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鎮長的態度
空間種田:農女的奮鬥之路 作者:原味梅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木漁早有打算去老鎮長那裏看看情況。
他們肯定是不能和南方來的大糧商硬碰硬的,那種動輒傳承幾百年、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不是一個小小的村子應付得來的,現在階段該是低調發育才對。
她打算看看情況到底怎麽樣,還能不能繼續在遠山鎮上做糧食生意,要是太過麻煩的話幹脆直接放棄遠山鎮去別的地方好了,要是不太麻煩的話還能繼續做一下。
一進院子她就感受到了裏麵肅穆的氣氛,很快見到了正襟危坐表情威嚴的老鎮長,和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男人。
她來的時機正好,老鎮長的審判已經到了尾聲,正命令人把男人拖下去。
隨著男人被拖走,正堂裏那種肅穆的氣氛也漸漸消散,變得舒緩了些許。
老鎮長雖沒像以前一樣笑嗬嗬的,但表情已然沒那麽有攻擊性,變得緩和了許多。
木漁於是知道老鎮長對她還是很看好的。
至少,在來了以前合作密切的大糧商之後,沒有全然把她忘記丟開。
“鎮長,剛剛那個男人會怎麽樣?”
“服苦役。”
苦役就是強製性的繁重的體力勞動,比如修城牆、挖礦、開荒等等這些。
木漁沒再多問,老鎮長反而主動提起了這事,
“我聽他們說了這事的緣由,你也該收斂些,災年就要過去了,有些事能別做的就別做了。”
木漁知道這是老鎮長在敲打她,適時表態道,
“我明白,先前隻是缺人耕種,不忍心田地荒蕪而已,現在有了這麽多人,暫時不缺耕地的人了。”
“這樣最好。”
“我這次帶了三百斤糧食來,兩百斤黍米,一百斤小麥,想要賣給鎮長。”
聽到糧食,老鎮長表情更和緩了些,不再板著臉,“這次又想換些什麽?”
“這次不換什麽,按市價結算就行。”
老鎮長麵有疑惑地看向她,很快明白過來什麽。
兩人的交易一直以來都是以物易物,木漁用糧食來換取老鎮長有的物資,而不是直接用銀錢結算。
因為是災年的緣故,銀錢其實貶值的厲害,一不小心就會吃虧。
比如,這三百斤糧食如果換成銀錢再用銀錢去換別的物資,那最後換到的肯定沒有直接用三百斤糧食換到的物資多。
當然了,這其中的差距不會太大就是了。
老鎮長明白木漁是在示好,就像南方元家商隊的元蕩之前那樣。
平心而論,木漁做事沒元蕩那麽讓人抵觸。
雖然他在情感上更傾向於木漁,但實力更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誰能給遠山鎮帶來更大的好處,他就會站在誰那邊。
“我聽聞鎮上來了南方的大糧商,那以後鎮上還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嗎?”
老鎮長聽出她的言外之意,說,“當然有,隻要糧食好,價錢合理,便永遠能在遠山鎮站住腳。”
木漁放了心,帶著賣糧得到的一百五十兩銀子回了宅院。
來回折騰了一天,時間已經臨近傍晚,宅院裏幾口大鍋同時在煮飯,炊煙嫋嫋。
宋高帶著幾個村民一起上陣煮飯,孫三做事很周到,宅院裏原來就有兩口大鐵鍋並一堆柴火,再加上他們從牛車上搬下來的鍋和柴,做近四十個人的飯也差不多夠用,就是人會忙一些。
不過這點忙村民們都沒看在眼裏,一邊手腳麻利地做飯一邊熱火朝天的聊天。
“我這在咱們村子裏呆久了,乍一出來還有些不習慣呢,以前我來遠山鎮的時候,隻覺得這裏什麽都好了,現在看著,也就那樣吧,還沒咱們村子好看呢。”
“我碰到一個熟人,唉,以前是我們那一塊兒的富戶老風光了,現在看著就是個瘦瘦巴巴的可憐老頭兒。”
“這叫、這叫什麽來著?那個詞兒怎麽說的,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行了,知道你在學堂上快班呢。”
“來時你們注意看了沒有,外邊的地基本都沒怎麽種東西,種了的那幾片稀稀拉拉的,收不了多少東西,咱們地裏的糧食長得那叫一個好,一畝能頂他們十幾畝,等這趟回去就好收了。”
“噓噓,別說了,這是村裏的秘密。”
“哦對對,這是秘密,我不說了。”
……
與村民們的忙碌熱切的狀態正相反的是呆在屋子裏的二十七個人,被帶回來後他們被簡單分成到兩間屋裏,女人孩子一間,男人一間。
屋子的門窗都沒關,可以看到外麵人忙碌的身影,可以看到院裏升騰起的炊煙,更能嗅聞到糧食熬煮後特有的香味。
那是他們許久都沒聞到過的香味。
落到要背井離鄉放棄一切去賭一個可能這地步的人,都是在遠山鎮過的不怎麽樣的人,他們平時吃的都是發黴的糧食和麩糠,新糧和好糧他們很久都沒接觸過了,有的甚至從來都沒接觸過。
屋裏的人都克製著咽口水的衝動,不過此起彼伏的聲音說明他們克製的並不成功。
“好香啊。”
“為什麽這麽香啊,昨天我家也煮了飯,不是這個味道啊……”
“哥,看來我們沒選錯,能吃飽飯的話,幹什麽都行。”
“我們要不要去幫忙啊,到時候他們會不會多分我們一點吃的?”
