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遂將相互疑惑之處解釋了清楚,對於言侯當初的自作聰明之舉,楊開隻是輕輕指責了幾聲,也沒作太多追究。
畢竟事已至此,多說已經無益,隻與他說日後不能再犯此類事情,至於那被他們帶出來的女子,既然福大命大,各方周轉都沒有丟了性命,還跟著大部隊來到了此處,運氣也好,巧合也罷,有了自己親兵誤解的身份,在自己營中當後勤,還有商榷的管理,也無需他去刻意關照。
楊開暫時沒有心思放在兒女情長上,現在正是他們謀發展的關鍵時期,光是隊伍建設,局勢分析,研習兵書這些工作,就已經夠他忙得焦頭爛額了。
在隊伍建設方麵。
這段時間下來,楊開已經熟悉了流賊隊伍的整體運作,撇開上級下級的關係,光是評論老回回、左金王、革裏眼等人,他是佩服的,無非是一個邊兵、兩個莊稼漢。
卻能夠在此亂世中,闖出這般大的名氣,是氣運使然,也的確有過人之處,打鐵還需自身硬,無須揚鞭自奮蹄,承認他人的能力不難。
但是他們的隊伍,普遍存在一個弊端,撇開明麵上說得似梁山好漢那般有情有義的概況來看,實際上各人會有各人的心思,思想統一不到一處,就缺乏組織能力。
他們總的來說底子都不好,沒有經曆過官軍那般成體係的訓練,對於列陣、排兵之事了解也不多,這就極大限製了他們的戰鬥力。
就如他冒險透露給老回回的想法所說的那樣,具體到沒有加強建設軍隊、設立政治目標以籠絡人心的能力。
軍事方麵,從他們流賊隊伍中的官位體係就能看得出來,隻分老管隊、小管隊和管隊三職,便涵蓋整個軍伍,這本就十分不合理的。
另外,他們雖揚起了五色,又或被他們稱作“五方”的旗幟,可對於如何使用旗幟、戰鼓、號角、軍紀等物件和條件來指揮隊伍,提升軍隊氣勢,他們沒有絲毫辦法。
再者,當他們的隊伍人數越來越多,在基層建設上,卻沒有下多少功夫,對數是各位大小頭領帶著自己熟悉的部下,心中所想的,無非是去哪裏搶糧食、銀錢和女人。
三個條件限製下形成的軍隊,在勝戰時候還好,畢竟順風之勢誰都能借,可一旦戰敗,必將土崩瓦解。
他們之前每每麵對官軍強有力的襲擊和頑強得防守時,都難以久戰,死傷慘重便是證明。
甚至,楊開還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支數目凝聚起來異常龐大的隊伍都算不上真正的義軍。
曆史上但凡能夠造成深遠影響的起義必有其口號,遠有一千六百多年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近看元末大起義的“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這些便是他們的號召。
而僅僅靠著鬥米千金、苛政如虎給天下百姓帶來的困境,聚合在一起的隊伍,或許也不是他們找不到這樣的口號,數十上百萬的流賊隊伍之中,絕不缺乏文韜武略得讀書人。大抵是他們從未意識到這個問題。
眼下的他們,隻把造反、起義理解成了擄掠財貨、婦人,進而享受欲望的過程。
若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他們就一輩子隻能是流賊,當不起“義軍”這個名號。
