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昌一案曆經三年,在馬德手裏不到半個月就結了案。


    淮安知府王伸漢謀害皇差,賄賂官員,又意圖殺害原告,判斬立決!蘇州知府王彀,膽大妄為,貪汙受賄,包庇罪犯,又欺壓百姓,強買強賣,判絞刑!江寧同知林永升,貪賄包庇罪犯,又行賄通融,判革職,遣戍烏裏雅蘇台;江蘇按察使徐祖蔭,貪汙受賄,包庇罪犯,又意圖從中不軌,掘墓換屍,判革職,全家流放,遣戍北海道;江寧將軍蘇努,包庇罪犯,無事生非,貪汙受賄,縱容下屬攪亂江寧府治安,判革職,回京交部議處!此外,還有九名與李毓昌一起赴山陽縣查賑的進士,如今有的任翰林院編修,有的任各地知縣,全部革職查辦;另有其餘幫凶紱貳雜職者,判流徙或杖責者三十有七。江蘇巡撫宋葷,失職不察,雖事出有因,亦記大過一次,吏部考功薄上記為,“劣”字!……李林氏為夫伸冤,曆經艱辛,囑當地官員為其立節烈之碑,告狀所耗家財,囑江南總督馬德由查抄犯官家資之中為其補足。


    因為此案,馬德終於像當初震懾安徽一般,暫時震懾住了江蘇官場,得以順利入駐。


    而康熙的聖旨並不是隻有這一道。


    除了下旨處置那些犯官之外,康熙不久又下達了另一道聖旨。


    令內閣中書,山東濟寧道張伯行接任江蘇按察使,並令翰林院掌院學士韓出任江蘇學政,主持今年的江南會試,另,聖駕駐蹕江蘇,江蘇百姓迎駕所耗不菲,其心可嘉,特免江蘇全省半年錢糧!


    ……


    聖旨一到,江蘇上上下下立即就把李毓昌一案的事情差不多忘了個幹幹淨淨!


    士子們最關心的是什麽?科舉!康熙四十二年恰好是大比之年。事關自己未來的仕途。誰還會理會別人是冤還是不冤?


    百姓們最關心的是什麽?生活!本來康熙南巡,江蘇本地的不少百姓都被壓著多拿錢糧,康熙這一道聖旨,也立即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了開去,轉而稱誦起康熙的仁德來。


    至於官員們,一來頭上頂著個三隻眼地,“馬王爺”,二來江蘇又即將有兩個新來的大員,他們在弄清楚狀況之前。自然不敢亂來。不過,就算等他們弄清楚狀況,恐怕也不太敢有所動作。


    張伯行,現年五十三歲,號稱,“於成龍第二”,河南開封府儀封人(今蘭考縣東),家庭富裕。康熙二十四年,他進京考試,獲殿試三甲八十名,獲賜進士出身。經考核。授予內閣中書。又改授中書科中書。中書科的職責是繕寫冊文、誥敕等事宜。這是直接為皇帝辦文、宣諭的機關之一。康熙三十八年六月,連續下暴雨,迅猛的洪水衝開了儀封城北關堤壩。咆哮而出,向城內襲來。人們驚惶失措,亂作一團,是時,張伯行正在家中為父喪守製,在此危難時刻,他挺身而出,召募當地百姓,親自督率,找來布袋裝沙填塞住決口。從而避免了一場即將發生的慘劇。這件事使得他很快受到重視,康熙帝下達諭旨,命他以原銜赴河工之任,督修黃河南岸堤二百餘裏及馬家巷、東壩、高家堰諸地的水利工程。他悉心於河務,苦幹三年,勞績顯著,在今年年初被授予山東濟寧道。他上任山東濟寧道時,適值山東鬧饑荒。他急災民之所急,不等朝廷采取措施。便慷慨捐出河南家中的錢、糧、棉衣,分裝數船,運往災區,分發給運河標兵和災民”“傾資廣惠,眾賴以濟”。這時,朝廷下達旨意,指令當地官員開倉賑濟。張伯行奉命賑濟汶上、陽穀等縣,先後動用倉穀二萬二千六百餘石。事後,布政使司指控他專擅,上疏彈劾。張伯行毫不畏服,據理申辯:“奉旨賑濟,不發倉穀,坐視各州縣之百姓流離死亡而不救,倉有餘粟,野有餓殍,本道之罪,其可逍乎?”又寫道:“今本道以擅動倉穀被參,理應順受。第恐將來山東各官,以本道為戒,視倉穀為重,民命為輕,一任鵠麵鳩形,輾轉溝壑,害有不可言者矣。”張伯行駁斥得有理,朝廷沒有追究,此事即作罷論。


