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一舉多得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這事換到洛陽,就不一定能成了,畢竟雲南還能說是邊境地區,大家眼不見心不煩。
可洛陽要真的將成為大明的國都,那就會被所有大臣們盯著,再玩這套,恐怕議論就更多了。
想到這,朱元璋稍微有些躊躇,這樣的決心並不好下。
但何秋又加了一把火說道。
“臣聽聞,朝中有大臣議論,說西平侯的做法並非仁義之舉,對那些死掉的土人充滿同情。
但臣有一言,這樣的人愛蠻夷勝過愛自己的國人,豈不是禽獸之行?”
“況且,大明自有大明的規矩,以戰俘充當勞役的故舉有很多,這些人難道就不是戰俘了嗎?”
朱元璋豁然開朗,是啊,他們都是雲南抓到的‘戰俘’,就是中原內戰,作戰失敗的一方,也有很多戰俘是要做苦役的,甚至朱元璋親自下令將部分和他對抗的人貶成胥民。
區區苦役,那是他們應該的!
朱元璋的麵色一下子緩和下來,捋著胡子說道。
“說得好,但是重建洛陽城,可不單單是城池,還有裏麵的宮殿,皇宮是有自己的定製的,需要很多巨木,洛陽好像沒有吧?”
“洛陽是沒有巨木,但東北、南洋都有,可以通過海運,而後轉黃河,逆行至洛陽,相對來說也沒有多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何秋之所以這麽希望讓大明定都洛陽,還有一個原因,河南廣袤的平原可以養活的人口更多。
隻要再將黃河治理好,整個河南、河北都有希望恢複大唐的舊況,雖然肯定還是比不過湖廣等地,但肯定不至於讓南方的勢力太過強大。
朱元璋聽的很高興,洛陽本來就是他一直希望定都的地方,當年他起兵打下洛陽後,還專門親自到洛陽城看過,想要定都在那,可惜洛陽當時實在太過殘破。
隻是,朱元璋又想起來一件事,笑吟吟的問道。
“你不是一直鼓吹開海禁嗎?洛陽離海就太遠了,恐怕不利於你的海貿政策吧?”
何秋之前也有所考慮了,很快就答道。
“洛陽雖然不臨海,但如今的京城又何嚐臨海了?
即便是在洛陽,也並非不能發展海貿,海軍。若是離了大陸,海軍也不過是瘸腿的軍隊,它的所有補給都需要從大陸上獲得。
即便都城離海邊較遠,也絲毫不影響國家管控海軍。”
何秋這話也不算是瞎說,就是現代,出海也是一件極為讓人壓抑的事,回到陸地,多得是還海員跑去瀟灑。
在船上的娛樂活動也是少得可憐,隻能等到回了陸地,才能有所放鬆,補給淡水和食物。
可見海軍是離不了陸地的,更別說在現在其他的各個國家和大明比起來,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就算是在大明當兵,也比在海外當野人頭領強太多了。
朱元璋不懂海軍,但他手下曾今有一批強大的水師,對船上的生活條件心目中是有數的,知道何秋這點說的不算差。
這麽算下來,洛陽好像真的挺適合當大明的都城了。
朱元璋的心裏有些蠢蠢欲動,手裏有了錢,做什麽事膽子都要大一些。
要不是現在正在出巡,朱元璋都想直接在洛陽開始建城了。
把這些遺憾壓在心底,朱元璋看著何秋說道。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等到何秋出去後,朱元璋來回在帳中踱步,洛陽、京城和北平,這三者哪個更適合呢?
