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朱見深話音落下,內閣諸位閣老的臉色一個比一個複雜。


    原有東廠,錦衣衛,便可以讓小兒止哭。


    建立之初都說為帝王耳目,利劍,可最後都演化成了令人恐懼的存在。


    如今,帝王心血來潮,再立西廠。


    想想便讓人覺得頭疼。


    早朝便在這種詭異的氣氛之中結束。


    大殿外,石階上。


    商首輔攔住笙歌,眼神複雜,下意識想要責問,卻不知從何開口。


    就這樣一個身具風骨,又天資聰穎的少年郎,卻要掌西廠,成為人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司禮監,西廠,性質總歸不同。


    屆時,他又該如何調和汪直與內閣本就微妙到極致的關係。


    “為何不拒?”


    商首輔眼神閃爍,稍作猶豫,還是問了出來。


    聖上對皇貴妃敬愛有加,對汪直也是關懷備至,若是竭力運作,想來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拒?”


    笙歌抬眸,不閃不避,眼神清明堅定。


    “商首輔難道忘了那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了嗎?”


    “聖上終究是聖上,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他可以心甘情願垂愛,但絕不會樂意被強迫要挾。”


    “皇貴妃對我有養育之情,知遇之恩,哪怕我報答不了一二,也決計不會把皇貴妃推入兩難境地。”


    笙歌看著商首輔掩藏在深處的擔憂,鄭重的開口。


    退無可退,拒無可拒,那便隻有走下去。


    “你可知,你可知,以後迎接你的將會是什麽?”


    商首輔依舊有些於心不忍。


    手把手教了近十年的人,他著實不願意看著對方活著時聲名狼藉,死後又罄竹難書。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得應所得,縱失無悔。”


    “不負本願初心,無愧於心便好。”


    笙歌看的很是清醒,這世間哪有那麽多兩全其美之事。


    “商首輔,我既為聖上之耳目,那麽便會承擔起這份指責,律法至上,平等視之。”


    這也算是提前給商首輔打個預防針。


    大明朝赫赫有名的文官集團,藏汙納垢之處也比比皆是。


    他日,不可避免會對上。


    “隻要你按律法行事,事實證據充分,不摻雜私人報複,本官會為你證一分清名。”


    “言盡於此,希望你莫要忘記這數年所學的聖人之言。”


    言畢,商首輔抬手摸了摸笙歌的頭,似是有說不完的擔憂。


    ……


    ……


    走馬上任,西廠第一批人都是由笙歌和皇貴妃親自挑選。


    大多數,都是笙歌這些年專門培植之人。


    不同於旁人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闊斧,新立的西廠默默無聞,似是沒有什麽存在感。


    久而久之,百官都把西廠拋在了腦後。


    可就在所有人掉以輕心之際,西廠的第一個大案便石破天驚。


    前朝重臣太子太保楊榮的後人楊業和楊泰,在福建老家為非作歹,作奸犯科,民怨沸騰。


    楊榮之於大明朝的文官集團來說無異於精神領袖,這種說法並不誇張。


    門生廣布,盤根錯節,根深蒂固。


    哪怕楊榮早已離世多年,但其對大明朝文臣的影響力卻不見削弱


    所以楊家之事,縱使苦主眾多,卻無官員問津。


    地方官員畏懼,無作為。


    而苦主費盡千辛萬苦進京告禦狀,卻又不得門路,無人敢接。


    汪直就在這個時候閃亮登場,悄無聲息間尋了安置好進京告禦狀的苦主,且不動聲色的派人秘密前往福建,搜集證據,保護證人,直至查明所有的事情,形成完整的證據鏈,無懈可擊,方才告知於百官和聖上。


    百官嘩然,而朱見深也是為難。


    小汪直還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上任,所辦的第一個大案,竟然就是楊家。


    那個曆經了五朝,功勳卓著,名聲斐然,無數文人墨客紀念的楊榮後人。


    咳咳……


    建立西廠,他的確有製衡文官集團的想法,但是卻沒想過要最開始啃這樣一個大骨頭啊。


    這麽些年,小汪直竟然不知道循序漸進的道理嗎?


    朱見深翻看著完整詳實的證據,又看著一邊摞者很高的折子,陷入了沉思。


    那些折子,無一例外,皆是為楊家後人求情的。


    甚至還有一部分官員,堅信楊家後人自有風骨,絕不會草菅人命危害鄉裏。


    於是,上書彈劾汪直汙蔑。


    如今苦主已到京城,若是不審理此案,那麽必然民心動蕩。


    可若是依法審理,楊家所犯罪行,便是抄家流放都不為過。


    可偏偏,楊家曾經出了個楊榮,曆仕五朝。


    如今的文淵閣中,還有楊榮的事跡呢。


    思來想去,朱見深都覺得,這案子,不辦也得辦,所以為了防止那些執筆寫史書的史官說他聽信宦官讒言,一言蔽之,這案子不僅要辦,還要辦的漂亮,讓那些人無話可說。


    於是,朱見深神來之筆的在早朝之上,讓那些苦主親臨聲淚俱下痛訴楊家惡行。


    不是喜歡雞蛋裏挑骨頭?


    不是喜歡辯駁?


    那就去跟苦主辯去,他倒要看看哪些官員在這麽多苦主麵前還能睜眼說瞎話,說楊家無辜,汪直在潑汙水。


    對朱見深的這一招,笙歌默默的點了一個讚。


    與其君臣在朝堂上扯皮,倒不如抽身作為旁觀者。


    如同燙手山芋般的答案落下帷幕,而汪直這個西廠提督,也正式進入了所有文臣的視線。


    小小的宦官,搬到了顯赫的楊家。


    幾十年的清名,化為虛無。


    “還真是會咬人的狗不叫。”


    一時間,在不少官員心中,笙歌成了那會咬人的狗。


    狗:關我屁事。


    笙歌:何不以溺自照麵。


    換句話說,怎麽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罕見的,在這場文臣討伐笙歌的口水戰中,商首輔保持了沉默。


    那些證據,他找不出任何漏洞。


    那些進京告狀的苦主,他也親自詢問了。


    甚至,他還派遣了家丁前往福建了解情況。


    事實證明,汪直沒有構陷汙蔑,楊家之罪,不勝枚舉。


    甚至曾經有有求告無門的苦主為了掀起些許浪花,一頭撞死在縣衙前,試著以命換公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直播進行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你安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你安離並收藏快穿:直播進行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