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禪位
鹿鼎記:帝業從神龍島開始 作者:石頭醜又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韋宇龍回到家中,已經是醜時三刻,讓眾人先去休息,他回到許敏妍房中。
小丫頭似乎是剛睡著,懷裏抱著枕頭,長長的睫毛合在一起,臉上還有深深的憂色。
“看來一直是擔心我。”
瞧著小丫頭,韋宇龍一陣溫暖,心情放鬆下來。躺在床上養了一會神,卻激動的睡不著覺。
他也沒想到,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不到六年,竟然能走到這一步,真可謂太過傳奇。
“明天進宮,也不知道那些朝鮮大臣會怎麽看……”
寅時剛到,他便將小丫頭叫起來。
許敏妍她還不知道昨天發生的事情,醒來時候瞧見哥哥陪在身邊,雖是一臉倦意,卻溫柔的一笑:“哥哥,人家還沒睡醒呢。”
“別睡了,哥哥昨天辦了件大事,現在我們一起進宮,你剛好去陪陪你的明安妹妹。”
“那我去換男裝,不然被父親大人認出來怎麽辦?”
“現在就算認出來也沒事,你爹爹巴不得把你嫁給我。”
許敏妍不知道之前的事情,更不知道昨晚的事情,一臉懷疑,說道:“不會吧?”
“放心吧,沒事的,就穿女孩的衣服,今天可要漂漂亮亮的。”
韋宇龍特意讓小丫頭今天穿上女裝,也沒有帶頭紗。
來到屋外,天此時剛亮,太陽還沒升起來,可院子裏已經有三百護衛和五百禁衛軍,已經等在院子中,準備保護韋宇龍進宮。
而郭家姐妹竟然連包袱都打好了,看樣子是打算在宮裏住下。
隻有姬櫻看韋宇龍的眼神有些奇怪,似乎在期待什麽。
“看來二哥也來來了。”
韋宇龍嗬嗬一笑,隨即道:“走吧,進宮。”
城市被控製,王宮中全換成了神龍教的軍隊,當他來到光化門,所有站崗的士兵全都向韋宇龍躬身施禮,看的身邊的小丫頭許敏妍一陣迷茫。
到了勤政殿門口,這裏已經聚集了不少官員,大家看韋大人帶著一個女孩來,臉上不免有些不屑和驚訝。
這些人隻知道漢城淪陷,其他還都不知道,還以為韋宇龍和他們一樣,也是個被迫來到這裏的官員。
韋宇龍像往常一樣,給殿外的官員的行了個禮,然後就要大搖大擺的進殿,忽然後麵傳來叫聲:“等一等!”
韋宇龍回過頭,發現正是許積和幾個年老大臣。
“許大人什麽事?”
許積是領議政,百官之首,雖然李棩已經決定禪位,但這個人卻不便得罪。
“這是朝廷聖地,女子怎麽入內?”
許積早上從護衛的變化中看出了一些不好的端倪,也發現今天的韋宇龍和平日有些不同,不過勤政殿在他們眼裏,卻是神聖不容侵犯的。
就算許敏妍是自己的孫女,那也不行。
韋宇龍挑了挑眼睛,道:“可我要是非要帶她們進去呢?”
“你要敢如此,老夫就是拚了這條老命,也要阻止你!”幾個大臣視死如歸,將韋宇龍攔住。
“這些老家夥,倒是忠心的很。”
對於這些人,韋宇龍也有些無奈,他要統治這裏,總要收買人心,暫時還不好得罪他們。
隻能讓郭雯雯、許敏妍他們去後宮找明安小丫頭去玩,那個小丫頭現在極可能現在需要安慰。
還有就是她們去後宮,正好看住後宮那些人,別讓他們鬧事。
讓護衛和禁衛留在宮外,他這才大步進殿。
大殿中,周培公、許雪亭、陳永華、洪熙官、鍾誌靈、殷錦、施琅、黃甫、沐劍聲、林興珠、楊溢之、金宗萊、秦天明、唐英光、趙良棟這些重要之人都在。
“參見教主!”
