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蓄養牲畜
空間種田:農女的奮鬥之路 作者:原味梅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能領到肉湯喝讓人激動,蓄養牲畜讓以後都有肉吃則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所有人都期待著想象中美好的生活的到來,因此眼下會更加努力地生活勞作。
木漁端著放了一塊兔肉的肉湯來到楊二郎身邊坐下同他一起邊喝湯邊說話。
“現在桃源村裏有一頭牛,一隻雞,十幾隻野兔,也算是小有規模了。
接下來一個月裏農活兒不忙,我們可以好好想想怎麽讓它們盡可多的下蛋生崽。”
木漁仰頭想象了一下村子裏雞兔成群的美好景象,末了回神歎氣,說道,
“可惜那是頭公牛,可惜我們我們沒有母牛,不然多養幾頭小牛也是好的。”
現在村子裏隻有這一頭牛,可精貴著呢,村民都不舍得讓它拉犁,生怕它磕著碰著以後沒法兒拉車。
“以後都會有的。”
木漁瞅了眼這麽說的楊二郎,這話聽著有些像畫大餅啊。
“我們有四隻大兔子,兩公兩母,那三隻半大兔子再有一兩個月也能長大。
母兔一個月能生一窩小兔,一窩怎麽也有個五六隻。
小兔隻要四個月多就能長大開始生小兔。
我們很快就會有許多的小兔。”
這麽說就好多了,但木漁聽著聽著感覺有哪裏不對,這樣下去野兔的數量很快就會爆發吧。
現在有兩隻成年母兔,兩個月後又會多兩隻成年母兔,四個月後再多三隻成年母兔,假定每隻母兔一次生五隻小兔。
現在有十四隻野兔,一個月後有二十四隻,兩個月後就有三十四隻,三個月後就是五十四隻,四個月後就有七十四隻,五個月後就有一百零九隻……
也就是說等到來年春天的時候,村子裏就能人手三隻野兔了?
那不能夠吧,這樣古代村子隻要有那麽兩三隻野兔不就能發展到所有人家都有野兔?
但事實定然不是這樣。
她仔細思考起來。
首先野兔可能會生病會死,雖然概率不會太高,但是對隻養二三隻三五隻的小戶來說,碰上就應付不來。
其次野兔是需要喂養和照顧的,隻吃草是不行的,還要喂些糧食,而這些對窮苦的人家來說是個負擔,尤其野兔數目變多之後更是承擔不起。
然後可能還有些賦稅政策上的因素,導致這種生意做不起來。
不過這些因素對他們來說影響不大,他們有糧食也沒有規則限製,便是偶有些小病小災也不至損失慘重。
等來年春天即便沒有預計的理想,情況也不會很差,想要偶爾吃次肉應該不成問題。
她剛想明白這一點,就聽楊二郎又說道,
“還有個好消息,那隻野山雞是母的,可以下蛋吃。
而且我們有機會可以再去外麵看看,說不準還能抓來更多野雞,讓它們孵蛋生小雞也是一條出路。”
木漁點頭,這麽一盤算,養兔子和野雞確實未來可期。
就是細算算糧食得用去不少,讓人心疼,再加上那頭牛,簡直是糧食黑洞。
不過再想想村子周邊那幾百畝即將成熟的黍子,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總之,吃肉重要,有糧食了拿來些牲畜是自然。
木漁堅定了信念,把蓄養牲畜的任務交給了楊二郎去管,希望在來年的時候能收獲盡可能多的野兔和野雞。
楊二郎點頭答應下來,表示一定盡力做好這件事。
就這麽著,又是半個月時間過去,到了十一月頭上,第一批種下的基礎田裏的黍子有了成熟跡象的時候,野兔下了第一窩小兔子。
原來其中一隻母兔在被捉到的時候就已經懷孕,現在足月生下了八隻小兔子。
木漁一大早便被桃花攛掇著一起來看小兔子。
好不容易見到了,桃花激動地不行,拋下她衝到小兔子窩邊就沒動過,除了小兔子誰也不理會。
木漁也高興這回事,不過沒被這事衝昏頭腦,看過就行了。
她看向一旁同樣被冷落的楊二郎,走過去同他說了會兒話,然後便離開往田間地頭去了。
這天除了有母兔下崽這樁喜事,更有黍子豐收在即的大喜事。
田地裏的黍子這時候都已經穀穗飽滿,眼見著要不了幾天就能收割了。
木漁走上田間小路,有不少人站在田間地頭或聊天或發呆。
“這才種下兩個月剛出頭啊,成熟的真快!”
