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題材決定之後,孫全就開始嚐試著在文檔中,寫人物設定。


    奶爸文嘛,有幾個人物,是完全可以提前設定的。


    比如奶爸(男主角),這個人物怎麽設定?


    孫全坐在電腦前,腦中閃過很多念頭,有關於男主角的姓名、年齡,以及家庭背景,成長軌跡,以及孩子是怎麽來的。


    他以前見過有的奶爸文裏的孩子,其實不是男主角親生的,隻是撿來的。


    但他不想寫這樣的偽奶爸文。


    既然要寫奶爸文,就寫一個親生的孩子。


    所以,這就涉及到男主角那段失敗的婚姻,那段婚姻是怎麽開始的?又是怎麽結束的?性格如何?和男主角的婚姻期間,夫妻倆的感情如何?


    是因為掛了,所以隻剩下男主角和孩子?


    還是因為什麽原因,甩了男主角和孩子?


    等等。


    一大堆的問題需要考慮。


    而這就是開新書的繁瑣之處,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到,否則在寫正文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個bug。


    很多時候,一些在正文裏根本沒機會出場的人物,在寫大綱的時候,都需要設定出來。


    因為這可能涉及到書中某個角色對另一個角色是一種什麽樣的態度,或者別的什麽。


    在電腦前,枯坐良久,孫全暫時寫下這樣一段設定:


    “黃山:男,26歲,4年前結婚,從小家境尚可,其父黃勇誌是個殺豬匠,老來得子,生了他,在他之前,他還有三個姐姐,但因為黃勇誌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導致三個女兒跟黃勇誌都早早翻了臉,連帶著也跟黃山沒什麽來往。


    四年前,黃山剛到結婚年齡,早就想抱孫子的黃勇誌,給剛剛大學畢業的黃山說了一門親,無視黃山自己的意願,強行讓黃山結了婚,沒領結婚證,因為女方未到結婚年齡,18歲的女孩之所以嫁給他,是因為她親爹早就過世了,而她娘還年輕,並且改嫁了,改嫁後,還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這女孩的繼父和親娘就覺得養三個孩子太吃力了,就讓剛剛讀到高三的女孩輟學,替女孩做主,答應黃山父親黃勇誌的提親,之後就以18歲之齡,和剛剛大學畢業,年僅22歲的黃山結了婚。


    這夫妻倆從結婚那天起,就沒有感情。


    女孩向往外麵的世界,向往自由的生活。


    黃山呢……則因為被父親強行安排相親、結婚,而鬱鬱寡歡,他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他大學剛畢業,還想做一番事業的,可父親的強行安排,讓他對人生散失了憧憬和鬥誌,他開始得過且過,對工作也是能敷衍就敷衍。


    但在他倆結婚後的第二年,女孩卻懷孕了,九個多月後,生了一個……”


    設定寫到這裏,孫全眉頭皺起。


    因為他還沒想好這本書裏的萌娃……到底是寫男孩還是女孩。


    他以前看過的起點奶爸文,書裏的萌娃,多數都是女孩。


    他也知道奶爸文裏的孩子寫成女孩的好處。


    比如:女孩比較可愛,容易討人喜歡,對男主角以後找對象的難度也會小不少,等等。


    總之好處多多。


    但他卻想給自己增加點難度。


    如果把這本書裏的孩子寫成男孩……男主角以後找對象的難度應該會大不少吧?


    這是不利的一麵。


    但他一直都認為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麵的影響,有不利的影響,自然也會有有利的那麵影響。


    比如:如果選擇把孩子寫成男孩,以後男主角和女主角走到一起的過程中,戲劇衝突就能更激烈一些,比如女主角父母親戚的勸阻,比如男孩比較調皮任性,初始也強烈反對老爸給他找新媽媽……等等。


    而更激烈的劇情衝突,如果處理得好的話,往往能製造出更感人的劇情。


    還比如:是男孩的話,父子倆的感情寫得足夠細膩的話,也會很動人,而起點男頻的讀者多數都是男人,對父子之情,是能更好地代入進去的。


    等等。


    片刻時間,孫全腦海中就想出把這本書裏的孩子寫成男孩的好幾個好處。


    他沒有急著把這個設定寫在剛才的設定裏。


    而是回頭審視自己剛剛寫下的那段設定。


    剛才這些設定,他不是亂寫的,每一段都有他的用意。


    比如男主角的名字取作“黃山”,這個名字乍一看,似乎很隨意取出來的,很容易讓人懷疑這個名字是不是充話費的時候送的。


    其實不是!