……
木漁滿意於晚飯時新接受的這一群人的反應,果然經過層層篩選的人就是可靠,原本她還以為這次人多要多花一些心思的,結果看來並不需要。
一切似乎都格外順利。
這事很順利,開糧鋪的事也很順利。
她計劃在遠山鎮上開一間糧鋪,讓以後糧食買賣變得更方便管理一些,災年的混亂過去,以後一切都會正規起來的,早些把糧鋪開起來也好積累些名聲人氣,在以後的生意競爭中占些優勢。
糧鋪她打算交給孫三和李氏夫婦一起管,他們各有所長又能互相監督,她完全可以放心。
這天晚上商量好相關的事情後,第二天一早桃源糧鋪便開了起來。
桃源糧鋪開業隻一個上午,便賣完了所有的存貨五百斤糧食,生意可謂是相當好了,與前兩天元家糧鋪前的冷清形成了鮮明對比。
生意好當然讓人開心,不過在客人裏看到元家的人就讓木漁不那麽開心了。
原以為不會碰上的,畢竟她下午就打算離開了,誰知還是碰上了。
(本章完)
他們肯定是不能和南方來的大糧商硬碰硬的,那種動輒傳承幾百年、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不是一個小小的村子應付得來的,現在階段該是低調發育才對。
她打算看看情況到底怎麽樣,還能不能繼續在遠山鎮上做糧食生意,要是太過麻煩的話幹脆直接放棄遠山鎮去別的地方好了,要是不太麻煩的話還能繼續做一下。
一進院子她就感受到了裏麵肅穆的氣氛,很快見到了正襟危坐表情威嚴的老鎮長,和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男人。
她來的時機正好,老鎮長的審判已經到了尾聲,正命令人把男人拖下去。
隨著男人被拖走,正堂裏那種肅穆的氣氛也漸漸消散,變得舒緩了些許。
老鎮長雖沒像以前一樣笑嗬嗬的,但表情已然沒那麽有攻擊性,變得緩和了許多。
木漁於是知道老鎮長對她還是很看好的。
至少,在來了以前合作密切的大糧商之後,沒有全然把她忘記丟開。
“鎮長,剛剛那個男人會怎麽樣?”
“服苦役。”
苦役就是強製性的繁重的體力勞動,比如修城牆、挖礦、開荒等等這些。
木漁沒再多問,老鎮長反而主動提起了這事,
“我聽他們說了這事的緣由,你也該收斂些,災年就要過去了,有些事能別做的就別做了。”
木漁知道這是老鎮長在敲打她,適時表態道,
“我明白,先前隻是缺人耕種,不忍心田地荒蕪而已,現在有了這麽多人,暫時不缺耕地的人了。”
“這樣最好。”
“我這次帶了三百斤糧食來,兩百斤黍米,一百斤小麥,想要賣給鎮長。”
聽到糧食,老鎮長表情更和緩了些,不再板著臉,“這次又想換些什麽?”