在之前幾番與老回回的召談中,楊開旁敲側擊提及到這些方麵的問題,這位能當得上數十萬流賊被推舉為“謀主”的老回回,心中是存在這些觀念的,隻是大概他自己也沒有發現,經由楊開的提醒,所考慮得便多了起來。
老回回現在的地位更像是這四營流賊的話事人,楊開隻是一個老管隊,上頭沒有發言,他便不可能全麵去改變整個隊伍,而且麵對如此龐大的數目,上頭需要考慮的自然更多。
反而,楊開可以用自己的隊伍率先施行這一方麵的改變,這一點,是在他琢磨著借助回營的力量,重振旗鼓的同時進行的。
想要在此亂世中活下去,求人是其一,弱小更應該團結起來,自強是其二,唯有自己的拳頭大了、翅膀硬了,才能適應這個世道。
不過,想要改變政治目標,對於還隻是老管隊的楊開而言,層次稍顯得高了些,不太妥當,所以楊開也索性不去想,目前他主要做的,還是在軍隊建設上下功夫。
崇禎九年(1636),九月,遠近風聲可以聽聞,京師順天再一次戒嚴,朝命總理盧象升督各鎮兵入援。
這道不知道從哪裏走漏風聲,然後被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傳播開來的消息,各方流賊聽聞後無不興奮,加之,也正在這個時候,老回回派出去傳達英豪令的兵卒紛紛來到,更似風助火勢,讓各處星火速成燎原之勢。
時,楊開被韓彬抓回來的郎中換了傷藥,休養了幾日過後,向高迎恩請命,將俘虜和自己營下的將士帶出城外列陣犒賞,知他行徑素與別家不同,高迎恩也沒做多想,輕輕答應。
商榷命人在郾城外十餘裏一片開闊位置,豎立將台,台上設幾麵大鼓,兩側擺了數壇貼上紅紙的老酒,鼓手坦臂舉槌,鼓聲雄緩有力,排兵布陣之事他不擅長,後勤組織方麵,什麽時候,要做什麽,該怎麽做,卻顯得遊刃有餘。
在鼓聲中,讓各部頭領率領部下豎起旗幟,集聚道將台前方,數千人分騎、步弓三區列隊,其中步卒分作兩岸,將俘虜夾在將台前方,各隊前旗幟獵獵飄揚。
補充至百餘人的親兵,手把刀柄環列台下,陘山一戰,楊開部相較高迎恩旗下其他三營,受傷尤其重,達到近二千人,補上沿途行軍至郾城的士卒,勉強回血到四千左右。
因為楊開有令,勝戰之後搶掠地上躺屍官軍身上尚未損壞的甲胄補充己身,倒也勉強有了半陣披甲之士。
待一切事務落實安排,楊開緩步登上將台,受命跟在其後的曹、韓、趙、王、蔡、魏、閆、陳諸將如影隨形。
他們因身上多有傷口,沒有披甲,但因首次出席如此場合,個個昂首挺胸,看得台下各陣將士目光炙熱。
楊開立將台中央,他的麵前,有諸位副百戶以上軍官,按照官職排成兩列站得端端正正。
入秋時節,頭頂豔陽,微弱秋風,卷起幾處旋渦沙塵、枯草,正一副秋風肅殺氣象。
他站在台上沉默了一會,隻待秋風吹散馬蹄聲,台下各方細微紛擾議論之聲逐漸平息,全軍豎槍把刀,鴉雀無聲,方才開始說話。
“就在半旬日子前,我軍急援開封,乘西關空虛之防守,火焚西關,官軍欲要趁我不備奇兵來襲,不料,上天庇佑,先有我軍遊騎獲悉敵情,又有魏老管隊浴血奮戰,伏擊西城之外,官軍來勢洶湧,卻為我軍所阻,導致之後,一步慢,步步跟不上,此乃掌盤子為我軍所記奇功一,也為後來得以勝戰的因。”
說完作為鋪墊的西關城外一戰,楊開也逐漸適應了說話的節奏,提起音量,又道:“第二,鄢陵城外分兵誘敵,我軍人人尚勇,臨危不亂,成以假亂真之象,又於敵陣之前,大肆叫陣,讓官軍輕視我等,方想要以正正之師,伐我等於山林,才有了之後,雖官軍聲勢震天,曹、韓、趙、王、蔡、魏、閆諸位千戶、將士蹈刃不旋、挺槍奮戰,殺得官軍潰敗如破堤之洪,惶惶如過街之鼠。這是前因帶來的結果。