    他不是取不出更好聽的男主姓名。


    他是故意的。


    “黃山”這個名字,簡單好記,孫全剛才腦中閃過這個名字,並將這個名字寫進文檔裏的時候,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這個名字,方便在這本書的後文中,牽引出一些相關的劇情。


    比如:因為“黃山”這個簡單易記的名字,男主從小到大的同學、朋友,時隔多年,仍然清楚記得他的名字。


    其中有些人在他們學生時代,頻繁拿黃山這個名字,取笑過男主。


    多年後再見,看見落魄的男主,再次上前笑話男主,這是很方便拉仇恨的,也方便為男主塑造幾個不上檔次的對手。


    還有,因為“黃山”這個名字,男主學生時代的人緣其實挺好,因為很多同學都喜歡拿他這個名字打趣,這是利於男主角學生時代處好同學關係的。


    因此,也可以順理成章地給男主設定幾個關係不錯的同學。


    甚至,還可以由此而設定出一兩個暗戀他的女同學。


    當然,孫全給男主取名“黃山”,還有別的考慮。


    比如:黃山這個名字,反應了男主角父親黃勇誌這個殺豬匠的文化水平,同時這個名字,也寄托了黃勇誌對黃山這個兒子的期望,希望這個兒子能像山一樣堅強和硬氣。


    ……


    除此之外,孫全在剛剛的設定裏,給男主黃山設定了三個姐姐,也是有用意的。


    一來,三個姐姐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解釋黃勇誌老來得子的原因。


    黃勇誌因為是殺豬匠,年輕的時候,收入就不低,家裏夥食也好,而黃勇誌本人也是長得人高馬大,相貌不醜,所以,黃勇誌結婚的年齡正常情況下,不會很晚。


    但孫全想要給男主的身份,加一個老來得子的設定。


    所以,他得給個合適的理由解釋黃勇誌為何會老來得子。


    當然,想要合理解釋黃勇誌為何老來得子,其實有很多辦法。


    比如:黃勇誌雖然人高馬大,殺豬的收入不低,結婚不遲,但因為結婚後連續n年沒能讓媳婦懷孕,直到n年後,才生了黃山。


    這個理由是完全可以的。


    這個設定,剛才也在孫全腦中閃過,但他沒用。


    因為他覺得給男主角黃山添加三個姐姐的話,這本書後麵的劇情裏,不僅可以豐滿黃勇誌這個人物的形象,也能通過黃山三個姐姐對他的不聞不問,甚至敵視,來體現世態炎涼,以及人心的複雜。


    通過描寫黃勇誌對三個女兒的輕視,可以塑造黃勇誌這個人非常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同時也能體現他對黃山這個兒子的重視,進而就可以合理地解釋黃勇誌為什麽會那麽想掌控兒子黃山的人生。


    就因為他對兒子太重視了,也是因為黃勇誌對傳統接代的執念,所以在他年紀已大,身體越來越差的時候,迫切想讓兒子黃山早點結婚,然後在他有生之年抱到自己的孫子。


    ……


    至於,剛才的設定裏,為何將男主的前妻和男主結婚時的年齡,設定為18歲?


