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正式出巡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二十五年,春。
如今何秋和藍玉等人已經探路回來了,就等著朱元璋出發了。
這個時候,整個京城都已經戒嚴了。
藍玉帶著李景隆和其他一幹大大小小的將領,何秋也湊在這堆勳貴裏麵。
文臣裏,朝堂上六部都派了侍郎跟從,文武百官加起來足足有千人之多。
說的明白點,這次朱元璋出巡,幾乎把半個中樞朝廷都帶了出去。
聲勢浩蕩。
朱棣本來還想招來畫師,把朱元璋出巡的盛況,讓人畫下來,留作紀念。
可朱元璋本人對畫實在不感什麽興趣,宮裏也沒養什麽宮廷畫師,自然而然的,就否決了朱棣的這個建議。
雖然這種聲勢,可能未來的一二十年裏都不會再有了,但隻要當事人心中能記著也就夠了。
朱元璋拉著一邊的朱高熾,上了馬車,這輛馬車就是特製的天子玉輅,雖然不像那輛被沈括記載的‘大駕玉輅’那麽神秘、豪華。
但也比當初宋仁宗、宋神宗時期做出來的好的多,也是相當穩定的一座車架。
前後算下來,朝廷為了朱元璋的這次出巡,要花費千萬白銀了。
這倒不是朱元璋自己想要鋪張浪費,而是朱元璋此次出行,有意往漠南一趟,鎮壓不平,耀武揚威,自然就少不了調動軍隊。
這才有了十萬大軍,單單這些軍隊人吃馬嚼的,消耗就不少,何況還有天子儀仗要準備。
還有部分地方的路還沒修好,去年的時候,加緊動用民力,趕修了不少。
甚至有心人算了下,一千萬兩白銀,還不一定能打的住。
畢竟朱元璋出巡是效仿的漢朝皇帝出巡,所過之處,都會免掉當地一年的賦稅。
這可不像是後世清朝皇帝出巡,還要地方士紳捐輸錢糧,無恥之極。
隻是這些消耗,都不會出現在朝廷正式記錄的開支裏,畢竟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隻會在來年的賦稅收取中有所體現。
所以很多大臣反對朱元璋出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皇帝出巡一趟,真的太耗錢了。
而在出行方式上,讓朱元璋走陸路,也是朝中大臣們一致讚成的,就是朱棣也希望朱元璋能走陸路。
陸路雖然慢一點,但勝在安全,就是走長江水道和運河那也有落水的風險呢,更不用說方興未艾的海運了。
雖說按照現在修好的水泥路走,一般從北平到京城也就要花一個月時間,可那是輕車簡行,一路疾馳。
朱元璋身邊還有這麽多天子儀仗,自然不可能這樣走,這一進一出,消耗的時間就多了。
說不定整個洪武二十五年,都會在路途中渡過了。
雖然朱元璋已經隨著車架離開京城了,但是一篇篇奏折還是被遞到了朱元璋的手裏,就是在路上,朱元璋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批閱奏章裏渡過的。
這讓跟著一起的何秋感到分外的同情,當皇帝還真不是個好事,特別是當個勤政愛民的皇帝,看這一天天累的。
朱元璋自己也對這樣的情況極為不滿,他本人此次出巡,也是有心想要了解各地方的民情的,像現在這樣,被萬軍保護的嚴絲合縫,又有這麽多奏章要等著他處理。
他怎麽可能真正看到地方上的民情呢?
朱元璋從個貧苦百姓,一躍成為大明皇帝,之前的時候,他還可以自信的說,他對民間疾苦是有了解的。
可是從他成為吳王到現在已經二三十年了,民間又因為變法新政出現了什麽變化,朱元璋心中都是沒底的。
所以在批閱了幾次送來的奏章後,朱元璋終於沒忍住,對著京城來的信使罵了個狗血噴頭。
讓他回去告訴朱棣,以後除了邊防大事和各地大的災情需要通知他一聲,其他事宜都由他自己處理,別再耗費人力,把折子送給他了。
以朱元璋的權威,他既然這樣說了,又有誰敢不聽呢?
