,這些日子都讓他安心臥床修養。
這日,林淵被召見入鎮南王府,易辰獨自在府中百無聊賴,翻看書籍。無意中發現門口的地麵上落著一本小冊,便讓小廝拾來予他。
原來是最新一冊大燕朝廷的邸報,作為一則官員內流通的刊物,邸報由燕都內務府每兩月發表一次,記載著朝廷內各官員任命,各郡王侯的最新動向,以及國內外周邊的大事。
“燕北郡金獅王廣招人才,隻要有才就會重用,哪怕是囚徒惡賊……這金獅王倒是不按常理,還真不怕燕帝……”易辰喃喃自語著,繼續觀瞧,“咦?父親上個月剛平定了南越叛亂,邸報上卻沒有任何記載,反而說南安郡和楚河郡交界處有賊寇聚集,很不消停……”
突然,門外一陣腳步聲,一波人簇擁著兩人入得府來。
林淵臉色陰鬱地走在第一個,而他的身邊還跟著一名公子,富商華貴,氣質彬彬。易辰前思後想斷定不識得此人。
“兒,好些了嗎?”林淵來到易辰榻邊道。
“父親,好些了。”易辰掙紮著起身,卻被林淵一把拉住,便問道,“父親,這位公子是?”
林淵道:“昨日老尹令突然暴斃,這位是新接任的淮榮尹令,也是長史大人的公子。”
“尹令,在下易辰有禮。”易辰再次掙紮地起身行禮,卻被傅啟止住。
“大家稱個兄弟便是,說不定以後你我還是同僚呢。”傅啟笑道,轉頭又對林淵問道,“戎將軍,我可否與貴公子熟絡幾句?”
“我正好有事,你們先聊。不過小兒沒怎麽和士族子弟接觸,如有冒犯尹令多擔待。”林淵拱了拱手,轉身離開,並讓仆人丫鬟一並退了出來。
傅啟微微一笑,見林淵及眾人遠去,便與易辰客套了幾句家常話,易辰交流得體,應答自若,雙方熟絡一番。
緊接著傅啟便道:“我今剛被推舉上任,就被委派了任務。王爺說體恤民眾是父母官的必修課,於是思來想去那日圍獵,易公子舍身救人,勇氣可嘉,於是便讓我來看看你。”
傅啟說的輕巧,可易辰知道事情並不簡單,不過也隻能言“費心費心”,作為回應。
傅啟忽的話鋒一轉:“勇氣的確可嘉,不過終究是和王族官宦來往的少了,有些規矩怕是不太知道。所以才衝了王法戒律,挨了不小的皮肉之苦。可有後悔?”
“嗬,人命關天,救人豈有後悔的?那日不管是誰,隻要有危險,我也已然會伸出援手。”易坦然辰道。
“大仁大義,在下佩服。看來傅某不虛此行。”傅啟說著單手在懷中摸索了一番,拿出一個小白瓷盒,遞到易辰跟前,笑道,“世子說此乃療傷聖藥「斷傷膏」,外敷於傷口,不日痊愈,且不會留有任何疤痕,托我帶給你,言王法是王法,人情歸人情。”
“「斷傷膏」?”易辰一聽心中大驚,這三個字曾在《鬼憂錄》上出現過,易辰就是想嚐試配置此膏藥,替慕容雲厝療傷怯疤,沒想到……
“上個月王府來了個白神醫,這是他調配給世子療傷後餘下的。”傅啟道。
易辰用力側坐起身子,雙手穩穩地接過白瓷盒,擰開盒蓋,隻見膏體呈暗紅色,顆粒微粗,質感黏稠,簡直與《鬼憂錄》描寫的一模一樣。隻不過膏內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似乎與「斷傷膏」有些不太協調,並且書上也無記載此香氣。
“易公子,你怎麽了?”見易辰有些發愣,傅啟道。
易辰緩了緩神,道:“額,無事,隻是有些感動,等我傷好了,親自跟世子稱謝。”
“甚好!”傅啟點頭道。
“不過,我多嘴問一句。這真的是世子用剩下的?”
