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戰鬥中敗退下來,可畢竟雙方實力懸殊,戰敗也是情有可原的,朱棣沒有在意。但沒想到這位陳亨會如此感念自己的恩情、又如此的忠誠重義,為了不影響全軍士氣,竟然隱瞞了自己的傷情,這著實地令人感動。
三人直接來到陳宅,當陳亨得知燕王殿下剛剛返回不久、便親臨他的住處,頓時激動不已,因為他自己已經無法行走,便遣長子陳恭出門跪迎。
朱棣下了馬將陳恭從地上扶起、牽著他的手一直來到內宅陳亨的病榻前,見了殿下,陳亨已經是淚如雨下,朱棣連忙好言安撫道,
“陳將軍莫要如此,都是小王不查,竟不知你傷的這麽重,實在是小王的疏忽。”
“殿下若是這麽說……屬下真的更是無顏麵對您了……”
陳亨已是年及六旬,又受了如此重的傷,早已是氣若遊絲地道,
“今日裏殿下屈尊親自來到下處,使屬下在臨終前還能見到您一麵,真是雖死也無憾了……”
“將軍節不要這樣說……”
雖然嘴上在竭力安慰著對方,可心中一陣莫名的傷感襲來,令朱要的淚水也止不住地流淌了下來。這下倒好,本來是前來探病的,瞬間成了陪哭的,引得一旁的陳恭也跟著失聲飲泣,搞得道衍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隻好在旁邊不停地勸說著……
不久、陳亨便因傷勢過重故去了,朱棣不但下令對其家屬進行了撫恤安置,還親筆寫下了悼文、進行祭奠。
與此同時,朝庭這邊的動作也是堪稱不小,首先是將李景隆調回,黃子澄幾個人因他一敗再敗、造成慘重的損失,竟建議朱允炆將其治罪、甚至要將其處斬,但考慮到畢竟是自己的親戚、朱允炆並沒有答應。
接下來大將軍的職位由盛庸來接任,並封為“平燕將軍”,加封為曆城侯;而鐵鉉升任為山東布政使,參讚軍務,都督平安、陳暉也都升任為副將軍之職,然後,便令他們擇日北伐……
祭奠過陳亨之後,朱棣的心情十分的沉重,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回到王府之中,本想靜一靜,可踏進書齋門後、見已經有一個正在等著他。
“四哥,您回來啦。”
聽見他的腳步之聲,來人便站起身來、打著招呼。
朱棣此時還正處於茫茫然中,目光看起來也是有些散亂,好半天才反應過來、眼前這位很擔心地看著自己的人,
“哦,是十七弟呀……”
邊叫了一聲、邊疲憊地坐在了椅子上,輕輕擺了擺手,
“坐吧,你我兄弟就不必客氣了。”
“好的,小弟就不和四哥您客氣了,”
重新在他對麵又坐了下來,朱權緊緊盯著他、問道,
“四哥,您的身體沒事吧?臉色怎麽會這麽差?”
“這是當然的了,”
朱棣自嘲般地笑了笑,
“四哥我剛剛去為陳亨做了祭奠,要是能滿麵紅光才怪了呢。”
“小弟也聽說陳亨的事情了,所以才過來看看。”
朱權聽了、也是長長地歎了口氣。
本來這陳亨就是建駐守大寧的主將,正是隸屬於朱權的轄下,後來才投到了燕王帳前,所以他們之間也是非常的熟悉,想起這一層關係,朱棣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陳亨是位難得的將才,可令人遺憾的是、他不是死在討伐外敵的戰場上,反倒是被同為大明將領的瞿能所傷,而瞿能父子又被高煦那混小子給殺了,這還真是讓人無奈。”
“四哥,”
朱權輕輕叫了一聲道,
“小弟現在非常了解您的心情,如果有另外一條路可走的話、想必您也不會選擇同允炆刀兵相向的。可事已至此、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接下來您還打算怎麽辦呢?”