眾人起身行禮後,韋宇龍這才拉過墊子坐下,也讓大家都坐,環視了圈,說道:“把如今朝鮮的情形說一下吧。”
周培公是這次戰爭的總指揮,他剛要站起來匯報,韋宇龍卻拉住他道:“都是自己人,坐下說。”
周培公隻好坐下,道:“此次進攻朝鮮,按照教主的意思,留下蘇夫人和陸教丞處理台灣和琉球的事務。從發兵到今天,剛好一個半月,如今朝鮮境內,除了寧安道之外,已經全部在我們掌控之中。朝鮮軍隊除了殺傷五萬多人外,還收編朝鮮軍隊八萬六千人。而我軍則陣亡六千九百人,傷三千四百人。”
“大家辛苦了,這次攻朝如此順利,多虧大家的一起努力。”
“教主深入險境,提供來許多情報,才讓戰鬥如此順利。現在又迫使國王禪位,這才是難能可貴的,這對我們將來控製這裏,作用極大。”
周培公現在對韋宇龍所做之事更加佩服和理解。
韋宇龍謙虛了一句,隨即又問:“控製和消化這裏的人手夠嗎?”
周培公想了想,道:“確實有些緊張,不過我已經派人回琉球,讓各部的官員立即過來,再從教中挑選一些新人,應該夠用。”
“那就好。”
韋宇龍讚賞了一句,又對楊溢之道:“楊大哥,遼東情如何?你們這次南下,清軍知道嗎?”
楊溢之答道:“末將讓一千人留守雅克薩,一千人留守尼布楚,末將親率一萬騎兵避開寧古塔,長途奔襲而來,並未被清軍發現,不過末將不敢保證會有朝鮮官員或者逃兵前往盛京報信。”
韋宇龍沉思了一下,說道:“朝會後馬上派五千人馬,前往義州,加強邊境防禦,同時密切關注遼東清軍動向。”
周培公領命答應。
韋宇龍又對眾人道:“這次占領朝鮮,大家做的都不錯,不過接下來事情怎麽辦,你們有什麽看法。”
眾人對視一眼後,陳永華率先鄭重地道:“建國!稱帝!”
其實這也是韋宇龍心中所想,不過還是裝作吃驚地道:“建國?稱帝?我隻是一個小人物,怎麽能當皇帝,沒那麽大的福分,當個王還可以。”
陳永華忙勸道:“大明的高祖還隻是一個農民和乞丐,不是照樣開創大明天下三百餘載,如今教主兵強馬壯,隻要稱帝,便可振臂一呼,恢複華夏漢人山河!”
看來陳永華是把南明也算在內了。
不過他說的也沒錯,朱元璋開局一個碗,竟然能建立大明王朝,不過對韋宇龍看說,實在有些難望其項背。
他自己呢,開局隻是個什麽職業?廚子?教主?還是洪安通的囚犯?這個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陳永華說完,周培公也點頭讚成:“陳總督說的不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教主如今坐擁台灣、琉球、朝鮮三地,子民數百萬,已經具有建國稱帝的條件。如果以後我們還以教會名義治理領地,對我們現在的處境來說毫無助益。百姓不知自己是哪國治下之民,軍隊也不知道他們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此時稱帝,順天時,合地利,正當其時!”
周培公和陳永華自然希望教主稱帝,可對於神龍教眾位元老的看法,韋宇龍卻還摸不準,便又對其他人道:“大家的看法呢?”
許雪亭也道:“周教丞的看法屬下極為讚成,如果教主稱帝,以中原漢人為正朔,定能驅除滿清。而且稱帝之後,定能吸引更多人才為教主效力。”
許雪亭跟韋宇龍最久,早就明白韋宇龍的野心和想法,自然全力擁護。之後洪熙官、楊溢之、林興珠、施琅等人也表示讚成。
韋宇龍又對秦天明等人道:“你們也說說。”
秦天明想了想道:“屬下覺的,此時不宜稱帝。”
“說說你看法。”
秦天明之前是神龍教眾多舵主中最出色的一個,現在身居赤龍門掌門使,也稱得上文武雙全,他想了一下,道:“教主,屬下反對現在稱帝的原因有三。第一,我們雖然擁有三地,可根基不穩,加上朝鮮民生凋敝,府庫空虛、軍備不整,新收編的軍隊和百姓並未真正歸心。
第二,如果此時稱帝,定會遭到滿清的攻擊,到那時我們將疲於應對,如何安民定邦?