易辰突然問道。
“世子親口予我說的,怎麽你嫌棄?”傅啟皺了皺眉頭道。
“不敢,不敢。”易辰托著白瓷盒,低頭道。
兩人又聊了大半刻,傅啟見林府沒有要跟他留飯的意思,便有些悻悻。想起父輩人提及林淵常言孤僻,隻有在親生兒子滿月時宴過一會,後來出了事,便再也沒在家中宴客。於是,又客套了幾句,叮囑易辰好好養傷,便告辭了。
易辰卻另有心思,手裏捧著白瓷盒,揭開蓋子聞了聞,又反複觀察,心中若有所思。
此刻,林淵已不聲不響地進了屋裏,道:“傅啟走了?”
“是的,父親。”易辰放下手中的白瓷盒,回答道。
“那你休息著。”林淵又欲離開。
易辰突然叫住了他:“父親留步,你可有什麽心事?與孩兒講講。”
林淵站定腳步,沉默良久,歎了口氣說道:“沒事,孩兒你好好休息養傷。”
說完便準備踏步出門。
“淮榮尹令正值壯年,怎麽會突然暴斃?我聽說前些日子傅長史還親自為傅啟提親,準備迎娶老尹令的千金。不過因為傅啟已經有了三房小妾,所以老尹令不予,讓傅炎淘了個沒趣。”易辰喃喃自語,可卻有意讓林淵聽得一清二楚。
“孩兒,你哪裏聽來的歪門邪說,這些事情與我們不相幹的,不要參和。”林淵阻止道,隨即甩手走出了房間。
接下來幾日,易辰的身子已經好了許多,也可以下床活動了。不過他並沒有使用傅啟送來的「斷傷膏」,而是在家中選了一雞一兔,割開皮肉,塗上膏藥另行飼養,以作研究。
不過這些天,易辰也發現府中有一些不一樣。首先是每天的飯菜菜品和菜量,比以前都少了一些;接著家裏一些老麵孔的仆人丫鬟紛紛離開林府;剩下的仆人丫鬟也常常會低聲抱怨,說老爺最近苛刻。
又聽聞,原淮榮尹令發喪之時,城外聚集了上百民眾送行,更是入土之時,伏地大哭,高喚“青天老爺”。
老夫人與小姐始終垂泣,渾身顫抖,卻不發一言。
回去後,隔天便有一群黑衣盜賊入府,搶了些金銀珠寶,殺了幾個仆從丫鬟。正好傅啟帶著衙役在城中巡邏路過,遂抓捕盜賊,人贓並獲。
不久後,原淮榮尹令家中的仆從和丫鬟都一並歸了傅家,傅啟按禮數,三姑六婆,再用聘禮提親老尹令的小姐,老尹令的遺孀沒了主心骨,便很快答應了下來。
又過了些時日,傅啟便以新一任淮榮尹令的身份高調入府,帶著家眷仆人,雇了眾人師爺、門吏,浩浩蕩蕩幾百人。於此同時,他還雇了一大批工匠,將府邸從來到外好好地返修了一番。百姓們也就是茶餘飯後以做談資,總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距離西場圍獵已過去了十多天,這日,淮榮城最繁華的昌順大街上突然間鑼鼓齊鳴,兩排引路衙役們提鑼敲鼓,喝道而行。路上的平頭百姓,小商小販一時間慌了手腳,紛紛退到大路兩邊,不敢阻擋。
一乘棗紅色的官轎,鬆木為骨、玲瓏織錦為皮,八名壯漢抬得穩穩當當。身後數十名刀筆小吏,手中捧著冊本,肩上斜挎文房四寶袋,隨著官轎慢慢前行。令不少百姓誤以為是鎮南王出府巡遊。
就在月桂樓對麵,城中最大的布告欄前,整個隊伍停了下來,官轎輕落,一提轎簾,走出一年輕人,麵色莊嚴,身穿緋色官服,胸前一對錦繡的鷺鷥栩栩欲飛,雙手高捧一卷黃紙,低頭齊眉。
有眼尖者識得,原來是新上任的淮榮尹令,長史傅炎之子傅啟。