首先排除的就是現在的都城應天,這個地方水汽太重,而且地勢較低,住了不過一二十年,宮內就有些大殿的地麵開始下陷了,朱元璋就是在這住,住的也不安心。
北平……到底是元朝舊都,朱元璋依舊喜歡不起來,看來就還是洛陽比較好了。
朱元璋把自己的想法寫到紙上,找人快馬送往京城,著朱棣親手打開,一定要給出自己的意見。
朱元璋明白,自己活不了幾年了,以後的大明是朱棣的,要是他倆達不成一致,萬一他現在想要修洛陽,充當都城,朱棣看上了北平,後麵再把都城遷往北平,那就太過勞民傷財了。
朱元璋的車架並沒有在泗州停留太久,沿著運河沿線,直往山東而去。
朱元璋此次說是巡視天下,其實主要是想要北巡,江南一帶就在眼皮子底下,整天翻來覆去的看,朱元璋也不願再往那邊去。
倒是北方,朱元璋一直都沒有親自來過,特別是北元被滅後,北平一帶因為何秋的種種策略變得極為繁華,但朱元璋也隻是通過奏折了解的,終極沒有實感。
另外,朱元璋也有心到漠南一行,漠南如今幾乎都在大明的掌握中,北平、大寧、宣府等連成一線,將韃靼人和瓦剌都逼回了漠北,或是西遷。
特別是何秋把北平發展起來之後,往漠南修建的有水泥路,雙方來往變得很是便捷,大量的漢民往漠南跑,也有很多牧民投到北平。
雙方在北平和漠南混居成一片,近些時日,北平都司還上奏說,希望在漠南設城,朱元璋暫時還沒有回複,他想要等到自己親眼去漠南看一看再說。
這既是一種安撫,也是一種威懾,讓近來有些蠢蠢欲動的蒙古人冷靜下來,知道誰才是他們的主人!
朱元璋已經感受到在九邊設立重鎮,集結重兵對大明的傷害了,這麽龐大的一股兵力,放在西北、東北等苦寒之地,使得朝廷想要做大一點的動作都很難。
每年消耗的糧草都不是個小數目,若不是近幾年因為新政,著實緩了一口氣,朱元璋也不敢修建金沙江水道,出巡天下,還想著治理淮河。
可若是接下來真的要在洛陽建城,定都,朝廷的銀子恐怕就又有些不夠用,要開動的工程太多了。
所以朱元璋想到何秋說的,利用蠻夷戰俘,就有些蠢蠢欲動,這事實在太對他胃口了,能節省不知道多少民力。
同時還能消耗蠻夷的數量,若是北方的蒙古人、瓦剌人能少一半,死在為大明修建都城的工程中,朱元璋睡夢裏都能笑出來。
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實在是個好辦法。
可洛陽要真的將成為大明的國都,那就會被所有大臣們盯著,再玩這套,恐怕議論就更多了。
想到這,朱元璋稍微有些躊躇,這樣的決心並不好下。
但何秋又加了一把火說道。
“臣聽聞,朝中有大臣議論,說西平侯的做法並非仁義之舉,對那些死掉的土人充滿同情。
但臣有一言,這樣的人愛蠻夷勝過愛自己的國人,豈不是禽獸之行?”
“況且,大明自有大明的規矩,以戰俘充當勞役的故舉有很多,這些人難道就不是戰俘了嗎?”
朱元璋豁然開朗,是啊,他們都是雲南抓到的‘戰俘’,就是中原內戰,作戰失敗的一方,也有很多戰俘是要做苦役的,甚至朱元璋親自下令將部分和他對抗的人貶成胥民。
區區苦役,那是他們應該的!
朱元璋的麵色一下子緩和下來,捋著胡子說道。
“說得好,但是重建洛陽城,可不單單是城池,還有裏麵的宮殿,皇宮是有自己的定製的,需要很多巨木,洛陽好像沒有吧?”
“洛陽是沒有巨木,但東北、南洋都有,可以通過海運,而後轉黃河,逆行至洛陽,相對來說也沒有多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何秋之所以這麽希望讓大明定都洛陽,還有一個原因,河南廣袤的平原可以養活的人口更多。
隻要再將黃河治理好,整個河南、河北都有希望恢複大唐的舊況,雖然肯定還是比不過湖廣等地,但肯定不至於讓南方的勢力太過強大。
朱元璋聽的很高興,洛陽本來就是他一直希望定都的地方,當年他起兵打下洛陽後,還專門親自到洛陽城看過,想要定都在那,可惜洛陽當時實在太過殘破。
隻是,朱元璋又想起來一件事,笑吟吟的問道。
“你不是一直鼓吹開海禁嗎?洛陽離海就太遠了,恐怕不利於你的海貿政策吧?”