第三,神龍教在中原尚有十幾萬教眾,他們一直以神龍教名義活動,忽然稱帝,他們將無所適從,搞不好會失了人心。
不如我們暫且稱王,如此一來,朝鮮百姓也更容易接受,我們再發展民生,整頓軍備,改製中原教眾,等我們有了滿清對抗的實力,再稱帝不遲。”
殷錦卻道:“赤龍使此言差矣,教主乃是神龍轉世,自當稱帝,稱王才是名不正言不順。如今教主眾望所歸,更應順應天命,立即稱帝,我中原教眾定會唯教主馬首是瞻。至於滿清的問題,康熙現在自顧不暇,怎能在分兵進攻我們?”
韋宇龍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問周培公道:“先生,你看呢?”
周培公道:“殷門主所說有些道理,秦門主所說之事,也確實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不過教主完全不用擔心,屬下建議,稱帝之事可以延緩幾個月舉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讓朝鮮百姓盡快恢複生產。就算康熙真派兵來攻,屬下可領兵一萬迎戰,要是順利,可以將寧古塔周圍大片地方也奪過來,這樣朝鮮便可與遼東之地連成一片。
至於神龍教在中原的教眾,我覺得隻要告訴他們實情,相信一個國家總比一個教派更讓他們有歸屬感。當然,他們願意來朝鮮安家的當然最好,不願意來的,可以繼續在當地發展,為我們反攻中原做準備。如果實在有人要退出,發放遣散銀子便是,這些小事情不能阻礙我們的大計!”
周培公說完,眾人都點了點頭。
韋宇龍這才拍案笑道:“先生所言正合我意。既如此,那便稱帝,不過官員配置,軍隊改製,改善民生等問題,還要麻煩諸位。我打算下年底稱帝,到時候新年新氣象,不過剛才所說的那些事情,要在稱帝建國前,全部完成。”
聽教主答應,周培公等人麵露喜色,隨之又道:“既然決定稱帝,那國號呢?”
其實我心中早有打算,便道:“我們都來自中原,又是華夏的炎黃子孫,那麽國號便是:大夏國!我要讓華夏大地,從夏而啟,從夏而終!”
“好一個從夏而啟,從夏而終!”
周培公和陳永華對教主這個主意也是拍案叫絕,也明白教主的野心之大。
而其他人也是摩拳擦掌,幾乎都看到自己光明的前途。
韋宇龍笑道:“這件事就這樣定了,現在主要的事情是儲備錢糧,維持穩定,務必要爭取朝鮮百姓歸心和當地世家大族們的擁戴。還有,你們起草一份建國稱帝詔書出來。
其實在韋宇龍心裏,也許兩三百年後,民眾就會覺醒,即使那時候君主製被廢除,大夏就是最後一個王朝,而不是滿清。
當然,他最大的希望是不會發生那百年恥辱!
建國稱帝的事情,就在這裏敲定,眾人開始準備上朝。
神龍教的眾人分次序站好,這才讓外麵那些早已等候多時的朝鮮眾官員進來。
之後又請出李棩,讓他像往常一樣坐在寶座上。
群臣參拜,卻又一半傲然挺立,讓參拜顯得有些怪異。
寶座上的李棩地下瞧著那些認識的,不認識的麵孔,不免一陣唏噓,卻沒有向宣讀詔書的意思。
“請朝鮮國王宣讀詔書!”
終於,階下的周培公已經忍耐不住,出來對李棩喊道。
“大膽,怎麽可能對我王上如此不敬!”
幾個朝鮮大臣對周培公的態度十分不滿,立即上前斥責。
“都住嘴!”
韋宇龍卻大喝一聲,將眾人的聲音壓下,然後看著寶座的李棩,輕輕點了點頭。
李棩知道拖下去,詔書遲早還是要宣讀,不如早點妥協,說不定韋宇龍會對自己好一些。
“哎,我對不起列祖列宗啊!”