    孫全也有多方麵的考慮。


    正所謂青春無敵。


    孫全認為將男主前妻和他結婚時的年齡設定為18歲,好處是顯而易見的,18歲的女孩,膚白貌美,青春無敵,所以就給了男主黃山一種很複雜的心理感受。


    一方麵,剛剛大學畢業的黃山,骨子裏非常反感父親給他安排的這門親事。


    他大學時期,有自己喜歡的女孩,那女孩也對他有些好感,他在結婚前,鼓起勇氣給那個女同學打了個電話。


    電話裏,他表白了,而那女同學也同意可以試著和他交往。


    但悲劇的地方也在這裏。


    那女同學隻同意和他試著交往。


    但黃山的父親卻迫切想讓他趕緊結婚,趕緊生娃。


    他爹黃勇誌口頭上也給了他選擇:要麽他自己帶一個女人回家結婚,要麽就和他安排的那個18歲女孩結婚。


    剛剛大學畢業的黃山,違抗不了老爹讓他結婚的意誌。


    他隻能選擇在那位女同學剛剛同意可以和他試著交往的下一刻,跟她在電話裏求婚。


    顯然,這樣的求婚成功率肯定是極小的。


    黃山不出意料地失敗了。


    那位女同學覺得他是個神經病,不可理喻,雖然略有糾結,但還是很堅定地拒絕了他。


    黃山隻能帶著抑鬱的心情,順從老爹黃勇誌的安排,和那位18歲的輟學女孩結婚。


    因此,婚後,他一方麵覺得自己這個媳婦很漂亮,他喜歡跟她困覺,但他心裏又對大學那位女同學念念不忘,心中始終存著深深的遺憾。


    這給他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


    而和他結婚的18歲女孩,在高三這年輟學嫁人,本來學習成績挺優秀的她,心裏的不甘是肯定的。


    她心裏對自己的命運是有很深的怨氣的。


    她覺得自己的命運本不該是這樣。


    她心裏有很多如果。


    比如:


    “如果我爸沒有那麽早去世……”


    “如果我參加了高考……”


    “如果我考上了大學,並順利把大學讀完了……”


    “如果結婚之前,我選擇逃婚了……”


    “如果我現在逃到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城市去……”


    ……


    因為心裏始終存在著那麽多如果,所以她的心是一直不安份的,她不喜歡現在的生活,不喜歡那個沒什麽感情,也沒什麽共同話題的丈夫,更不喜歡每天的洗衣做飯帶娃……


    所以,終於在他們結婚後的第4年,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她收拾東西,悄悄逃走了。


    逃走了這個家,逃去一座未知的城市,留下這個家的三個男人:黃勇誌、黃山,以及她和黃山的兒子。


    ……


    如此設定,在邏輯性上,孫全覺得是ok的。


    能說得通。


    不僅能說得通,還能讓讀者對男主黃山和他的前妻,產生一種複雜的情緒。


    既有對黃山結婚時,屈服於父親的意誌,沒敢抗爭到底的恨其不爭。


    也有對黃山那位前妻……想恨,卻恨不起來的那種感覺。


    當然。


    孫全沒打算把這些設定在這本書的開篇,就全部拋出來。


    他打算在這本書前期階段,不要詳細解釋黃山前妻拋夫棄子的原因,可以讓讀者暫時譴責和討厭黃山這位前妻。


    如此,也方便在這本書前期,黃山落魄淒慘的時候,博得讀者們的同情。


    等劇情慢慢推進,黃山的生活漸漸改善之後,再慢慢放出他前妻拋夫棄子的真正原因,應該能讓很多讀者對黃山這位前妻改變一些印象。


    而這時候,男主黃山和女主角的感情已經有一些基礎,卻還沒那麽穩固。


    在這個時候,把黃山的前妻拉出來,加點劇情。


    就可以給男主和女主的愛情增加一些懸念,會更有看點,增加讀者對後續劇情的追讀興趣。


    其實,還不僅如此。


    剛剛那段設定裏,其實還能順理成章地引入一位女主角——男主黃山的那位大學女同學。


    黃山結婚前,打電話給她,她同意交往,卻因為沒有同意和他結婚,而遺憾錯過的這個女同學,無疑是黃山心中一個難以解開的疙瘩。


    被前妻拋棄的那段時間裏。


    黃山不可避免地常常陷入頹廢的情緒中,尤其是夜深人靜時,他不可避免地會反複去想結婚前,電話裏同意和他試著交往的那位女同學,他大學時暗戀許久的那個女同學。


    這個遺憾,即便等到第一女主出現以後,也一直存在於他心底深處。


    像一道傷疤,每一次回憶起來,都仿佛親手撕開心底那道傷疤。


    三個女主角。


    可以豐富這本書的感情線,在讓男主和女主感情充滿懸念的同時,也是男主黃山一個明心見性的過程。


    能讓他成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返回200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心並收藏返回200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