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糧食太多的煩惱
空間種田:農女的奮鬥之路 作者:原味梅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天時間收完了基礎田,秋收任務有了一個完美開端。
其他那些額外申請的幾百畝田地估計著還得陸續收上許久,將穀穗處理成黍米也需要一定時間。
由此可以預見,秋收要徹底結束至少還需要大半個月時間。
不過,木漁倒是漸漸清閑下來了。
她隻種了那兩畝基礎田,收完就沒有其他田地需要收了,隻是擔著村長的名聲,需要她處理的事情還是有不少的。
除去一些雜事和計劃,她主要是幫著季秀才處理一些賬目問題。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季秀才做的各種記錄繁複雜亂,條理有,也能看懂,但並不方便,想找一個數據就要翻厚厚的一摞紙一個個去找,簡直難於登天。
她翻了半天,效率奇差,但是把這事告訴季秀才,季秀才就立刻找到了她想要的數據。
她驚訝不已,問季秀才是怎麽做到的,季秀才說,他把這些都記在了腦子裏,哪一條信息在哪裏他都記得清清楚楚,當然能隨時找到。
她震驚於季秀才這強大的記憶力,同時也開始琢磨找一種更簡單方便的方法來記錄數據。
這麽強大的記憶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除了季秀才沒人能勝任這份工作,而以後需要記錄的數據隻會更多,早晚也有季秀才記不住的那天。
兩天後,木漁憑借以前的經驗結合現實情況,總結出了一套新的記錄方法。
她把這方法教給季秀才,季秀才頓時驚為天人,對她表現出來的能力很是驚訝於賞識,詢問她以前是否在某位大師那裏學習過。
她心說,哪有什麽大師,就隻是九年義務教育而已。
但卻是不能這麽說的,於是她含糊了過去,繼續教季秀才。
這方法在她看來再簡單不過,但是對季秀才這樣的古人來說,還是有些難度的,需要些時間來學習掌握。
季秀才懂的多,但是有些他沒接觸過得知識他學習的時候總是很費勁,主要靠他超強的記憶力來搞定,這是不行的,但一時之間,這些改起來也不現實。
不過,季秀才八歲的女兒季畫雖然同樣沒基礎,但學起來反而很快,一開始隻是在一旁玩,發現她有這潛力之後,木漁就讓她一起來學著了,這孩子有時候學的比秀才學的還快。
沒兩天木漁就給兩人把這法子講完了,父女兩人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互相提醒,倒很是融洽。
這次的成功讓木漁很是得意,甚至開始想著等以後找個合適的機會在村子裏開學堂,普及一下基礎教育。
想法肯定是好想法,隻是問題卻有一大堆,她想了陣子還沒想出怎麽解決這些問題,就又有新的麻煩找上門來了。
沒想到糧食太多也會有煩惱。
他們沒有足夠的麻袋來裝糧食了。
木漁有些無語地聽著來人說話,
“一畝地能產兩百多斤糧食,這兩天我們陸續收了一百多畝地,就是兩萬多斤糧食。
一般的麻袋隻能裝五十斤糧食,算下來我們需要四百多個麻袋……”
這麽一聽,木漁頭疼的捂住了腦袋。
是哦,到哪裏去找這麽多麻袋呢?
