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審核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下,市麵上的《國富論》是真的被一掃而空了,商人們可是比讀書人們有錢多了。
就連高句麗國的使者,也扭扭捏捏的來到書坊,表示想要買何秋的這套書,可惜找不到了已經。
朱棣很是開心的把何秋請到宮裏,滿臉笑容的說道。
“朕還真的沒想到,你這書這麽晦澀,買的人都有這麽多。”
何秋也沒有自得,隻是老老實實的說道。
“臣也不過是恰逢其時,更何況,書中舉了很多實例,恐怕也是因為這些,才讓大家有耐性看下去的吧。”
“另外,市麵上關於才子佳人的、微言大義的書很多,可真正涉及到經世致用的學問的書太少了,這也是我大明的一個缺點了。”
“臣覺得,接下來的時間裏,陛下可以命令讀書人們多寫一些偏實用的書,比如怎麽修建水利,怎麽規劃道路等等,這些才是真正有利於民生的東西!”
何秋的話,朱棣是聽進去了的,隻是有些遺憾的說道。
“這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可就不簡單嘍!比如你說的,寫修建水利,誰來寫呢?工部的?還是下麵的工匠?”
何秋撓了撓頭,他也知道這事指望那些老派的官吏,恐怕很難。
不過何秋還是開口勸慰道。
“陛下,咱們可以這樣,每有一個人寫出一本新書,裏麵有開創性的東西,發前人之未有,就可以保護他的著作權,給他獎勵。
朝中的京官們,可是有不少都很窮的,他們應該還是需要這樣一筆財富的。”
朱棣摸了摸下顎的胡子,琢磨了一會點頭道。
“你這話說的確實有點道理,朕之前也聽人說過,有些京官連衣服都是修修補補,俸祿不夠用啊!”
其實朱棣很清楚,大明發的俸祿並非真的不夠用,隻是京官在天子腳下,房價、物價都很高,而他們來往人情又比地方官多。
特別是朝中的翰林等清貴官,他們更是窮的掉渣。
可要是讓朱棣再一次提高官員俸祿,又很不甘心,如今的大明已經有了將近十萬的吏員,這些人也是需要大明朝廷發放俸祿的。
要沒有這些人,大明的皇權就沒法深入鄉間。
要是隻加官員俸祿,不提吏員俸祿,恐怕會鬧出來大亂子。
所以,何秋提出來的這個法子,也確實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官員們寫書,實用的工具書,小說都行。
如今的小說市場,這麽火熱,一些窮酸秀才們都能掙到錢,何況是中過進士的官員們呢?
朱棣對這點信心滿滿,隻能說他真的不懂寫作的難處。
何秋見狀又說道。
“但是這也有個前提,朝廷用於審核書籍的官員,一定要清正,不然恐怕還是會出亂子,而且規矩要立好,該執行的時候,一定就不能放鬆。”
這也是何秋有感而發,後世天朝的電影審核製度為什麽一直挨罵,按理說每個國家都是有自己的審核製度的。
像後世海灣的波斯國,對電影審查的標準比天朝還高,但也沒見他們國內有這麽大意見。
其實就是因為波斯國的審查是透明的,有多少標準,該怎麽執行都是非常明白的,從業人員都知道。
可反觀天朝的呢?
這種東西就像是一張擦屁股紙一樣,標準莫名其妙,可能同樣題材的作品,一個人的就過了,另一個人的就過不了。
更有審核的‘專家’濫用權力的問題,若是大明的這個製度變成這樣,那也不是件好事。
朱棣點了點頭,他也是知道這種負責審核的人,手裏能捏著多大權力的。
商議好這些事,何秋就回到府中,繼續開始自己的‘寫作’大業,他已經想好了,接下來再寫經濟社會的東西,意義不大了。
特別是什麽管理之類的,這些東西,大明的自己人可比何秋了解的多,管理手段也比何秋知道的豐富,沒有必要獻醜。
所以,何秋想要寫一本海權論,專門討論海權對大明的重要性。
但何秋在前世的時候真的沒有特別關注過這種東西,他對軍事可謂一竅不通,現在要他寫一本海權論,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猛地,何秋一把把毛筆丟在一邊,大喊一聲。
“啊,真是累死人了!”