“這可是古法處理過的,旱地都能長,早熟一陣子算什麽!”
“看那沉甸甸的穀穗,這是大豐收啊!”
……
木漁站在田地一角,身邊站著的是白發拄拐的齊老翁,他是齊順的祖父,是個寬厚的長者,贏得了不少村民的愛戴。
齊老翁有個孫子叫齊順,是木漁很看好的一個少年。
“早前在破廟的時候,老頭子我就沒打算活下去了,隻是憐惜我那孫子。
若我也死了,他小小年紀,就一個親人也沒有了,我放心不下他。
世道亂成這樣,他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要怎麽活下去?”
木漁看了身旁的老翁一眼,沒有出聲,讓老翁繼續說下去。
“後來木丫頭你說要帶我們逃荒,還把破廟裏我物色的那些打算托付的人全帶走了。
你那說法不靠譜,我原是沒想搭理的,隻是我孫子有些信,他到底是太年輕了。
這麽一來,我想了想,反正留下也沒出路,不如跟你們出去搏一搏,就是輸了,也壞不到哪裏去。”
齊老翁看向木漁,很是感慨,
“剛走了幾天我就知道沒選錯人,覺得可以把孫子托付給你們。
跟著你們走,要比呆在黃沙城的破廟裏活路更大。
路上斷糧那次,我想著,真要斷糧了的話,我這把老骨頭就不吃了。
我沒想到能真的到這裏,也沒想到真的有在旱年能長出來的糧食。
現在的就和做夢一樣……”
木漁聽著齊老翁的話也很是感慨,這一路走來別說齊老翁懷疑過,她自己也曾想過各種失敗後的應對方法。
但好在,現在一切已經過去,事情已經走上正軌,不必再擔心那些了。
“老翁不必擔心,那麽艱難的日子我們都熬過來了,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齊老翁點點頭,
“我知道以後有好日子過。
隻是我要提醒你,這古法一定不要泄露出去,這對我們不是好事,對外麵的人也不是。”
(本章完)
所有人都期待著想象中美好的生活的到來,因此眼下會更加努力地生活勞作。
木漁端著放了一塊兔肉的肉湯來到楊二郎身邊坐下同他一起邊喝湯邊說話。
“現在桃源村裏有一頭牛,一隻雞,十幾隻野兔,也算是小有規模了。
接下來一個月裏農活兒不忙,我們可以好好想想怎麽讓它們盡可多的下蛋生崽。”
木漁仰頭想象了一下村子裏雞兔成群的美好景象,末了回神歎氣,說道,
“可惜那是頭公牛,可惜我們我們沒有母牛,不然多養幾頭小牛也是好的。”
現在村子裏隻有這一頭牛,可精貴著呢,村民都不舍得讓它拉犁,生怕它磕著碰著以後沒法兒拉車。
“以後都會有的。”
木漁瞅了眼這麽說的楊二郎,這話聽著有些像畫大餅啊。
“我們有四隻大兔子,兩公兩母,那三隻半大兔子再有一兩個月也能長大。
母兔一個月能生一窩小兔,一窩怎麽也有個五六隻。
小兔隻要四個月多就能長大開始生小兔。
我們很快就會有許多的小兔。”
這麽說就好多了,但木漁聽著聽著感覺有哪裏不對,這樣下去野兔的數量很快就會爆發吧。
現在有兩隻成年母兔,兩個月後又會多兩隻成年母兔,四個月後再多三隻成年母兔,假定每隻母兔一次生五隻小兔。
現在有十四隻野兔,一個月後有二十四隻,兩個月後就有三十四隻,三個月後就是五十四隻,四個月後就有七十四隻,五個月後就有一百零九隻……
也就是說等到來年春天的時候,村子裏就能人手三隻野兔了?
那不能夠吧,這樣古代村子隻要有那麽兩三隻野兔不就能發展到所有人家都有野兔?