然而,此戰雖得上天庇佑,山風助我,但能臨陣破敵,更因你們死戰不退,所以他朝得以勝戰,皆為諸軍之功勞!今日,我等集聚於此,無他,隻為賞慰勇士,有功加進,無功勉勵。我等與掌盤子戰前所立勵軍之策,絕不會食言。”
他半句不言自己的功勞。諸軍矚目台上英姿颯爽的楊開發言完畢,無不振奮。
進城這些天,雖大部分的奮勇將士,都已經因功得到提拔,改了官職,但那等私下告知的進官消息,跟在三軍之前受封心情當然不一樣。
“後勤監軍總管何在!”總結完戰場之事,楊開又喝一聲。
商榷急行兩步來到稍後楊開的位置:“商榷在。”
“監軍概況如何,宣讀與諸軍共聽。”
當初山澗之戰,他與楊開親兵奔走山上各處,記錄自然詳盡,但出山之後的戰況,他難以記錄,後將記錄呈上之時,得楊開告知,雙方結合,此戰之事便八九不離十。
此番領命,他也不怯場,緩緩從懷中掏出一本薄書,翻開一頁,大聲讀道:“此戰,依照本官記錄,後呈上結合當家參議,列出四等功勳。
四等功勳,當屬參戰諸軍,臨陣英勇殺敵,揚我軍之威,壓敵軍之氣焰,賞銀錢五十,賜布絹三匹,受傷者補二十銀錢。”
宣讀之言,由他早已選好環列台前的大嗓門親兵齊聲大喊代為傳遞,讓列陣諸軍都能聽到。黑壓壓的隊伍中,起了一陣輕微的騷動。商榷停頓下來,待楊開輕輕平息過後,再言道:
“三等功勳,屬於鏖戰中最驍勇剽悍的士卒,驍勇彪悍者,是為身臨敵陣,殺敵數十乃至上百者,立此功勳者,攏共三十六人,士卒進官兩級,官者進官一級,賞銀錢一百,補傷者五十,賜布絹六匹,詳盡情況,稍後請諸軍上台受封再作宣讀。
二等功勳,封步卒三位副千戶,在迎敵之時身先士卒,驍勇殺敵是其一,多次重組戰線,指揮有度,維持我軍高昂士氣,至我軍遭遇敵人頑強阻擊,仍能勢如破竹,殺得敵人潰逃如鼠輩竄逃是其二;另騎軍副千戶趙虎、王彪,亂敵陣型,至敵人防線和進攻路線盡毀,左右戰場局勢變化,皆進官一級,封為千戶,賞銀錢二百,補傷一百,賜布絹十匹。
一等功勳者,當立下奇功。奇功者,掙脫勵軍之策束縛,不以常規酬敘,或以少擊多,或除敵多位將官,至敵士氣崩潰,決定戰場勝局,減免我軍損失者,是為曹千戶、韓千戶二人,封陣前營左右先鋒將軍,賞銀錢五百,補傷二百,賜布絹二十匹,另得與當家同宅而住,方便商議戰事。”
商榷闔起功勞簿,抬頭望向眾人,再道:“諸位之表現,本官曆曆在目,時至今日,依然心為之盛讚,望諸軍日後戰事,再立功勳,功勞簿上能再見諸軍名字,監軍概況,便是如此。”一番即興發揮的言論過後,他轉過頭來,看向楊開。
楊開點了點頭,再看這支軍隊的士氣,挾大勝之餘,終在此時,達到了頂峰。就連裹挾在其中的俘虜,都紛紛提起了精神,側耳傾聽。相對連年欠餉的朝廷,他們心中多是五味雜陳,莫名覺得這隊流賊似乎更有前途。
犒賞三軍,士氣自然高昂,但楊開對軍隊的建設,並不滿足於此,有了良好的賞賜製度,還要避免臨戰之時,底下將士生出貪功冒進的想法,以至開出的隊伍,在楊開鞭長莫及之處,行出荒唐之事。
所以還要有罰令。
賞賜之事宣讀完畢,商榷得到楊開的點頭應允,開始宣讀立下三等功勳的人員名單,其中大部分是閆峰、魏十三、蔡遷、韓彬麾下士卒將官,又尤其以韓彬屬下占了大頭,言侯便在此列,弓箭手在此等戰役中,本就占有優勢,但此為一技之長,別家雖有羨慕,也無話可說。