往後再遞上來的折子就少了很多,朱元璋也得以有空閑,能夠帶著朱高熾在民間轉悠一趟。
雖然朱元璋的車架還是以固定的速度,在往東南方向走,可朱元璋卻時不時帶著朱高熾、何秋和藍玉,領著幾千名騎兵就跑了不少地方。
因為南京就是在長江上坐落著的,朱元璋現在出行的方向,也大致是順著長江走,很快朱元璋一行人就走到了鄱陽湖。
鄱陽湖啊,朱元璋記憶中極為深刻的一個名字。
當初就是在這,朱元璋手下的士卒和陳友諒發生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水戰,也正是這一戰奠定了新成立的大明的基礎。
讓新生的大明不用再兩麵作戰,並順勢吞下了江西,更進一步吞下了湖南、湖北,讓大明的統治範圍激增,整個大明也穩當的站住了腳。
朱元璋在一邊回憶起了當年的輝煌歲月時,朱高熾有些好奇的看著湖麵上的那些船家。
這些人的船都有些破舊了,可他們還是架著這樣的船,在湖麵上打漁。
朱高熾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些人是怎麽回事,為什麽不去花錢修修船,或者是不來打漁了呢?”
一旁的何秋倒是知道原因,不過礙於朱元璋的麵子,一聲不吭,畢竟這事也算是朱元璋的黑曆史了。
這些人大概就是當年陳友諒戰敗後留下來的死忠分子,被朱元璋下令,永生不得上岸,一輩子隻能在湖裏麵討生活。
最可怕的還不是這樣,而是朱元璋有規定,凡是這些人的後代,也一律都是這個待遇,算是把這群人打入了無底深淵,生生世世都翻不了身,成為大明朝地位最低下的一群人。
朱元璋聽到朱高熾的問話,也略微有些尷尬,輕飄飄的說道。
“這群人大概就是一群胥民吧?”
可惜朱高熾接著追問道。
“什麽叫胥民啊?他們怎麽成為胥民了?”
看著一腦門問題的朱高熾,朱元璋也不好就此澆滅他的好奇心,隻能把脾氣發到一邊的何秋身上。
“你這當老師的怎麽教的!這樣的常識高熾都不知道!”
何秋滿臉無辜,大爺的,這怎麽也能牽連到我身上啊!
這種破事,我要是和朱高熾說了,豈不是有損你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如今何秋和藍玉等人已經探路回來了,就等著朱元璋出發了。
這個時候,整個京城都已經戒嚴了。
藍玉帶著李景隆和其他一幹大大小小的將領,何秋也湊在這堆勳貴裏麵。
文臣裏,朝堂上六部都派了侍郎跟從,文武百官加起來足足有千人之多。
說的明白點,這次朱元璋出巡,幾乎把半個中樞朝廷都帶了出去。
聲勢浩蕩。
朱棣本來還想招來畫師,把朱元璋出巡的盛況,讓人畫下來,留作紀念。
可朱元璋本人對畫實在不感什麽興趣,宮裏也沒養什麽宮廷畫師,自然而然的,就否決了朱棣的這個建議。
雖然這種聲勢,可能未來的一二十年裏都不會再有了,但隻要當事人心中能記著也就夠了。
朱元璋拉著一邊的朱高熾,上了馬車,這輛馬車就是特製的天子玉輅,雖然不像那輛被沈括記載的‘大駕玉輅’那麽神秘、豪華。
但也比當初宋仁宗、宋神宗時期做出來的好的多,也是相當穩定的一座車架。
前後算下來,朝廷為了朱元璋的這次出巡,要花費千萬白銀了。
這倒不是朱元璋自己想要鋪張浪費,而是朱元璋此次出行,有意往漠南一趟,鎮壓不平,耀武揚威,自然就少不了調動軍隊。
這才有了十萬大軍,單單這些軍隊人吃馬嚼的,消耗就不少,何況還有天子儀仗要準備。
還有部分地方的路還沒修好,去年的時候,加緊動用民力,趕修了不少。
甚至有心人算了下,一千萬兩白銀,還不一定能打的住。
畢竟朱元璋出巡是效仿的漢朝皇帝出巡,所過之處,都會免掉當地一年的賦稅。
這可不像是後世清朝皇帝出巡,還要地方士紳捐輸錢糧,無恥之極。
隻是這些消耗,都不會出現在朝廷正式記錄的開支裏,畢竟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隻會在來年的賦稅收取中有所體現。
所以很多大臣反對朱元璋出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皇帝出巡一趟,真的太耗錢了。
而在出行方式上,讓朱元璋走陸路,也是朝中大臣們一致讚成的,就是朱棣也希望朱元璋能走陸路。
陸路雖然慢一點,但勝在安全,就是走長江水道和運河那也有落水的風險呢,更不用說方興未艾的海運了。
雖說按照現在修好的水泥路走,一般從北平到京城也就要花一個月時間,可那是輕車簡行,一路疾馳。
朱元璋身邊還有這麽多天子儀仗,自然不可能這樣走,這一進一出,消耗的時間就多了。
說不定整個洪武二十五年,都會在路途中渡過了。
雖然朱元璋已經隨著車架離開京城了,但是一篇篇奏折還是被遞到了朱元璋的手裏,就是在路上,朱元璋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批閱奏章裏渡過的。
這讓跟著一起的何秋感到分外的同情,當皇帝還真不是個好事,特別是當個勤政愛民的皇帝,看這一天天累的。
朱元璋自己也對這樣的情況極為不滿,他本人此次出巡,也是有心想要了解各地方的民情的,像現在這樣,被萬軍保護的嚴絲合縫,又有這麽多奏章要等著他處理。
他怎麽可能真正看到地方上的民情呢?
