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晏:“說實話,剛才你確實驚到我了。”
徐子墨:“哈哈哈哈。”
兩人剛剛從蜀山三清宮大殿出來,清徽掌門念在兩人剛剛回山,所以決定給他們倆放個假。
所以剛剛受完洗塵禮,去飯堂飽餐一頓後,便快步向山下樹林走去散心。
劉子晏:“真是士別三日,你成聖人了。”
徐子墨默不作聲,隻是微微一笑。
劉子晏:“真看不出來啊。”
劉子晏:“平時看你跟個悶苦瓜似的,沒想到肚子裏這麽多大道理。”
劉子晏:“還真是個悶騷。”
徐子墨:“滾。”
徐子墨心中一陣竊喜,不過這種感覺又稍縱即逝。
聽到劉子晏對自己的評價,雖然有一點驕傲,不過更多的是一股孤獨感。
因為徐子墨心中隱隱感覺到,自己與劉子晏之間的思想正逐漸地出現分歧。
在劉子晏看來,徐子墨回答清徽掌門的話,仿佛是一套應付長者的說辭。就像他自己一樣,五天的遊玩,隻是放縱地生活,最後在歸途時絞盡腦汁地思索著答案。
可是在徐子墨的眼裏,這五天,仿佛就是一生。
那種春風得意,那種無奈隱忍,那種居高臨下,那種愛而不得,那種霸氣威武......
他們的身影,與聲音,舉子,言明,衙役,長孫洛依,公孫琦......
在徐子墨的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蕩,仿佛互換靈魂,體會了一遍他們的感受。
他想追下樓去,給花燈店前的青年男女買一盞花燈。他想策馬疾馳,帶長孫洛依逃婚去追求自由。他想權傾朝野,讓禍亂多年的派係對立鬥爭得到平息。他還想散盡錢財,幫麵館夥計與黎民百姓重拾生計......
下山,這個思想仿佛一顆種子,在徐子墨心中生根發芽。
五年前,徐子墨上山,心中裝著的是複仇的悲憤與決心。
但是這五天,卻讓徐子墨擁有了一個更遠大的目標。
一個為天下人複仇的勇氣與誌向。
徐子墨站在青石堆砌的崖台雕欄初,扶著欄杆,向山下望去。
蜀山美景,在黃昏的餘暉中,盡收眼底。
徐子墨:“不知不覺,一天又過去了。”
劉子晏:“是啊,林子裏光暗,又有霧氣遮攔,竟一下子忘了時辰。”
劉子晏:“沒想到蜀山這麽大。”
徐子墨微微笑道:“確實,方圓八十三裏人間土,上接瑤宮仙境,有包羅天下之境。”
一聽徐子墨說起了瑤宮,劉子晏的眼神頓時明亮了起來。
劉子晏:“你說,這世上真有瑤宮仙境?”
徐子墨搖了搖頭:“沒見過,我也不知。”
徐子墨:“但是傳聞每一任蜀山掌門,修成正果之後便可羽化飛升,入那仙境。”
徐子墨:“你來蜀山這麽久,不知道這個?”
劉子晏擺了擺手:“哈哈哈,我在老家時,就不信這個巫蠱修仙之術。”
劉子晏:“我父親曾告誡過我。”
劉子晏:“巫婆法師之列,不過以謠言戲法蠱惑百姓,以此獲得尊崇,謀取錢糧。”
劉子晏:“天下之神,也不過官府為其立碑傳記,為的是百姓畏懼崇拜,收取供奉之財。”
劉子晏:“所以我也向來不信什麽長生成仙之法。”
劉子晏:“來蜀山這麽久,我也隻是修煉一些棍棒之術,從未瞧過什麽秘法。”
“那你可就有一點孤陋寡聞了。”
一個聲音,在兩人身後響起,徐子墨劉子晏急忙轉身望向那人。
隻見鎮穀一身紫布青紋道袍,一手執著一卷竹簡,輕輕地在另一隻手掌上拍打,緩緩向兩人走來。
劉子晏徐子墨急忙施禮。
徐子墨:“鎮穀老師。”
鎮穀一臉微笑:“以後叫我師兄就行了。”
鎮穀緩緩走到兩人身邊,扶著欄杆,向山下望去。
鎮穀:“這世間廟宇所供奉之神,皆是忠武貞傑之輩。”
鎮穀:“生前造福百姓,死後護佑眾生。”
徐子墨:“既是民間百姓的寄托,也是官府朝廷的期望。”
徐子墨:“錯的不是這些神,錯的是那些以神明為旗號的人。”
鎮穀緩緩地說道:“蜀山修煉之人,向來不是求長生。”
劉子晏:“不是求長生,那他們修煉求什麽。”
鎮穀神情平淡,平靜地說道:“求道。”
徐子墨:“求道?”