弓兵陣營隨時為他們敞開大門,但能通過韓彬考核的,寥寥無幾。夜不收總管陳遇主也被排在了三等功勳位置,是楊開想讓諸軍知道,偵察敵情,配合友軍作戰,在戰場上與驍勇殺敵有同樣的功勞,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封賞儀式過後,三十六人,人人手上接過楊開加急趕製出來的一麵繡了個虎首在上頭的旗幟,五色皆有,後者也不急著讓受封之人下去,令親兵賜酒與之共飲,更令台下士卒看清他們的臉麵。
最後,輪到追後的宣布罰令事宜。
隻是,楊開也沒有想到,此令方才說出,趙虎便一言不發地從身後走了上來。他本無意責罰趙虎的,在他看來,趙虎雖然逞了一時之勇,但從最終的戰果而言,自從錯派趙虎跟著韓彬去敵方陣前叫陣,讓新補進來的回營騎軍在戰場側翼行同曹莽之令(回營將士慣了老回回的作戰方式),這就已經注定了這場戰爭的結果,論過,帶來這場勝戰中唯一瑕疵的,自己當屬其守。
大概是趙虎也洞察到了楊開告示罰令的用意,加上作為楊開部下親兵一路被提拔起來的將官,他覺得自己代表的就是楊開的臉麵,對自己的要求也尤其高。
行至與楊開平齊的位置,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脫下了衣袍,袒露上身。他身材略高楊開半寸,身姿卻要壯出一圈,雖還遠不及曹莽那般魁梧,卻足以在此饑荒年代鶴立雞群。
從賊多年下來,他的身軀肉眼可見的傷痕累累,新添的幾處傷口,未加包紮,仍然見紅。
士氣高昂的將士們頓時平靜下來,矚目這位虎將,不知他要作何發言。
畢竟事已至此,多說已經無益,隻與他說日後不能再犯此類事情,至於那被他們帶出來的女子,既然福大命大,各方周轉都沒有丟了性命,還跟著大部隊來到了此處,運氣也好,巧合也罷,有了自己親兵誤解的身份,在自己營中當後勤,還有商榷的管理,也無需他去刻意關照。
楊開暫時沒有心思放在兒女情長上,現在正是他們謀發展的關鍵時期,光是隊伍建設,局勢分析,研習兵書這些工作,就已經夠他忙得焦頭爛額了。
在隊伍建設方麵。
這段時間下來,楊開已經熟悉了流賊隊伍的整體運作,撇開上級下級的關係,光是評論老回回、左金王、革裏眼等人,他是佩服的,無非是一個邊兵、兩個莊稼漢。
卻能夠在此亂世中,闖出這般大的名氣,是氣運使然,也的確有過人之處,打鐵還需自身硬,無須揚鞭自奮蹄,承認他人的能力不難。
但是他們的隊伍,普遍存在一個弊端,撇開明麵上說得似梁山好漢那般有情有義的概況來看,實際上各人會有各人的心思,思想統一不到一處,就缺乏組織能力。
他們總的來說底子都不好,沒有經曆過官軍那般成體係的訓練,對於列陣、排兵之事了解也不多,這就極大限製了他們的戰鬥力。
就如他冒險透露給老回回的想法所說的那樣,具體到沒有加強建設軍隊、設立政治目標以籠絡人心的能力。
軍事方麵,從他們流賊隊伍中的官位體係就能看得出來,隻分老管隊、小管隊和管隊三職,便涵蓋整個軍伍,這本就十分不合理的。
另外,他們雖揚起了五色,又或被他們稱作“五方”的旗幟,可對於如何使用旗幟、戰鼓、號角、軍紀等物件和條件來指揮隊伍,提升軍隊氣勢,他們沒有絲毫辦法。