此時,兩名侍從來到傅啟身邊,一左一右捧了黃紙卷展開,又有小吏提著桶,在布告欄上糊上漿糊,眾人再小心翼翼地將黃紙在欄中貼得平整。
百姓見尹令的隊伍威嚴肅目,於是各個自危,遠遠望著,無一人不敢上到告示前看個究竟。
傅啟見告示張貼完畢,遂與圍觀的百姓們拱了拱手,道:“奉鎮南王令,今朝廷新定,四界不安,前月才平定南越,今南安附近又見賊寇,外族蠢蠢欲動。常言家國興亡,匹夫有責。故頒布征兵令,但凡家中無官爵和功名者,每戶抽一壯丁入伍,充作長戈手,保家衛國,若家中無壯丁者,需提交糧食十石,違令者夷三族。”
此言一出,圍觀的百姓頓時炸開了鍋,大家一片哀鴻,甚至還有不少人撒腿就往家跑,給家裏和鄰居通風報信起來,現場似乎要亂做一鍋粥。
也無怪百姓們驚恐,鎮南王打造的軍隊,北燕金獅王打造的長嶺鐵軍非常不同。
北方苦寒之地,人口稀少,風師豪雖然令行禁止,法度嚴苛,可他對軍隊的士兵卻格外的好。在軍隊中不但吃得好,穿得好,而且盡可能給每一個士兵最精良的裝備,出征時,風師豪和他的將軍們盡可能同士兵們吃一樣,住一樣的。因此,在燕北郡百姓們爭相入伍,士氣高漲。
而南安郡,原本就是富庶之地。人口眾多,是燕北郡的十餘倍,並且農民占了多數。因此,鎮南王隻對騎兵、弓箭手等有一技之長的軍士在意。其他普通士兵就不太當回事,特別是負責衝鋒陷陣,時而作為炮灰的長戈兵,就尤為悲慘,他們通常都是農民和平民出身,既無錢買馬練騎術,也不能練弓箭,「紫林花圃」這種騎射場都是隻對官宦、功名之家開放的,常人根本難以進入。
而讓城內眾多百姓更為不解的事,上月林淵剛剛平定了南越叛亂,南安郡內一片安定團結的氛圍,作為郡治的淮榮城尤其安穩。前尹令讓百姓們不用擔心戰爭的威脅,為此不少人信以為真,還勸了不少其他郡縣的親朋好友來淮榮常住。可新尹令上任沒幾天,怎麽就開始征兵了呢?
不過此等場景早就在鎮南王的預料之中,在他出府之前,林淵已經接了鎮南王將領,把淮榮城東南西北四方城門全部關閉,不容任何一戶出逃。
傅啟神色威嚴,隻見他大手一揮,衙役們就開始驅趕圍觀的百姓回到自己家中。緊接著,幾十名刀筆小吏便按照原來分配的計劃,捧著手中的戶籍名冊,挨家挨戶地登記參軍的壯丁姓名。把整個淮榮城一下子搞得沸反盈天。
且說易辰傷愈後,正在後院偷偷活動筋骨,忽聞的院牆外一陣嘈雜聲,不知是何事,心中感到。不過,他懶得繞到前頭去開大門,索性一個疾步,腳下輕點院牆,緊接著一個翻身便上了牆頭,一屁股斜坐在院牆上向下張望。
隻見兩個衙役,圍著一個刀筆小吏挨家挨戶地敲門。那小吏忽一抬頭,看見院牆上坐著易辰居高臨下,心中便有些不順,開口道:“你是哪戶的?一會就來尋……”
話還沒說完,就被身邊兩個衙役止住,匆忙道:“你是不想幹了吧?那可是「南安第一劍」戎將軍林淵的公子,圍牆後麵可就是林府。”
刀筆小吏一聽也是驚出一身冷汗,連連給賠不是。
“你們這是在幹嘛?”易辰擺了擺手,又好奇道。
“鎮南王下令募兵,小的正挨家挨戶登記壯丁呢。”刀筆小吏低頭哈腰道。
正說話間,小吏剛剛敲打的那戶大門開啟。一個身穿華服,年過六旬,胡子花白的胖老頭,滿臉堆笑著走了出來:“幾位官爺,不知有何事?”