“如果可以的話、我倒是真的想讓將士們好好的休養一段時間,當然了,那還是決定於允炆別再派兵來的情況下。四哥我是擔心、看到濟南那一戰南軍占了一些便宜,那黃子澄等人會覺得有機可乘、再催促著盛庸他們前來討伐,那時、就是四哥我想收手、都不可能了。”
朱棣苦笑著道。
聽了他的這番話、朱權不禁也點了點頭道,
“是啊,隻怕是那些人在允炆身邊挑撥是非。不如這樣吧,四哥您再次上書,這回且先不談別的,隻說是有意議和,小弟琢磨著、黃子澄他們再有私心,也總不能任天下生靈塗炭、不想獲得百姓的安寧吧。若四哥您不再提起懲處他二人的這個條件,說不定黃子澄、齊泰那二人就會將您的意思轉達給允炆。隻要是他肯遣使來見,您就可以將實情告之、讓他代為轉達給皇上。雖說不能一定就會說服他,可這樣一來、至少可以讓允炆知道四哥您的苦衷不是麽,免得他一直誤會您這位叔叔無情地造他的反。”
“嗯……”
朱棣聽了,心中也是一動,暗道、這倒也是在理,略略思忖後、便點了點頭,
“十七弟說的是啊,四哥聽你的,不過這奏折能否拜托你來替四哥我寫呢?”
“當然可以了,”
朱權很高興地點著頭道,
“能幫上四哥您的忙、正是小弟求之不得的呢。”
其實這朱權自幼受四哥的影響頗深,又一直崇敬有加,所以也是對領兵打仗十分感興趣之人,隻是因為此次是被半挾持著才加入到朱棣這邊來的,所以不想和他一起出征跟自己的侄兒作戰。但這不等於他就完全地否定了自己的四哥,相反地、還對他充滿了同情,現在聽說總算是可以幫上他的忙了,當然很是高興,立刻滿口答應了下來。
此時、兄弟二人的心情也都放鬆了許多,一起心交心地聊了起來,可就在此時、鄭和走了進來、向二人分別施過禮後道,
“主公,剛才丘福將軍遣人送來了最近的戰報。”
“哦?莫非是南軍那邊又有動作了?”
朱棣看起來很是無可奈何地問道。
鄭和也做出與他同樣的無奈表情道,
“是啊,盛庸已進駐到德州,並發兵定州、滄州兩處,還、打出了‘奉旨討逆’的旗號來。”
“唉……”
聽過之後,朱棣長長地歎了口氣,轉向朱權道,
“十七弟你瞧,這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有什麽辦法呢?”
三人直接來到陳宅,當陳亨得知燕王殿下剛剛返回不久、便親臨他的住處,頓時激動不已,因為他自己已經無法行走,便遣長子陳恭出門跪迎。
朱棣下了馬將陳恭從地上扶起、牽著他的手一直來到內宅陳亨的病榻前,見了殿下,陳亨已經是淚如雨下,朱棣連忙好言安撫道,
“陳將軍莫要如此,都是小王不查,竟不知你傷的這麽重,實在是小王的疏忽。”
“殿下若是這麽說……屬下真的更是無顏麵對您了……”
陳亨已是年及六旬,又受了如此重的傷,早已是氣若遊絲地道,
“今日裏殿下屈尊親自來到下處,使屬下在臨終前還能見到您一麵,真是雖死也無憾了……”
“將軍節不要這樣說……”
雖然嘴上在竭力安慰著對方,可心中一陣莫名的傷感襲來,令朱要的淚水也止不住地流淌了下來。這下倒好,本來是前來探病的,瞬間成了陪哭的,引得一旁的陳恭也跟著失聲飲泣,搞得道衍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隻好在旁邊不停地勸說著……
不久、陳亨便因傷勢過重故去了,朱棣不但下令對其家屬進行了撫恤安置,還親筆寫下了悼文、進行祭奠。
與此同時,朝庭這邊的動作也是堪稱不小,首先是將李景隆調回,黃子澄幾個人因他一敗再敗、造成慘重的損失,竟建議朱允炆將其治罪、甚至要將其處斬,但考慮到畢竟是自己的親戚、朱允炆並沒有答應。
接下來大將軍的職位由盛庸來接任,並封為“平燕將軍”,加封為曆城侯;而鐵鉉升任為山東布政使,參讚軍務,都督平安、陳暉也都升任為副將軍之職,然後,便令他們擇日北伐……
祭奠過陳亨之後,朱棣的心情十分的沉重,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回到王府之中,本想靜一靜,可踏進書齋門後、見已經有一個正在等著他。
“四哥,您回來啦。”
聽見他的腳步之聲,來人便站起身來、打著招呼。
朱棣此時還正處於茫茫然中,目光看起來也是有些散亂,好半天才反應過來、眼前這位很擔心地看著自己的人,
“哦,是十七弟呀……”
邊叫了一聲、邊疲憊地坐在了椅子上,輕輕擺了擺手,
“坐吧,你我兄弟就不必客氣了。”
“好的,小弟就不和四哥您客氣了,”
重新在他對麵又坐了下來,朱權緊緊盯著他、問道,
“四哥,您的身體沒事吧?臉色怎麽會這麽差?”