李棩在心裏痛呼一聲,從袖子裏拿出詔書,交給一名內侍,打算讓他來宣讀。
這本來沒什麽問題,周培公卻怕內侍出什麽幺蛾子,一個健步就衝上去,將詔書搶在手裏,站在階下,當眾宣讀一遍。
“谘爾忠勇候: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太祖創業艱難,傳十八代,惟朕平庸,治國無道,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萬民困頓,宇內顛覆。韋龍神武,可拯茲難於四方。今朕法堯禪舜;禪位於爾躬,望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以肅承天命。大祚告窮,天祿永終。於戲!王其允執其中,敬遵典訓,副率土之嘉願,恢洪業於無窮,時膺休祐,以答三靈之眷望。”
“崇禎四十六年五月,李棩。”
詔書宣讀完畢,大殿裏那些朝鮮官員終於明白發生了什麽,紛紛向韋宇龍看來,有些還忍不住竊竊私語著。
“原來他就是琉球的神龍教教主?”
“韋宇龍,韋龍,看來就是他。”
“真是狼子野心,虧我王對他那麽信任。”
“他本來就沒安好心!”
“他當了王上,不知我朝鮮會變成什麽樣子。”
……
當然,這些人中間,也有暗自的高興的,如許莫這樣的大臣。
“不管誰當王上,我女兒都會是妃子,不錯,不錯。”
不過大部分都保持中立,不敢吭聲。
李棩這段時間的表現,也讓許多大臣有些失望,有些人因此覺得,現在以這種方式改朝換代,也未嚐不可。
周培公大喝道:“肅靜!”他沒內力,聲音下大殿依然亂哄哄的!
韋宇龍要接受禪讓,不能顯得太過召集。
“安靜!”
忽然,大殿外的禁衛軍們,齊聲發出一聲爆喝,驚人的氣勢,一下便將那些正議論的大臣震住,議論聲這才被止住。
等大殿安靜,周培公才繼續道:“禪位開始,請韋龍上前接受印璽,繼國王位!”
為了這一天,韋宇龍一早已準備了好久,他在眾人的眼光下,走到寶座前,對著有些發愣的李棩道:“殿下。”
李棩這才反應過來,忙站起來,有些複雜的看著韋宇龍,又看了看底下的大臣,不情不願地從一名內侍手裏接過印璽,就要交到對方手上。
忽然底下有人大喊:“王上不可!”
他這一嗓子喊完,三四個人也附和道:“王上,尤死而已,不能禪位給這個亂臣賊子啊!”
小丫頭似乎是剛睡著,懷裏抱著枕頭,長長的睫毛合在一起,臉上還有深深的憂色。
“看來一直是擔心我。”
瞧著小丫頭,韋宇龍一陣溫暖,心情放鬆下來。躺在床上養了一會神,卻激動的睡不著覺。
他也沒想到,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不到六年,竟然能走到這一步,真可謂太過傳奇。
“明天進宮,也不知道那些朝鮮大臣會怎麽看……”
寅時剛到,他便將小丫頭叫起來。
許敏妍她還不知道昨天發生的事情,醒來時候瞧見哥哥陪在身邊,雖是一臉倦意,卻溫柔的一笑:“哥哥,人家還沒睡醒呢。”
“別睡了,哥哥昨天辦了件大事,現在我們一起進宮,你剛好去陪陪你的明安妹妹。”
“那我去換男裝,不然被父親大人認出來怎麽辦?”
“現在就算認出來也沒事,你爹爹巴不得把你嫁給我。”
許敏妍不知道之前的事情,更不知道昨晚的事情,一臉懷疑,說道:“不會吧?”
“放心吧,沒事的,就穿女孩的衣服,今天可要漂漂亮亮的。”
韋宇龍特意讓小丫頭今天穿上女裝,也沒有帶頭紗。
來到屋外,天此時剛亮,太陽還沒升起來,可院子裏已經有三百護衛和五百禁衛軍,已經等在院子中,準備保護韋宇龍進宮。
而郭家姐妹竟然連包袱都打好了,看樣子是打算在宮裏住下。
隻有姬櫻看韋宇龍的眼神有些奇怪,似乎在期待什麽。
“看來二哥也來來了。”
韋宇龍嗬嗬一笑,隨即道:“走吧,進宮。”
城市被控製,王宮中全換成了神龍教的軍隊,當他來到光化門,所有站崗的士兵全都向韋宇龍躬身施禮,看的身邊的小丫頭許敏妍一陣迷茫。
到了勤政殿門口,這裏已經聚集了不少官員,大家看韋大人帶著一個女孩來,臉上不免有些不屑和驚訝。
這些人隻知道漢城淪陷,其他還都不知道,還以為韋宇龍和他們一樣,也是個被迫來到這裏的官員。
韋宇龍像往常一樣,給殿外的官員的行了個禮,然後就要大搖大擺的進殿,忽然後麵傳來叫聲:“等一等!”