這老頭名叫柳一鼎,是淮榮本地人,家裏世代經商,到他手中家底已經頗豐,家產在整個淮榮可以擠進前十。
而柳一鼎並沒有為富不仁,反而是一位舍財濟貧的善人。每當初一十五,他便會命仆人在大門口支棱起一個攤位,給當地流民乞丐一碗熱粥喝。
“柳財主是吧?鎮南王下令募兵,你家是不是有一個兒子?叫柳明?你讓他五天後來城北軍營報道!”
刀筆小吏說著便在戶籍上勾了一筆。
“官爺,官爺。我就一個獨苗,家中寶貝,終日隻會念詩做戲,從來十指不沾陽春水,您就放過他吧。”柳一鼎一聽便急了,連忙從口袋中掏出一錠元寶,塞到刀筆小吏手中,“對了,這些給官爺買酒喝,您就通融通融,給我們柳家留一條血脈吧。”
柳一鼎家大業大,膝下承歡卻隻有一子,還是在老頭四十出頭的時候才得的,加上他長得英俊無比,自然被視若珍寶,藏在家中。
那刀筆小吏接過銀子,雙眼發光,不禁意地咽了口唾沫,隨後又看看一同來的兩個衙役,隻見他們無奈地搖了搖頭。
“柳一鼎,你家可有人有功名,爵位,或者在朝廷作官吏?”刀筆小吏試問道。
柳一鼎答道:“我家世代經商,官場上倒是認識一些朋友。可說到家中親戚,倒真沒有一個在官場之中的。”
“那這銀子就不好收了。王爺下令,但凡家中無官爵和功名者,每戶必須抽一壯丁入伍。不得以金錢或物資抵債。”刀筆小吏雖然有些不太願意,但還是將銀子推回到柳一鼎手中。
“別呀,官爺。您就通融通融!錢嫌少的話,要多少,您開口便是!”柳一鼎哀求道。
“柳財主,我也不是和錢過不去。不過這次真的不行。新上任的淮榮尹令正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被他發現募兵登記的時候出了什麽幺蛾子,別說是你家,就連我們也都要夷滅三族的。”
“官爺!官爺!別呀!我就這麽一個寶貝疙瘩!您就留給我吧。”柳一鼎哭求道。
“我看您還是趁著這幾天,跟你兒子多聚聚。”刀筆小吏敷衍了兩句,便去瞧走得老遠,去敲下一家的大門。
柳一鼎扶牆大哭,哭聲久久不歇,與此同時,又有小巷中人家地傳出傷心的悲鳴。
見此場麵易辰不禁感慨,受這亂世中連翻戰爭的影響,即使是繁榮的淮榮城,今夜也會讓無數人久不能寐,他日還不知又會多少家破人亡。而那些哭聲最盛的人家,要麽是單傳獨丁之家,要麽是富貴無爵之戶,如同眼前的柳家更是加倍可憐,得而複失終究痛過久覓不得。
“可以想象當初父親失了親子,一定比著老爺子痛心百倍。”易辰歎了口氣,不忍再看,便下了圍牆。
如此滿城風雨了整整五天,方才恢複了平靜,傅啟新官上任,發令嚴苛,安排的刀筆小吏們無不盡心竭力,不敢有絲毫懈怠,怕一不小心沒了脖子上的吃飯家夥,不過終究還是將整個城裏的壯丁都登記了個遍,城門也將重新開啟。
這幾天,月桂樓竟然生意比以前還好,那些沒被拉去入伍的富貴公子各個相聚慶祝,而那些已經確定要入伍的少爺們,則開始用最後一些快樂時光,貪婪地享受著紙醉金迷。
易辰走出後院,繞過西廊,準備回到自己的房間,突然轉角處竄出一個小童子,與他撞了個滿懷。
隻見那小童子氣喘籲籲地喊著:“少爺,不好了。死了……都死了!”