鎮穀:“人生一世,不過百年,除去三災六病,酣睡癱瘓,剩下的不過四十年。”
鎮穀:“若這一生,不能達成心願,渾渾噩噩。或者愛而不得,或者禍亂黎民。那即便是求得了長生之法,又有什麽意義。”
劉子晏:“愛而不得?修道之人也會想這個嗎?”
鎮穀:“會。”
鎮穀:“我當年的一個老師,在蜀山修煉了七十年,寒來暑往從未懈怠。”
鎮穀:“卻有一天,他褪去道袍,下山而去,隻為與心上人相見。”
劉子晏大吃一驚:“啊?找心上人,這不是破戒嗎,那他還修什麽道啊?”
徐子墨:“錯,在他決定還俗的那一刻,他就找到了心中的‘道’。”
徐子墨:“齋戒七十年,從未有淫邪之念,便不是破戒。遍覽經文,為的是向先賢求得解脫煩惱之法。”
鎮穀點了點頭:“對,他這七十年其實一直在思考這一件事,想那一個人。”
徐子墨:“終於,在那一天,他明白了如何去麵對她,甚至明白了什麽是這世間最真摯的愛,於是下山而去,心滿意足。”
鎮穀輕輕地歎了一口氣:“是啊,這就是他的道。”
劉子晏:“鎮穀老師,那這世上真有什麽仙法秘笈嗎?”
鎮穀點了點頭:“有。”
鎮穀緩緩摘下發簪,烏黑的長發順勢散亂在肩上。
鎮穀:“蜀山的仙法,也不過這幾類。”
鎮穀一手捏著那根青玉發簪,緩緩伸向眾人麵前。
黃昏中,青綠透亮的發簪閃爍著一絲金黃的光芒。
鎮穀一鬆手,吹出一口氣:“化。”
那發簪脫手墜落,瞬間化作一隻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向遠處飛去。
鎮穀:“點石成金之法。”
鎮穀:“荒野沙場,常用此法淨化天地,超度亡魂。”
鎮穀正說著,手指在空中畫著,一律金光從鎮穀的指尖流出,匯聚成一道符咒。
鎮穀:“禦!”
話音剛落,那隻麻雀變作一把利劍,隨著鎮穀的手指,飛速地在空中盤旋。
鎮穀:“破!”
鎮穀揮手指去,那飛劍便急速盤旋,在空中發出一陣激烈的聲音,向一塊大石頭飛去。
“轟”的一聲,頑石炸裂,一股氣浪隨之而來。
劉子晏目瞪口呆,驚得說不出話來。
鎮穀:“斬妖誅邪之法。”
鎮穀:“蜀山之人常以此防身救苦,保護百姓。”
鎮穀輕輕一揮手,發簪又恢複原狀,飛回手中。
鎮穀輕輕將發簪舉到頭頂,隻見頭發自動集束到一起,穩穩匝住。
劉子晏:“嗷!我想學!”