韋宇龍回過頭,發現正是許積和幾個年老大臣。
“許大人什麽事?”
許積是領議政,百官之首,雖然李棩已經決定禪位,但這個人卻不便得罪。
“這是朝廷聖地,女子怎麽入內?”
許積早上從護衛的變化中看出了一些不好的端倪,也發現今天的韋宇龍和平日有些不同,不過勤政殿在他們眼裏,卻是神聖不容侵犯的。
就算許敏妍是自己的孫女,那也不行。
韋宇龍挑了挑眼睛,道:“可我要是非要帶她們進去呢?”
“你要敢如此,老夫就是拚了這條老命,也要阻止你!”幾個大臣視死如歸,將韋宇龍攔住。
“這些老家夥,倒是忠心的很。”
對於這些人,韋宇龍也有些無奈,他要統治這裏,總要收買人心,暫時還不好得罪他們。
隻能讓郭雯雯、許敏妍他們去後宮找明安小丫頭去玩,那個小丫頭現在極可能現在需要安慰。
還有就是她們去後宮,正好看住後宮那些人,別讓他們鬧事。
讓護衛和禁衛留在宮外,他這才大步進殿。
大殿中,周培公、許雪亭、陳永華、洪熙官、鍾誌靈、殷錦、施琅、黃甫、沐劍聲、林興珠、楊溢之、金宗萊、秦天明、唐英光、趙良棟這些重要之人都在。
“參見教主!”
眾人起身行禮後,韋宇龍這才拉過墊子坐下,也讓大家都坐,環視了圈,說道:“把如今朝鮮的情形說一下吧。”
周培公是這次戰爭的總指揮,他剛要站起來匯報,韋宇龍卻拉住他道:“都是自己人,坐下說。”
周培公隻好坐下,道:“此次進攻朝鮮,按照教主的意思,留下蘇夫人和陸教丞處理台灣和琉球的事務。從發兵到今天,剛好一個半月,如今朝鮮境內,除了寧安道之外,已經全部在我們掌控之中。朝鮮軍隊除了殺傷五萬多人外,還收編朝鮮軍隊八萬六千人。而我軍則陣亡六千九百人,傷三千四百人。”
“大家辛苦了,這次攻朝如此順利,多虧大家的一起努力。”
“教主深入險境,提供來許多情報,才讓戰鬥如此順利。現在又迫使國王禪位,這才是難能可貴的,這對我們將來控製這裏,作用極大。”
周培公現在對韋宇龍所做之事更加佩服和理解。
韋宇龍謙虛了一句,隨即又問:“控製和消化這裏的人手夠嗎?”
周培公想了想,道:“確實有些緊張,不過我已經派人回琉球,讓各部的官員立即過來,再從教中挑選一些新人,應該夠用。”
“那就好。”
韋宇龍讚賞了一句,又對楊溢之道:“楊大哥,遼東情如何?你們這次南下,清軍知道嗎?”
楊溢之答道:“末將讓一千人留守雅克薩,一千人留守尼布楚,末將親率一萬騎兵避開寧古塔,長途奔襲而來,並未被清軍發現,不過末將不敢保證會有朝鮮官員或者逃兵前往盛京報信。”
韋宇龍沉思了一下,說道:“朝會後馬上派五千人馬,前往義州,加強邊境防禦,同時密切關注遼東清軍動向。”
周培公領命答應。
韋宇龍又對眾人道:“這次占領朝鮮,大家做的都不錯,不過接下來事情怎麽辦,你們有什麽看法。”
眾人對視一眼後,陳永華率先鄭重地道:“建國!稱帝!”
其實這也是韋宇龍心中所想,不過還是裝作吃驚地道:“建國?稱帝?我隻是一個小人物,怎麽能當皇帝,沒那麽大的福分,當個王還可以。”
陳永華忙勸道:“大明的高祖還隻是一個農民和乞丐,不是照樣開創大明天下三百餘載,如今教主兵強馬壯,隻要稱帝,便可振臂一呼,恢複華夏漢人山河!”