林淵看著眾甲士將人抬進府裏,臉色凝重,心疼如針紮,卻一言不發。待人散去後,將自己南征北戰中常備在身邊的一些止血化瘀的療傷良藥拿出來,替易辰敷上,這些日子都讓他安心臥床修養。
這日,林淵被召見入鎮南王府,易辰獨自在府中百無聊賴,翻看書籍。無意中發現門口的地麵上落著一本小冊,便讓小廝拾來予他。
原來是最新一冊大燕朝廷的邸報,作為一則官員內流通的刊物,邸報由燕都內務府每兩月發表一次,記載著朝廷內各官員任命,各郡王侯的最新動向,以及國內外周邊的大事。
“燕北郡金獅王廣招人才,隻要有才就會重用,哪怕是囚徒惡賊……這金獅王倒是不按常理,還真不怕燕帝……”易辰喃喃自語著,繼續觀瞧,“咦?父親上個月剛平定了南越叛亂,邸報上卻沒有任何記載,反而說南安郡和楚河郡交界處有賊寇聚集,很不消停……”
突然,門外一陣腳步聲,一波人簇擁著兩人入得府來。
林淵臉色陰鬱地走在第一個,而他的身邊還跟著一名公子,富商華貴,氣質彬彬。易辰前思後想斷定不識得此人。
“兒,好些了嗎?”林淵來到易辰榻邊道。
“父親,好些了。”易辰掙紮著起身,卻被林淵一把拉住,便問道,“父親,這位公子是?”
林淵道:“昨日老尹令突然暴斃,這位是新接任的淮榮尹令,也是長史大人的公子。”
“尹令,在下易辰有禮。”易辰再次掙紮地起身行禮,卻被傅啟止住。
“大家稱個兄弟便是,說不定以後你我還是同僚呢。”傅啟笑道,轉頭又對林淵問道,“戎將軍,我可否與貴公子熟絡幾句?”
“我正好有事,你們先聊。不過小兒沒怎麽和士族子弟接觸,如有冒犯尹令多擔待。”林淵拱了拱手,轉身離開,並讓仆人丫鬟一並退了出來。
傅啟微微一笑,見林淵及眾人遠去,便與易辰客套了幾句家常話,易辰交流得體,應答自若,雙方熟絡一番。
緊接著傅啟便道:“我今剛被推舉上任,就被委派了任務。王爺說體恤民眾是父母官的必修課,於是思來想去那日圍獵,易公子舍身救人,勇氣可嘉,於是便讓我來看看你。”
傅啟說的輕巧,可易辰知道事情並不簡單,不過也隻能言“費心費心”,作為回應。
傅啟忽的話鋒一轉:“勇氣的確可嘉,不過終究是和王族官宦來往的少了,有些規矩怕是不太知道。所以才衝了王法戒律,挨了不小的皮肉之苦。可有後悔?”
“嗬,人命關天,救人豈有後悔的?那日不管是誰,隻要有危險,我也已然會伸出援手。”易坦然辰道。
“大仁大義,在下佩服。看來傅某不虛此行。”傅啟說著單手在懷中摸索了一番,拿出一個小白瓷盒,遞到易辰跟前,笑道,“世子說此乃療傷聖藥「斷傷膏」,外敷於傷口,不日痊愈,且不會留有任何疤痕,托我帶給你,言王法是王法,人情歸人情。”
“「斷傷膏」?”易辰一聽心中大驚,這三個字曾在《鬼憂錄》上出現過,易辰就是想嚐試配置此膏藥,替慕容雲厝療傷怯疤,沒想到……
“上個月王府來了個白神醫,這是他調配給世子療傷後餘下的。”傅啟道。
易辰用力側坐起身子,雙手穩穩地接過白瓷盒,擰開盒蓋,隻見膏體呈暗紅色,顆粒微粗,質感黏稠,簡直與《鬼憂錄》描寫的一模一樣。隻不過膏內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似乎與「斷傷膏」有些不太協調,並且書上也無記載此香氣。
“易公子,你怎麽了?”見易辰有些發愣,傅啟道。
易辰緩了緩神,道:“額,無事,隻是有些感動,等我傷好了,親自跟世子稱謝。”
“甚好!”傅啟點頭道。
“不過,我多嘴問一句。這真的是世子用剩下的?”