鎮穀:”沒想到你這頑石也會開竅。“
劉子晏:”啊?什麽意思。“
徐子墨笑而不語。
鎮穀微微一笑:“你們當然要學,學了這些,才能下山建功立業,安撫黎民。“
劉子晏:”鎮穀老師,啥時候教我們呀。“
鎮穀:”明天,劍如林。”
徐子墨:“哈哈哈哈。”
兩人剛剛從蜀山三清宮大殿出來,清徽掌門念在兩人剛剛回山,所以決定給他們倆放個假。
所以剛剛受完洗塵禮,去飯堂飽餐一頓後,便快步向山下樹林走去散心。
劉子晏:“真是士別三日,你成聖人了。”
徐子墨默不作聲,隻是微微一笑。
劉子晏:“真看不出來啊。”
劉子晏:“平時看你跟個悶苦瓜似的,沒想到肚子裏這麽多大道理。”
劉子晏:“還真是個悶騷。”
徐子墨:“滾。”
徐子墨心中一陣竊喜,不過這種感覺又稍縱即逝。
聽到劉子晏對自己的評價,雖然有一點驕傲,不過更多的是一股孤獨感。
因為徐子墨心中隱隱感覺到,自己與劉子晏之間的思想正逐漸地出現分歧。
在劉子晏看來,徐子墨回答清徽掌門的話,仿佛是一套應付長者的說辭。就像他自己一樣,五天的遊玩,隻是放縱地生活,最後在歸途時絞盡腦汁地思索著答案。
可是在徐子墨的眼裏,這五天,仿佛就是一生。
那種春風得意,那種無奈隱忍,那種居高臨下,那種愛而不得,那種霸氣威武......
他們的身影,與聲音,舉子,言明,衙役,長孫洛依,公孫琦......
在徐子墨的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蕩,仿佛互換靈魂,體會了一遍他們的感受。
他想追下樓去,給花燈店前的青年男女買一盞花燈。他想策馬疾馳,帶長孫洛依逃婚去追求自由。他想權傾朝野,讓禍亂多年的派係對立鬥爭得到平息。他還想散盡錢財,幫麵館夥計與黎民百姓重拾生計......
下山,這個思想仿佛一顆種子,在徐子墨心中生根發芽。
五年前,徐子墨上山,心中裝著的是複仇的悲憤與決心。
但是這五天,卻讓徐子墨擁有了一個更遠大的目標。
一個為天下人複仇的勇氣與誌向。
徐子墨站在青石堆砌的崖台雕欄初,扶著欄杆,向山下望去。
蜀山美景,在黃昏的餘暉中,盡收眼底。
徐子墨:“不知不覺,一天又過去了。”
劉子晏:“是啊,林子裏光暗,又有霧氣遮攔,竟一下子忘了時辰。”
劉子晏:“沒想到蜀山這麽大。”
徐子墨微微笑道:“確實,方圓八十三裏人間土,上接瑤宮仙境,有包羅天下之境。”
一聽徐子墨說起了瑤宮,劉子晏的眼神頓時明亮了起來。
劉子晏:“你說,這世上真有瑤宮仙境?”
徐子墨搖了搖頭:“沒見過,我也不知。”
徐子墨:“但是傳聞每一任蜀山掌門,修成正果之後便可羽化飛升,入那仙境。”
徐子墨:“你來蜀山這麽久,不知道這個?”
劉子晏擺了擺手:“哈哈哈,我在老家時,就不信這個巫蠱修仙之術。”
劉子晏:“我父親曾告誡過我。”
劉子晏:“巫婆法師之列,不過以謠言戲法蠱惑百姓,以此獲得尊崇,謀取錢糧。”
劉子晏:“天下之神,也不過官府為其立碑傳記,為的是百姓畏懼崇拜,收取供奉之財。”
劉子晏:“所以我也向來不信什麽長生成仙之法。”
劉子晏:“來蜀山這麽久,我也隻是修煉一些棍棒之術,從未瞧過什麽秘法。”
“那你可就有一點孤陋寡聞了。”
一個聲音,在兩人身後響起,徐子墨劉子晏急忙轉身望向那人。
隻見鎮穀一身紫布青紋道袍,一手執著一卷竹簡,輕輕地在另一隻手掌上拍打,緩緩向兩人走來。
劉子晏徐子墨急忙施禮。
徐子墨:“鎮穀老師。”
鎮穀一臉微笑:“以後叫我師兄就行了。”
鎮穀緩緩走到兩人身邊,扶著欄杆,向山下望去。
鎮穀:“這世間廟宇所供奉之神,皆是忠武貞傑之輩。”
鎮穀:“生前造福百姓,死後護佑眾生。”
徐子墨:“既是民間百姓的寄托,也是官府朝廷的期望。”
徐子墨:“錯的不是這些神,錯的是那些以神明為旗號的人。”
鎮穀緩緩地說道:“蜀山修煉之人,向來不是求長生。”
劉子晏:“不是求長生,那他們修煉求什麽。”
鎮穀神情平淡,平靜地說道:“求道。”
徐子墨:“求道?”