但事實定然不是這樣。
她仔細思考起來。
首先野兔可能會生病會死,雖然概率不會太高,但是對隻養二三隻三五隻的小戶來說,碰上就應付不來。
其次野兔是需要喂養和照顧的,隻吃草是不行的,還要喂些糧食,而這些對窮苦的人家來說是個負擔,尤其野兔數目變多之後更是承擔不起。
然後可能還有些賦稅政策上的因素,導致這種生意做不起來。
不過這些因素對他們來說影響不大,他們有糧食也沒有規則限製,便是偶有些小病小災也不至損失慘重。
等來年春天即便沒有預計的理想,情況也不會很差,想要偶爾吃次肉應該不成問題。
她剛想明白這一點,就聽楊二郎又說道,
“還有個好消息,那隻野山雞是母的,可以下蛋吃。
而且我們有機會可以再去外麵看看,說不準還能抓來更多野雞,讓它們孵蛋生小雞也是一條出路。”
木漁點頭,這麽一盤算,養兔子和野雞確實未來可期。
就是細算算糧食得用去不少,讓人心疼,再加上那頭牛,簡直是糧食黑洞。
不過再想想村子周邊那幾百畝即將成熟的黍子,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總之,吃肉重要,有糧食了拿來些牲畜是自然。
木漁堅定了信念,把蓄養牲畜的任務交給了楊二郎去管,希望在來年的時候能收獲盡可能多的野兔和野雞。
楊二郎點頭答應下來,表示一定盡力做好這件事。
就這麽著,又是半個月時間過去,到了十一月頭上,第一批種下的基礎田裏的黍子有了成熟跡象的時候,野兔下了第一窩小兔子。
原來其中一隻母兔在被捉到的時候就已經懷孕,現在足月生下了八隻小兔子。
木漁一大早便被桃花攛掇著一起來看小兔子。
好不容易見到了,桃花激動地不行,拋下她衝到小兔子窩邊就沒動過,除了小兔子誰也不理會。
木漁也高興這回事,不過沒被這事衝昏頭腦,看過就行了。
她看向一旁同樣被冷落的楊二郎,走過去同他說了會兒話,然後便離開往田間地頭去了。
這天除了有母兔下崽這樁喜事,更有黍子豐收在即的大喜事。
田地裏的黍子這時候都已經穀穗飽滿,眼見著要不了幾天就能收割了。
木漁走上田間小路,有不少人站在田間地頭或聊天或發呆。
“這才種下兩個月剛出頭啊,成熟的真快!”
“這可是古法處理過的,旱地都能長,早熟一陣子算什麽!”
“看那沉甸甸的穀穗,這是大豐收啊!”
……
木漁站在田地一角,身邊站著的是白發拄拐的齊老翁,他是齊順的祖父,是個寬厚的長者,贏得了不少村民的愛戴。
齊老翁有個孫子叫齊順,是木漁很看好的一個少年。
“早前在破廟的時候,老頭子我就沒打算活下去了,隻是憐惜我那孫子。
若我也死了,他小小年紀,就一個親人也沒有了,我放心不下他。
世道亂成這樣,他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要怎麽活下去?”
木漁看了身旁的老翁一眼,沒有出聲,讓老翁繼續說下去。
“後來木丫頭你說要帶我們逃荒,還把破廟裏我物色的那些打算托付的人全帶走了。
你那說法不靠譜,我原是沒想搭理的,隻是我孫子有些信,他到底是太年輕了。
這麽一來,我想了想,反正留下也沒出路,不如跟你們出去搏一搏,就是輸了,也壞不到哪裏去。”
齊老翁看向木漁,很是感慨,
“剛走了幾天我就知道沒選錯人,覺得可以把孫子托付給你們。
跟著你們走,要比呆在黃沙城的破廟裏活路更大。
路上斷糧那次,我想著,真要斷糧了的話,我這把老骨頭就不吃了。
我沒想到能真的到這裏,也沒想到真的有在旱年能長出來的糧食。
現在的就和做夢一樣……”
木漁聽著齊老翁的話也很是感慨,這一路走來別說齊老翁懷疑過,她自己也曾想過各種失敗後的應對方法。
但好在,現在一切已經過去,事情已經走上正軌,不必再擔心那些了。
“老翁不必擔心,那麽艱難的日子我們都熬過來了,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齊老翁點點頭,
“我知道以後有好日子過。
隻是我要提醒你,這古法一定不要泄露出去,這對我們不是好事,對外麵的人也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