“搞搞變革就這麽難嗎?”
何秋哭著一張臉,抱著自己的兒子,在這慘叫。
何棟眨巴眨巴眼睛,賣萌道。
“爹爹的意思是要加大努力,投入到國政中嗎?”
何秋拉著臉說道。
“是啊,這種事沒辦法推給別人的。”
本來何秋還指望何棟來安慰下他,卻沒想到這個臭小子直接拍手叫好,很是期待的說道。
“父親,這樣的話,你是不是就不會再檢查我的功課了?”
何秋的眼神變得危險了起來,哼哼笑了兩聲。
“想都別想,快去把你的數算作業拿來!”
何棟委屈的眼淚豆都快流下來了,默默的跑到書房的另一邊,把自己的作業冊拿了出來。
“這裏。”
何秋接過這本作業,仔細的檢查了一邊,點了點頭說道。
“還不錯,都對了,不過鑒於剛才你對爹爹不敬,我決定了,要把你的作業加重!”
何棟一下子就跳開了,衝著何秋做了個鬼臉說道。
“爹爹,我要找娘親告狀,說你欺負我,還要去找外祖父,到時候讓他們給你加任務,哼!”
看著何棟一蹦一跳跑出去的背影,何秋有些無語,這小子。
這麽大一點,就會拿勢壓人了。
笑著搖了搖頭,何秋又埋頭在這寫了起來。
何秋雖然沒擔什麽重職,但也對大明是有一份責任心的,特別是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大明還像曆史上那樣被韃清給滅了。
所以何秋一心想要讓大明走上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可變化道路,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解放。
除了這點就是要有充足的財富,沒有錢財,大明如何加強對國內的管理,一點點調控這艘大船的方向呢?
現在的情況,就像是何秋衝鋒在前,而朱棣在後麵時刻把控朝局,避免何秋衝的太快,以至於翻車了。
就連高句麗國的使者,也扭扭捏捏的來到書坊,表示想要買何秋的這套書,可惜找不到了已經。
朱棣很是開心的把何秋請到宮裏,滿臉笑容的說道。
“朕還真的沒想到,你這書這麽晦澀,買的人都有這麽多。”
何秋也沒有自得,隻是老老實實的說道。
“臣也不過是恰逢其時,更何況,書中舉了很多實例,恐怕也是因為這些,才讓大家有耐性看下去的吧。”
“另外,市麵上關於才子佳人的、微言大義的書很多,可真正涉及到經世致用的學問的書太少了,這也是我大明的一個缺點了。”
“臣覺得,接下來的時間裏,陛下可以命令讀書人們多寫一些偏實用的書,比如怎麽修建水利,怎麽規劃道路等等,這些才是真正有利於民生的東西!”
何秋的話,朱棣是聽進去了的,隻是有些遺憾的說道。
“這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可就不簡單嘍!比如你說的,寫修建水利,誰來寫呢?工部的?還是下麵的工匠?”
何秋撓了撓頭,他也知道這事指望那些老派的官吏,恐怕很難。
不過何秋還是開口勸慰道。
“陛下,咱們可以這樣,每有一個人寫出一本新書,裏麵有開創性的東西,發前人之未有,就可以保護他的著作權,給他獎勵。
朝中的京官們,可是有不少都很窮的,他們應該還是需要這樣一筆財富的。”
朱棣摸了摸下顎的胡子,琢磨了一會點頭道。
“你這話說的確實有點道理,朕之前也聽人說過,有些京官連衣服都是修修補補,俸祿不夠用啊!”