逃荒開始的時候他們根本沒多少點兒糧食,每人算下來有一兩個麻袋就不錯了,整個逃荒隊伍拿不出五十個麻袋來。
後來得了徐家商隊的一車糧食,那也才一千多斤,二十來個麻袋。
倒是來了桃源村,桃源村裏每家每戶估計能有幾個麻袋,算一家能找到五個,那一個村子就是二百個麻袋。
每家每戶還可能有些米缸糧缸之類的,也能裝不少糧食。
隻是,目前這一百多畝地的收成倒能安置下來,但是,他們可不止種了這一百畝地,而是足足三百多畝,奔四百畝去了……
這可是不好處理。
木漁剛剛意識到,原來沒糧食是麻煩,有了糧食也會煩惱。
剩下的那幾百畝地也很快就要收割了,到時候收了回來卻沒地方放,這可不行。
木漁想了想,問來人,
“村子裏所有的麻袋都用上了嗎?還有那些米缸什麽的,都可以先拿來應急用。”
“已經在用了,倒是還能用幾天,隻是最後一定是不夠用的。”
木漁當然知道這一點,又開始皺眉思索起來。
不過一時之間並沒有想到什麽好辦法,反正暫時還應付的來,就先讓這人回去了。
她其實有點思緒,但是隻能緩解,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一開始就約定過,每畝田地的三成的收成會分給耕種的村民,讓村民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一部分糧食的存放問題。
這樣就會少掉三成的壓力。
不要小瞧村民的智慧,隻要是給到自己的糧食,沒地方裝也能創造出很多地方來。
但問題也有。
村子裏九成以上的人除了那兩畝基礎田,都有不少額外申請的田地,從三四畝到十幾畝不等。
假定一個人平均有十畝田地,一家有兩口人,那麽這一家人就會分到一千二百斤糧食,算下來也要裝二十四個麻袋。
這對村民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負擔,不是想想辦法裝的開的。
木漁繼續想,想了許久,直到楊二郎走了進來。
她正想責怪楊二郎又許久不來找她,這時是來做什麽,卻忽然間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解決麻煩的好辦法。
可以編糧筐啊!
楊二郎會編草席,應該也會編糧筐吧。
木漁熱切地看著楊二郎,就差雙眼冒光了,
“你會編糧筐嗎?”
楊二郎一下被搞得有些懵,但兩人一直以來的默契讓他很快明白過來木漁的意思,點頭說道,
“會編。”
在木漁驚喜到極致的表情中,他微微偏開頭不去看她,
“村民裏會編筐的應該不在少數,我會組織一些沒有收割任務的村民一起來編糧筐。
正好現在我們有足夠多的樹枝、黍子稈來做這些。
放心吧,我們能在用到之前編出足夠多的糧筐來。”
接著楊二郎看向一旁的季秀才,說道,
“隻是要季秀才幫忙安排一下人手和獎勵的事。”
剛用上新記錄方法工作量大減的季秀才心情很好,點頭道,“當然。”
木漁也心情大好,困擾她半天多的煩惱就這麽被解決了。
(本章完)
其他那些額外申請的幾百畝田地估計著還得陸續收上許久,將穀穗處理成黍米也需要一定時間。
由此可以預見,秋收要徹底結束至少還需要大半個月時間。
不過,木漁倒是漸漸清閑下來了。
她隻種了那兩畝基礎田,收完就沒有其他田地需要收了,隻是擔著村長的名聲,需要她處理的事情還是有不少的。
除去一些雜事和計劃,她主要是幫著季秀才處理一些賬目問題。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季秀才做的各種記錄繁複雜亂,條理有,也能看懂,但並不方便,想找一個數據就要翻厚厚的一摞紙一個個去找,簡直難於登天。
她翻了半天,效率奇差,但是把這事告訴季秀才,季秀才就立刻找到了她想要的數據。
她驚訝不已,問季秀才是怎麽做到的,季秀才說,他把這些都記在了腦子裏,哪一條信息在哪裏他都記得清清楚楚,當然能隨時找到。
她震驚於季秀才這強大的記憶力,同時也開始琢磨找一種更簡單方便的方法來記錄數據。
這麽強大的記憶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除了季秀才沒人能勝任這份工作,而以後需要記錄的數據隻會更多,早晚也有季秀才記不住的那天。
兩天後,木漁憑借以前的經驗結合現實情況,總結出了一套新的記錄方法。
她把這方法教給季秀才,季秀才頓時驚為天人,對她表現出來的能力很是驚訝於賞識,詢問她以前是否在某位大師那裏學習過。
她心說,哪有什麽大師,就隻是九年義務教育而已。
但卻是不能這麽說的,於是她含糊了過去,繼續教季秀才。
這方法在她看來再簡單不過,但是對季秀才這樣的古人來說,還是有些難度的,需要些時間來學習掌握。
季秀才懂的多,但是有些他沒接觸過得知識他學習的時候總是很費勁,主要靠他超強的記憶力來搞定,這是不行的,但一時之間,這些改起來也不現實。
不過,季秀才八歲的女兒季畫雖然同樣沒基礎,但學起來反而很快,一開始隻是在一旁玩,發現她有這潛力之後,木漁就讓她一起來學著了,這孩子有時候學的比秀才學的還快。
沒兩天木漁就給兩人把這法子講完了,父女兩人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互相提醒,倒很是融洽。
這次的成功讓木漁很是得意,甚至開始想著等以後找個合適的機會在村子裏開學堂,普及一下基礎教育。
想法肯定是好想法,隻是問題卻有一大堆,她想了陣子還沒想出怎麽解決這些問題,就又有新的麻煩找上門來了。
沒想到糧食太多也會有煩惱。
他們沒有足夠的麻袋來裝糧食了。
木漁有些無語地聽著來人說話,
“一畝地能產兩百多斤糧食,這兩天我們陸續收了一百多畝地,就是兩萬多斤糧食。
一般的麻袋隻能裝五十斤糧食,算下來我們需要四百多個麻袋……”
這麽一聽,木漁頭疼的捂住了腦袋。
是哦,到哪裏去找這麽多麻袋呢?