看來陳永華是把南明也算在內了。
不過他說的也沒錯,朱元璋開局一個碗,竟然能建立大明王朝,不過對韋宇龍看說,實在有些難望其項背。
他自己呢,開局隻是個什麽職業?廚子?教主?還是洪安通的囚犯?這個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陳永華說完,周培公也點頭讚成:“陳總督說的不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教主如今坐擁台灣、琉球、朝鮮三地,子民數百萬,已經具有建國稱帝的條件。如果以後我們還以教會名義治理領地,對我們現在的處境來說毫無助益。百姓不知自己是哪國治下之民,軍隊也不知道他們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此時稱帝,順天時,合地利,正當其時!”
周培公和陳永華自然希望教主稱帝,可對於神龍教眾位元老的看法,韋宇龍卻還摸不準,便又對其他人道:“大家的看法呢?”
許雪亭也道:“周教丞的看法屬下極為讚成,如果教主稱帝,以中原漢人為正朔,定能驅除滿清。而且稱帝之後,定能吸引更多人才為教主效力。”
許雪亭跟韋宇龍最久,早就明白韋宇龍的野心和想法,自然全力擁護。之後洪熙官、楊溢之、林興珠、施琅等人也表示讚成。
韋宇龍又對秦天明等人道:“你們也說說。”
秦天明想了想道:“屬下覺的,此時不宜稱帝。”
“說說你看法。”
秦天明之前是神龍教眾多舵主中最出色的一個,現在身居赤龍門掌門使,也稱得上文武雙全,他想了一下,道:“教主,屬下反對現在稱帝的原因有三。第一,我們雖然擁有三地,可根基不穩,加上朝鮮民生凋敝,府庫空虛、軍備不整,新收編的軍隊和百姓並未真正歸心。
第二,如果此時稱帝,定會遭到滿清的攻擊,到那時我們將疲於應對,如何安民定邦?
第三,神龍教在中原尚有十幾萬教眾,他們一直以神龍教名義活動,忽然稱帝,他們將無所適從,搞不好會失了人心。
不如我們暫且稱王,如此一來,朝鮮百姓也更容易接受,我們再發展民生,整頓軍備,改製中原教眾,等我們有了滿清對抗的實力,再稱帝不遲。”
殷錦卻道:“赤龍使此言差矣,教主乃是神龍轉世,自當稱帝,稱王才是名不正言不順。如今教主眾望所歸,更應順應天命,立即稱帝,我中原教眾定會唯教主馬首是瞻。至於滿清的問題,康熙現在自顧不暇,怎能在分兵進攻我們?”
韋宇龍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問周培公道:“先生,你看呢?”
周培公道:“殷門主所說有些道理,秦門主所說之事,也確實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不過教主完全不用擔心,屬下建議,稱帝之事可以延緩幾個月舉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讓朝鮮百姓盡快恢複生產。就算康熙真派兵來攻,屬下可領兵一萬迎戰,要是順利,可以將寧古塔周圍大片地方也奪過來,這樣朝鮮便可與遼東之地連成一片。
至於神龍教在中原的教眾,我覺得隻要告訴他們實情,相信一個國家總比一個教派更讓他們有歸屬感。當然,他們願意來朝鮮安家的當然最好,不願意來的,可以繼續在當地發展,為我們反攻中原做準備。如果實在有人要退出,發放遣散銀子便是,這些小事情不能阻礙我們的大計!”
周培公說完,眾人都點了點頭。
韋宇龍這才拍案笑道:“先生所言正合我意。既如此,那便稱帝,不過官員配置,軍隊改製,改善民生等問題,還要麻煩諸位。我打算下年底稱帝,到時候新年新氣象,不過剛才所說的那些事情,要在稱帝建國前,全部完成。”
聽教主答應,周培公等人麵露喜色,隨之又道:“既然決定稱帝,那國號呢?”
其實我心中早有打算,便道:“我們都來自中原,又是華夏的炎黃子孫,那麽國號便是:大夏國!我要讓華夏大地,從夏而啟,從夏而終!”
