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係統是含有道路、軌道交通、水上和航空節點的立體交通係統,又是由行人、非機動車、公共交通、私家汽車和各種營運客貨車組成的綜合交通係統。在城市交通係統中,交通出行者或車輛首先通過道路實現各自的位移,在交通節點(交通樞紐和站點)實現交通方式的換乘和貨物的運轉,最終到達目的地。廣義地講,城市交通係統的目標一是支撐城市經濟社會的高效發展,二是引導或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狹義地講,城市交通係統運行的目標是安全、高效(順暢)、節能和低碳、人性化及環境友好,城市交通設計是實現交通係統運行目標的手段之一,這就要求設計者對各種交通方式和交通節點進行優化設計。安全的交通設計應考慮的是交通基礎設施的交通功能、交通出行者和交通工具運行特性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對城市環境的影響;高效的交通設計應利用係統的思想,考慮交通方式的分離與銜接及交通出行特性與交通工具特性的良好匹配;節能和低碳的交通設計則應該考慮公共交通優先和提高機動車的運行速度;人性化的交通設計應考慮交通出行者的行為心理和生理等特征,便於人們使用;環境友好的交通設計應該美觀,並與當地文化相吻合。
然而,由於交通設計在我國起步較晚,又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致使目前城市交通係統運行不安全、效率低下、耗能高、排放汙染嚴重,更缺乏人性化和美觀,亟須人們從教材、人才培養和工程實際等方麵加以足夠的重視,以便不利狀況盡早得到改觀。
在交通設計相關書籍方麵,同濟大學楊曉光教授的團隊做了先驅性的工作,主持編寫了《城市道路交通設計指南》和《交通設計》教材,並完成了一批道路交通設計應用設計的成功案例,是本書的重要參考資料。但是,交通設計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得到交通領域全體人員的認識、推動和實踐,以達到蓬勃發展,共同提高我國的交通設計水平。
本書作為城市交通係列教材之一,從城市綜合交通係統的宏觀和微觀視角、理論及技術層麵講述交通係統設計內容。宏觀視角講述城市交通體係設計、城市交通資源配置設計、城市交通網絡設計和交通係統銜接設計等;微觀視角講述交通方式、線路、斷麵、節點和交通語言設計等。理論層麵講述城市交通設計的基礎理論,主要有係統工程學、工業設計與美學、人機工程學、交通工程學、交通資源與環境學、景觀和地區文化等;技術層麵主要講述交通方式、線路、節點、斷麵、交通語言、銜接設計及評價等技術。
本書由北京交通大學邵春福教授和英籍華人張旭先生(北京交通大學國家外國專家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專家,河南工業大學特聘教授)等人共同編著。邵春福教授編寫第1、2章並統稿,喬文鑫副教授編寫第3、10章,張旭先生編寫第4章,陳旭梅教授編寫第5章,嶽昊副教授編寫第6章,熊誌華講師(博士)編寫第7章,趙熠講師(博士)編寫第8章,王穎講師負責編寫第9章。
在本書各章內容研究過程中,長安大學馬壯林副教授、美國田納西大學董春嬌助理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餘碧瑩副教授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參與。
最後,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孫秀翠常務副社長兼副總編對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苦勞動,本書還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城市交通供需結構演化機理與調控方法”(批準號:51338008)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多方式誘導下組合出行模式及出行鏈重構演化機理”(批準號:51178032)的資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者能力和水平所限,內容難免存在不足或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5年10月
完稿於紅果園
然而,由於交通設計在我國起步較晚,又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致使目前城市交通係統運行不安全、效率低下、耗能高、排放汙染嚴重,更缺乏人性化和美觀,亟須人們從教材、人才培養和工程實際等方麵加以足夠的重視,以便不利狀況盡早得到改觀。
在交通設計相關書籍方麵,同濟大學楊曉光教授的團隊做了先驅性的工作,主持編寫了《城市道路交通設計指南》和《交通設計》教材,並完成了一批道路交通設計應用設計的成功案例,是本書的重要參考資料。但是,交通設計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得到交通領域全體人員的認識、推動和實踐,以達到蓬勃發展,共同提高我國的交通設計水平。
本書作為城市交通係列教材之一,從城市綜合交通係統的宏觀和微觀視角、理論及技術層麵講述交通係統設計內容。宏觀視角講述城市交通體係設計、城市交通資源配置設計、城市交通網絡設計和交通係統銜接設計等;微觀視角講述交通方式、線路、斷麵、節點和交通語言設計等。理論層麵講述城市交通設計的基礎理論,主要有係統工程學、工業設計與美學、人機工程學、交通工程學、交通資源與環境學、景觀和地區文化等;技術層麵主要講述交通方式、線路、節點、斷麵、交通語言、銜接設計及評價等技術。
本書由北京交通大學邵春福教授和英籍華人張旭先生(北京交通大學國家外國專家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專家,河南工業大學特聘教授)等人共同編著。邵春福教授編寫第1、2章並統稿,喬文鑫副教授編寫第3、10章,張旭先生編寫第4章,陳旭梅教授編寫第5章,嶽昊副教授編寫第6章,熊誌華講師(博士)編寫第7章,趙熠講師(博士)編寫第8章,王穎講師負責編寫第9章。
在本書各章內容研究過程中,長安大學馬壯林副教授、美國田納西大學董春嬌助理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餘碧瑩副教授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參與。
最後,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孫秀翠常務副社長兼副總編對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苦勞動,本書還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城市交通供需結構演化機理與調控方法”(批準號:51338008)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多方式誘導下組合出行模式及出行鏈重構演化機理”(批準號:51178032)的資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者能力和水平所限,內容難免存在不足或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5年10月
完稿於紅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