    可是,又有誰能想得到,事隔不過數月,康熙居然又一下子把這個人提拔到了江蘇按察使地位子上呢?雖然以四品升至三品並無不可,可張伯行僅僅才作了幾個月的濟寧道而已。


    不過,康熙的決定既然已經明旨下發,自然是沒有人能夠反對。


    而相對於張伯行,翰林院掌院學士韓爽的到來就更加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這個韓爽,字元少,別字慕廬,蘇州人。康熙十二癸醜科會元、狀元。曆日講起居注官、右讚善、侍講、侍讀,翰林院掌院學士,頗受康熙器重,讚其文章,“文章古雅、曠古少見,“親賜”篤誌經學,潤色鴻業“匾額。可是,雖然是江蘇本地人,江蘇的學子們對他也覺得親近,可韓爽卻是徐乾學的門生,莫忘了,上任江蘇學政徐元文(前麵的徐文元是錯的)是徐乾學的弟弟,正是被馬德給彈劾下去的。


    不過,雖然很多人都感以迷惑不解,更多地江蘇學子卻是高興。因為既然是江蘇出身地主考官,那麽,出於同鄉的情結,這次會試江蘇學子被取中的可能性將更大一些。


    而這一切,也正符合了康熙和馬德地心思。


    李毓昌一案本來在許多人看來是很容易對康熙臉上進行抹黑的,就算馬德剛剛上任,康熙不好將其罷黜,也肯定會因此而受到責難。可是,區區兩道聖旨,居然就把這一切都解決了。這讓許多人心慰,也讓許多人大為不甘。可是,這個時候出頭鬧事,那可就是真真正正的給康熙蹬鼻子上臉了,不知道有誰能有這個膽子。


    而此案之後,馬德便把迎駕之責交給宋葷,自己繼續辦自己的事情。康熙的禦駕也繼續南行。一路歡迎歡送依然。


    一行人,三個老頭兒,十幾個壯漢,一輛馬車,外帶著幾匹馬,悠悠哉哉地走在江蘇到安徽的官道上,大道平坦通暢,走得倒也不費勁兒。騎在頭裏的那個老頭兒大約也就五十出頭。偏瘦,留了點兒小胡子,兩眼有神,邊走邊四處灑摸,還不忘和跟在他身邊的兩個老頭交談交談。至於其他人,則在一個大約三十來歲漢子的指揮下,不時警惕的看著四周。


    “我說廷玉啊,你用不著這麽謹慎吧?弄得大家都緊張兮兮地!”


    左邊兒一個眉眼之間略帶些狡黠的老頭說道,正是高士奇。


    原來,康熙自從接到馬德的奏折。下了聖旨解決了李毓昌一案。又給江蘇安排了按察使和學政之後,覺得老窩在龍舟上也有些憋的慌,突然動了心思想來安徽瞧一瞧。於是。也不管馬齊和張廷玉的反對,把禦駕一行都交給了四阿哥胤禛管理,囑咐他不得泄密,便帶著幾個親信臣子和一隊禦前侍衛偷偷下了船,順著江蘇和安徽的官道向西進發。隻是,一路上張廷玉老是不忘囑咐那些侍衛小心在意,高士奇覺得他有些過於小心,這才忍不住提了出來。


    “高帳房,老爺出來一趟,我等身為臣子。豈能怠慢!何況,這裏是兩省交界之處,是賊人最經常出沒的地方。”張廷玉聽到高士奇的話,不緊不慢地答道。


    “我知道。不過,你也犯不著這麽謹慎吧?這世上雖然有賊,也還沒到了如此猖獗地地步。再者說了,你看看腳下地官道,修的不比奉天的差不少。馬德肯下這麽大功夫修路,肯定是因為人來人往的多。所以啊,我看你防賊防的過了。”高士奇說道。


    “萬無一失,不如時時小心!”張廷玉答道。


    “得!老爺,您看咱們‘請,來的這位西席先生都快成護院的了?”高士奇朝騎馬走在前麵的康熙攤了攤手,無奈道。他們來時分配的角色,就是康熙是老爺,馬齊是管家,高士奇長得精明,是帳房,至於張廷玉,怎麽看都成不了別地角色,就被高士奇安排成了請來地教書先生。


    “哈哈,老高你就隨他吧。反正廷玉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康熙在前笑了笑,沒有在意。高士奇看康熙這麽說,也就不再管,繼續一邊跟康熙聊著天,一邊向前趕路。


    一行人就這麽不緊不慢的趕著路,時間大約到了中午的時候,到了一個小村子。康熙覺得有點餓,在馬上手搭涼棚,見前麵村口正好有一座鄉村小店,店後臨河,店前靠路,店門兩旁栽著一溜楊柳,一灣河水東流,店前老槐樹旁地,長竹竿上挑著個幌子,上頭龍飛鳳舞寫著兩行大字:


    太白聞香下馬劉伶知味停車。


    “有意思,這鄉間小店兒居然也知道劉伶知味兒!有趣有趣……”(魏晉時的“竹林七賢”其中號稱醉仙的酒老大劉伶)康熙騎在馬上,一邊走,一邊笑著對高士奇問道:“老高啊,看來這安徽也不比江蘇差不多少嘛。這民間也有不少識書之人,你說對不對啊?”