逃荒開始的時候他們根本沒多少點兒糧食,每人算下來有一兩個麻袋就不錯了,整個逃荒隊伍拿不出五十個麻袋來。
後來得了徐家商隊的一車糧食,那也才一千多斤,二十來個麻袋。
倒是來了桃源村,桃源村裏每家每戶估計能有幾個麻袋,算一家能找到五個,那一個村子就是二百個麻袋。
每家每戶還可能有些米缸糧缸之類的,也能裝不少糧食。
隻是,目前這一百多畝地的收成倒能安置下來,但是,他們可不止種了這一百畝地,而是足足三百多畝,奔四百畝去了……
這可是不好處理。
木漁剛剛意識到,原來沒糧食是麻煩,有了糧食也會煩惱。
剩下的那幾百畝地也很快就要收割了,到時候收了回來卻沒地方放,這可不行。
木漁想了想,問來人,
“村子裏所有的麻袋都用上了嗎?還有那些米缸什麽的,都可以先拿來應急用。”
“已經在用了,倒是還能用幾天,隻是最後一定是不夠用的。”
木漁當然知道這一點,又開始皺眉思索起來。
不過一時之間並沒有想到什麽好辦法,反正暫時還應付的來,就先讓這人回去了。
她其實有點思緒,但是隻能緩解,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一開始就約定過,每畝田地的三成的收成會分給耕種的村民,讓村民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一部分糧食的存放問題。
這樣就會少掉三成的壓力。
不要小瞧村民的智慧,隻要是給到自己的糧食,沒地方裝也能創造出很多地方來。
但問題也有。
村子裏九成以上的人除了那兩畝基礎田,都有不少額外申請的田地,從三四畝到十幾畝不等。
假定一個人平均有十畝田地,一家有兩口人,那麽這一家人就會分到一千二百斤糧食,算下來也要裝二十四個麻袋。
這對村民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負擔,不是想想辦法裝的開的。
木漁繼續想,想了許久,直到楊二郎走了進來。
她正想責怪楊二郎又許久不來找她,這時是來做什麽,卻忽然間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解決麻煩的好辦法。
可以編糧筐啊!
楊二郎會編草席,應該也會編糧筐吧。
木漁熱切地看著楊二郎,就差雙眼冒光了,
“你會編糧筐嗎?”
楊二郎一下被搞得有些懵,但兩人一直以來的默契讓他很快明白過來木漁的意思,點頭說道,
“會編。”
在木漁驚喜到極致的表情中,他微微偏開頭不去看她,
“村民裏會編筐的應該不在少數,我會組織一些沒有收割任務的村民一起來編糧筐。
正好現在我們有足夠多的樹枝、黍子稈來做這些。
放心吧,我們能在用到之前編出足夠多的糧筐來。”
接著楊二郎看向一旁的季秀才,說道,
“隻是要季秀才幫忙安排一下人手和獎勵的事。”
剛用上新記錄方法工作量大減的季秀才心情很好,點頭道,“當然。”
木漁也心情大好,困擾她半天多的煩惱就這麽被解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