鎮穀:“人生一世,不過百年,除去三災六病,酣睡癱瘓,剩下的不過四十年。”
鎮穀:“若這一生,不能達成心願,渾渾噩噩。或者愛而不得,或者禍亂黎民。那即便是求得了長生之法,又有什麽意義。”
劉子晏:“愛而不得?修道之人也會想這個嗎?”
鎮穀:“會。”
鎮穀:“我當年的一個老師,在蜀山修煉了七十年,寒來暑往從未懈怠。”
鎮穀:“卻有一天,他褪去道袍,下山而去,隻為與心上人相見。”
劉子晏大吃一驚:“啊?找心上人,這不是破戒嗎,那他還修什麽道啊?”
徐子墨:“錯,在他決定還俗的那一刻,他就找到了心中的‘道’。”
徐子墨:“齋戒七十年,從未有淫邪之念,便不是破戒。遍覽經文,為的是向先賢求得解脫煩惱之法。”
鎮穀點了點頭:“對,他這七十年其實一直在思考這一件事,想那一個人。”
徐子墨:“終於,在那一天,他明白了如何去麵對她,甚至明白了什麽是這世間最真摯的愛,於是下山而去,心滿意足。”
鎮穀輕輕地歎了一口氣:“是啊,這就是他的道。”
劉子晏:“鎮穀老師,那這世上真有什麽仙法秘笈嗎?”
鎮穀點了點頭:“有。”
鎮穀緩緩摘下發簪,烏黑的長發順勢散亂在肩上。
鎮穀:“蜀山的仙法,也不過這幾類。”
鎮穀一手捏著那根青玉發簪,緩緩伸向眾人麵前。
黃昏中,青綠透亮的發簪閃爍著一絲金黃的光芒。
鎮穀一鬆手,吹出一口氣:“化。”
那發簪脫手墜落,瞬間化作一隻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向遠處飛去。
鎮穀:“點石成金之法。”
鎮穀:“荒野沙場,常用此法淨化天地,超度亡魂。”
鎮穀正說著,手指在空中畫著,一律金光從鎮穀的指尖流出,匯聚成一道符咒。
鎮穀:“禦!”
話音剛落,那隻麻雀變作一把利劍,隨著鎮穀的手指,飛速地在空中盤旋。
鎮穀:“破!”
鎮穀揮手指去,那飛劍便急速盤旋,在空中發出一陣激烈的聲音,向一塊大石頭飛去。
“轟”的一聲,頑石炸裂,一股氣浪隨之而來。
劉子晏目瞪口呆,驚得說不出話來。
鎮穀:“斬妖誅邪之法。”
鎮穀:“蜀山之人常以此防身救苦,保護百姓。”
鎮穀輕輕一揮手,發簪又恢複原狀,飛回手中。
鎮穀輕輕將發簪舉到頭頂,隻見頭發自動集束到一起,穩穩匝住。
劉子晏:“嗷!我想學!”
鎮穀:”沒想到你這頑石也會開竅。“
劉子晏:”啊?什麽意思。“
徐子墨笑而不語。
鎮穀微微一笑:“你們當然要學,學了這些,才能下山建功立業,安撫黎民。“
劉子晏:”鎮穀老師,啥時候教我們呀。“
鎮穀:”明天,劍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