何秋之前也有所考慮了,很快就答道。
“洛陽雖然不臨海,但如今的京城又何嚐臨海了?
即便是在洛陽,也並非不能發展海貿,海軍。若是離了大陸,海軍也不過是瘸腿的軍隊,它的所有補給都需要從大陸上獲得。
即便都城離海邊較遠,也絲毫不影響國家管控海軍。”
何秋這話也不算是瞎說,就是現代,出海也是一件極為讓人壓抑的事,回到陸地,多得是還海員跑去瀟灑。
在船上的娛樂活動也是少得可憐,隻能等到回了陸地,才能有所放鬆,補給淡水和食物。
可見海軍是離不了陸地的,更別說在現在其他的各個國家和大明比起來,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就算是在大明當兵,也比在海外當野人頭領強太多了。
朱元璋不懂海軍,但他手下曾今有一批強大的水師,對船上的生活條件心目中是有數的,知道何秋這點說的不算差。
這麽算下來,洛陽好像真的挺適合當大明的都城了。
朱元璋的心裏有些蠢蠢欲動,手裏有了錢,做什麽事膽子都要大一些。
要不是現在正在出巡,朱元璋都想直接在洛陽開始建城了。
把這些遺憾壓在心底,朱元璋看著何秋說道。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等到何秋出去後,朱元璋來回在帳中踱步,洛陽、京城和北平,這三者哪個更適合呢?
首先排除的就是現在的都城應天,這個地方水汽太重,而且地勢較低,住了不過一二十年,宮內就有些大殿的地麵開始下陷了,朱元璋就是在這住,住的也不安心。
北平……到底是元朝舊都,朱元璋依舊喜歡不起來,看來就還是洛陽比較好了。
朱元璋把自己的想法寫到紙上,找人快馬送往京城,著朱棣親手打開,一定要給出自己的意見。
朱元璋明白,自己活不了幾年了,以後的大明是朱棣的,要是他倆達不成一致,萬一他現在想要修洛陽,充當都城,朱棣看上了北平,後麵再把都城遷往北平,那就太過勞民傷財了。
朱元璋的車架並沒有在泗州停留太久,沿著運河沿線,直往山東而去。
朱元璋此次說是巡視天下,其實主要是想要北巡,江南一帶就在眼皮子底下,整天翻來覆去的看,朱元璋也不願再往那邊去。
倒是北方,朱元璋一直都沒有親自來過,特別是北元被滅後,北平一帶因為何秋的種種策略變得極為繁華,但朱元璋也隻是通過奏折了解的,終極沒有實感。
另外,朱元璋也有心到漠南一行,漠南如今幾乎都在大明的掌握中,北平、大寧、宣府等連成一線,將韃靼人和瓦剌都逼回了漠北,或是西遷。
特別是何秋把北平發展起來之後,往漠南修建的有水泥路,雙方來往變得很是便捷,大量的漢民往漠南跑,也有很多牧民投到北平。
雙方在北平和漠南混居成一片,近些時日,北平都司還上奏說,希望在漠南設城,朱元璋暫時還沒有回複,他想要等到自己親眼去漠南看一看再說。
這既是一種安撫,也是一種威懾,讓近來有些蠢蠢欲動的蒙古人冷靜下來,知道誰才是他們的主人!
朱元璋已經感受到在九邊設立重鎮,集結重兵對大明的傷害了,這麽龐大的一股兵力,放在西北、東北等苦寒之地,使得朝廷想要做大一點的動作都很難。
每年消耗的糧草都不是個小數目,若不是近幾年因為新政,著實緩了一口氣,朱元璋也不敢修建金沙江水道,出巡天下,還想著治理淮河。
可若是接下來真的要在洛陽建城,定都,朝廷的銀子恐怕就又有些不夠用,要開動的工程太多了。
所以朱元璋想到何秋說的,利用蠻夷戰俘,就有些蠢蠢欲動,這事實在太對他胃口了,能節省不知道多少民力。
同時還能消耗蠻夷的數量,若是北方的蒙古人、瓦剌人能少一半,死在為大明修建都城的工程中,朱元璋睡夢裏都能笑出來。
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實在是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