再者,當他們的隊伍人數越來越多,在基層建設上,卻沒有下多少功夫,對數是各位大小頭領帶著自己熟悉的部下,心中所想的,無非是去哪裏搶糧食、銀錢和女人。
三個條件限製下形成的軍隊,在勝戰時候還好,畢竟順風之勢誰都能借,可一旦戰敗,必將土崩瓦解。
他們之前每每麵對官軍強有力的襲擊和頑強得防守時,都難以久戰,死傷慘重便是證明。
甚至,楊開還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支數目凝聚起來異常龐大的隊伍都算不上真正的義軍。
曆史上但凡能夠造成深遠影響的起義必有其口號,遠有一千六百多年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近看元末大起義的“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這些便是他們的號召。
而僅僅靠著鬥米千金、苛政如虎給天下百姓帶來的困境,聚合在一起的隊伍,或許也不是他們找不到這樣的口號,數十上百萬的流賊隊伍之中,絕不缺乏文韜武略得讀書人。大抵是他們從未意識到這個問題。
眼下的他們,隻把造反、起義理解成了擄掠財貨、婦人,進而享受欲望的過程。
若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他們就一輩子隻能是流賊,當不起“義軍”這個名號。
在之前幾番與老回回的召談中,楊開旁敲側擊提及到這些方麵的問題,這位能當得上數十萬流賊被推舉為“謀主”的老回回,心中是存在這些觀念的,隻是大概他自己也沒有發現,經由楊開的提醒,所考慮得便多了起來。
老回回現在的地位更像是這四營流賊的話事人,楊開隻是一個老管隊,上頭沒有發言,他便不可能全麵去改變整個隊伍,而且麵對如此龐大的數目,上頭需要考慮的自然更多。
反而,楊開可以用自己的隊伍率先施行這一方麵的改變,這一點,是在他琢磨著借助回營的力量,重振旗鼓的同時進行的。
想要在此亂世中活下去,求人是其一,弱小更應該團結起來,自強是其二,唯有自己的拳頭大了、翅膀硬了,才能適應這個世道。
不過,想要改變政治目標,對於還隻是老管隊的楊開而言,層次稍顯得高了些,不太妥當,所以楊開也索性不去想,目前他主要做的,還是在軍隊建設上下功夫。
崇禎九年(1636),九月,遠近風聲可以聽聞,京師順天再一次戒嚴,朝命總理盧象升督各鎮兵入援。
這道不知道從哪裏走漏風聲,然後被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傳播開來的消息,各方流賊聽聞後無不興奮,加之,也正在這個時候,老回回派出去傳達英豪令的兵卒紛紛來到,更似風助火勢,讓各處星火速成燎原之勢。
時,楊開被韓彬抓回來的郎中換了傷藥,休養了幾日過後,向高迎恩請命,將俘虜和自己營下的將士帶出城外列陣犒賞,知他行徑素與別家不同,高迎恩也沒做多想,輕輕答應。
商榷命人在郾城外十餘裏一片開闊位置,豎立將台,台上設幾麵大鼓,兩側擺了數壇貼上紅紙的老酒,鼓手坦臂舉槌,鼓聲雄緩有力,排兵布陣之事他不擅長,後勤組織方麵,什麽時候,要做什麽,該怎麽做,卻顯得遊刃有餘。
在鼓聲中,讓各部頭領率領部下豎起旗幟,集聚道將台前方,數千人分騎、步弓三區列隊,其中步卒分作兩岸,將俘虜夾在將台前方,各隊前旗幟獵獵飄揚。