易辰突然問道。
“世子親口予我說的,怎麽你嫌棄?”傅啟皺了皺眉頭道。
“不敢,不敢。”易辰托著白瓷盒,低頭道。
兩人又聊了大半刻,傅啟見林府沒有要跟他留飯的意思,便有些悻悻。想起父輩人提及林淵常言孤僻,隻有在親生兒子滿月時宴過一會,後來出了事,便再也沒在家中宴客。於是,又客套了幾句,叮囑易辰好好養傷,便告辭了。
易辰卻另有心思,手裏捧著白瓷盒,揭開蓋子聞了聞,又反複觀察,心中若有所思。
此刻,林淵已不聲不響地進了屋裏,道:“傅啟走了?”
“是的,父親。”易辰放下手中的白瓷盒,回答道。
“那你休息著。”林淵又欲離開。
易辰突然叫住了他:“父親留步,你可有什麽心事?與孩兒講講。”
林淵站定腳步,沉默良久,歎了口氣說道:“沒事,孩兒你好好休息養傷。”
說完便準備踏步出門。
“淮榮尹令正值壯年,怎麽會突然暴斃?我聽說前些日子傅長史還親自為傅啟提親,準備迎娶老尹令的千金。不過因為傅啟已經有了三房小妾,所以老尹令不予,讓傅炎淘了個沒趣。”易辰喃喃自語,可卻有意讓林淵聽得一清二楚。
“孩兒,你哪裏聽來的歪門邪說,這些事情與我們不相幹的,不要參和。”林淵阻止道,隨即甩手走出了房間。
接下來幾日,易辰的身子已經好了許多,也可以下床活動了。不過他並沒有使用傅啟送來的「斷傷膏」,而是在家中選了一雞一兔,割開皮肉,塗上膏藥另行飼養,以作研究。
不過這些天,易辰也發現府中有一些不一樣。首先是每天的飯菜菜品和菜量,比以前都少了一些;接著家裏一些老麵孔的仆人丫鬟紛紛離開林府;剩下的仆人丫鬟也常常會低聲抱怨,說老爺最近苛刻。
又聽聞,原淮榮尹令發喪之時,城外聚集了上百民眾送行,更是入土之時,伏地大哭,高喚“青天老爺”。
老夫人與小姐始終垂泣,渾身顫抖,卻不發一言。
回去後,隔天便有一群黑衣盜賊入府,搶了些金銀珠寶,殺了幾個仆從丫鬟。正好傅啟帶著衙役在城中巡邏路過,遂抓捕盜賊,人贓並獲。
不久後,原淮榮尹令家中的仆從和丫鬟都一並歸了傅家,傅啟按禮數,三姑六婆,再用聘禮提親老尹令的小姐,老尹令的遺孀沒了主心骨,便很快答應了下來。
又過了些時日,傅啟便以新一任淮榮尹令的身份高調入府,帶著家眷仆人,雇了眾人師爺、門吏,浩浩蕩蕩幾百人。於此同時,他還雇了一大批工匠,將府邸從來到外好好地返修了一番。百姓們也就是茶餘飯後以做談資,總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距離西場圍獵已過去了十多天,這日,淮榮城最繁華的昌順大街上突然間鑼鼓齊鳴,兩排引路衙役們提鑼敲鼓,喝道而行。路上的平頭百姓,小商小販一時間慌了手腳,紛紛退到大路兩邊,不敢阻擋。
一乘棗紅色的官轎,鬆木為骨、玲瓏織錦為皮,八名壯漢抬得穩穩當當。身後數十名刀筆小吏,手中捧著冊本,肩上斜挎文房四寶袋,隨著官轎慢慢前行。令不少百姓誤以為是鎮南王出府巡遊。
就在月桂樓對麵,城中最大的布告欄前,整個隊伍停了下來,官轎輕落,一提轎簾,走出一年輕人,麵色莊嚴,身穿緋色官服,胸前一對錦繡的鷺鷥栩栩欲飛,雙手高捧一卷黃紙,低頭齊眉。
有眼尖者識得,原來是新上任的淮榮尹令,長史傅炎之子傅啟。