    “嗬嗬,老爺這話可就問錯了人了。這話您得問廷玉!他才是安徽本地人啊!”高士奇笑道。


    “不錯不錯,該問廷玉!哈哈哈……”康熙暢快地笑道。


    “鄉村小店卻開得如此有韻,還是小心些好!”馬齊不冷不熱的插了一句。他一直反對康熙離開禦駕,相對於張廷玉的小心,他實際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小心嘛!知道,知道!不過!”這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馬管家,你總不能讓咱們大家餓肚子吧?餓著我們倒是無所謂,餓著咱們老爺,你怎麽擔待?”高士奇朝馬齊笑問道。


    “好了,不要吵了,吃頓飯嘛!還能出什麽大事?”康熙看著馬齊想要出言反駁,急忙出言製止道。對於手下的分歧,他這一路是大感頭痛,早知道就不帶馬齊這個家夥來了。


    “有客來了”哎,老客!請裏頭坐,又幹淨又敞亮。打個尖兒再趕路啊……”看到康熙一行十幾個人,那店裏的夥計立即喜笑顏開地迎了出來,一邊走,一邊大聲朝店裏麵喊道。


    康熙幾個人下了馬,命手下侍衛把馬拴在路邊樹上,又把馬車停好,跟著那引領的夥計就進了小店兒。高士奇坐下後,伸手朝桌子上一抹。再看看手上,點了點頭說道:“還真不錯,清雅幹淨!是個好地方!”


    “看這位老先生說的。咱們這店雖小,可也是開了三十來年了。每天迎來送往的客人多了,常走這條道地客官誰不知道?憑的就是好酒好景致!要是不好,哪能留得住客人?……您老恐怕還不知道吧?我們這門外的酒幌子,那可是桐城書院地大才子寫的。”那夥計去弄草料喂馬了,店裏出來一個中年婦人,提了個煮酒的銅壹放在一邊的火上,聽到高士奇這麽說。立即就跟上了嘴。


    “哦?怪不得我看剛才你們酒幌子上的字總覺得不太對勁兒呢。原來是桐城書院的人寫地!隻是。我怕你的酒未必當得起這麽高地價兒呀!”高士奇笑道。


    “看您老說的。什麽叫不對勁啊?咱們這酒要是不行,人家那‘鬥酒詩百篇,的才子能給咱寫這酒幌子?”那婦人正忙著布菜,聽到高士奇的話。也不生氣,隻是略嗔了一下,又接著笑道。


    “哈哈哈,好一個‘鬥酒詩百篇’,光憑這一句,你這酒我們就得好好嚐嚐!”康熙笑道。雖然隻是一句普通的句詩,可在一個民婦的嘴裏迸出來,就是讓人聽著有味兒。


    “你是老板娘吧?”馬齊突然又朝那婦人問道。


    “老先生好眼光。您老有事兒?”那婦人瞧著康熙一行人穿著雖然不算華貴,可氣質中自然透出一股雍容,曉得是有來頭的人。一邊將煮酒的銅壺提在手裏篩著,一邊笑問道。


    “也沒什麽,我就是想問一下,順著你們這條官道下去,接著是什麽地方?”馬齊問道。


    “老先生您不常走咱們這條道吧?”老板娘聽了馬齊的問話,沒有回答,隻是笑問道。


    “沒錯。我們確實是不常走這條道兒。以前都是從水路,順著運河到江寧,再轉長江水道的!近來聽說江南總督馬大人重修了官道。這才打算順過來看看!”張廷玉接口說道。


    “嗬嗬,我就說幾位先生有些眼生呢!不過話又說回來,幾位先生這可是走對了地方了。您這麽十幾位,人又不多,要是走水路,那還真就是耽誤功夫了,花地盤纏也肯定多。還不如順著官道,一天少說多走一倍地路程。”老板娘笑道。


    “老板娘你說的不錯。這前麵是哪兒呀?”馬齊又問道。


    “嗬嗬,老先生,前麵就是泗縣縣城!其實啊,您根本就不用問我!凡是新修的官道,每個岔路口或者每隔十裏地就有一個指路牌,您難道沒注意?”老板娘笑問道。


    “哦?還有這等事?”馬齊悶頭想了想,沒想起來在哪兒遇到過指路牌,便又反問了過去。


    “沒有路牌那肯定是因為還沒有修完。說起來也是,這官道難修啊。幾位客官你們也看到了,咱們安徽地官道比別處都寬一倍,這下麵,都是碎石沙子,上麵鋪的是那叫什麽水泥,不怕壓,也不怕水……咱不懂那些,也不知道為什麽又是泥又是水的居然就不怕水了。這用的東西好,花的錢自然也就多了,修起來也麻煩。再說了,這麽長的一條道,肯定要占地唄,這一占地,自然就有人不樂意。在咱們安徽這地麵兒上還好說,出了安徽那可就難嘍!”老板娘看看酒篩得差不多了,便給康熙等人倒了一小壺,送了過去。


    “哦?這地是百姓的命根子,理應誰都不舍得。


    怎麽在安徽就容易占呢?”康熙問道。


    “怕唄!咱們那位馬撫台,人都說是趙公明轉世,手裏拿著皇帝老子賜的金鋼鐧兒呢,他老人家要修路,咱安徽哪有幾個不怕死的,敢給他上眼藥啊?”老板娘隨口答道。


    “唔?難道安徽巡撫竟然如此霸道不成?”康熙問道。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煮清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龍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龍崗並收藏水煮清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