補充至百餘人的親兵,手把刀柄環列台下,陘山一戰,楊開部相較高迎恩旗下其他三營,受傷尤其重,達到近二千人,補上沿途行軍至郾城的士卒,勉強回血到四千左右。
因為楊開有令,勝戰之後搶掠地上躺屍官軍身上尚未損壞的甲胄補充己身,倒也勉強有了半陣披甲之士。
待一切事務落實安排,楊開緩步登上將台,受命跟在其後的曹、韓、趙、王、蔡、魏、閆、陳諸將如影隨形。
他們因身上多有傷口,沒有披甲,但因首次出席如此場合,個個昂首挺胸,看得台下各陣將士目光炙熱。
楊開立將台中央,他的麵前,有諸位副百戶以上軍官,按照官職排成兩列站得端端正正。
入秋時節,頭頂豔陽,微弱秋風,卷起幾處旋渦沙塵、枯草,正一副秋風肅殺氣象。
他站在台上沉默了一會,隻待秋風吹散馬蹄聲,台下各方細微紛擾議論之聲逐漸平息,全軍豎槍把刀,鴉雀無聲,方才開始說話。
“就在半旬日子前,我軍急援開封,乘西關空虛之防守,火焚西關,官軍欲要趁我不備奇兵來襲,不料,上天庇佑,先有我軍遊騎獲悉敵情,又有魏老管隊浴血奮戰,伏擊西城之外,官軍來勢洶湧,卻為我軍所阻,導致之後,一步慢,步步跟不上,此乃掌盤子為我軍所記奇功一,也為後來得以勝戰的因。”
說完作為鋪墊的西關城外一戰,楊開也逐漸適應了說話的節奏,提起音量,又道:“第二,鄢陵城外分兵誘敵,我軍人人尚勇,臨危不亂,成以假亂真之象,又於敵陣之前,大肆叫陣,讓官軍輕視我等,方想要以正正之師,伐我等於山林,才有了之後,雖官軍聲勢震天,曹、韓、趙、王、蔡、魏、閆諸位千戶、將士蹈刃不旋、挺槍奮戰,殺得官軍潰敗如破堤之洪,惶惶如過街之鼠。這是前因帶來的結果。
然而,此戰雖得上天庇佑,山風助我,但能臨陣破敵,更因你們死戰不退,所以他朝得以勝戰,皆為諸軍之功勞!今日,我等集聚於此,無他,隻為賞慰勇士,有功加進,無功勉勵。我等與掌盤子戰前所立勵軍之策,絕不會食言。”
他半句不言自己的功勞。諸軍矚目台上英姿颯爽的楊開發言完畢,無不振奮。
進城這些天,雖大部分的奮勇將士,都已經因功得到提拔,改了官職,但那等私下告知的進官消息,跟在三軍之前受封心情當然不一樣。
“後勤監軍總管何在!”總結完戰場之事,楊開又喝一聲。
商榷急行兩步來到稍後楊開的位置:“商榷在。”
“監軍概況如何,宣讀與諸軍共聽。”
當初山澗之戰,他與楊開親兵奔走山上各處,記錄自然詳盡,但出山之後的戰況,他難以記錄,後將記錄呈上之時,得楊開告知,雙方結合,此戰之事便八九不離十。
此番領命,他也不怯場,緩緩從懷中掏出一本薄書,翻開一頁,大聲讀道:“此戰,依照本官記錄,後呈上結合當家參議,列出四等功勳。
四等功勳,當屬參戰諸軍,臨陣英勇殺敵,揚我軍之威,壓敵軍之氣焰,賞銀錢五十,賜布絹三匹,受傷者補二十銀錢。”
宣讀之言,由他早已選好環列台前的大嗓門親兵齊聲大喊代為傳遞,讓列陣諸軍都能聽到。黑壓壓的隊伍中,起了一陣輕微的騷動。商榷停頓下來,待楊開輕輕平息過後,再言道:
“三等功勳,屬於鏖戰中最驍勇剽悍的士卒,驍勇彪悍者,是為身臨敵陣,殺敵數十乃至上百者,立此功勳者,攏共三十六人,士卒進官兩級,官者進官一級,賞銀錢一百,補傷者五十,賜布絹六匹,詳盡情況,稍後請諸軍上台受封再作宣讀。