此時,兩名侍從來到傅啟身邊,一左一右捧了黃紙卷展開,又有小吏提著桶,在布告欄上糊上漿糊,眾人再小心翼翼地將黃紙在欄中貼得平整。
百姓見尹令的隊伍威嚴肅目,於是各個自危,遠遠望著,無一人不敢上到告示前看個究竟。
傅啟見告示張貼完畢,遂與圍觀的百姓們拱了拱手,道:“奉鎮南王令,今朝廷新定,四界不安,前月才平定南越,今南安附近又見賊寇,外族蠢蠢欲動。常言家國興亡,匹夫有責。故頒布征兵令,但凡家中無官爵和功名者,每戶抽一壯丁入伍,充作長戈手,保家衛國,若家中無壯丁者,需提交糧食十石,違令者夷三族。”
此言一出,圍觀的百姓頓時炸開了鍋,大家一片哀鴻,甚至還有不少人撒腿就往家跑,給家裏和鄰居通風報信起來,現場似乎要亂做一鍋粥。
也無怪百姓們驚恐,鎮南王打造的軍隊,北燕金獅王打造的長嶺鐵軍非常不同。
北方苦寒之地,人口稀少,風師豪雖然令行禁止,法度嚴苛,可他對軍隊的士兵卻格外的好。在軍隊中不但吃得好,穿得好,而且盡可能給每一個士兵最精良的裝備,出征時,風師豪和他的將軍們盡可能同士兵們吃一樣,住一樣的。因此,在燕北郡百姓們爭相入伍,士氣高漲。
而南安郡,原本就是富庶之地。人口眾多,是燕北郡的十餘倍,並且農民占了多數。因此,鎮南王隻對騎兵、弓箭手等有一技之長的軍士在意。其他普通士兵就不太當回事,特別是負責衝鋒陷陣,時而作為炮灰的長戈兵,就尤為悲慘,他們通常都是農民和平民出身,既無錢買馬練騎術,也不能練弓箭,「紫林花圃」這種騎射場都是隻對官宦、功名之家開放的,常人根本難以進入。
而讓城內眾多百姓更為不解的事,上月林淵剛剛平定了南越叛亂,南安郡內一片安定團結的氛圍,作為郡治的淮榮城尤其安穩。前尹令讓百姓們不用擔心戰爭的威脅,為此不少人信以為真,還勸了不少其他郡縣的親朋好友來淮榮常住。可新尹令上任沒幾天,怎麽就開始征兵了呢?
不過此等場景早就在鎮南王的預料之中,在他出府之前,林淵已經接了鎮南王將領,把淮榮城東南西北四方城門全部關閉,不容任何一戶出逃。
傅啟神色威嚴,隻見他大手一揮,衙役們就開始驅趕圍觀的百姓回到自己家中。緊接著,幾十名刀筆小吏便按照原來分配的計劃,捧著手中的戶籍名冊,挨家挨戶地登記參軍的壯丁姓名。把整個淮榮城一下子搞得沸反盈天。
且說易辰傷愈後,正在後院偷偷活動筋骨,忽聞的院牆外一陣嘈雜聲,不知是何事,心中感到。不過,他懶得繞到前頭去開大門,索性一個疾步,腳下輕點院牆,緊接著一個翻身便上了牆頭,一屁股斜坐在院牆上向下張望。
隻見兩個衙役,圍著一個刀筆小吏挨家挨戶地敲門。那小吏忽一抬頭,看見院牆上坐著易辰居高臨下,心中便有些不順,開口道:“你是哪戶的?一會就來尋……”
話還沒說完,就被身邊兩個衙役止住,匆忙道:“你是不想幹了吧?那可是「南安第一劍」戎將軍林淵的公子,圍牆後麵可就是林府。”
刀筆小吏一聽也是驚出一身冷汗,連連給賠不是。
“你們這是在幹嘛?”易辰擺了擺手,又好奇道。
“鎮南王下令募兵,小的正挨家挨戶登記壯丁呢。”刀筆小吏低頭哈腰道。
正說話間,小吏剛剛敲打的那戶大門開啟。一個身穿華服,年過六旬,胡子花白的胖老頭,滿臉堆笑著走了出來:“幾位官爺,不知有何事?”