“這次不換什麽,按市價結算就行。”
老鎮長麵有疑惑地看向她,很快明白過來什麽。
兩人的交易一直以來都是以物易物,木漁用糧食來換取老鎮長有的物資,而不是直接用銀錢結算。
因為是災年的緣故,銀錢其實貶值的厲害,一不小心就會吃虧。
比如,這三百斤糧食如果換成銀錢再用銀錢去換別的物資,那最後換到的肯定沒有直接用三百斤糧食換到的物資多。
當然了,這其中的差距不會太大就是了。
老鎮長明白木漁是在示好,就像南方元家商隊的元蕩之前那樣。
平心而論,木漁做事沒元蕩那麽讓人抵觸。
雖然他在情感上更傾向於木漁,但實力更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誰能給遠山鎮帶來更大的好處,他就會站在誰那邊。
“我聽聞鎮上來了南方的大糧商,那以後鎮上還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嗎?”
老鎮長聽出她的言外之意,說,“當然有,隻要糧食好,價錢合理,便永遠能在遠山鎮站住腳。”
木漁放了心,帶著賣糧得到的一百五十兩銀子回了宅院。
來回折騰了一天,時間已經臨近傍晚,宅院裏幾口大鍋同時在煮飯,炊煙嫋嫋。
宋高帶著幾個村民一起上陣煮飯,孫三做事很周到,宅院裏原來就有兩口大鐵鍋並一堆柴火,再加上他們從牛車上搬下來的鍋和柴,做近四十個人的飯也差不多夠用,就是人會忙一些。
不過這點忙村民們都沒看在眼裏,一邊手腳麻利地做飯一邊熱火朝天的聊天。
“我這在咱們村子裏呆久了,乍一出來還有些不習慣呢,以前我來遠山鎮的時候,隻覺得這裏什麽都好了,現在看著,也就那樣吧,還沒咱們村子好看呢。”
“我碰到一個熟人,唉,以前是我們那一塊兒的富戶老風光了,現在看著就是個瘦瘦巴巴的可憐老頭兒。”
“這叫、這叫什麽來著?那個詞兒怎麽說的,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行了,知道你在學堂上快班呢。”
“來時你們注意看了沒有,外邊的地基本都沒怎麽種東西,種了的那幾片稀稀拉拉的,收不了多少東西,咱們地裏的糧食長得那叫一個好,一畝能頂他們十幾畝,等這趟回去就好收了。”
“噓噓,別說了,這是村裏的秘密。”
“哦對對,這是秘密,我不說了。”
……
與村民們的忙碌熱切的狀態正相反的是呆在屋子裏的二十七個人,被帶回來後他們被簡單分成到兩間屋裏,女人孩子一間,男人一間。
屋子的門窗都沒關,可以看到外麵人忙碌的身影,可以看到院裏升騰起的炊煙,更能嗅聞到糧食熬煮後特有的香味。
那是他們許久都沒聞到過的香味。
落到要背井離鄉放棄一切去賭一個可能這地步的人,都是在遠山鎮過的不怎麽樣的人,他們平時吃的都是發黴的糧食和麩糠,新糧和好糧他們很久都沒接觸過了,有的甚至從來都沒接觸過。
屋裏的人都克製著咽口水的衝動,不過此起彼伏的聲音說明他們克製的並不成功。
“好香啊。”
“為什麽這麽香啊,昨天我家也煮了飯,不是這個味道啊……”
“哥,看來我們沒選錯,能吃飽飯的話,幹什麽都行。”
“我們要不要去幫忙啊,到時候他們會不會多分我們一點吃的?”
……
木漁滿意於晚飯時新接受的這一群人的反應,果然經過層層篩選的人就是可靠,原本她還以為這次人多要多花一些心思的,結果看來並不需要。
一切似乎都格外順利。
這事很順利,開糧鋪的事也很順利。
她計劃在遠山鎮上開一間糧鋪,讓以後糧食買賣變得更方便管理一些,災年的混亂過去,以後一切都會正規起來的,早些把糧鋪開起來也好積累些名聲人氣,在以後的生意競爭中占些優勢。
糧鋪她打算交給孫三和李氏夫婦一起管,他們各有所長又能互相監督,她完全可以放心。
這天晚上商量好相關的事情後,第二天一早桃源糧鋪便開了起來。
桃源糧鋪開業隻一個上午,便賣完了所有的存貨五百斤糧食,生意可謂是相當好了,與前兩天元家糧鋪前的冷清形成了鮮明對比。
生意好當然讓人開心,不過在客人裏看到元家的人就讓木漁不那麽開心了。
原以為不會碰上的,畢竟她下午就打算離開了,誰知還是碰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