“好一個從夏而啟,從夏而終!”
周培公和陳永華對教主這個主意也是拍案叫絕,也明白教主的野心之大。
而其他人也是摩拳擦掌,幾乎都看到自己光明的前途。
韋宇龍笑道:“這件事就這樣定了,現在主要的事情是儲備錢糧,維持穩定,務必要爭取朝鮮百姓歸心和當地世家大族們的擁戴。還有,你們起草一份建國稱帝詔書出來。
其實在韋宇龍心裏,也許兩三百年後,民眾就會覺醒,即使那時候君主製被廢除,大夏就是最後一個王朝,而不是滿清。
當然,他最大的希望是不會發生那百年恥辱!
建國稱帝的事情,就在這裏敲定,眾人開始準備上朝。
神龍教的眾人分次序站好,這才讓外麵那些早已等候多時的朝鮮眾官員進來。
之後又請出李棩,讓他像往常一樣坐在寶座上。
群臣參拜,卻又一半傲然挺立,讓參拜顯得有些怪異。
寶座上的李棩地下瞧著那些認識的,不認識的麵孔,不免一陣唏噓,卻沒有向宣讀詔書的意思。
“請朝鮮國王宣讀詔書!”
終於,階下的周培公已經忍耐不住,出來對李棩喊道。
“大膽,怎麽可能對我王上如此不敬!”
幾個朝鮮大臣對周培公的態度十分不滿,立即上前斥責。
“都住嘴!”
韋宇龍卻大喝一聲,將眾人的聲音壓下,然後看著寶座的李棩,輕輕點了點頭。
李棩知道拖下去,詔書遲早還是要宣讀,不如早點妥協,說不定韋宇龍會對自己好一些。
“哎,我對不起列祖列宗啊!”
李棩在心裏痛呼一聲,從袖子裏拿出詔書,交給一名內侍,打算讓他來宣讀。
這本來沒什麽問題,周培公卻怕內侍出什麽幺蛾子,一個健步就衝上去,將詔書搶在手裏,站在階下,當眾宣讀一遍。
“谘爾忠勇候: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太祖創業艱難,傳十八代,惟朕平庸,治國無道,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萬民困頓,宇內顛覆。韋龍神武,可拯茲難於四方。今朕法堯禪舜;禪位於爾躬,望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以肅承天命。大祚告窮,天祿永終。於戲!王其允執其中,敬遵典訓,副率土之嘉願,恢洪業於無窮,時膺休祐,以答三靈之眷望。”
“崇禎四十六年五月,李棩。”
詔書宣讀完畢,大殿裏那些朝鮮官員終於明白發生了什麽,紛紛向韋宇龍看來,有些還忍不住竊竊私語著。
“原來他就是琉球的神龍教教主?”
“韋宇龍,韋龍,看來就是他。”
“真是狼子野心,虧我王對他那麽信任。”
“他本來就沒安好心!”
“他當了王上,不知我朝鮮會變成什麽樣子。”
……
當然,這些人中間,也有暗自的高興的,如許莫這樣的大臣。
“不管誰當王上,我女兒都會是妃子,不錯,不錯。”
不過大部分都保持中立,不敢吭聲。
李棩這段時間的表現,也讓許多大臣有些失望,有些人因此覺得,現在以這種方式改朝換代,也未嚐不可。
周培公大喝道:“肅靜!”他沒內力,聲音下大殿依然亂哄哄的!
韋宇龍要接受禪讓,不能顯得太過召集。
“安靜!”
忽然,大殿外的禁衛軍們,齊聲發出一聲爆喝,驚人的氣勢,一下便將那些正議論的大臣震住,議論聲這才被止住。
等大殿安靜,周培公才繼續道:“禪位開始,請韋龍上前接受印璽,繼國王位!”
為了這一天,韋宇龍一早已準備了好久,他在眾人的眼光下,走到寶座前,對著有些發愣的李棩道:“殿下。”
李棩這才反應過來,忙站起來,有些複雜的看著韋宇龍,又看了看底下的大臣,不情不願地從一名內侍手裏接過印璽,就要交到對方手上。
忽然底下有人大喊:“王上不可!”
他這一嗓子喊完,三四個人也附和道:“王上,尤死而已,不能禪位給這個亂臣賊子啊!”