這老頭名叫柳一鼎,是淮榮本地人,家裏世代經商,到他手中家底已經頗豐,家產在整個淮榮可以擠進前十。
而柳一鼎並沒有為富不仁,反而是一位舍財濟貧的善人。每當初一十五,他便會命仆人在大門口支棱起一個攤位,給當地流民乞丐一碗熱粥喝。
“柳財主是吧?鎮南王下令募兵,你家是不是有一個兒子?叫柳明?你讓他五天後來城北軍營報道!”
刀筆小吏說著便在戶籍上勾了一筆。
“官爺,官爺。我就一個獨苗,家中寶貝,終日隻會念詩做戲,從來十指不沾陽春水,您就放過他吧。”柳一鼎一聽便急了,連忙從口袋中掏出一錠元寶,塞到刀筆小吏手中,“對了,這些給官爺買酒喝,您就通融通融,給我們柳家留一條血脈吧。”
柳一鼎家大業大,膝下承歡卻隻有一子,還是在老頭四十出頭的時候才得的,加上他長得英俊無比,自然被視若珍寶,藏在家中。
那刀筆小吏接過銀子,雙眼發光,不禁意地咽了口唾沫,隨後又看看一同來的兩個衙役,隻見他們無奈地搖了搖頭。
“柳一鼎,你家可有人有功名,爵位,或者在朝廷作官吏?”刀筆小吏試問道。
柳一鼎答道:“我家世代經商,官場上倒是認識一些朋友。可說到家中親戚,倒真沒有一個在官場之中的。”
“那這銀子就不好收了。王爺下令,但凡家中無官爵和功名者,每戶必須抽一壯丁入伍。不得以金錢或物資抵債。”刀筆小吏雖然有些不太願意,但還是將銀子推回到柳一鼎手中。
“別呀,官爺。您就通融通融!錢嫌少的話,要多少,您開口便是!”柳一鼎哀求道。
“柳財主,我也不是和錢過不去。不過這次真的不行。新上任的淮榮尹令正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被他發現募兵登記的時候出了什麽幺蛾子,別說是你家,就連我們也都要夷滅三族的。”
“官爺!官爺!別呀!我就這麽一個寶貝疙瘩!您就留給我吧。”柳一鼎哭求道。
“我看您還是趁著這幾天,跟你兒子多聚聚。”刀筆小吏敷衍了兩句,便去瞧走得老遠,去敲下一家的大門。
柳一鼎扶牆大哭,哭聲久久不歇,與此同時,又有小巷中人家地傳出傷心的悲鳴。
見此場麵易辰不禁感慨,受這亂世中連翻戰爭的影響,即使是繁榮的淮榮城,今夜也會讓無數人久不能寐,他日還不知又會多少家破人亡。而那些哭聲最盛的人家,要麽是單傳獨丁之家,要麽是富貴無爵之戶,如同眼前的柳家更是加倍可憐,得而複失終究痛過久覓不得。
“可以想象當初父親失了親子,一定比著老爺子痛心百倍。”易辰歎了口氣,不忍再看,便下了圍牆。
如此滿城風雨了整整五天,方才恢複了平靜,傅啟新官上任,發令嚴苛,安排的刀筆小吏們無不盡心竭力,不敢有絲毫懈怠,怕一不小心沒了脖子上的吃飯家夥,不過終究還是將整個城裏的壯丁都登記了個遍,城門也將重新開啟。
這幾天,月桂樓竟然生意比以前還好,那些沒被拉去入伍的富貴公子各個相聚慶祝,而那些已經確定要入伍的少爺們,則開始用最後一些快樂時光,貪婪地享受著紙醉金迷。
易辰走出後院,繞過西廊,準備回到自己的房間,突然轉角處竄出一個小童子,與他撞了個滿懷。
隻見那小童子氣喘籲籲地喊著:“少爺,不好了。死了……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