其實朱棣很清楚,大明發的俸祿並非真的不夠用,隻是京官在天子腳下,房價、物價都很高,而他們來往人情又比地方官多。
特別是朝中的翰林等清貴官,他們更是窮的掉渣。
可要是讓朱棣再一次提高官員俸祿,又很不甘心,如今的大明已經有了將近十萬的吏員,這些人也是需要大明朝廷發放俸祿的。
要沒有這些人,大明的皇權就沒法深入鄉間。
要是隻加官員俸祿,不提吏員俸祿,恐怕會鬧出來大亂子。
所以,何秋提出來的這個法子,也確實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官員們寫書,實用的工具書,小說都行。
如今的小說市場,這麽火熱,一些窮酸秀才們都能掙到錢,何況是中過進士的官員們呢?
朱棣對這點信心滿滿,隻能說他真的不懂寫作的難處。
何秋見狀又說道。
“但是這也有個前提,朝廷用於審核書籍的官員,一定要清正,不然恐怕還是會出亂子,而且規矩要立好,該執行的時候,一定就不能放鬆。”
這也是何秋有感而發,後世天朝的電影審核製度為什麽一直挨罵,按理說每個國家都是有自己的審核製度的。
像後世海灣的波斯國,對電影審查的標準比天朝還高,但也沒見他們國內有這麽大意見。
其實就是因為波斯國的審查是透明的,有多少標準,該怎麽執行都是非常明白的,從業人員都知道。
可反觀天朝的呢?
這種東西就像是一張擦屁股紙一樣,標準莫名其妙,可能同樣題材的作品,一個人的就過了,另一個人的就過不了。
更有審核的‘專家’濫用權力的問題,若是大明的這個製度變成這樣,那也不是件好事。
朱棣點了點頭,他也是知道這種負責審核的人,手裏能捏著多大權力的。
商議好這些事,何秋就回到府中,繼續開始自己的‘寫作’大業,他已經想好了,接下來再寫經濟社會的東西,意義不大了。
特別是什麽管理之類的,這些東西,大明的自己人可比何秋了解的多,管理手段也比何秋知道的豐富,沒有必要獻醜。
所以,何秋想要寫一本海權論,專門討論海權對大明的重要性。
但何秋在前世的時候真的沒有特別關注過這種東西,他對軍事可謂一竅不通,現在要他寫一本海權論,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猛地,何秋一把把毛筆丟在一邊,大喊一聲。
“啊,真是累死人了!”
“搞搞變革就這麽難嗎?”
何秋哭著一張臉,抱著自己的兒子,在這慘叫。
何棟眨巴眨巴眼睛,賣萌道。
“爹爹的意思是要加大努力,投入到國政中嗎?”
何秋拉著臉說道。
“是啊,這種事沒辦法推給別人的。”
本來何秋還指望何棟來安慰下他,卻沒想到這個臭小子直接拍手叫好,很是期待的說道。
“父親,這樣的話,你是不是就不會再檢查我的功課了?”
何秋的眼神變得危險了起來,哼哼笑了兩聲。
“想都別想,快去把你的數算作業拿來!”
何棟委屈的眼淚豆都快流下來了,默默的跑到書房的另一邊,把自己的作業冊拿了出來。
“這裏。”
何秋接過這本作業,仔細的檢查了一邊,點了點頭說道。
“還不錯,都對了,不過鑒於剛才你對爹爹不敬,我決定了,要把你的作業加重!”
何棟一下子就跳開了,衝著何秋做了個鬼臉說道。
“爹爹,我要找娘親告狀,說你欺負我,還要去找外祖父,到時候讓他們給你加任務,哼!”
看著何棟一蹦一跳跑出去的背影,何秋有些無語,這小子。
這麽大一點,就會拿勢壓人了。
笑著搖了搖頭,何秋又埋頭在這寫了起來。
何秋雖然沒擔什麽重職,但也對大明是有一份責任心的,特別是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大明還像曆史上那樣被韃清給滅了。
所以何秋一心想要讓大明走上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可變化道路,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解放。
除了這點就是要有充足的財富,沒有錢財,大明如何加強對國內的管理,一點點調控這艘大船的方向呢?
現在的情況,就像是何秋衝鋒在前,而朱棣在後麵時刻把控朝局,避免何秋衝的太快,以至於翻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