朱元璋從個貧苦百姓,一躍成為大明皇帝,之前的時候,他還可以自信的說,他對民間疾苦是有了解的。
可是從他成為吳王到現在已經二三十年了,民間又因為變法新政出現了什麽變化,朱元璋心中都是沒底的。
所以在批閱了幾次送來的奏章後,朱元璋終於沒忍住,對著京城來的信使罵了個狗血噴頭。
讓他回去告訴朱棣,以後除了邊防大事和各地大的災情需要通知他一聲,其他事宜都由他自己處理,別再耗費人力,把折子送給他了。
以朱元璋的權威,他既然這樣說了,又有誰敢不聽呢?
往後再遞上來的折子就少了很多,朱元璋也得以有空閑,能夠帶著朱高熾在民間轉悠一趟。
雖然朱元璋的車架還是以固定的速度,在往東南方向走,可朱元璋卻時不時帶著朱高熾、何秋和藍玉,領著幾千名騎兵就跑了不少地方。
因為南京就是在長江上坐落著的,朱元璋現在出行的方向,也大致是順著長江走,很快朱元璋一行人就走到了鄱陽湖。
鄱陽湖啊,朱元璋記憶中極為深刻的一個名字。
當初就是在這,朱元璋手下的士卒和陳友諒發生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水戰,也正是這一戰奠定了新成立的大明的基礎。
讓新生的大明不用再兩麵作戰,並順勢吞下了江西,更進一步吞下了湖南、湖北,讓大明的統治範圍激增,整個大明也穩當的站住了腳。
朱元璋在一邊回憶起了當年的輝煌歲月時,朱高熾有些好奇的看著湖麵上的那些船家。
這些人的船都有些破舊了,可他們還是架著這樣的船,在湖麵上打漁。
朱高熾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些人是怎麽回事,為什麽不去花錢修修船,或者是不來打漁了呢?”
一旁的何秋倒是知道原因,不過礙於朱元璋的麵子,一聲不吭,畢竟這事也算是朱元璋的黑曆史了。
這些人大概就是當年陳友諒戰敗後留下來的死忠分子,被朱元璋下令,永生不得上岸,一輩子隻能在湖裏麵討生活。
最可怕的還不是這樣,而是朱元璋有規定,凡是這些人的後代,也一律都是這個待遇,算是把這群人打入了無底深淵,生生世世都翻不了身,成為大明朝地位最低下的一群人。
朱元璋聽到朱高熾的問話,也略微有些尷尬,輕飄飄的說道。
“這群人大概就是一群胥民吧?”
可惜朱高熾接著追問道。
“什麽叫胥民啊?他們怎麽成為胥民了?”
看著一腦門問題的朱高熾,朱元璋也不好就此澆滅他的好奇心,隻能把脾氣發到一邊的何秋身上。
“你這當老師的怎麽教的!這樣的常識高熾都不知道!”
何秋滿臉無辜,大爺的,這怎麽也能牽連到我身上啊!
這種破事,我要是和朱高熾說了,豈不是有損你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