“這是當然的了,”
朱棣自嘲般地笑了笑,
“四哥我剛剛去為陳亨做了祭奠,要是能滿麵紅光才怪了呢。”
“小弟也聽說陳亨的事情了,所以才過來看看。”
朱權聽了、也是長長地歎了口氣。
本來這陳亨就是建駐守大寧的主將,正是隸屬於朱權的轄下,後來才投到了燕王帳前,所以他們之間也是非常的熟悉,想起這一層關係,朱棣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陳亨是位難得的將才,可令人遺憾的是、他不是死在討伐外敵的戰場上,反倒是被同為大明將領的瞿能所傷,而瞿能父子又被高煦那混小子給殺了,這還真是讓人無奈。”
“四哥,”
朱權輕輕叫了一聲道,
“小弟現在非常了解您的心情,如果有另外一條路可走的話、想必您也不會選擇同允炆刀兵相向的。可事已至此、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接下來您還打算怎麽辦呢?”
“如果可以的話、我倒是真的想讓將士們好好的休養一段時間,當然了,那還是決定於允炆別再派兵來的情況下。四哥我是擔心、看到濟南那一戰南軍占了一些便宜,那黃子澄等人會覺得有機可乘、再催促著盛庸他們前來討伐,那時、就是四哥我想收手、都不可能了。”
朱棣苦笑著道。
聽了他的這番話、朱權不禁也點了點頭道,
“是啊,隻怕是那些人在允炆身邊挑撥是非。不如這樣吧,四哥您再次上書,這回且先不談別的,隻說是有意議和,小弟琢磨著、黃子澄他們再有私心,也總不能任天下生靈塗炭、不想獲得百姓的安寧吧。若四哥您不再提起懲處他二人的這個條件,說不定黃子澄、齊泰那二人就會將您的意思轉達給允炆。隻要是他肯遣使來見,您就可以將實情告之、讓他代為轉達給皇上。雖說不能一定就會說服他,可這樣一來、至少可以讓允炆知道四哥您的苦衷不是麽,免得他一直誤會您這位叔叔無情地造他的反。”
“嗯……”
朱棣聽了,心中也是一動,暗道、這倒也是在理,略略思忖後、便點了點頭,
“十七弟說的是啊,四哥聽你的,不過這奏折能否拜托你來替四哥我寫呢?”
“當然可以了,”
朱權很高興地點著頭道,
“能幫上四哥您的忙、正是小弟求之不得的呢。”
其實這朱權自幼受四哥的影響頗深,又一直崇敬有加,所以也是對領兵打仗十分感興趣之人,隻是因為此次是被半挾持著才加入到朱棣這邊來的,所以不想和他一起出征跟自己的侄兒作戰。但這不等於他就完全地否定了自己的四哥,相反地、還對他充滿了同情,現在聽說總算是可以幫上他的忙了,當然很是高興,立刻滿口答應了下來。
此時、兄弟二人的心情也都放鬆了許多,一起心交心地聊了起來,可就在此時、鄭和走了進來、向二人分別施過禮後道,
“主公,剛才丘福將軍遣人送來了最近的戰報。”
“哦?莫非是南軍那邊又有動作了?”
朱棣看起來很是無可奈何地問道。
鄭和也做出與他同樣的無奈表情道,
“是啊,盛庸已進駐到德州,並發兵定州、滄州兩處,還、打出了‘奉旨討逆’的旗號來。”
“唉……”
聽過之後,朱棣長長地歎了口氣,轉向朱權道,
“十七弟你瞧,這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有什麽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