二等功勳,封步卒三位副千戶,在迎敵之時身先士卒,驍勇殺敵是其一,多次重組戰線,指揮有度,維持我軍高昂士氣,至我軍遭遇敵人頑強阻擊,仍能勢如破竹,殺得敵人潰逃如鼠輩竄逃是其二;另騎軍副千戶趙虎、王彪,亂敵陣型,至敵人防線和進攻路線盡毀,左右戰場局勢變化,皆進官一級,封為千戶,賞銀錢二百,補傷一百,賜布絹十匹。
一等功勳者,當立下奇功。奇功者,掙脫勵軍之策束縛,不以常規酬敘,或以少擊多,或除敵多位將官,至敵士氣崩潰,決定戰場勝局,減免我軍損失者,是為曹千戶、韓千戶二人,封陣前營左右先鋒將軍,賞銀錢五百,補傷二百,賜布絹二十匹,另得與當家同宅而住,方便商議戰事。”
商榷闔起功勞簿,抬頭望向眾人,再道:“諸位之表現,本官曆曆在目,時至今日,依然心為之盛讚,望諸軍日後戰事,再立功勳,功勞簿上能再見諸軍名字,監軍概況,便是如此。”一番即興發揮的言論過後,他轉過頭來,看向楊開。
楊開點了點頭,再看這支軍隊的士氣,挾大勝之餘,終在此時,達到了頂峰。就連裹挾在其中的俘虜,都紛紛提起了精神,側耳傾聽。相對連年欠餉的朝廷,他們心中多是五味雜陳,莫名覺得這隊流賊似乎更有前途。
犒賞三軍,士氣自然高昂,但楊開對軍隊的建設,並不滿足於此,有了良好的賞賜製度,還要避免臨戰之時,底下將士生出貪功冒進的想法,以至開出的隊伍,在楊開鞭長莫及之處,行出荒唐之事。
所以還要有罰令。
賞賜之事宣讀完畢,商榷得到楊開的點頭應允,開始宣讀立下三等功勳的人員名單,其中大部分是閆峰、魏十三、蔡遷、韓彬麾下士卒將官,又尤其以韓彬屬下占了大頭,言侯便在此列,弓箭手在此等戰役中,本就占有優勢,但此為一技之長,別家雖有羨慕,也無話可說。
弓兵陣營隨時為他們敞開大門,但能通過韓彬考核的,寥寥無幾。夜不收總管陳遇主也被排在了三等功勳位置,是楊開想讓諸軍知道,偵察敵情,配合友軍作戰,在戰場上與驍勇殺敵有同樣的功勞,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封賞儀式過後,三十六人,人人手上接過楊開加急趕製出來的一麵繡了個虎首在上頭的旗幟,五色皆有,後者也不急著讓受封之人下去,令親兵賜酒與之共飲,更令台下士卒看清他們的臉麵。
最後,輪到追後的宣布罰令事宜。
隻是,楊開也沒有想到,此令方才說出,趙虎便一言不發地從身後走了上來。他本無意責罰趙虎的,在他看來,趙虎雖然逞了一時之勇,但從最終的戰果而言,自從錯派趙虎跟著韓彬去敵方陣前叫陣,讓新補進來的回營騎軍在戰場側翼行同曹莽之令(回營將士慣了老回回的作戰方式),這就已經注定了這場戰爭的結果,論過,帶來這場勝戰中唯一瑕疵的,自己當屬其守。
大概是趙虎也洞察到了楊開告示罰令的用意,加上作為楊開部下親兵一路被提拔起來的將官,他覺得自己代表的就是楊開的臉麵,對自己的要求也尤其高。
行至與楊開平齊的位置,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脫下了衣袍,袒露上身。他身材略高楊開半寸,身姿卻要壯出一圈,雖還遠不及曹莽那般魁梧,卻足以在此饑荒年代鶴立雞群。
從賊多年下來,他的身軀肉眼可見的傷痕累累,新添的幾處傷口,未加包紮,仍然見紅。
士氣高昂的將士們頓時平靜下來,矚目這位虎將,不知他要作何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